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课件-光纤通信实训

上传人:1** 文档编号:349232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PT 页数:172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纤通信课件-光纤通信实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光纤通信课件-光纤通信实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光纤通信课件-光纤通信实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章光纤通信实训,1,本章内容和重点,本章内容 2M塞绳的制作及光纤通信系统的认识。 光纤损耗及光纤长度的测量。 光端机电性能及光性能参数的测试。 光纤通信系统误码和抖动性能的测试。 光纤通信系统的维护和故障处理。本章重点 OTDR的使用与光纤损耗及光纤长度的测量。 数字传输分析仪的使用。 光端机光性能参数的测试。 光纤通信系统误码和抖动性能的测试。 光纤通信系统的维护和故障处理。,第6章 SDH技术,2,学习本章目的和要求, 熟练进行2M塞绳制作。 熟悉光纤通信系统。 熟练使用OTDR测量光纤损耗及光纤长度。 熟练使用数字传输分析仪、光功率计和光衰耗器等常用仪表。 熟练使用仪表测量光端机电性能及光性能参数。 熟练使用仪表进行光纤通信系统误码和抖动性能的测试。 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电路调度的原则和方法。 掌握光纤通信系统故障处理的基本方法。,第6章 SDH技术,3,8.1 2M塞绳的制作,介绍光纤通信系统中常用的2M塞绳的制作方法、过程及技术要求。 8.1.1 学习目的 (1)掌握2M塞绳的制作方法及过程; (2)掌握2M塞绳制作的技术要求。 8.1.2 工具与器材准备 同轴线、120/75欧姆同轴头、专用压接钳、尖头烙铁和万用表。,4,8.1.3 具体操作步骤,(1)选择与同轴头相匹配的同轴线。 (2)拧开同轴头配件,将套管套到同轴线上。 (3)开剥同轴线:依据同轴头的长度和要求,剥除同轴线的外层,其开剥长度与同轴头的连接长度相一致,如图8-1所示。注意尽量使屏蔽层保持完好。,图8-1 同轴线的开剥长度,5,8.1.3 具体操作步骤,(4)剥除同轴线内芯的绝缘层,露出内芯,其长度与同轴头的连接长度一致,如图8-2所示。,图8-2 同轴线绝缘层的开剥长度,6,8.1.3 具体操作步骤,(5)将同轴线的内芯插入同轴头的内芯中,要求插到同轴头内芯的底部。 (6)用烙铁将同轴线的内芯和同轴头内芯的连接处焊牢,要求焊点光滑,有光泽,如图8-3所示。,图8-3 焊接,7,8.1.3 具体操作步骤,(7)装配屏蔽层:使屏蔽层均匀地分布在同轴头末端的四周,套上套管,用专用压接钳压紧套管,使同轴头的末端与屏蔽层接触牢靠,如图8-4所示。 (8)用相同的方法做好同轴线的另一端同轴头。 (9)用万用表测量电气是否连通,同时检查屏蔽层和内芯是否出现短路现象。 (10)将同轴头剩余的部件装好,2M塞绳制作完毕。,图8-4 屏蔽层安装,8,8.2 用背向散射法测量光纤的衰减和长度,光时域反射仪OTDR(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是利用光线在光纤中传输时的瑞利散射所产生的背向散射而制成的精密的光电一体化仪表。 OTDR用于光缆线路的施工、维护之中,可以进行光纤长度、光纤的传输衰减、接头衰减和故障定位等的测量。 8.2.1 学习目的 (1)掌握用背向散射法测量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的原理; (2)掌握光时域反射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用背向散射法测量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的方法和操作步骤。,9,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1OTDR工作原理 瑞利散射:当光线在光纤中传播时,由于光纤中存在着分子级大小的结构上的不均匀,光线的一部分能量会改变其原有传播方向向四周散射,这种现象被称为瑞利散射。其强度与波长的4次方(4)成反比,其中又有一部分散射光线和原来的传播方向相反,被称为背向散射,如图8-5所示。,图8-5 瑞利散射和背向反射,10,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菲涅尔反射:当光线由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会产生的一种反射。其反射强度与两种媒质的相对折射率的平方成正比。如图8-6所示,一束能量为P0的光,由媒质1(折射率为nl)进入媒质2(折射率为n2)产生的反射信号为P1,则 (8-1),图8-6 菲涅尔反射,11,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OTDR利用光纤的上述特性进行工作,原理框图如图8-7。,图8-7 OTDR原理框图,12,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当光纤的一端注入一个功率为P0的窄脉冲在光纤传输时,距输入端距离为L的A点经背向散射回到输入端的光功率为 (8-2) 其中,S:光纤背向散射系数;:光纤传输衰减常数。 光信号由注入端进入光纤到达A点经背向散射回到注入端的时间t和L之间的关系为 (8-3)其中,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5km/s)。 n l:光纤纤芯折射率。 t:一束光由注入端起到回到该点的时间。,13,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可见,只要测出光信号返回时间及其对应的光功率就可算出光纤的长度,并由式(8-4)进行光纤衰减计算。在图8-7中,光纤中B点经散射返回到始端的光功率为 (8-4)则AB间光纤的衰减为 (8-5) 根据上述原理,由光纤一端注入一个很窄的光脉冲,以在该端接收背向散射信号,并对数处理后,所得结果作为纵坐标,以信号回到该点的时间先后为横坐标(实际仪表显示采取长度L=ct/2n),显示该光纤的背向散射曲线,如图8-8所示。,14,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图8-8 OTDR的典型背向散射特性曲线,15,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OA段:为盲区,其长度和注入光脉冲宽度成正比。 AB、BC、CD段:均匀光纤。 B点:光纤的熔接接头产生的下降台阶。 C点:光纤的活动连接器接头产生的菲涅尔反射的下降台阶或由光纤裂缝产生的局部菲涅尔反射。 D点:光纤末端由于光纤与空气之间的折射率差而产生的菲涅尔反射。 在曲线中只要读出两点的电平差就是该点间的光纤衰减;水平两点间的差即为该两点间的距离;下降台阶的高度即表征了光纤的接头衰减。 上述结果仪表均可直接读出,并可得到光纤的衰减常数,根据光在光纤中传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测出光纤长度。,16,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2OTDR的主要参数 (1)动态范围 当被测光纤过长时,测试曲线就会出现如图8-9所示的情况。仪表实际可以测量的光纤最大长度为 (8-6) 式中:D称为OTDR的动态范围,即:初始背向散射电平与噪声电平的差值(dB)定义为动态范围,为光纤的衰减常数。 由分析可知:对衰减一定的光纤,仪表的动态范围越大,可测量光纤长度越长,反之越短;对同一动态范围的仪表,光纤衰减越小,可测长度越长,反之越短。OTDR的动态范围并不是越大越好。,17,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图8-9 OTDR动态范围示意图,18,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2)盲区 盲区是指:由于光纤和仪表耦合时存在空隙,由此产生的菲涅尔反射远大于背向散射,致使放大器饱和,而掩盖了背向散射信号,致使仪表无法测量那段光纤长度,如图8-10所示。,图8-10 OTDR盲区定义示意图,注:实际工程测量时,常加入一段“过渡光纤”来减小盲区对测量结果的影响。,19,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3)测量精度 是指因仪表方面的因素对长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有: 第一是仪表折射率的设置。由于OTDR是依据测量时间,利用公式L=ct/2n来计算光纤长度的。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每次测量之前必须根据光纤实际折射率值对仪表参数进行设置,但因它们之间总存在误差,导致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第二是仪表内部作为时钟的晶振频率的准确性和稳定度。因所测得时间的准确度受时钟影响,所以时钟影响会给长度测量带来一定的误差。 第三是仪表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采样的间隔。取样点越多,取样间隔越小,实际曲线和显示曲线就越接近,误差就越小。,20,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3OTDR的使用方法(以HP8147为例加以说明) (1)HP8147面板及功能键说明 硬功能键 硬功能键由缩放键、改动旋钮、打印键、存储键轨迹/事件键、开始/停止键和自动测试键组成,其前面板示意图如图8-11。缩放键:用于改变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显示的幅度。 游标键:使游标在ABCABA间滚动激活。 全景键:显示整条曲线。 局部键(又叫游标区域):激活以游标为中心的区域,对曲线进行放大。如果游标AB被激活时,显示区域为AB之间的区域。,21,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图8-11 HP8147前面板示意图,22,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改动旋钮:与缩放键配合使用时可以改变游标的位置。 自动键:可使仪表进入自动模式,连按两次可使OTDR的优化模式为标准模式。 存储键:将OTDR测试的曲线存储到指定的磁盘(软盘或硬盘)中。 轨迹/事件键:可改变主显示区的显示内容为轨迹或事件表。 开始/停止键:用于OTDR的测试开始与停止。,23,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 软功能键 软功能键包括测量软功能键(F1F6)和菜单软功能键两部分。菜单软功能键有3层显示方式,习惯上经常用1/3、2/3、3/3菜单表示。 1/3:由设置、分析、文件、查看和配置组成。 2/3:由开始位置、区间、脉宽、波长和平均时间组成。 3/3:由概览、最优化、折射率(IOR)、垂直偏移和文件名(或空白)组成。 对应相应的软功能键,可激活一系列相对应的菜单。每组功能键由5组菜单组成,每个菜单又有多项选择,某些选项上还需进一步选择。这些选项都以实心的右箭头来标识。,24,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2)HP8147参数设定 根据被测光纤的长度、传输波长和折射率来设定OTDR的测试参数。需要设置的参数主要有测量参数、光纤参数、前面板连接和事件门限4类。 测量参数 测量参数包括起始位置、测试区间、脉冲模式、优化模式、测量模式和平均时间参数。 起始位置:设定测量的起始位置。 测试区间:设定测量的距离。 脉冲宽度:设定测量所用脉冲宽度,如不知具体脉冲宽度,可以用自动测试方法获得相应的测量结果。HP8147的脉冲宽度有10ns、30ns、100ns、300ns、1s、3s和10s等。,25,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 波长:设定测量时所用波长,这与OTDR所配模块有关。HP8147的测试波长有两挡,即1 310nm和1 550nm。 工作模式:主要指仪表是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工作。 最优化:根据测试需求选择不同的优化模式。HP8147允许用户根据需要选择4种优化模式,即标准模式、分辨率优化模式、动态范围优化模式和线性优化模式。 标准模式是仪表自动选择模式; 当希望可测距离尽可能长时应选择动态范围优化模式; 当用户对一段短距离光纤进行测量时,测试结果中的分辨率十分重要,此时可采用分辨率优化模式; 当希望对光纤上某点进行相对测量时应选择线性优化模式。,26,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 测量模式设定:根据测试要求选择测试模式分为平均、刷新、回损和连续(又叫CW)方式。 平均时间设定:平均时间一般为30秒3分种,推荐在1分钟左右为好。 光纤参数:包括折射率和散射系数。 折射率设定:可选择整体和部分折射率设定。,27,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 参数的设置方法 参数设置有两种方式:一种用2/3和3/3中的相关单项设置;另一种方式为选择3/3中的概览项,统一对光纤的测试参数、光纤参数、前面板连接器和事件门限进行设置。 以统一设置方式为例说明。统一设置参数概览显示如图8-12所示。,28,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图8-12 统一设置参数概览示意图,29,8.2.2 OTDR的原理与使用,参数设置的步骤如下。 首先选择3/3菜单,再选择其中的概览项,在显示屏上将显示如图8-12所示的画面。 旋转改动旋钮,光标跟随移动。当移动到设置点时按下改动旋钮,再次旋转改动旋钮改变数据,调整好后按下改动旋钮确认,该参数设置完毕。按此方法设置完所有应设置的参数。 按确认软功能键,确认所设参数。此时概览菜单消失,刚才所设参数被记录,至此参数设置结束。如果按取消键,刚才所设参数作废,仪表将采用最近一次所设的有效参数。,30,8.2.3 仪表、工具与器材准备,OTDR测量光纤衰减常数和长度所需的仪表、工具与器材有: OTDR一台 被测光纤(光缆) V沟连接器 过渡光纤,31,8.2.4 具体操作步骤,用OTDR测量光纤(光缆)的衰减常数和长度的测量系统如图8-13所示。,图8-13 光纤(光缆)的衰减常数和长度的测量系统,其测量步骤如下。 (1)按图8-13连接OTDR和被测光纤(光缆)。 (2)开启OTDR的电源,按照8.2.2节介绍的OTDR使用方法进行设置。,32,8.2.4 具体操作步骤,(3)参数设置:按照被测光纤(光缆)的折射率设置OTDR的折射率值,选取合适的脉冲宽度。 (4)测试键(按下测试键,输出指示灯亮、测试完毕指示灯灭,曲线稳定)。 (5)存曲线(起文件名、确认、储存测试结果)。 (6)曲线分析。 确定游标 读取AB间的距离即为光缆的纤长 读取衰减常数,33,8.3 光纤通信设备的参观与认识,光纤通信系统是由光发送机、光接收机、光纤(或光缆)和各种耦合器件等组成的信息传输系统。,8.3.1 学习目的 (1)熟悉和掌握光纤通信设备的组成; (2)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信号流程。,8.3.2 系统准备 参观与认识光纤通信设备所需的设备为:电信分公司光纤传输机房运行的光纤通信系统或学校模拟运行的光纤通信系统。,34,8.3.3 具体过程,(1)对照光纤通信系统(图8-14所示是一个34M的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说明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每一部分的位置、作用及光纤通信系统的信号流程。 (2)光纤通信系统由传输设备和传输线路组成。传输设备和传输线路通过活动连接器相连接(指出活动连接器的位置)。 (3)光端机在系统中的位置介于电端机和传输线路之间。光端机主要有光发送机、光接收机及辅助部分组成。 (4)另外,光纤通信设备中的辅助部分有公务、监控、告警、输入分配、倒换、区间通信和电源等。,35,8.3.3 具体过程,图8-14 光纤通信系统框图,36,8.4 光端机电性能参数测试,光端机的电性能参数,主要包括输入口参数和输出口脉冲波形的测试。 8.4.1 学习目的 (1)掌握光端机输入口允许衰减、抗干扰能力及容许码速偏移的测试方法和步骤。 (2)掌握光端机输出脉冲波形的测试方法和步骤。 8.4.2 仪表原理与使用 本节使用的仪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见后面几节。,37,8.4.3 测量原理,1输入口允许衰减和抗干扰能力测试 (1)指标要求 输入口应能正确接收经过衰减的信号,这种特性用允许衰减范围表示,具体要求如表8-1所示。表8-1输入口允许衰减和抗干扰能力指标,38,8.4.3 测量原理,(2)测试原理 输入口允许衰减和抗干扰能力测试原理框图如图8-15所示。,图8-15 输入口允许衰减和抗干扰能力测试原理框图,39,8.4.3 测量原理,2输入口容许码速偏移测试 当输入信号的码速或时钟频率在该范围内变化时,系统能正常工作,不会发生误码。建议容许的指标要求如表8-2所示。,表8-2 测试信号,输入口容许码速偏移测试框图与图8-15相同。,40,8.4.3 测量原理,3输出口脉冲波形测试 (1)脉冲波形样板 光端机输出口的脉冲波形应符合ITU-T的G.703建议中给定的波形样板,建议的脉冲波形样板如图8-16、图8-17和图8-18所示,不同比特率的数字输出口的指标要求见表8-3。 实际测试出的脉冲波形在样板图中斜线范围内就认为符合要求。,41,8.4.3 测量原理,图8-16 2 048kbit/s和 8 448kbit/s接口脉冲样板图,42,8.4.3 测量原理,图8-17 34 368kbit/s接口脉冲样板图,43,8.4.3 测量原理,图8-18 139 264kbit/s接口脉冲样板图,44,8.4.3 测量原理,表8-3 不同比特率的光端输出口的指标要求,45,8.4.3 测量原理,表8-3 不同比特率的光端输出口的指标要求,46,8.4.3 测量原理,(2)测试原理 输出口脉冲波形测试框图如图8-19所示。示波器一般采用高频宽带示波器,具体要求如表8-4所示。,示波器与光端机输出口的连接方式与码速有关,具体如图8-19所示。 对于2 048kbit/s接口,有75不平衡阻抗和120平衡阻抗两种,示波器的连接方式稍有不同。 120平衡输出口用图8-19(a)中的配置,75不平衡输出口和其他比特率的75不平衡输出口用图8-19(b)或(c)中的配置,在PDH中一般多用(b)配置;(c)配置用于比特率较高的输出口。,47,8.4.3 测量原理,表8-4对示波器和探头的要求,48,8.4.3 测量原理,图8-19 输出口脉冲波形测试框图及与示波器连接方式图,49,8.4.4 仪表、工具准备,光端机电性能参数测试所需的仪表、工具有: 被测系统 数字传输分析仪 示波器 探头 衰减器,50,8.4.5 具体操作步骤,1输入口允许衰减和抗干扰能力测试 (1)时钟源和图案发生器发送标称比特率、码型和长度的伪随机信号。 (2)调整干扰支路衰减器,使信号/干扰比等于表8-1中的要求值,连接电缆的衰减接近0dB时,误码检测器应检测不到任何误码。 (3)在外时钟源速率有偏差(在表8-1的容差范围内),连接电缆衰减增大的不利条件下,误码检测器应检测不到任何误码。,51,8.4.5 具体操作步骤,2输入口容许码速偏移测试 测试时,先调高或调低码型发生器的时钟频率,使在误码检测仪上观察到误码,然后向相反的方向调整,使之刚好不出现误码。此时,码型发生器的最高码速(或频率),或最低码速(或频率)与标准码速(或频率)之差,即为正负方向的最大容许码速或时钟频率偏差。,52,8.4.5 具体操作步骤,3输出口脉冲波形测试 (1)按图8-19接好电路,码型发送器发送规定比特率、码型和长度的伪随机测试信号。 (2)将测试负载阻抗(75或120)或者75/50阻抗变换衰减器的75侧接到被测光端机的输出口上。 (3)校准零基线,方法是将示波器输入端短路(即不给示波器送信号),将水平扫描线调到屏幕的适当位置(样板的标称0V线)处。 (4)再将被测信号送入示波器,从屏幕上读出表8-3中的各参数,经简单处理,应满足表内的相应指标要求。 139 264 kbit/s输出口,示波器是用交流(AC)耦合方式。CMI码的幅度中线和示波器的零基线之差不超过范围0.05V。,53,8.5 光端机平均发送光功率和消光比的测试,8.5.1 学习目的 (1)掌握光功率计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2)掌握光端机平均发送光功率的测量方法和过程; (3)掌握光端机消光比的测量方法和过程。,54,8.5.2 仪表原理与使用,1光功率计的工作原理 测量光功率的方法有热学法和光电法。光通信测量中普遍采用的光电法制作的光功率计。 光电法就是用光电检测器检测光功率,其基本原理框图如图8-20所示。,图8-20 光功率计原理框图,55,8.5.2 仪表原理与使用,2光功率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1)波长范围:主要由探头的特性所决定,一种探头只能在某一光波长范围内适应。为了覆盖较大的波长范围,一台主机往往配备几个不同波长范围的探头。 (2)光功率测量范围:主要由探头的灵敏度和主机的动态范围所决定。使用不同的探头有不同的光功率测量范围。,56,8.5.2 仪表原理与使用,3光功率计的使用 一是要选择与被测光源相匹配的波长范围的探头;其次是端面的处理,以便耦合。 下面以ML93A为例说明光功率计的使用方法。,图8-21 ML93A光功率计面板图,57,8.5.2 仪表原理与使用,图中:(1)电源开关:有“AC”和“DC”两种。 (2)控制方式指示:当光功率计由外部控制时,“REMOTE”指示灯亮,其他方式时“LOCAL”指示灯亮。 (3)输入连接器;用来连接光检测器。 (4)零点调整(粗调):零点校准的旋钮。 (5)自动零点调整(细调):在完全遮挡了光检测器受光口的状态下按该键,就可自动进行零点校准。 (6)平均化:按压该键,可对输入信号进行平均化处理。 (7)量程/保持:可用自动或手动方式转换量程。,58,8.5.2 仪表原理与使用,(8)模态转换:光功率的单位有“dBm”和“W”两种拱选择。 (9)标准系数设定:设定光检测器的灵敏度补偿值。 (10)标准系数显示:显示光检测器的灵敏度补偿值。 (11)功率显示:显示功率测量值。 (12)电平表:输入功率监视用。,59,8.5.3 测量原理,光端机平均发送光功率和消光比的测试原理如图8-22所示。,图8-22 光端机平均发送光功率和消光比的测试原理图,8.5.4 仪表、工具准备 光端机平均发送光功率和消光比测试所需的仪表、工具有:被测光纤通信系统、光功率计。,60,8.5.5 具体操作步骤,1光端机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 (1)自光端机A点送入PCM测试信号。 (2)把光纤测试线分别插入发送端连接器与光功率计连接器,此时从光功率计读出的功率(P)就是光端机进入光纤线路的平均发送光功率。 (3)有的功率计可直接读dBm,若只能读mW(毫瓦)或W(微瓦),则应换算成dBm,换算公式为 (dBm)(8-7) 说明: 平均光功率与PCM信号的码型有关,NRZ码与占空比为50%的RZ码相比,其平均光功率要大3dB。 光源的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它的电流大小有关。,61,8.5.5 具体操作步骤,2光端机消光比(EXT)测试 (1)将光端机的输入信号断掉时,测出的光功率为P00,即对应的输入数字信号为全“0”时的光功率。 (2)测量P11时,信号源送入长度为2N1的伪随码,N的选择与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相同。全“1”码时的光功率应是伪随机码时平均光功率P的2倍,即P11=2P。因此,消光比可表示为 (8-8)测试结果可按式(8-8)计算。消光比还可以表示为 (8-9) 当P=0.1P11时,EXT=10dB。,62,8.6 光端机接收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测试,8.6.1 学习目的 (1)掌握光可变衰减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2)掌握光端机接收灵敏度的测试原理和方法,能熟练进行测试; (3)掌握光端机接收动态范围的测试原理和方法,能熟练进行测试。,63,8.6.2 仪表原理与使用,光衰减器: (1)用途与分类 概念:光衰减器是对光信号进行衰减的器件。 作用:用于调整中继段的线路衰减、评价光系统的灵敏度及校正光功率计等。 分类:光衰减器有两种类型,即可变光衰减器和固定光衰减器。,64,8.6.2 仪表原理与使用,(2)工作原理 图8-23所示为可变光衰减器原理结构,其由两级构成,一级为分挡衰减级,另一级为连续可变衰减级。,图8-23 可变光衰减器原理结构图,65,8.6.2 仪表原理与使用,(3)使用方法(以DB-2900衰减器为例加以说明) 此种衰减器面板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如图8-24所示。 各功能键作用。 电源键:按下该键打开电源,再次按下该键关闭电源。 偏置键:用于设定仪器本身引入的插入损耗值(X)。 设置键:用于设置DB-2900的衰减值。一般有仪表损耗(dBm)和仪器损耗加仪器附加损耗(dB+X)两种显示模式。 波长键:用于选择波长,有1 310nm和1 550nm两种。 显示屏:显示屏一般分3行显示,第一行为告警信息,如OVER RANGE为损耗设置已超出最大范围(60dB);第二行显示当前损耗值,当超过最大值时显示99.9,当小于最小值(0dB)时显示为LO;第三行显示所选定的工作波长。,66,8.6.2 仪表原理与使用,图8-24 DB-2900衰减器的面板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图,67,8.6.2 仪表原理与使用, 具体操作应用 确定插入损耗:将衰耗器显示设定为零,用光源和光功率计测试此时的仪器本身损耗,以确定适当的偏置值。 在光纤路由中加入光衰耗器。 打开衰耗器电源,仪表自检后偏置上方dBm指示灯亮。 按波长键选择测试波长。 按偏置键和下方的(X)改变旋钮输入偏置值(偏置值预先测出)。 按偏置键,关闭偏置指示灯,此时设置键上方dBm指示灯亮。 通过旋转红色损耗旋钮(dBm)输入内部衰耗值。 按设置键选择内部损耗(dBm)或总损耗(dBm+X)。,68,8.6.3 测量原理,光接收机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测试原理如图8-25所示。,图8-25 光接收机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测试原理图,69,8.6.4 仪表、工具准备,光接收机灵敏度测试所需的仪表、工具有: 被测光纤通信系统 光可变衰耗器 光功率计 数字传输分析仪,70,8.6.5 具体操作步骤,(1)按图8-25要求将误码测试仪、光可变衰减器与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连接。 (2)误码测试仪向光端机送入伪随机码测试信号。 (3)调整光衰减器,逐步增大光衰减,使输入光接收机的光功率逐步减少,使系统处于误码状态。然后,逐步减小光衰减器的衰减,使误码逐渐减少,当在一定的观察时间内,使误码个数少于某一要求,即达到系统所要求的误码率。 (4)在稳定工作一段时间后,从R点断开光端机的连接器,用光纤测试线连接R点与光功率计,此时测得光功率为Pmin,即为光接收机的最小可接收光功率。 (5)按式PR=101g(Pmin/1mW)计算用dBm表示的灵敏度PR,例如,测得Pmin=9.3nW,则PR= 50.3dBm。,71,8.6.5 具体操作步骤,在灵敏度测试时,一定要注意测试时间的长短。误码率是一个统计平均的参数,它只有当n足够大时才比较准确。各类系统误码率不同时,光接收机灵敏测试的最小时间t 如表8-5所示。表8-5灵敏度测量的最小时间,72,8.7 光纤通信系统误码性能的测试,8.7.1 学习目的 (1)掌握数字传输分析仪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2)掌握光纤通信系统误码性能测试的原理; (3)掌握光纤通信系统误码性能测试的步骤。,73,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1误码测量原理 误码仪由发送机和接收机两部分组成。 发送部分主要由时钟信号发生器、码型发生器以及接口电路组成,如图8-26所示。它可以输出各种不同序列长度的伪随机码(从271至2231 bit)和人工码,以满足不同需要。 接收部分由码型发生器、同步检测、开关和比特误码检测等部分组成,如图8-27所示。 一般误码仪都有“误码率”、“误码计数”、“误码秒”和“不误码秒”等多项测试功能,有的还可自动计算出待测设备或系统的“利用率”和“可靠度”。,74,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图8-26 误码仪发送部分框图,图8-27 误码仪接收部分框图,75,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2误码仪的性能指标 以日本安立公司生产的ME520A/B误码仪(数字传输分析仪)为例介绍具体仪表的性能指标(摘录)。 ME520A/B误码仪适用于一次群到四次群数字传输系统,测试比特码速率为1kbit/s150Mbit/s,其发送机和接收机的性能指标有: (1)发送机 比特率 时钟输出 码形图案 插入误码 输出码 抖动调制 (2)接收机 比特率 时钟输入 图案 误码测量 状态显示 抖动测量,76,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3误码仪的使用方法 (1)仪表面板介绍 ME520A/B误码仪面板由发射机前、后面板,接收机前、后面板组成。 发射机前面板和后面板分别如图8-28和图8-29所示。其功能说明如表8-6所示。 接收机前面板和后面板分别如图8-30和图8-31所示。其功能说明如表8-7所示。,77,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图8-28 误码仪发射机前面板,78,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图8-29 误码仪发射机后面板,79,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6发射机面板功能说明,80,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6发射机面板功能说明,81,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6发射机面板功能说明,82,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6发射机面板功能说明,83,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6发射机面板功能说明,84,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6发射机面板功能说明,85,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6发射机面板功能说明,86,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6发射机面板功能说明,87,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6发射机面板功能说明,88,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图8-30 误码仪接收机前面板,89,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图8-31 误码仪接收机后面板,90,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91,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92,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93,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94,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95,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96,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97,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98,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99,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00,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01,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02,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03,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04,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05,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06,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07,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08,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09,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10,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11,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12,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13,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14,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表8-7接收机面板功能说明,115,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2)使用方法 自测试: 自测试准备 自测试开始 自测试通过/不通过判断 自测试结束 设置步骤(以AMI、HDB3比特误码测量为例) 发射机 置BIT RATE为系统对应的速率,置FORMAT为AMI或HDB3。 置PATTERN为2151或2231。 用MODE键将ERROR ADDITION置为BIT,用RATE置为OFF。 用接收机MODE键将FREQ OFFSET/JITTER MOD 置为OFF。,116,8.7.2 仪表原理与使用,接收机 用RECOVER键设置与发射机相同的BIT RATE值,用FORMAT设置与发射机相同的格式。 PATTERN设置与发射机相同。 用与将GATING PERIOD设置为TIME、CLOCK或MAN。 根据测量要求选择SINGLE或REPEAT、LAST DATA或CURRENT DATA。 将ERROR MODE设置为BIT,将SYNC设置为AUTO,用MODE选择显示的误码参数。 用同轴电缆将发射机的AMI、HDB3输出接到被测设备的输入,被测设备的输出接到接收机的AMI、HDB3输入。 当START/STOP键按下时,测量开始。,117,8.7.3 仪表、工具准备,用误码仪测量误码需要的仪表工具有: 被测光纤通信系统 误码仪 塞绳 仪表连线 接地线 光可变衰耗器。,118,8.7.4 测量系统图及具体操作步骤,1测量系统图 用误码仪测量误码的方框图如图8-32所示。,图8-32 用误码仪测量误码的方框图,119,8.7.4 测量系统图及具体操作步骤,2具体操作步骤 (1)接通误码仪电源,按前述仪表使用步骤对仪表进行自测试。 (2)根据系统速率和码型对仪表进行设置。 (3)按图8-32要求将误码测试仪与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连接,并保证误码仪接地端子可靠接地。 (4)误码仪向光端机送入测试信号。 (5)此时,会发现误码仪上的误码检测指标长时间为0,说明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优越。 (6)为了直观地观察误码指标,按图8-32将光可变衰耗器连入测试系统中。 (7)调整光衰减器,逐步增大光衰减,使输入光接收机的光功率逐步减少,使系统处于误码状态,此时可读取误码指标。,120,8.8 光纤通信系统抖动性能的测试,(1)掌握光纤通信系统抖动测量的原理; (2)掌握光纤通信系统输入抖动容限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步骤; (3)掌握光纤通信系统无输入抖动时的输出抖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步骤; (4)掌握光纤通信系统抖动转移特性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步骤。,8.8.1 学习目的,121,8.8.2 测量原理,对测量抖动的仪表有两个要求:既能产生满足一定要求的抖动信号,又能测量抖动信号的抖动幅度。其结构如图8-33所示。,图8-33 抖动测量配置图,122,8.8.2 测量原理,1抖动的产生技术 图8-34所示为抖动序列产生器的原理图。,图8-34 抖动序列产生方框图,123,8.8.2 测量原理,2抖动测量技术 抖动测量的原理是以带有抖动的被测信号与同一频率的不带抖动的参考信号之间进行相位比较,然后再经过一定处理后即可输出被测信号相位抖动幅度的模拟值。图8-35给出了抖动测量原理框图。,图8-35 抖动测量原理框图,124,8.8.2 测量原理,3输入抖动容限测试 数字设备的输入口应有一定容纳数字信号抖动的能力,这就叫作输入口所容许的抖动,通常称为抖动容限。 图8-36所示为输入口容许输入抖动的下限。图中的f1f4,A1A2是被测设备或数字段能正常工作的正弦抖动频率和极限抖动幅度,它们对不同码速有不同的值,如表8-8所示。,125,8.8.2 测量原理,图8-36 输入口容许输入抖动的下限,126,8.8.2 测量原理,输入抖动容限的测试框图如图8-37所示。这是工程测量所采用的自环测试法,也可以采用对端测试法,自环法的测试结果相当于两个工程串联的情况。,图8-37 输入抖动容限测试框图,127,8.8.2 测量原理,4无输入抖动的输出抖动测试 在任何情况下,数字段无输入抖动时的最大输出峰峰抖动不应超过表8-9中所给出的限制,数字复用设备的输出抖动要求如表8-10和表8-11所示。,128,8.8.2 测量原理,表8-9无输入抖动时数字段的最大输出抖动,129,8.8.2 测量原理,表8-10复接设备支路输出抖动,130,8.8.2 测量原理,表8-11 复接设备群路输出抖动,131,8.8.2 测量原理,5抖动转移特性测试 数字设备或数字段输出口残余抖动与输入口抖动量的比值(用对数形式表示,即抖动增益)与抖动频率的关系称为数字设备或数字段的抖动转移特性。抖动转移特性测试方框图如图8-38所示。,图8-38 抖动转移特性测试方框图,132,8.8.3 仪表、工具准备,光纤通信系统抖动性能测试所需的仪表、工具有: 被测光纤通信系统 数字传输分析仪 正弦信号发生器,133,8.8.4 具体操作步骤,1输入抖动容限测试 (1)首先将各种测试仪表和被测系统按图8-37连接。码型发生器和光端机输入口间的电缆衰减与系统码速有关,如表8-1所示。 (2)调整正弦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其正弦抖动频率应在表8-8所建议的范围内取值,使之产生相位抖动。 (3)增加正弦信号的幅度,以系统无误码(即将出现误码的临界状态)时,抖动检测仪所检测的最大输入抖动幅度,为输入抖动容限的下限。测试的结果只能在如图8-36所示的曲线之上。曲线以上为合格区,曲线以下为不合格区。 工程线路的测量必须在两个方向进行,其测量结果都应满足图8-36和表8-8的要求。测试频率应在f 1和f 4之间测试多个频率,每个频率的测试结果也都应满足以上要求。,134,8.8.4 具体操作步骤,2无输入抖动的输出抖动测试 (1)测试时,首先将各种测试仪表和被测系统按图8-37连接(不含正弦信号发生器)。 (2)向被测设备送测试信号,要求相应的码速率、码型及伪随机序列长度且无抖动的PRBS信号。 (3)读取检测出的输出抖动的大小。,135,8.8.4 具体操作步骤,3抖动转移特性测试 (1)先按图8-38将测试仪表和数字段设备相连,抖动转移特性测试有两种方法:宽频法和选频法。下面以选频法为例。 (2)先将两组开关接通,以确定数字段的输入抖动,此时,选频表的读数设为P1 ,即输入抖动幅度。然后,将两组开关接通,测试数字段的输出抖动,此时,选频表读数为P2 ,则抖动增益为 G=P2P1 (dB)(8-10) 若无选频表,可直接由抖动检测器读数,先测出P1 (UI)和P2(UI),然后按式(8-11)计算出它的抖动增益 (dB)(8-11) (3)改变信号发生器的抖动频率,测出各频率时数字段的输出抖动,找出出现最大抖动增益的频率,使测得的最大抖动增益不超过1dB。,136,8.8.4 具体操作步骤,对于数字复用设备,ITU-T建议的抖动转移特性函数的最大增益不超过0.5dB,抖动转移特性应满足图8-39的要求。不同数字复用设备支路各码速的抖动转移特性参数值如表8-12所示。,图8-39 数字复用设备的抖动转移特性极限,137,8.8.4 具体操作步骤,表8-12 数字复用设备支路各码速的抖动转移特性参数值,138,8.9 电路的开放与调度,8.9.1 学习目的 (1)掌握电路开放的程序和方法; (2)掌握电路调度的原则和方法。 8.9.2 材料准备 进行电路的开放与调度所需的材料有: 相关的设备端口以及ODF DDF架的端口资料 开放或调度方案 塞绳等。,139,8.9.3 具体操作步骤,1电路开放 (1)用户申请:用户在前台办理申请,经相关部门办理后交到光纤传输机房。 (2)设置开放路由:传输机房根据现有的设备开通情况,制定开放的电路和路由。 (3)相关连接、调测:对拟开放的路由进行连接和调测,并记录调测资料。 (4)开放电路。 (5)资料变更:对机房的资料进行变更。,140,8.9.3 具体操作步骤,2电路调度 (1)电路调度的原则 先重要专线,后一般; 先高层网业务,后普通; 先确保国际和际中业务,后国内; 先抢通系统性全阻,后支路(通道); 先高次群,后低次群; 先干线,后省内(地方)。 (2)电路调度的步骤 制定电路调度方案; 按照电路调度方案,找到相应的调度设备的位置; 找到相应的设备端口以及ODF、DDF架的端口; 用塞绳跳接相应的路由; 测试相应的路由,并做好相应的测试记录; 系统开通。,141,8.10 系统告警与故障处理,8.10.1 学习目的 (1)掌握光纤通信系统常见的告警及故障现象; (2)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 8.10.2 常见的告警及故障现象与故障处理 光端机的告警又分为紧急告警和非紧急告警。 紧急告警(即时告警)的项目有:本端输入口PCM信号中断、发无光、收无光、帧失步、公务失步、10-3误码、区间通信失步和电源告警等,此时机架顶部红灯亮,告警铃响。 非紧急告警(延迟告警)的项目有:光源(指LD)寿命告警、10-6误码和系统倒换等。此时机架顶部白灯亮,不振铃。,142,8.10 系统告警与故障处理,1系统告警功能的检查 光纤通信系统的告警功能应定期检查,检查方法如表8-13所示。 表8-13光端机及光中继器故障情况及告警指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