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438774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常见”:是以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为重点。18个文言虚词是:而、何、乎、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则、者、之、与。2、“在文中”: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判断常见用法(相对在词典中的词条义而言),虚词的“用法”主要指是什么词性、什么成分或在表情达意上起了什么作用。文言虚词有三个特点:一是一词多类,如代词“之”就有代词、助词、动词等用法;二是一类多义,同样是作为代词的“之”,有时可作人称代词(我、你、他),也可作指示代词(这、这个、这种);三是可以连用,最常见的是句末语气助词的连用。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焉耳矣”。,教学目标:,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以”的用法。通过学习为文言文整体阅读打下基础。,文言虚词“之”的用法,(一)代词(又分两种情况),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们)、她(们)、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作师说以贻之。(师说)輮使之然也。(劝学),代人,代物,(之:我),(之:你),(之:他),(之:它),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此”。通常作复指性定语。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2)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代事,(之:代知识和道理),(二)助词,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解释为“的”。,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桓晋文之事),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三)动词(译为“往”、“到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的除外),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是谁之过与3、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4、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5、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指示代词,这2、结构助词,的3、取消句子独立性4、动词,往,到去5、代词,我,课堂练习,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一)介词常带宾语,用作状语或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对象、产生的原由等。,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4表示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以八月十三斩于市。(谭嗣同)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复庵记),5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3表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祭十二郎文),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助词,1作语气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语气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四)动词,1以为,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六)通假,1通“已”,已经。,日以尽矣。(荆轲刺秦王),2通“已”,止。,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以为】,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2把作为或制成。,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过秦论)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1、连词,表修饰2、连词,表目的3、介词,因为4、介词,用、拿5.介词,依据、按照,课堂练习,1、各各竦立以听2、属予作文以记之3、成以其小,劣之4、屠惧,投以骨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王许之。诸将皆喜之二虫,又何知B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臣以险衅,夙遭闵C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皆以美于徐公D遽扑之,入石穴中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D,【解析】A项“之”,第一个理解为“它”,代词,代萧何的建议;第二个为“这、此”,指示代词B项“以”,理解为“把”,介词;第二个为“因为”,连词。C项的“以”,第一个理解为“用”,表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介词。第二个为“认为”,动词。D项“之”,均理解为“它(它们)”,代词。【解题指津】掌握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一定要立足教材,精读和熟记例句,并进行归类整理,辨析异同,熟能生巧,这是迁移的基础和前提。,语段训练,(一)判断“之”在文中的用法。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应2之。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1、动词可译为“到”“往”,2、代词可译为“他”,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应2之。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二)判断“以”在文中的用法。畅游书海1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2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3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4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畅游书海1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2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3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4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1、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2、介词可译为“把”,3、介词可译为“因”,4、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解题指津】掌握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一定要立足教材,精读和熟记例句,并进行归类整理,辨析异同,熟能生巧,这是迁移的基础和前提。,布置作业:归纳总结文言虚词“者”“而”“则”等在文中的用法。,祝各位同学,金榜题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