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能力提升之方法.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428954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问题能力提升之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境问题能力提升之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环境问题能力提升之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力提升之常见环境问题高考预测和解题方法指导,第3讲,视角分析1环境污染问题,【知识拓展】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下面以我国南、北方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2.生态环境问题(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与防治,(2)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3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易错警示】1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错,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2追求经济增长必然会造成环境问题错,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注重环境保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预测演练视角1(再悟高考)水污染1(2014福建文综,40C,15分)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污染物浓度变化曲线归纳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该次水污染的原因:题目文字材料中提及河流流经城市,可推知污染物来自城市;图中显示降水后,河水中污染物先下降后迅速上升,说明降水过后一段时间内污染物随径流注入河流;图中显示该河流流量较小,造成污染物浓度较高。,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第(2)题,治理水污染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面。,(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三点即可),视角2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2(2014湖北八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1年春季,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七成,洪湖水面减少了1/4。干旱不仅让水产养殖遭受灭顶之灾,更让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站在洪湖围堤,放眼望去,已看不到接天的碧水,全是裸露出来的枯黄湖底。,(1)洪湖的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解析第(1)题,主要从调蓄洪水、调节气候、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的角度分析。,答案(1)调蓄长江洪水,削减长江洪峰,减轻洪涝灾害;野生动植物栖息生活的场所,特别是北方候鸟的栖息场所;洪湖湿地还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2)2011年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严重的打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解析第(2)题,水位下降、湖底裸露,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动植物的生存与繁殖。,答案(2)湖区大量水生动植物因缺水大量死亡;湖底出露导致水生动物繁殖场所遭到了破坏。,程序解题构建思维模块,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解题思维流程,思维建模1环境问题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及技巧,特别提醒(1)在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往往会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忽视自然原因的分析,导致失分。以污染类问题的分析为例,如下所示: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2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1)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与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分析各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来进行分析。(3)了解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学以致用,(2014江苏地理,30D)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_。(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它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其原因是_。(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_。,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布局密集,且平原地区广,耕地面积大,所以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而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因此有色金属工业分布较多。第(2)题,由图可知矿冶区污染最严重,居民区次之;开发区污染最轻,风景区次之。第(3)题,由图可知,甲城市矿冶区的铅污染达275以上,高出第二位的居民区130左右;锌污染低于居民区、商业和城市绿地;铜污染低于居民区。镉污染比其他区域均高。矿冶区是整个城市污染最严重的地区。第(4)题,土壤污染会破坏土壤中的有机质,进而影响土地生产力,使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我国土壤污染防止和修复的措施属识记内容,主要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难度不大。,答案(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3)铅、镉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