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音乐春江花月夜-背景.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439594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音乐春江花月夜-背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琵琶行音乐春江花月夜-背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琵琶行音乐春江花月夜-背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初到长安,以赋得古原草送别拜见老诗人顾况,顾打趣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读到“野火”联时,不由赞叹:“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大加引荐。,一、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元白”“刘白”政治上,有“兼济天下”的思想,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写下了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别无寄托、无病呻吟的作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倡导“新乐府运动”。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生平与诗作,文学主张与影响,二、文体简介,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三、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湓浦pnp铮铮然zhng商贾g悯然憔悴qiocu转徙x恬然tin谪zh浔阳xn荻花d声声思s捻nin霓裳nchng六幺yo迸bng裂帛b虾蟆hm红绡xio钿头din银篦b阑干ln呕哑uy嘲哳zhozh,四、读准字音,五、理解词句意义,1、明年秋,明年:第二年。,2、铮铮然,铮铮:形容声音响亮清脆,3、委身为贾人妇,委:托,交付,4、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迁谪:贬官,5、因为长句,因:于是。,为:写,创作。,6、凡六百一十六言,凡:共。,7、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我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然后上船,8、醉不成欢惨将别,醉不成欢:人人喝醉了,心情却不欢乐,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现用以形容文笔曲折,耐人寻味;或形容某些人藏头露尾,故作姿态。,10、弦弦掩抑声声思,每一根弦都发出低沉抑郁的声音,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愁绪,11、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13、小弦切切如私语,私语:低语,14、幽咽泉流冰下难,(有时又)像泉水在冰下艰难地流动,15、别有幽愁暗恨生,另有一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愁与恨萌生出来,12、低眉信手续续弹,信:随意,16、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间像银瓶破裂水浆溅射,带甲的骑兵急速冲出,刀枪齐鸣一样,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突出:爆发出。,17、四弦一声如裂帛,一声:同时发声,18、东船西舫悄无言,舫:船,19、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整理,20、秋月春风等闲度,秋月春风:即一秋一春,指时光。等闲:随随便便,轻易,21、暮去朝来颜色故,暮去朝来:指时光流逝。颜色:容貌。故:旧,衰老,2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是沦落天涯遭遇不幸的人,相逢在一起,为什么一定要从前曾经互相认识呢!天涯:天边,形容极远的地方。沦落:飘泊流落。,23、谪居卧病浔阳城,卧病:抱病,带病,24、终岁不闻丝竹声,终岁:一年到头。丝竹:弦乐器、管乐器的总称,这里指音乐,25、春江花朝秋月夜,春天江边鲜花盛开的早晨和秋天明月朗照的夜晚,26、往往取酒还独倾,独倾:独酌。倾,倒。,27、莫辞更坐弹一曲,更:再,28、感我此言良久立,感:被感动,29、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30、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刚才,原来,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第二课时,一、朗读全文,概括各段内容:,文章结构,江头送客闻琵琶,江心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悲苦心境,在这首长诗(叙事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分析琵琶女的形象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二、思考,鲜明的对比,诗歌的第三段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形象:自诉身世苦是为了塑造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控诉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美。,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时,这一句也把诗人和琵琶女两个形象联系在一起了。,“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琵琶女自诉身世苦,白居易自叹谪居苦,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名满京都的艺人,才华横溢的诗人,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忧愁暗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种“沦落”是谁造成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种共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伤感自己遭贬之泪,表达了对歌女的同情,抒发了自己遭贬的郁闷心情,隐含了社会动乱给人造成的痛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回顾全文,探讨主题,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却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有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行文结构有何特点?,双线结构:明线:琵琶女的身世暗线:诗人的感受,两条线索的联结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民间变化,朝政动乱,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明线从具体现象反映主题,暗线从事物的本质上来揭示主题;也可以说一条反映民间的变化,一条反映朝政动乱的变化社会的变乱,政治的衰落,在朝野均有十分明显的反映。两条线一实一虚,虚实相生,使结构既严谨而又错落有致。,第三课时,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三次演奏,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琵琶,“醉不成欢惨将别”(烘托),“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明写详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同是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第三次(明写略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正写),“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第一曲,音乐特点,意象,表现手法,悲凉、伤感,琵琶女:排遣孤寂,打动“惨将别”“不成欢”的主客(忘归、不发),萧瑟、凄凉的景物,以人衬声,以景托声,方法:,(以人衬声、以景托声)间接描写、虚写,诗人、客人:(离愁、沦落),江头送客闻琵琶,琵琶女出场,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诗人,寻,问,移,邀,添,回,重开宴,千呼,万唤,琵琶女,停,欲语,迟,抱琵琶,半遮面,场景描写,人物形象,欣喜难耐急欲相见,难言之痛矛盾含羞,评:未见其人,先现其神,形神兼备。,邀见,第二曲,序曲(初弹):,转、拨、掩抑、思、诉,开始:,大弦嘈嘈急雨,小弦切切私语,错杂弹、落玉盘,间关滑,幽咽难,冷涩凝绝,不通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迸,铁骑-突出-鸣,收拨、划,一声、裂帛,悄无言,秋月白,过渡:,发展:,高潮:,尾声:,霓裳六幺,(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过程,场景,特点,方法,结束:,浊杂粗重,轻细凄切,清脆圆润,婉转,低沉压抑,雄浑激昂,清脆尖利,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以议评声,以喻摹声,以形绘声,以人衬声,以景托声,直写,间写,雄浑、激昂、大气,、不畅,实写,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第三曲,凄凉、悲伤,却坐、促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皆掩泣,无尽的感伤,以音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点评:,(虚写),重闻琵琶青衫湿,本节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时,用了哪些手法?,正面描写:描写其演奏过程。,1)运用比喻、通感、博喻,A、形容乐声急骤粗重B、形容乐声急切清细C、形容乐声清脆圆滑D、形容乐声宛转流利E、形容乐声低回不畅F、形容乐声低沉停顿G、形容乐声激越雄壮H、形容乐声戛然而止,侧面描写: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通过听众的反映、环境气氛来衬托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2)描摹声音:“嘈嘈、切切、间关”等。更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3)叙议结合,妙语点睛,曲中带情。,直接描写音乐。运用比喻描写音乐。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乐。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点拨音乐中的感情。,本诗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和角度?,总结:,拓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纵观全诗李白是写自己听蜀僧弹琴及其感受。首联切题:一个僧人在什么地方,抱着琴准备演奏。第二、三联写琴声与听琴的感受。先写琴声初起的效果,“如听万壑松”涛轰鸣,用比喻;次写主观感受,心灵受到了洗涤与陶冶,且余音久长。尾联以景物相烘托:听者完全陶醉与于琴声之中,也即在写琴声的魅力。第(1)问,答:“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不是很恰当。如按“表现了什么”的问题,应该答:表现了蜀僧弹琴的一种弹奏的技法(或技艺)及其音乐效果。第(2)问,答:“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不如答: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没有感觉到天色已经傍晚,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以景烘托琴声的魅力)。即答题时,先说明诗句的内容,再说明它的表达作用。,琵琶行还注意到景物描写,请问诗歌景物描写有几处?各有什么作用?,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明月江水寒,江边送客的环境如画的意境凄凉愁惨的感情基调,别时景象.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离愁别绪.,音乐演奏结束时的寂静的环境,烘托了音乐效果,琵琶女独守空船的环境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以我观物,则万物皆著我之色彩。,本文主题:,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见闻,描写琵琶音乐的美妙,叙写“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沦落的命运,即事抒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感怀自己被贬的遭遇,寄寓诗人被贬后哀婉、凄凉的心境和对漂泊人生的深切沉痛的伤感之情。,迁移扩展,比较阅读,一、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哪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一段对音乐的描写采用了哪些手法?,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运用了比喻、摹声、通感等修辞手法。,写出了乐曲发展的几个过程?,舒徐流畅,起伏跌宕,悄无声息,激烈高亢,戛然而止,比较与琵琶行的异同:相同点:,1、描写音乐的过程基本相同。,2、都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3、都运用了比喻、摹声、通感等修辞手法。,不同点:,琵琶行写音乐意在写人,慨叹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和抒发自己的不满,而明只为形容小玉的唱腔美妙。,二、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白居易)夜泊鹦鹉州,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比较与琵琶行的异同:,思想内容:,相同点:两诗都反映的是乐伎的悲惨命运,都寄予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不同点:夜中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没有具体交代歌女的身世。而琵琶行中不仅详细地叙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而且也写了诗人自身因坎坷遭遇而带来的深切感受,反映社会现实更为深广。,表现手法:,相同点:都善用“秋月”渲染气氛,两诗的基调都是凄凉压抑的。,不同点:琵琶行详细描述了音乐的演奏过程,而夜之概括地写出歌者的“愁绝”“凄切”;琵琶行对琵琶女外貌描写是概括性的,而夜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三、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三、李凭箜篌引,第一句:“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第二、三句:写乐声。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这两句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用“赋”的笔法点出演奏者的姓名,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而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第五、六句:正面写乐声。第五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第六句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第五句中,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第六句中,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不仅可以目睹,形神兼备。,第七句结尾:写音响效果。,第七句: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至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第八句,“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最后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向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第九、十句: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表现得额淋漓尽致。,第11、12句: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无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意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最后两句,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皮毛浸湿,也不肯离去。,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啁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湿衣”句与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显豁罢了。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