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509277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节纪录片的本体特征纪录片伴随着电影的诞生而诞生,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12部有名的短片就是最早的纪录片,如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但从当代纪录片的观念来看,最早的完整意义的纪录片,当属1922年美国人弗拉哈迪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关于纪录片的定义:(美)电影术语辞典:纪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与观点,但它是从现实生活中吸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BBC二战纪录片,纪录片的几个基本特征:1无假定性的真实。所面对的客体对象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和人物,不容许虚构事件。2形声一体化的表现结构。摄像机以一种特殊的记录形态再现了客观事物直观的形声结构和运动过程。3情境化的叙事方式。使纪录片的图像符号所表现的抽象内容具有一种“可经历”的情景意义。,第二节纪录片的模式演变,纪录片发源于西方的纪录电影,电视纪录片的基本创作原则和手法都在电影纪录片那里继承来的,在世界纪录片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四类主要的创作模式,分别为:直接宣导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和反射式。,一直接宣导式直接宣导式又称格里尔逊式。这个模式是因英国纪录片导演格里尔逊创立而得名的。1929年,在英国出现了以格里尔逊为首的“英国纪录片运动”,其特点是影片内容重视社会功用,形式上是依靠解说词来配合画面。把纪录片传播与劝服的工具,认为它是一种直接宣传的手段。,当代中国电视专题片从形式到创作手法与直接宣导式一脉相承。直接宣导式导致了中国电视专题片的诞生,也从理论上形成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概念之分。电视专题片与电视记录片都归属于“直接宣导式”,二真实电影直接宣导式的继承者是“真实电影”。“真实电影”强调纪录片应对现实进行客观展示。风格表现:自然的布光和音响,平实的拍摄和剪辑风格,真实的交谈般对话,简单的“生活源”般的情节安排,可能启用非职业演员真实的场景。从影片样式来看,这种模式可以说是对格里尔逊式以解说为主的纪录片的反叛。由于对”真实”的理解不同,”真实电影”又分为两个流派。,1、直接电影罗伯特.德鲁,1960初选在直接电影的美学发展中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影片。直接电影的风格特色:避免音乐和画外解说,坚持尽可能忠实地记录不加控制的现象。直接电影绝不采用访问,一般利用同期声、无画外解说和无操纵剪辑,尽可能忠实地呈现不加控制的事件,让观众自己下结论,而无需任何含蓄或直率评论的带动。我国成都电视台拍摄的长篇电视纪录片平衡就是一部”真实电影”方式的成功之作。,2、真理电影真理电影的先驱:荷兰著名电影大师尤里斯.伊文思“真理电影”派:以法国人类学电影工作者让.鲁什为代表的代表的一派承认摄影机的存在可以对现实产生影响。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让.鲁什和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在1961年合作拍摄的一个夏天的记录,它提出了新的纪录片观念:纪录片制作者不再是躲在摄影机后面的局外人,而是要积极参与被拍摄者在被拍摄的那一刻的生活,促使被拍摄者在摄影机面前说出他们不太轻易说出的话,或不太轻易作出的事.,三访问式20世纪70年代出现这种模式的纪录片完全由访问和谈话组成,一个访问接一个访问,这种访问是建构在访问上面的。针对真实电影的不足。访问式将被摄对象或解说员、主持人直接面向观众的讲话与采访、会见形式结合了起来。,访问式纪录片中最著名的当属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节目60分钟。我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也属于这一模式。,四反射式“反射式”是在拍摄过程中,把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如何运作和互动的关系呈现出来,也就是拍摄者象一面镜子一样把拍摄者给照出来的一种创作模式.这种模式有效地集中了前三种纪录片的优势,混合了观察、访问,以及摄影机前后人物之间互动等多种记录方式,使“纪录片永远不再是再现的形式”。,1、吸收进来的人声,吸收进来的背景音响与画面。2、影片整体的风格讲出的声音。(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同吸收进来的声音有关的,如何结构一个单一的、主导的形式)3、历史环境,这是影片本身的声音无法成功地超越和完全控制的.这种历史环境也包括对事件本身的观察。,美国电影理论家尼科尔斯是这样评述它的特点。,第三节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是一个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悟与思考进行艺术化表述的过程。电视纪录片是要讲故事,纪录片的创作就是要解决讲什么样的故事,选题、拍摄、剪辑、解说词的写作、配音配乐合成等。,一、纪录片的选题纪录片讲故事,首先遇到的是讲什么样的故事,也就是说从生活中选取什么样的题材和素材来从事创作。纪录片从题材形式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人文与社会类的题材。具有时代性、新鲜性、复杂性、人文性的特性一类是自然与环境类的题材。注重知识性、观赏性、寓意性,最后的山神1993年记录了东北大兴安岭鄂伦春人孟金福夫妇在山林中的生活,它让我们走进了一个游牧民族的内心世界”“以自然万物为神灵,日月水火,山林草木,都可以成为他们膜拜的对象。”,二纪录片的拍摄纪录片的纪实本性决定了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必须重视与生活同步的记录,重视过程,重视声音与画面的同构关系,其拍摄方式又分为:1、前进式纪录。向未知取材的特点2、过程式纪录。重视“过程”的记录,注意表现事物发展的连续性。3、观察式纪录。创作者对被摄对象的观察过程。,大国崛起(TheRiseoftheGreatNations)2006年在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15-16世纪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17世纪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1617世纪)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1819世纪)第五集激情岁月(法国)17世纪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19世纪中后期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19世纪第八集寻道图强(沙俄)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17世纪19世纪)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20世纪初二战结束)第十二集大道行思(结篇),三、纪录片的结构纪录片的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是外部结构,这是对作品整体形式的把握,使作品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另一个是內部结构,这是对影片中各局部之间的构成和转换的把握,使作品上下连贯,过渡自然。,1中心线串联式这是电视纪录片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所谓”中心线串联式”,就是把几部分不同的材料用一条或若干条主线依序串联在一起,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展现同一个主题。我们熟知的一些大型电视纪录片;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黄河、望长城等都采用的是这种结构方法。,“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首唱者季小琴长江之歌,话说长江1983年8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共25集。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展示从神奇的长江源头到壮观的入海口,从而饱览长江的整个风貌。还可以了解长江沿岸的山川地理、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以及两岸人民的生活。全片介绍和涉及大小河流、湖泊、峡谷49条(个),名山28座,大小名城52座,各项工程25项,历史典故与民间故事27个,风光名胜110处,古今名人104人。,2逐层递进式这种结构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的。它可以时间为线索来安排结构层次。上海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半个世纪的乡恋就是这种结构方式的佳作。,半个世纪的乡恋记述了一位抗日战争期间来自朝鲜的少女李天英(韩国名字叫郑盖华),被迫沦为日军的“慰安妇”。她在一位李老汉的帮助下,逃出了虎口,后又定居中国,嫁给了一位中国农民关朝信。半个世纪过去后,在人们的帮助下,她踏上了故土,去寻找自己的亲人。,3放射式这种结构是先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然后用几大块相对独立的内容并列地组织在一起说明这个主题。如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4漫谈式所谓漫谈式就是创作者以自己的目光为线索,看到哪里就谈到哪里,就象人们置身于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一样,真实、亲切。这种结构方式是电视纪录片表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的常用方式。如北京电视台的纪录片芝麻浆还是慢慢调。,思考与作业结合纪录片的创作模式特征、选题要求、拍摄方式、结构方式等,分析纪录片最后的山神或我们的留学生活。,中文名: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别名:我们的留学生活版本:共10集新增含泪活着发行时间:1999年主持人:张丽玲,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在日本的日子是一部介绍新一代海外游子在日本求学奋斗的系列纪录片。由留日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集资,历时三年,屡经磨难,亲手制作的。全片共10集,每集约50分钟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记录,为研究新一代留学生的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影像资料。第1、2集:初来乍到(上、下)人物:王尔敏,19岁(当时)浙江省舟山市人。韩松,26岁(当时)江苏省盐城市人,已婚。1996年4月21日下午,两名来自日本自费留学的中国青年,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踏入了东京成田机场日本的国门。他们素不相识,抱着不同的理想,迎接一切从零开始的挑战。从他们走下飞机的那一瞬间起,摄制组跟踪拍摄了二年半,忠实地纪录了他们“初来乍到”的泪水与笑容,记述了他们完全不同的成长过程.,第3、4集:彼岸的青春(上、下)人物:大学生的群像,平均年龄25岁。受尽溺爱的柳林来到东京后,每天洗11个小时碗,脚底板疼得不敢着地。他却很自豪:“我柳林也能吃苦,也是一条汉子!”西装笔挺的陈晨没有一分存款。毕业前夕又因故失家,成了流浪汉。冬夜,他踯躅在东京街头.陈麒来日本6年,上学打工,每天只能睡3小时,电车成了他的床。还有福建来的渡边敏行,江西来的李芳.彼岸的青春岁月,苦中有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