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战斗精神的绝望与抗争:《电》.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435754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实战斗精神的绝望与抗争:《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现实战斗精神的绝望与抗争:《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现实战斗精神的绝望与抗争:《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现实战斗精神的绝望与抗争:电,一、巴金生平与创作,二、为什么要讲巴金的电,三、解读电的几个问题,(一)创作背景(二)关于安那其的理想(三)敏是电里德主要英雄(四)敏的失败也是安那其的失败(五)巴金对恐怖主义者的描写和评价(六)电的抒情性,四、电中的知识分子精神立场,一、巴金生平与创作,(一)生平巴金(19042005)本名李尧棠,字芾甘。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巴金是一个敏感、单纯、热情而富于诗人气质的作家。,无政府主义思想,革命民主主义者,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祖父都做过官。父亲李道河曾任四川省广元县知县。(右三是外婆抱着的幼年巴金),巴金的第一个先生母亲,巴金把他的母亲陈淑芬称为他的第一位先生,他自称从母亲那里学会爱:“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她使我知道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了爱与被爱的幸福,她常常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解释种种的事情,她教我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与富。她叫我去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助的人。”“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拿来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点事情。把我和这社会联系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柢。”,1913年,9岁的巴金与母亲(前排),巴金的第二个先生轿夫老周,老周有悲痛的身世:老婆跟人跑了,独儿子又当兵死在战场上。虽然孤苦伶仃,但老周却象一个哲学家抱着一种坚定的人生信仰,经常说一些闪烁着智慧和含有哲理的话。他告诫似地对少年巴金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自己不要骗人,不要亏待人,不要占别人的便宜。”而这些近乎原始的正直的信仰,也深深地铭刻进了巴金的思想深处。“人类至上”思想后来成为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核心。,少年时代,1914年母亲病逝,1917年父亲又病故,巴金人生道路开始激变。巴金说,父亲的死“使这个富裕的大家庭变成了一个专制的大王国。在和平的、友爱的表面下我看见了仇恨的倾轧和斗争;同时在我的渴望自由发展的青年的精神上,压迫象沉重的石块重重地压着”。,少年时代,他不安于少爷的地位,常生活在轿夫、仆人、差役中间,曾目击封建大家庭内当权势力的种种腐朽丑恶生活,看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受压迫、在挣扎、受苦以至死亡;“下人”们的极为悲惨的命运。于是,他心中燃起了“憎恨”的火苗。“接着爱来的就是这个恨字。”,从封建大家庭出走,巴金早年是无政府主义(安那其主义者)1920-1923年参与组织了以无政府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团体“均社”,并任平民之声周刊主编。1923年,巴金从家中出走,离开闭塞的四川去到上海、南京求学。,留学法国,1927年1月,巴金赴法国留学。图为巴金(左)在法国与同学合影。,(二)巴金的文学创作,1927年至1928年12月,巴金创作了第一部小说灭亡(中篇)。从此开始使用笔名“巴金”一种说法认为是取无政府主义领袖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首尾两字组成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巴金”中的“巴”字是为了纪念与他处得极好的在法国投水自杀的中国同学“巴恩波”,“金”字是另一个同学从巴金当时正在翻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的最后一个字信手拈来的。,1、巴金的处女作灭亡与笔名的来历,巴金文学创作道路,巴金的第一部作品是1929年的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灭亡塑造了一个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巴金说,“灭亡当然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巴金又说“我写的是感情,不是生活。”,1928年底,巴金离法回国,仍然居住在上海。从1929年到1949年底,他一共创作了18部中长篇小说,12本短篇小说集,16部散文随笔集,还有大量翻译作品。中长篇的创作占了主要的地位,,巴金创作的部分作品,2、巴金作品分期,以1937年为界,创作可分前后两期。(1)前期(1928年抗战爆发)是对青春的赞歌。题材广泛,但更多的是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斗争。“革命三部曲”:灭亡新生黎明;爱情三部曲、和对封建家庭的批判,如“激流三部曲”等。前期创作的特点:数量众多,内容庞杂,有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表现出个人行动的绝对自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艺术上主观色彩浓厚,主观倾诉,激情宣泄、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风格多样,热情是他作品中最稳定、最有价值的东西。,2、后期:多是深沉的悲剧“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还有70多篇短篇,300余篇散文。后期写作特点:数量减少,热情有所收敛,创作风格由多样趋向统一,创作感情由浮躁转向沉静,由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深刻冷静的人生世态的揭示。在客观写实的日常生活琐事中寄托人生理想,风格朴素自然。,巴金1949年以前小说创作的两大题材,一是“革命系列”。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从事的斗争、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系列,如“革命三部曲”:灭亡(27年处女作)、新生黎明;死去的太阳(1931);爱情三部曲(雾(1932)雨(1933)电(1935))等。二是“家庭系列”。表现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的腐朽和罪恶的题材系列,揭示封建旧家庭的罪恶和走向崩溃的命运。如激流三部曲(家(1933)春(1938)秋(1940)、憩园(1944)、第四病室(1945)寒夜(1947)等。除此之外,巴金的小说还涉及广阔的生活面:如矿区、农村、普通市民,甚至还有表现西欧、日本生活的异域故事和表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故事。,3、巴金1949年后的创作,随笔随想录,4、巴金获得的荣誉,1982年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9年6月9日,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以8315号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这是一项崇高的国际性永久荣誉。,二、为什么要讲巴金的电,爱情的三部曲写的就是一群安那其主义者的革命活动,电是其中的一部。,“我不曾写过一本叫自己满意的小说。但在我的二十几部文学作品里面却也有我个人喜欢的东西,例如爱情的三部曲”。,电是一部对一个人类的梦想的文学追怀,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很特别,因为它是对中国安那其主义的革命与理想的一次非常完整的描述。,三、解读电的几个问题,(一)创作背景,(二)关于巴金的安那其的理想,(三)敏是电里的主要英雄,(四)敏的失败也是安那其的失败,(五)巴金对恐怖主义者的描写和评价,(六)电的抒情性,电是一部奇异的书,它是混合了作家的政治理想和梦幻似的激情,他把自己的失意转化成一种英雄主义的想象,并把这种想象加到福建闽南一带埋头于民间实践自己理想的安那其主义者们的身上。,1929年巴金从法国回到上海,那时候他是一个虔诚的安那其主义者。但是国内的运动与主义早已经烟消云散,惟有巴金,既不愿意向权力集团屈服,也不准备在民间寻找一个工作岗位。他曾经深深地为那些埋头工作的理想主义者所感动,但最终还是没有选择这样一条道路来奉献自己。他把这种敬意转化为一种艺术的想象,表达了自己的全部感情,那就是电的产生。,(一)电的创作背景,(二)关于巴金的安那其的理想,1、关于安那其的理想,安那其主义的理论,一是反对反强权反专制。,二是崇尚个人自由,认为人生而自由,社会没有任何理由去侵犯一个人的自由,安那其主义两传统,一是以巴枯宁为代表的阴谋暴动和民粹派革命的传统,一是蒲鲁东的合作经济思想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传统,又叫做安那其共产主义,他的信仰“安那其主义”即无政府主义,也是他的人生支柱。,他的社会理想民主主义,具体表现为“爱和恨”。是他的人生目标,巴金思想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恨”,在巴金的思想中,内涵与外延都比较明确和具体:“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碍社会的进化和人性发展的人为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势力”。,2、关于1949年以前巴金的思想构成,在“安那其主义”的支配下,巴金一方面热情地歌颂那些反抗的英雄,包括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一方面将自己创作的焦点对准社会的重大问题,关注青年的命运、祖国的命运,乃至人类的命运,从而形成了巴金创作的积极主题:反帝反封建,歌颂叛逆的勇士。从消极方面看,巴金创作不免带着盲目性,使巴金一些小说中所塑造的“安那其主义的英雄”有时不免显得畸形而滑稽。使其在社会活动中,远离了人民革命斗争的漩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身思想的变化,巴金的民主主义思想和安那其主义的信仰对他创作的影响也是变化、发展的。其基本趋向是:民主主义思想意识在巴金创作中的积极作用更明显,而安那其主义的影响,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三)敏是电里的主要英雄,爱情三部曲包括三部中篇:,雾雨电,小说通过人物的爱情故事,描写了那个时代青年爱情的三种境界:未能从传统的观念中觉醒时的沉沦、忧伤的境界(这就是周如水的境界);觉醒后因未寻找到爱情的社会与时代支点时的苦闷、徘徊的境界(这就是雨中吴仁民的境界);以及在社会革命中得到了爱情的兴奋、欢乐、愉快的境界(这就是李佩珠的境界)。,电的故事是发生在闽南,小说中故事头绪繁多,人物也一大群,许多人物一闪而过,电的主人公是敏,作品十章,有九章写到了敏,整个电写了敏如何从一个本来内心很平和、很软弱的青年人,一点一点变成了一个绝望的恐怖主义者。,敏是电里的主要英雄,(四)敏的失败也是安那其的失败,敏的命运变动过程:,2、码头工会明的被捕、营救、释放、死,3、报社被查封、雄与志元的就义,4、方亚丹被捕杀,敏的赴死,1、德为他而死,电描写了中国安那其的失败,这种失败与其他国家的和平反抗运动的失败相差不多,知识分子和平的宣传运动遭遇到统治集团的残酷压迫,渐渐地把他们逼得无路可走。,(五)巴金对恐怖主义者的描写和评价,巴金认为恐怖主义心理发展有两个阶段(无政府主义与恐怖主义),第一个阶段是“一命报一命”,指简单的自我防卫性的报复行为。,第二个层次是“以死报死”,即我把你杀了,我也以死来报偿。这是主动攻击性的行为。,巴金在中表述了三层意思,一是写出了敏从一个软弱的人一步步走上恐怖主义,最后自我牺牲的心理历程,刻画出一种绝望的性格,二是通过敏的自我牺牲的暴力行为,表达了恐怖主义包含的两种意义,既有复仇又有以死报死的心理,三是通过其失败的结果和他的同志对他的批评,表明了巴金对这种恐怖行为的不赞成的立场。,(六)电的抒情性,1、巴金特有的抒情气质和明净笔调,2、文笔也非常干净,没有拖拖沓沓的东西,3、把人类世界当中最复杂、最阴暗、最绝望的一个暴力行为放到一个童话世界当中,四、电中的知识分子精神立场,电这个文本里有一批人永远说“我不怕”,可是最后全部瓦解了,他们靠革命的暴力的方式去完成追求理想的过程,实际上是失败的。,知识分子深思既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又如何能够使这种理想真正地在社会上发生作用。,雾,小说描写了一个从日本归来的留学生周如水与张若兰恋爱的故事。主要人物周如水是一个具有“雾”一样性格的中国式的“多余人”的典型。他既渴望美好、现实的爱情,又没有冲破封建礼教藩篱的勇气,优柔寡断。他想得多,做得少,事情不成时渴望之极,事情成时又不敢接受。他曾按父母之命娶了一个他并不爱的妻子,他时时都想摆脱这种有形、无形的枷锁,追求自己的爱情。当他从日本回到祖国,意外地与美丽、娇好的昔日同学张若兰相见后,他是那么地心颤,一下就坠入了情网,并且是那么迫切、执着地展开了自己的追求。生命和青春仿佛回到了他的身上,爱情给了他活力和朝气,张若兰以自己文静、贤淑的性格,美丽、清秀的形象,良好的修养,深深地吸引了周如水。,但是,当爱情之神在周如水的追求下终于降临,周如水已经完全感受到了张若兰对他的好感,甚至张若兰直接、主动地向他表白愿意接受他的爱情是时候,他却惶惑、犹豫、害怕、自责起来,以至瞻前顾后,既舍不得放弃已降临的爱情,但又不敢接受这似乎炙手的爱情。这个受过时代新思潮影响,并有志社会改造的知识分子,这时想的却是与自己的意志完全相反的内容,那就是尊父母之命,尽丈夫之责,回到自己并不爱的妻子身边。,于是他终于在封建观念的驱使下,逃离了他渴慕已久且已经降临的爱神。结果,被他拒绝了的张若兰另嫁了人,周如水口口声声要回家乡去尽孝道、尽丈夫之责的意愿也并未见诸行动。他自己就在那一套孝义观念的镜子面前,成了一个自我嘲弄的人。周如水这种性格,造成了他一生无所作为的悲剧。他不仅失去了爱情,也写不出什么著作,更成不了革命青年。最后只好以“自杀”来寻找出路,真正成了中国式的“多余人”的典型。,雨,雨描写了另一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吴仁民的三角恋爱的故事。这部作品既大写了关于革命和社会问题的各种主张、各种思想的交锋,又大写了主人公吴仁民失去了爱情的苦闷和烦恼,以至到了极端空虚、颓废和疯狂的地步,也写了吴仁民获得爱情以后的幸福感觉和振奋、充实的精神状态,更写了在三角恋爱夹缝中的吴仁民的新苦恼。,吴仁民是一个有革命理想,又找不到正确革命道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一方面有小资产阶级的正义感,有反抗黑暗势力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相当脆弱,经受不了现实生活的打击,如,爱人被军阀夺取,妻子病故,朋友遇难等等,都使他感到悲痛。在革命工作中,他像一位老练的革命领袖受到朋友们的信赖,但是,革命的盲目性和无政府主义影响下的畸形斗争的失败,又使他常常从革命的潮流中退下来,寻找休息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爱情。他终于如愿了。,第一次,他与一个叫智君的姑娘因同病相怜而真诚相爱(他死了妻子,智君失去了丈夫),正当他感到疲惫了的身心得到了抚慰的时候,封建军阀却用威逼手段抢走了他的爱人。他几乎绝望了,几乎失去了革命的勇气。之后,他又碰上充满生气与活力的姑娘李佩珠,他又在李佩珠给予的爱情中获得了力量。总之,他总是把爱情建立在个人的基础上,得到了就欢乐,失去了就似乎没有了寄托。他虽不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但由于没有找到爱情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真正价值,所以,他总是在革命与爱情之间苦闷、徘徊。,电,在电这部小说中,巴金一方面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描写了一群革命青年悲壮的死亡,另一方面,又以欢快的笔调塑造了李佩珠这个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李佩珠是贯穿爱情三部曲的人物。在雾中,她还是一个天真的小姑娘;在雨中,她开始成熟;到了电中,她已是一个青春焕发的女革命家了。用巴金的话说,这是一个“近乎健全的女性”,一个勇敢、坚定的女革命家。巴金使用了与往昔不同、色彩斑斓、明快的笔调,勾画了李佩珠投入革命斗争后乐观、欢愉的情绪,以及成熟、健康的思想和心态。,每当革命活动发生危机,李佩珠总是挺身而出,当伙伴们因愤激军阀对同志的迫害要去以死相拼时,她成功地阻止了青年朋友们冲动的行为;当群众集会遭到军阀军队的包围时,又是她站出来,成功地组织群众撤离。正因为她在革命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所以,她的爱情生活也呈现出健康、欢乐、愉快的色彩。她认为:“爱并不是罪过,也不是可羞耻的事情。”她与吴仁民相爱后,她说:“我爱他,他爱我。这样两个人的心会更快乐一点。爱情只会增加我们的勇气。”因此,李佩珠的爱情,是爱情三部曲中最明亮鲜艳,充满活力的爱情。她的形象也像“电”一样照亮了爱情的园地。,参考文献1、巴金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陈思和巴金研究的回顾和瞻望,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3、汪应果巴金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4、陈思和、李辉巴金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5、陈丹晨,巴金评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思考题:1、安那其主义对巴金的影响何在?2、电体现了巴金怎样的知识分子精神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