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二(平均得分102分).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432113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4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二(平均得分102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代文阅读二(平均得分102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代文阅读二(平均得分102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二(平均得分10.2分),阅读二命题设计思想:灯笼红是一片叙事性的散文,作者为文坛前辈牛汉,作品选自中国文学大系。文章情深意浓,内涵较深,具有纯真的文学味,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基本主流。选取灯笼红的目的在于引导考生要注意优秀的文学作品,关注经典的文学作品。这组试题都着眼于对文意和内涵的理解,引导考生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试题主要测量(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2)分析词、句、段与人物的关系及作用;(3)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4)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5)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这些试题要求考生能把任何一个试题的点都置于文本作整体的理解,能综合考虑文章前后的脉络。只有这样,由试题开拓出的理解深度,才能形成对文本整体理解的深化。,6家乡的女人把丈夫叫“汉子”,曾祖母却这样叫“我”,这是因为_。(1分),【参考答案】曾祖母热切盼望“我”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汉子。【测量目标】能把握文中相关的内容理解“汉子”的意思。【试题分析】第6题出题的点在第四段,但对文意的理解要联系第六段的内容,尤其是曾祖母把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大啊!”的信息,与对我称“汉子”的叫喊,将这两点联系起来理解,思考就容易多了。【答题分析】试题满分1分,平均得分0.36分,得0分的考生,不联系内容,只求“汉子”的表意,及“汉子”在这一段的意思。如:曾祖母喜欢我或曾祖母向对待丈夫一样的疼爱我。得1分的考生理解不够全面缺少对有些描写的揣摩和感受。如:曾祖母已将我看为男子汉,非常疼爱我,在曾祖母的心理,我已经是一个大人了,是她的欢乐。【失分原因分析】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考生仅停留在表层意思,没有深入到文中对一些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的理解,甚至不与一些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相结合。【难度】0.36【区分度】0.06,7阅读第段画线的两处细节描写,辨析曾祖母心理上的差异。(2分),【参考答案】前一处体现了曾祖母的热切心理,后一处显示了她的满足感。【测量目标】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试题分析】试题额两个细节描写,第一处描写曾祖母跪着掏瓜,“掏得很深”,将自己小半个身子“埋”进去了,这些动作都细腻地反映了人物地急切和希望快掏到地热切的心理。第二处的“瞅”“一口口”“吃”,既体现了对我的一种爱,也表现了一种心理高兴的满足。文章语言的这些描写是需要考生在阅读中加以品味,在品味中体会它们的情感色彩。【答题分析】试题满分2分,平均分0.76分得0分的考生答案比较典型地说明对“心理”这一词语的理解有偏差,有的理解为动作描写,有的理解为表现的是人物怎样的情感,有的理解为描写动作的用意,答非所问。如:体现曾祖母掏瓜的费力,对困难的事的坚毅和对亲人的仁慈;或:怕被人发现,体现对“我”的爱;又如:曾祖母将香瓜藏的非常深,是为了能让我吃到最成熟美味的“灯笼红”;在如:前者理解为年轻时不服输,后者理解为晚年满足。得1分的考生第一处理解为“急切”或“焦急”;有的第二处理解为“欣喜”、“欣慰”。【失分原因分析】考生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等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对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离不开情节:分作人物形象,要重视人物描写的方法等最基本的阅读要领掌握也不够。有的考生甚至忽视文本,不善体会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的性格,对作品主旨的理解不全。【难度】0.38【区分度】0.10,8.文章为什么用“一些梦一般的事迹”来概括曾祖母留给“我”的记忆?,【参考答案】留下的印象时间已经久远,都是不完整的、片断性的、美好的。【测量目标】理解句意,并作提炼和概括。【试题分析】分析此题,需要整合第(2)段至第(6)段内容的信息。【答题分析】试题满分2分。平均得分1.27分。得0分的考生答非所问,如:说明曾祖母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中,“我”的内心深处,她已成为“我”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因为“我”连曾祖母的姓和名字都不知道,只记住她的手,别的什么也记不得。以及因为曾祖母关心着我,讴歌了曾祖母的伟大和无私地关怀。也有的考生摘抄原文:曾祖母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内腔之中。得1分的考生只答出其中一点,大部分考生能签到“年纪小,对往事模糊、不清晰”。得2分的考生基本能从“我”四岁那年曾祖母便无疾而终,对于她的记忆,只有模糊的一点,而这些都是美好的。如:“年纪小,印象模糊不清晰”;“不完整的、零星的、片段的”等角度思考。【失分原因分析】考生没有将“梦”与“曾祖母留给我的记忆”进行相似的比较,或不善于在阅读中从曾祖母对”我”的爱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缺乏对文章的一些语言信息进行归纳和提炼,也不善于从描写的一些事件中提取与试题相联系的要素,从”我”的记忆特点.”梦”的特点,留下印象的特点等作思考。【难度】0.63【区分度】0.20,9.第(6)段写道:“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生命的里里外外”简析这句话的含义。,【参考答案】我深感曾祖母对自己的影响深远,至今还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生命的存在。这影响有物质层面上的关心,更有精神层面上的滋养。【测量目标】理解和分析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试题分析】第9题要求对作品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状态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试题给出的标签,注意了三个得分点的清晰度,以及答题点与给出的句子各部分的一一对应。【答题分析】试题满分3分,平均得分1.8分得0分的考生,对句子的含义不理解。如:曾祖母指知道自己离死亡越来越近了,希望看到我长大,说明曾祖母十分关爱我,对死亡的恐惧。或说明作者对曾祖母记忆比较模糊,香瓜引出作者对曾祖母的回忆,且回忆中充满甜甜的香瓜味道。温暖幸福得像梦境一般美,更体现了曾祖母对作者的爱。有的考生审题出错,没有将关键词“我现在仍在”,“在我生命的里里外外”的含义说清楚。如:作者的心在颤抖,为一个多么疼爱自己的曾祖母而颤抖。,得1分的考生,只理解了曾祖母对我的“影响”或“思念”或“不能忘记”。如:写出了曾祖母非常疼爱我,希望我能早日长大,以及如今的我对曾祖母的思念。得2分的考生,如:作者的曾祖母虽已过世,但她的怜爱令作者难以忘怀,她的美好心灵通过抚摸深深地让作者感受到了,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失分原因分析】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善于抓住曾祖母对我的慈爱,至今还能使我感受到她的“隽仁而美好的心灵”等句子的理解,或借助第8题“一些梦一般的事迹”的美好,补充关于曾祖母的抚摸的记忆的语境中,用来作为对曾祖母与我之间情感及生命联结的渠道的隐喻和说明,包含着我抚今追昔、由表及里对自己生命经历的追想及感怀。由于不善于分析文章整体的情感,所以对这一句的含义,对文章整体阅读上的理解就缺乏了。【难度】0.6【区分度】0.22,10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参考答案】CE【测量目标】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现技巧,写作特点等。【试题分析】试题设计是从整个文章写作的不同角度测量考生理解的能力。【答题分析】试题满分6分,平均得分1.41分选正确的考生为23.5,EF选项为22.5,F项干扰性最强。【失分原因分析】考生抓不住阅读中的信息,如:对A项“少年时代”的辨识能力较差。不善于从文章首段“童年时期”,以及“我”4岁及以前的记忆等上作辨识。B项忽视了文中描写曾祖母晚年的温厚,而不是早年的刚烈。D项是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文章讴歌了母性的伟大,而不是故乡的美丽。F项是文章对曾祖母的形象的塑造,不是“塑造了农村老人的群体形象”,由于对主题理解上的缺失,是造成理解和选错项的原因。【难度】0.47【区分度】0.09,11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3分),【参考答案】本文语言本色、平实。文章主要叙写了“我”的童年回忆,塑造了曾祖母这位慈爱、温厚的乡村老年妇女的形象,语言与人物形象特征相吻合。【测量目标】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文学形象、语言风格。【试题分析】灯笼红以写人为主,写草根平民的朴素生活,文章文风和语言自然朴实。【答题分析】试题满分3分,平均得分1.57分得0分的考生,对语言风格答非所问。如:本文对细节描写很清楚,以曾祖母对我的照顾作为文章主线,揭示了亲情的伟大。得1分的考生,对语言风格、概括主要内容以及赏析,三个方面只答对了一点。如:本文点面结合,看似平铺直叙,但其中感情真挚,文章回忆了作者和曾祖母的点点滴滴,真情流露,特别是吃瓜的那一段细节。得2分的考生,缺乏主要内容。如:本文语言朴素、细致,曾祖母是农村无数老人那的缩影,体现出他们内心仁慈的美好性灵,表现出曾祖母对作者的爱,使文章有实感,令人回味。或本文通过质朴、纯净的语言勾勒了我的曾祖母隽永而仁慈的形象,富有乡土气息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得3分的考生能抓住要点,理解全面。如:本文语言朴实无华,刻画出一个慈祥的农村老人的形象,如曾祖母掏灯笼红的片断,细致入微,平淡中却流露出真挚的情感。【难度】0.52【区分度】0.27,12.文章将曾祖母喻为“灯笼红”,又将她喻为“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参考答案】“灯笼红”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果实的芬芳甜美,“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本身的温厚和博大。二者既是对曾祖母生命价值和特点的恰当形容,也具有内在的关联,并形象地说明了曾祖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测量目标】分析和评议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和表现技巧。【试题分析】第12题包含对文章修辞、结构和主题等的综合理解。两个喻是从不同角度生动表现了曾祖母晚年生活的生命状态的,作者将香瓜当作“灯笼红”,既写出了曾祖母外显特征,外貌的相似点,但又表现了她内心的心灵与美好。和价值有所体现,能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答题分析】试题满分5分。平均得分3分。,【失分原因分析】首先是对两下比喻的内在联系缺乏思考,或提取不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这主要表现为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入,或对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的作用不理解,由此,考生感受不出比喻所要表达的意思。前者理解的缺陷,也必然会造成两者结合上的评析的困难,由于考生抓不住比喻含义的重点,要评的“点”也就突不出,何来之析?【难度】0.6【区分度】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