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496931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教育系袁强,第一节秦汉文化教育政策,一、秦朝的文化政策(一)书同文“言语异声,文字异型”以小篆为文字形体的标准(二)行同伦(三)设三老以掌教化,(四)禁止私学,焚书坑儒李斯:私学师古非今,扰乱视听,非议法教。进而提出“挟书”之策。公元前212年,有儒生诽谤秦始皇后逃亡,秦始皇大肆株连搜捕,发生了坑杀(活埋)460个儒生的极端事件。(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二、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汉初统治者奉行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道家为核心,融合其他)。在文教方面,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的三大建议,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思考:儒家在如何治民的问题上有哪些优势?,(一)设五经博士博士是掌管典籍簿册的咨政议政官员,诸子、术数、方技等都立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置五经博士。”(二)建立博士弟子制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采纳丞相公孙弘的建议,由朝廷为五经博士选置弟子,有固定的名额和选拔标准,并享有官方给予的待遇,这就是博士弟子制。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三)以儒术取士察举最盛的孝廉科,就是选取具备儒家的“孝”、“廉”美德的人士而明经科则是专取通晓一门儒经的学者太学生通过考课,通一经者即补为官。(四)视学制度,作用和影响:一是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二是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第二节汉代教育制度和察举选士制度,一、汉代的教育体制,二、汉代的官学(一)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朝廷为博士置弟子50人,这是汉代太学建立的标志。,也标志着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1、设置时间和发展:2、太学的教师与学生:博士(博士首席西汉称仆射,东汉时称祭酒)和博士弟子(东汉时称“诸生”或“太学生”)。3、太学的教学内容:从今文经学到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微言大义,谶纬迷信官学古文经学训诂考据,文字名物私学4、太学的教学形式:个别教学、大都授、次第相传。5、太学的教学风气:重师法和家法。6、太学的考试制度和方法:“设科射策”。,(二)专门学校宫邸学汉明帝时期创设“四姓小侯学”,是贵族教育的体现,培养“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以宫人为教育对象的宫廷学校。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学生专习辞赋、小说、尺牍、画、书法等。鸿都门学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它打破以儒家经典为国学唯一教学内容的旧传统,不仅为汉代建立了崭新的教育体制,也为中国和世界教育史开辟了专科学校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的新纪元。,(三)地方学校文翁兴学: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先从郡吏中选派聪慧者十余人到长安,就学于博士,这可谓最早的委托培养措施。至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颁布地方官学学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普遍设学:设在郡国的称为“学”,设在县的称为“校”,设在乡的称为“庠”,设在村落(“聚”)的称为“序”。,三、汉代的私学,1、初级程度的蒙学西汉初,塾师将秦代留下的三种识字课本苍颉、爰历、博学合并为苍颉篇。汉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李长作元尚篇。王莽当政时,扬雄作训纂篇。初级程度的蒙学还有“乡塾”。“乡塾”的教师称“塾师”或“孝经师”,主要教学孝经、论语。,2、高级程度的专经研习“经馆”、“精舍”、“精庐”“著录弟子”“及门弟子”“次相授受”(“转相传授”),思考:转相传授的优缺点,四、汉代的察举选士制度,(一)察举制度的创立察举作为一种制度,是在汉武帝时期确立下来的。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前140年)冬,武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二)察举的科目察举的科目可分为两大类:常科和特科察举常科中最主要的是孝廉科,还有秀才、明经、童子科等科目。特科中最主要的科目、也是最制度化的科目是贤良方正。,陕西省委把“孝廉”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标准,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谈到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时表示:各级领导干部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组织者,也该是群众公认的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些荣辱不分、德行不良、不敬不孝的人,绝不能提拔重用。(人民日报)首先,它是一种提醒。将道德标准纳入考核标准,是一种事前的提醒,它提醒为政者在取得职位前应认识到,丧失了基本的道德水准,就是丧失了为官的前提条件。试想,一个荣辱不分、德行不良、连自己父母都不关爱的人,又怎能指望他亲民如水、造福一方呢?同时,它也是一种激励。道德考核使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准的人能够实现其为官谋政的愿望,这无疑会激发人们强烈的道德意识。,(三)察举的流弊意义:重视品行才绩,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建立严格的察举法规。局限:选举大权为权门势家所把持;重德轻才,使评价带有虚伪性和主观随意性;多途求贤保持了特权。“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教育,一、学校设置上的新举措(一)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西晋时期,在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一个贵族阶层门阀世族。为了保证他们受教育的特权,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四年(278年)设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二)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北魏统治者又重视经学,不仅设立了国子学和太学,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还普遍设置了州郡学,并建立了郡国学校教育制度。北史高允传记载,当时规定大郡立博士2人,助教4人,学生100人;次郡立博士2人,助教2人,学生80人;中郡立博士1人,助教2人,学生60人;下郡立博士1人,助教1人,学生40人。,(三)专门学校的设置三国魏明帝置律博士,教授刑律,招收律学弟子。这是我国古代法律分科设学之始。宋文帝元嘉二十年(443年)开设医学,这是我国医学专科教育之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专科学校。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438年),下令在京师开设“四学”。玄学、史学、文学、儒学“四学”,是我国最早的分专业的综合学校。,二、“九品中正”选士制度,(一)设置中正官(二)品第人物中正负责查访本籍贯的士人,了解其家世和德才表现,并作出评价。“家世”也称“品”,才德称“状”,中正官根据士人的“品”、“状”评定品级。具体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三)按品授官小中正报大中正,大中正报司徒,司徒呈吏部待用。吏部根据中正品第的等级授官,一般来说,品第越高官职越大。,“三年不窥园”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教化、正万民”和“改革选士制度”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他一生著作甚丰,但绝大部分失传了,现存仅有春秋繁露一书和史记儒林列传及汉书董仲舒传中的有关资料。,第四节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一)董仲舒的生平和政治、哲学思想,董仲舒(公元前179一公元前104),广川(今河北省景县境内)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汉代孔子”之称。,在哲学上,董仲舒是个地道的神学唯心主义者。“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春秋繁露顺命)“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他以天人同类为根据,提出了“天人感应论”和“君权神授”的思想。,在政治方面,他强调“德治”和“法古”。“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春秋繁露阳尊阴卑)“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汉书董仲舒传)。“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春秋繁露精华)提出“独尊儒术”。他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即“三纲”。同时又提出:“仁、义、礼、智、信”这五条社会道德规范。另外,董仲舒还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奉天法古”的主张。,(二)董仲舒的教育思想1、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董仲舒将人性分为性和情两个方面。性又被称为仁气,“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情又被称为贪气。“人之诚有贪有仁,仁贪之气,两在于身”。“性三品”说即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三种。“中民之性”代表万民之性,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他还从“德治”的观点出发,强调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主张“兴教化、正万民”,通过“教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2、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思想董仲舒主张的教育内容就是儒家的经典和伦理道德思想体系。“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智)。”(春秋繁露玉杯)重视音乐教育。“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著。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肤,臧于骨髓。故王道虽微缺,而管弦之声未衰也。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齐而闻韶也。”(汉书董仲舒传),3、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自裕,而以义设人。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春秋繁露仁义法)也就是说,应“宽以待人,严于律己”。2)必仁且智。“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故仁者所以蝉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春秋繁露必仁且智)“不仁而有勇力财能,则狂而操利兵也”(春秋繁露仁义法)。“君子不学,不成其德”(汉书董仲舒传)“虽有圣人之道,弗论不知其义”(春秋繁露仁义法)。因此,必须做到“既仁且智”。,3)重义轻利。“天之生人也,使之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春秋繁露身之养莫重于义)这里的“义”是指社会的道德准则,“利”是指个人的物质生活利益。“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也。而人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春秋繁露身之养莫重于义)。他还说“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4、关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1)美其道,慎其行,适疾徐,稽而勿苦。“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齐(剂)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吾取之。”(春秋繁露玉杯);另外,在督促考核学生时要求不要给学生的压力太大,应做到“力不劳而身大成”。,2)多连博贯,博节合宜。“今春秋之为学也,道往而明来者也。然而其辞体天之微,故难知也。弗能察,寂若无;能察之,无物不在。是故为春秋者,得一端而多连之,见一空(孔)而博贯之,则天下尽矣。”(春秋繁露精华)3)强勉学问,专一虚静。“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智)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汉书董仲舒传)他还认为学习必须“专一”,“不一者,故患之所由生也。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人孰无善?善不一,故不足以立身”(春秋繁露无道无二)。正如“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一手不能二事”(春秋繁露无道无二)一样,学习只有“专一”才能“致精”。“夫欲致精者,必须静其形形静而志虚者,精气之所趋也”(春秋繁露通国身)。,第五节王充的教育思想,王充,字仲任,浙江会稽上虞人。生于公元27年,约卒于公元97年。王充自幼刻苦勤学,6岁开始识字,8岁正式入书馆就读,成年后进京师太学深造。王充曾先后两次出任地方小吏,但皆因性格耿直,“不贪富贵”、“不慕高官”、不肯趋炎附势而辞官回家。辞官回家之后,王充一边教书,一边著书立说,其大部分著作是在此间写成的。王充晚年“发白齿落,日月逾迈,寿伦弥索,鲜所恃赖,贫无供养,志不娱快”,处境十分艰难,“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秧”。,一、论衡,“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黄晖在论衡校释的自序中所评价的那样:论衡是中国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用道家的自然主义攻击这儒家的天人感应说,使中国哲学史上揭开一大波澜。主要观点:1、天道自然;2、万物自生自灭,皆由元气而成;3、人死神灭,无鬼无神。“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鬼者,归也,神者,荒忽无形者也。”,二、论教育作用,首先,在人性的问题上,提出人性有善恶之分。“实则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多少,故性有贤愚。”,教育与人性的关系:“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性可教而为善),他把人性分为三种:有生来就善的,是中人以上的人;有生来就恶的人,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或善恶混杂的人,是中人。中人之性可以通过教育使之定型。生来就恶的人也可以通过教育使恶为善。总之,人的善恶在于教育。,其次,王充肯定了环境对人性发展的影响。“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沙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进而,又提出要通过法律手段,运用政权的力量保障学校教育的实施,使其没有陷入“教育万能论”的泥潭。“是故,王法不废学校之官,不除狱理之吏,欲令凡众见礼义之教,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使“丹朱”之志,亦将要勉。”,三、教育的培养目标王充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他把人才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鸿儒”(能够独立思考,著书立说);第二是“文人”(独立思考能力较差,文采尚佳);第三是“通人”(文笔谈不上,但知识渊博);第四是“儒生”(知识也不够渊博,只懂一本经,并此生靠这一门经吃饭)。痈,评价:王充提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文人”和“鸿儒”。由此可见,王充是把杰出的政治人才和学术人才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有开创意义的。这也是出于他对当时经学教育的强列不满,但轻视一般传授知识的教师也是片面的。,四、“博通百家”的教育内容王充提出建构“博览古今,众流百家之言”的教育内容的思想。不仅儒家学术有益于政治,诸子百家的学说同样是“治国肥家之术,刺世讥俗之言”,一样需要学习。知识是改造社会的重要力量,凡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所积累的一切文化知识都应该学习。“其于道术,无所不包”。王充不仅要求人们从书本中获得知识,而且还应从现实的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中获得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实知识比书本知识更为重要。,五、论学习1学知与闻见王充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在中国教育史上,乃至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即“知识就是力量”的光辉命题,比英国的培根早1600多年。知识来源于见闻,来源于经验。他说:“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2思考与求是首先,感性的经验只是学习的基础,更需重视思考加工,重视理性思维,“考之以心”。其次,关于检验知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王充提出了“效之以事”的主张。“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论衡薄葬“事有证验,以效实然。”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问难与距师这是对当时儒者“好信师而是古”的盲从、迷信学风进行的尖锐批评。“问难”不同于一般不明白时的提问,而是质问。“学问之法,不唯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实是非也。”“距师”,即与师保持距离,也就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颜之推曾感叹,自己“生于乱世,长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一生遭遇坎坷,自称“身经三代之悲,一身而三化。”他虽生逢乱世,历履曲折,却身为名儒世家,早年曾受到儒学的深刻熏陶。他有感于当时的世风败坏,道德沦丧,结合自己的见闻阅历及立身处世、教子治家的经验,著书颜氏家训,第六节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颜之推(公元531年595年),字介,梁朝建业(今南京市)人。北齐书文苑传依据祖籍称其为琅邪临沂人。,一、关于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要从胎教开始,纵然做不到,也要及早从幼儿开始,越早越好。“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捶,2、要爱与教相结合教子要严,反对溺爱偏爱,对子女爱得其所,爱得其法,把爱护子女与教育子女结合起来。“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3、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颜之推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告诫子弟要“慎交游”,要求审慎地看待子女左右的人,以防误入歧途。4、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他指出父母对儿童学习正确的语言负有重要的责任,知道儿童学习语言应注意规范,重视通用语言,而不应强调方言。,二、关于士大夫教育颜之推揭露士大夫教育的腐朽空泛,主张“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要培养国家实际有用之才朝廷之臣、文史之臣、军旅之臣,蕃屏之臣,使命之臣,兴造之臣等,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特别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以为立身之本,所谓“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三、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反对骄傲自大,盛气凌人。主张学习应当虚心,应与师友切磋,不可闭门读书,师心自是。他反对“高谈虚论”,反对“悠闲”度日,提倡学习要勤勉努力。他强调必须眼学,勿信耳受。认为耳闻未实,眼见为真,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贵耳贱目的学风。,某部队一次命令的传递,1910年,某部队一次命令传递的过程少校对值班军官:明晚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值班军官对上尉:根据少校的命令,明晚8点,76年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上尉对中尉:根据少校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少将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中尉对上士:明晚8点,少校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少校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上士对士兵: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少校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