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前臂双骨折单骨固定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47465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前臂双骨折单骨固定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儿童前臂双骨折单骨固定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儿童前臂双骨折单骨固定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评价:儿童前臂双骨干骨折单骨固定,1,一、引言,前臂骨干骨折是儿童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约占全部儿童骨折的3-6%。大部分患儿可以通过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进行处理,但也有部分患儿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保守治疗失败后的患儿则必须接受手术治疗。和远端的干骺端骨折相比,前臂骨干骨折塑形能力较差,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较高。若骨折畸形愈合产生成角移位或者是旋转畸形则可影响前臂的旋前及旋后功能。,2,二、前臂的解剖与病理,前臂旋转活动范围有160-180,是全身关节中旋转活动度最大的。丧失50%的活动度,日常生活也多不受影响。但仍应整复好骨折,使患者恢复前臂的旋转角度。 前臂旋转受限是前臂骨折最常见的问题。Knight和Purvis发现60%的病人残留有20-60等不同程度的旋转畸形。Evans发现56%的病人残留有30以上远端旋前畸形,使前臂旋后受限。,3,三、前臂骨干骨折不同治疗策略的对比研究,标准的儿童前臂骨折治疗策略包括骨折的桡骨和尺骨固定。A.尺桡骨双骨固定:骨折端固定牢固,对位对线较好,可以达到解剖复位,但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和术后并发症多。B.尺骨或桡骨单骨固定: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但骨折端的稳定性下降。 单骨固定or双骨固定?,4,目的:本综述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比较儿童前臂双骨干骨折单骨固定和双骨固定的功能预后和影响血运之间差异,借以明确哪种方法更具优势。方法:2位研究者独立从在线数据库OVID,Mediline上检索2011年10月4日前发表的临床文献,研究纳入文献标准:1.英文文献;2.急性前臂双骨干骨折;3.研究人群年龄小于18岁;4.有一处骨折接受内固定治疗;5.有完整的术后功能和影像学随访;6.研究中至少有10例患儿接受同骨骨折同种内固定。研究纳入流程如图1所示。若两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存在争议,则由第三方进行协调。所有研究数据由1位研究者提取,另一位研究者进行检验。,5,结果: 8例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如表2所示。所有纳入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或对照研究(证据水平III级或IV级)。所有纳入文献因为研究治疗策略,内固定技术,预后指标等不同而无法进行统计学比较,6,比较研究: (1) Bhaskar和Roberts等采用动力加压钢板治疗32例儿童前臂双骨干骨折的患儿,手术时先固定尺骨,若桡骨骨折断端稳定,正侧位片上成角小于10度则不进行固定(12例)。双骨折固定术后愈合时间更短,单骨固定尺骨前后片上约有8度左右成角,尽管如此,患儿术后的前臂功能和运动度上无显著差异。 (2) Lee等报道使用1.6mm克氏针治疗49例前臂双骨干骨折患儿,22例接受单尺骨固定,3例接受单桡骨固定,24例双骨折固定。所有桡骨固定患儿最后均愈合,尺侧成角5度。7/22例尺骨固定后有桡侧成角,其中1例成角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4例需要石膏外固定,3例需要再手术进行钢板内固定。 (3) Myers等报道了25例双骨干骨折患儿接受弹性髓内钉单骨固定(18例桡骨,7例尺骨)的研究结果,并和25例接受双骨折固定的患儿进行功能预后比较。尺桡骨骨折畸形程度较严重的骨折首先进行固定,固定后进行旋前旋后运动,另一骨折断可保持稳定则进行单骨固定。单骨固定和双骨固定在运动度,功能,疼痛等术后指标上无显著差异。,7,尺骨髓内钉: Lee等报道了有7/22例接受单纯尺骨克氏针固定的患儿术后出现了成角。Dietz等报道了38例单尺骨髓内钉固定患儿,其中有11例(29%)患儿伴有桡侧10-20的移位,2例超过20,1例因移位程度较严重接受再次闭合手术,1例需要切开复位。尺骨钢板: Bhaskar和Roberts报道了单尺骨钢板内固定后桡骨存在轻度的成角,功能预后和双钢板比较无显著差异。Hammad等报道18例尺骨钢板,但研究者并未在文中报道治疗的具体策略。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这些患儿存在旋前及旋后角度的丢失,但丢失较少,在前后位片上桡骨成角平均约5.8。桡骨髓内钉: Myers等报道了18例单侧桡骨髓内钉(7例尺骨髓内钉)治疗可以取得和双骨折髓内钉固定相同的功能预后,运动度恢复等。Houshian和Bajaj等研究报道20例(17例桡骨,3例尺骨)患儿采用弹性稳定髓内钉进行桡骨单骨固定,所有患儿术后9周骨折均愈合,并且肘关节,前臂,腕关节运动度无明显影响。Alnaib等报道29例弹性髓内钉固定桡骨治疗横断移位骨干骨折,若尺骨为楔形或粉碎性骨折,则固定双骨。所有患儿术后8周均获得愈合,前臂旋前及旋后功能未受明显影响。,8,桡骨钢板: Kirkos等报道50例患儿使用1/3管型钢板进行桡骨骨折端固定。研究者未描述具体的治疗策略。所有骨折术后9周内均获得愈合。12%的患儿前臂旋转功能受损,但均小于10。讨论: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儿童前臂双骨折进行单骨固定是一个合适的治疗措施,其功能和影像学预后与双骨折固定比较无显著差异。 若术者考虑进行单骨固定,则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进行尺骨固定而非桡骨。 当使用钢板固定时,无论背侧入路或掌侧入路,固定尺骨所需要进行的软组织剥离要明显少于桡骨。 如果使用髓内钉时,在尺骨鹰嘴附近插入髓内钉较远端桡骨插入髓内钉技术上更容易些。 然而,纳入的研究报道均提示尺骨单根固定时未固定的桡骨骨折有较高的再移位机会,特别是进行尺骨髓内钉固定时。 既有的研究表明,弹性髓内钉较克氏针而言有更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这可能是因为在行克氏针固定的患儿中均未对克氏针进行埋头处理,导致术后早期拆除克氏针时出现骨折部位的再移位,9,桡骨髓内钉固定的研究结果为单骨固定提供了较好的证据,这可能源于桡骨固定后可以维持桡骨弓,而该弧度在前臂旋转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术中对未固定骨的稳定性评估和固定方法及固定骨的选择一样重要。只有第二根断骨获得足够的稳定性后才采用单骨固定,否则一律采取双骨固定。 同时临床医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影像学表现和实际功能预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结论:(1)单骨固定是治疗儿童前臂双骨干骨折的一个合适的方法,和双骨折固定可以取得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2)单骨固定时选择桡骨固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3)钢板固定任何一骨都能获得满意效果。(4)若单纯髓内钉即可获得足够稳定性,则推荐使用弹性髓内钉而非克氏针进行固定,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成角移位和前臂旋转功能丢失。(5)只有当第二根骨未固定但能获得足够稳定性和良好复位时才进行单骨固定,否则需要双骨固定。,10,四、病例讨论,11,四、病例讨论,12,四、病例讨论,13,1、儿童前臂骨干骨折治疗原则是什么? (0-3岁)幼儿与(3-14岁)大龄儿童是否应该适用不同的治疗原则。2、新鲜骨折的首次治疗,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二者如何选择?3、如果使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弹性髓内钉、钢板,克氏针如何进行选择?4、如果选择单骨固定治疗前臂骨干骨折,应该固定桡骨还是尺骨?5、手法闭合复位治疗失败的病例应该如何治疗?,五、思考,14,谢谢,请多指教!,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