资源描述
经典时期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及观点,五、卡尔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马克思是理论家和革命家。工业化和资本主义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基本生活资料和福利,然而真正受益的却只有那些拥有资本的人。资本家剥削大众,使他们过着悲惨和堕落的生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马克思努力唤醒人们去改组社会制度,以便每个人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乔纳森特纳等,侯钧生等译社会学理论的兴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1、社会理论的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形形色色的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马克思认为理论分析应当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社会理论应当建立在“活的个人的存在”上。社会理论应该注重人们如何影响物质世界和如何受物质世界影响。,2、社会的共同特征,人类不像其他动物,他们从环境中创造出生活资料来生活并“创造历史”。人创造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改进各种工具和技术,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消费品生产建立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劳动分工带有社会结构的等级分化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剥削与异化。思想和价值来自于劳动分工,也就是说思想和价值起因于人们获得生活资料、创造需求和劳动的实践活动。,3、理论方法论,辨证唯物主义的四个特征:社会是一种结构或者系统: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社会变迁是一切社会所固有的。社会变迁的根源来自于社会内部,而不是社会之外。导致这些变化的背后力量是这个系统的内在矛盾。社会变化是从简单社会结构和复杂社会结构的过程如果承认更愿意社会矛盾的阶级对立和冲突的可预测的社会模式,那么自由行动的人们决定着历史的方向。共产主义革命是一个可以预测的历史事件,它由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按照其行动的自由的人民来实现。,4、社会分化和阶级冲突模型,马克思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中,物品的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这个过程必须有劳动分工而且主导价值是正当的一切活动都受到现存的生产活动的制约建立在生产资料控制基础上的一切社会都出现了分化结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灭亡共产党宣言,劳动价值理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5、社会组织的原理(),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都在不同深度上反映了社会组织的观点。这些作品中包括的理论原理有:生产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反之亦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化水平提高,反之亦然;生产力和分化的相互影响越大,人口增长率就越高,反之亦然;人口越多并且分化水平越高,生产资料的控制就越集中,并且不平等的程度就提高。对生产资料的控制越强,并且权力越集中化,经济和政治精英越能控制产品和符号的传播,尤其是使不平等合法化的意识形态得到传播。,不平等程度越高,统治阶级和被统治者的利益冲突就越大,随着权益冲突的增强,有权者用权力巩固他们对物质和符号资源的控制,并且有权者限制被统治者向上流动和使用资源的权力。被统治者越清楚的认识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就越质疑不平等分配稀缺资源的合法性;认识到自己利益的被统治者越多,对稀缺资源分配的合法性也就越有疑问;他们越怀疑合法性,就越可能组织起来,发动冲突反对统治者。被统治者越紧密地团结在共同信仰的周围,而且他们的政治领导机构发展程度越高,被统治者与统治者之间的两极分化越厉害。被统治者与统治者之间的两极分化越厉害,他们之间发生的冲突就越暴力。,六、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马克斯韦伯不仅是当代社会学而且是当代社会科学领域最有影响,同时也最有争议的思想泰斗。作为一个社会学家,韦伯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1)他所建构的体系庞大的解释社会学,不仅为德国人文主义社会学铺设了最重要的一段基石,而且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学的思想财富。(2)韦伯在社会学的实证化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并和马克思一起,为后来冲突社会学和批判理论的兴起提供了最初的思想源泉。(3)韦伯对理解、理想类型和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的出色论述,不仅对其后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向后来的研究者直接提供了大量的现成术语。,韦伯的一生著述颇多,研究领域很广主要作品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儒教与道教、法律社会学等等,1、社会研究的方法: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方面的探索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其一,这方面的论述在韦伯著作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其二,他发展出的与当时盛行的实证义方法论对峙的独特的方法论,构成了他的理解社会学的基础。其基本主张却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1)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理解人的行为而不是对该行为作价值判断;(2)社会科学的研究与行为者的目的、意义和价值观密切相关;(3)理想类型是社会学分析的最佳手段,通过建立理想类型我们就能够实现特殊性和一般性的统一。,(1)理解概念他指出,社会学是一门与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有关,并因此与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有关的科学。根据这个定义,韦伯将人类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方面,韦伯同意狄尔泰的观点,认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不同,就在于前者能够使用研究者有能力去“理解”社会文化现象,而自然科学家则无法获得对原子或化合物的行动的理解。另一方面,韦伯理解的“理解”起码与狄尔泰有两点不同:(1)狄尔泰认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两类事实的不同,决定了说明和理解的对立;但韦伯却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将理解和有关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说明对立起来。在韦伯眼中,理解恰恰是说明的前提,或者说是建立因果关系的准备。(2)狄尔泰的理解对象是精神生活或干脆是作为精神生活的结果的文本,而韦伯则企图将理解的范围推广到整个社会生活,即理解行动者、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2)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性所谓“价值中立性”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此外,价值中立性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严格区分。作出这种区别是韦伯的一大贡献。韦伯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两类:既存知识,即关于实然的知识;规范知识,即关于应然的知识。像社会学这样的经验科学是以了解“实然”为己任的,它应论及“应然”;而价值判断关心的则是以“应然”作为行动的指导或准则,为此就常常会以“应然”的理由排斥“实然”的证据。因为对个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其科学研究本身不在于教人应当做什么,而在于使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以及将要做什么。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者,他只能向人描述和说明事实,而不是叫人进行价值选择,只有当他作为一个公民或一个政治家时,这样做才是允许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关联的原则就是从选择的意义上提出来的。因为科学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只能在研究对象之间进行选择,而选择又总是与价值相关的。换句话说,研究者的眼光不同或他的兴趣不同,自然会决定着他将何种社会或文化现象或这一现象的某一部分,视为“值得探究的”。,2、理想类型,是韦伯为了克服德国人文主义和历史学派过度个体化和特殊化倾向而提出的一种概念工具。韦伯赞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或多个行动者的具体的社会行为,但他又清醒地认识到科学不能停留在对个别现象的描述上。社会学应该选择某种概念工具,使得我们对个别和特殊现象的研究能够上升到一般和普遍的高度。这种选择常常会陷入一种两难困境:如果被选择的概念抽象性过高,它就不能抓住具体的现象特征;如果像德国历史主义学派那样,把现象孤立化、特殊化,就无法将一现象同其他相现象进行有效的比较。,一般来说,在韦伯那里,“理想类型”概念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1)理想类型是研究者思维的一种主观建构,因此,它既源于现实社会,又不等同于现实社会。既可以译成“理想类型”,也可被译成“理念类型”。(2)理想类型尽管是一种主观建构,但并不是凭空虚构的,它是以理论结构的形式表示的一种“时代兴趣”,因此,它也就体现着某个时代社会文化现象的内在逻辑和规则。(3)理想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是抽象的,但它并没有概括也不试图概括事物的一组或某种特征,它只是为了研究的目的单向侧重概括事物的一组或某种特征。(4)理想类型的概念也充分体现了韦伯对价值的看法。一方面,他并没有无视行动者的价值观;但另一方面,他鲜明地强调,我们所谓的理想类型和价值判断没有任何关系,换句话说,理想类型就价值而言是中立的。(5)最后,韦伯的“理想类型”是与社会和现代科学的特点,即理性化的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理想类型的分类,一般将其分为三大类:(1)第一类是具体的历史事件的理想类型,或者说是由历史的特殊性确定的理想类型。比如,韦伯常用的“新教伦理”、“现代资本主义”、“中世纪经济”等概念,显然指的是仅出现于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文化区域的现象。(2)第二类是由社会现实的抽象因素组成的理想类型。这类理想类型的典范是“科层制”,显然它只是表明了政治制度的某一方面的特点,但具有同一特点的社会组织可以存在于不同时期和地域之中。(3)第三类理想类型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理性化的重构”,是建立在行动者动机基础上的纯粹的行动类型。在韦伯眼中,所有经济理论的命题都属于这一类理想类型。,3、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韦伯指出,社会行动应该称作这样一种行动,即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即以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所期待的他人的行为为取向。在这里,“他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许多人;可以是熟人,也可以是完全陌生的人。作为社会行动,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个人的行动才可以称为社会行动:第一,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以意义,即考察个人采取行动的动机;第二,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即行动考主观意识到与他人的联系。,社会行动的类型,(1)目的合理的行动。这种行动把对外界对象以及他人行为的期待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以最为有效的途径达到目的和取得成效。(2)价值合理的行动。它表现为对纯粹行为本身的绝对价值所持的自觉信仰,无论这种价值是表现在伦理上、美学上、宗教上,还是表现在其他方面。这种行动并不考虑有无现实的成效,它是独立于任何功利动机的。(3)情感行动。这是行动者个体的特殊情感情绪的结果,也可能是某种意外刺激的不受制约的反应。(4)传统行动。简单地说,这是“由长期形成的习惯决定的”行动。,社会关系,在韦伯眼中,一种社会关系存在的标志,就是在人们之间发生了最低限度的互以对方为取向的行动。这种行动可以是冲突、敌对,也可以是性的吸引、友谊、忠诚,再或是市场交换。即使是那些似乎是实实在在的社会实体,如国家、教会、合作社或家庭,其间的社会关系也仅仅存在于已经发生的、现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某种行动的可能性之中。社会行动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也就是社会关系结构。韦伯在论述社会行动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种类型的社会结构,即“共同体化”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化”的社会结构。共同体化是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调节建立在主观感觉到参加者们的共同属性上。“共同属性”包括感情的和传统的,即共同体化可以建立在任何方式的情绪或感情的基础之上,也可以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社会化是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调节建立在以理性(价值或目的合乎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典型的社会化建立在通过相互允诺的合乎理性的协议之上。,4、理性与理性化,在宏观层次的社会结构领域,韦伯对理性或合理性的论述始于他的法学思想。理性或合理性具有四种基本的含义:(1)由法规所支配的,即在理性的法律秩序中,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是由某种普遍的并能被证实的原则决定的。(2)体系化的,这在法律思想成熟阶段才出现的现象,它表征着一切经过分析得出的法律判断的统合,这些法律判断以统合的方式构成逻辑清晰的、内在一致的、起码在理论上是非常严密的法规体系。(3)基于逻辑分析意义的,也就是说只有经过逻辑分析、解释的法律概念,都能成体系化形式中的法律规范。(4)由理智控制的,就法律而言,只有那些由理智控制的消除分歧的手段才是理性的或合理的。,理性化,理性或合理性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一步步彰显的过程称之为“理性化”。理性化的成分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1)效率,指一个社会强调发现从某一点到另一点的最直接、最快速的途径的重要性,无论是汽车装配线还是麦当劳,都体现了效率;(2)可计算性,指事物能够被计或数量化,这也是经济领域理性化的最重要标志;(3)可预测性,因为事物是可计算的,因此我们就能对动作方式和结果加以预测,比如你能够预测麦当劳的产品和服务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4)破除神秘性,指从社会生活中剔除巫术的因素,而代之以系统的、合理的和逻辑的因素。(5)控制,理性化的过程总是在逐渐降低人工工艺,用非人的技术来代替人的技术,比如,流水线这种非人的技术就在控制人,而麦当劳的设计也是为了实现对消费者的控制,让他们快吃、快走;(6)去人性化。理性化的结果是在提高了社会的效率和可计算性的同时,也使我们丧失了对人性和人类价值的关注,比如,装配流水线是一个不合人性的工作场所。,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理性化,理性化是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1、在法律体系中,在原始法律制度向现代法律制度过度的过程中,通过形式主义原则的确立,实现了司法程序的理性化。2、在经济领域中,理性化的“某些必要的先决条件包括:一个具有较大和较稳定的需求的自由市场,货币经济,廉价而合理的技术,自由的并经由训练的劳动力,理性的资本簿记制度,包括股票在内的经济生活商业化。3、宗教领域,如果说经由特定训练的神职人员代表着理性化的方向,与非理性的巫师、先知处在对立状态的话,那么通过对大众教育任务的承担,神职人员的智慧和力量都会超过巫师或先知,并使宗教在祛除巫魅的过程中变得理性化。4、在伦理道德领域,通过宗教的理性化,新教的禁欲主义的天职观发展成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它驱使人们以合乎道德的方式去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在鼓励自由竞争的同时又限制了享乐与贪欲,这种精神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内驱力。5、在政治与行政领域,科层制度的实行,以卓有成效的统治形式将资本主义的社会组织控制得有条不紊。6、理性组织的市场和政治结构,或者说理性化的经济体系与政治体系,使现代城市脱颖而出,它的主要特征拥有自由交换的市场和程度不等的政治自主能力。7、甚至在音乐和艺术领域也出现了同样鲜明的理性化趋势,艺术的创作被还原为在综合原则基础上确立的常规程序。,5、权威与科层制,韦伯对政治社会学的论述是从权力与统治等概念入手的。韦伯认为,“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按照韦伯的观点,统治可以建立在各种基础之上,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不合法的。合法的统治形式,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权威。因为合法性可以建立在情感的、传统的和理性的基础之上,所以权威也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的理想类型,那就是感召权威、传统权威和法理权威。,(1)感召权威感召是一种“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它能够激发特定的大众对某个公众人物的忠诚或情感”。具有同样的不稳定性,是一种非常态的统治形式,不稳定的因素包括:(1)缺少理性的和稳定的组织结构。(2)这种统治具有典型的反经济特征。它鄙视传统统治或法理统治的日常的理性经济活动,它维持统治的经济来源或是成员们的自愿奉献,或是依赖武力获利的“战利品”。(3)个人的生命周期的短暂性。,(2)、传统权威按照韦伯的观点,传统权威的基础是“对古老传统及实施权威者的合法性的牢固信仰”。如果再说具体一点,传统权威依赖领袖人物自己的权力自称、追随者的信仰,以及整个社会对权力的认定、对秩序的默认、对传统的遵从、对长者的尊敬。在这种权威体制下,统治者获取权力的主要方式是根据沿袭下来的传统或惯例。但这种权力的合法性仍然受到传统本身的制约:其一,领袖本身是通过传统的方式遴选的;其二,传统一方面赋予统治者个人以相当的个人专断权力,另一方面又规定了这种权力的实施不能超越传统的约束,否则就有可能危及统治者自身的统治地位。,(3)法理权威法理权威的基础是“对所实施的规则的合法性,以及被推至权威位置上的人根据这些规则去发号施令的权力的深信无疑”。法理权威的特点:(1)通过协议或强制方式建立的任何法律规则都以理性为取向,或是目的理性的,或者价值理性的,再或是两者兼有的,这些法律规范起码有权要求群体或组织内部的成员遵守它。(2)任何法律在本质上都是由一些抽象的、一般是有意制订的规章制度构成的,司法就是将这些规则应用于具体的个案,行政管理就是在法律规则的限制之内,合理地维护组织制度所规定的利益。(3)典型的法理型统治者即“上级”,其发号施令的行为服从一种非个人的秩序,不仅一般的官员如此,即使总统也不例外。(4)个体仅仅作为组织的成员而服从权威,而且他所服从的实际上只是法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5)与第三点相似,组织的成员服从统治者并非服从他个人,而是服从那些非个人的制度,因此仅仅在由制度赋予它的、有合理界限的事务管辖范围之内,有义务服从他。,科层制,科层制作为一种理想类型,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1)它是由受规则制约的行政职务的持续组织化组成的;(2)每一个职务都有一特定的职权范围,这个特定的职务担负着一整套行使各种功能的职责,执行这种功能的权威,以及做这些工作所必需的强制手段。(3)各种职务组成一个层级体系。(4)职务可能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资格,它要求参与者获得相应的训练。(5)占据这些职位的职员并不占有与此相关的生产手段,他们只是被允许使用其工作所必需的那些物质条件。(6)不容许任职者抬高自己的职位,职位只是组织的组成部分。(7)行政活动、决策和规则是通过文本的形式来表述和记载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他运用个体主义方法论引用富兰克林的话对资本主义精神作了具体的历史的说明。富兰克林告诫人们:时间就是金钱;信用就是金钱;金钱具有孽生繁衍性;经济上要量人为出,精于计算;生活上要节俭诚实,与人为善等。这些虽不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全部,但却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本主义精神中体现出的“尽可能挣钱”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享用,而为了恪守天职。韦伯在金钱欲和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划出了一条鲜明的界线。金钱欲要成为资本主义精神,起码需要接受这样两个限制:其一,金钱欲的满足必须是合乎道德的,它不应是一种“不受控制的欲望”;其二,这种有道德的金钱欲必须为社会的全体成员接受,成为一种真正的社会性伦理。韦伯认为,产生这种资本主义精神的最大障碍是传统主义。传统主义是前资本主义时代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使得人们固执地维持习惯性的需要,而愿作出努力来换取现有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传统主义那里,劳动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但在现代资本主义那里,劳动成了一生中愿望和目的,成了一种伦理道德和必须恪守的天职。,阅读参考书目:,乔纳森特纳等:社会学理论的兴起,天津人民出版社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上海译文出版社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自杀论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科学的方法论齐美尔社会是如何可能的,广西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