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综合作图题轨迹法和逆推法(图学应用教程).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421478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线面综合作图题轨迹法和逆推法(图学应用教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点线面综合作图题轨迹法和逆推法(图学应用教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线面综合作图题轨迹法和逆推法(图学应用教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画法几何问题求解方法,点线面基本作图题总结点线面综合作图题,2,点线面基本作图题总结,点线面基本作图题一般是单纯的平行、相交、垂直作图题,一般要求满足的条件比较单一,作图过程也比较简单。按问题性质可分为三类:平行问题、相交问题、垂直问题。,3,点线面基本作图题总结,平行问题:过已知点作直线平行于已知平面过已知点作平面平行于已知直线过已知点作平面平行于已知平面过已知直线作平面平行于另一已知直线过已知直线作平面平行于另一已知平面,4,相交问题:一般位置直线与投影面垂直面相交投影面垂直线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一般位置平面与投影面垂直面相交两平面垂直相交一般位置直线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两一般位置平面相交,点线面基本作图题总结,5,点线面基本作图题总结,垂直问题:过已知点作直线垂直于已知平面过已知点作平面垂直于已知直线过已知点作平面垂直于已知平面(除法线外再多加一任意线)过已知直线作平面垂直于已知平面(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平面的法线),6,问题总结:求实长及与投影面的夹角已知一投影,求另一个投影已知一直线及直线外一点,过该点作直线的平行线过一点作已知投影面平行线的垂线过一点作平面平行于已知直线一般位置直线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求交点:熟练掌握过一般位置直线上一点求与其相垂直的平面:熟练掌握过一般位置平面上一点求其法线:熟练掌握,点线面基本作图题总结,7,点线面综合作图题,点线面综合作图题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多个求解点、线、面之间相对位置的基本作图方法来进行求解,一般要求满足的条件和基本作图方法有两个以上,空间关系和作图过程也较复杂。按题目的性质可分为四类:相对位置题距离题角度题其他类综合题,8,点线面综合作图题的求解方法,轨迹法和逆推法辅助平面法辅助曲面法辅助柱面法辅助锥面法辅助球面法投影变换法正投影变换法变换投影面法(换面法)旋转法斜投影变换法,9,轨迹法,根据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进行空间分析,分别作出满足题目各个要求的轨迹,然后求出这些轨迹间的交点或交线,即得所求答案。,10,先假设最后解答已经作出,然后应用有关的几何定理进行空间分析和逻辑推理,找出最后答案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几何联系,并由此得到解题的方法和步骤。,逆推法,11,例2.1过点M作一平面垂直于ABC,且平行于直线DE。,分析:过点M所作平面可由一对相交直线来决定,只要使这一对相交直线分别成为平面ABC的垂线和直线DE的平行线即可。,相对关系题,12,例2.2作一直线与两交叉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K、L,并垂直于EFG。,分析:直线KL的轨迹为包含直线AB垂直于EFG的平面S,也是过直线CD所作垂直于EFG的平面Q,两轨迹平面S与Q的交线即为KL。实际上,直线AB与平面Q的交点就是点K,过点K在平面Q内作直线垂直于EFG,并与直线CD相交,则交点即为点L。,相对关系题,13,例2.3过点M作直线MN同时与ABC及EFG平行。,分析1(逆推法):假设所求的直线MN已经作出,则根据几何定理,直线MN必平行于ABC与EFG的交线KL,因此要求直线MN,只要先求出ABC与EFG的交线KL,然后过点M作直线平行交线KL即可。分析2(轨迹法):所求解MN轨迹既是过点M且与ABC平行的平面,也是过点M且与EFG平行的平面,两平面的交线即为所求。,相对关系题,14,例2.4已知点K到ABC距离为18mm,求点K正面投影。,分析:点K的轨迹是与ABC距离为18mm的平面P,点K在平面P内,故可利用平面内求点的作图方法求出所缺投影k。,距离题,15,例2.5在直线AB上求作一点K与已知两点E、F等距离。,分析:点K要与E、F两点等距离,其轨迹之一是E、F两点连线的中垂面P,而点K又要在直线AB上,因此,上述中垂面P与直线AB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K。,距离题,16,例2.6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AB,并知其斜边AC平行于直线DE,试完成ABC的两投影。,分析:首先分析直角关系。ABC的一个直角边为AB,而斜边为AC,则B900,ABBC。其次进行空间分析。直角ABC的斜边AC平行线直线DE,当过点A作直线DE的平行线AF时,点C必在直线AF上,再根据直角边ABBC,点C又在过点B所作的AB垂线的轨迹平面P内,因此直线AF与平面P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C。,角度题,17,例2.7已知等腰ABC的正面投影及底边AB的水平投影,试完成ABC的水平投影。,分析:首先分析直角关系。等腰ABC的底边为AB,则高CD必垂直平分AB。其次进行空间分析。因CDAB,且D为底边AB的中点,则点C在过点D并垂直于底边AB的平面P上。点C在平面P内,故可用平面内求点的作图方法求出所缺的投影。,角度题,18,例2.8已知矩形ABCD的一边BC,另一边AB平行于,且顶点A位于H面上方10mm处,试完成该矩形的两投影。,分析:首先分析直角关系。由于矩形ABCD的一边为BC,另一边为AB,则B900,ABBC。其次进行空间分析。矩形ABCD的边BC已知,另一边ABBC,则点A必在过点B所作的垂直于BC的平面P内,再根据ABIIIIII及点A在H面上方10mm的条件即可求出点A。,其他类综合题,19,例2.9已知等腰ABC的高在直线AD上,腰AB平行于直线EF,且长度等于23mm,试作出ABC的两投影。,分析:首先分析直角关系。由于等腰ABC的高在直线AD上,因此BC为底边,直线AD为底边BC的中垂线,点K为垂足,即底边BC的中点。其次进行空间分析。先根据腰AB平行于直线EF,且长度等于23mm的已知条件将点B的位置确定下来,有了点B后,由于ADBC,则底边BC必在过点B所作的垂直于直线AD的平面P内,而直线AD与平面P的交点即为点K,再根据BKCK,即可求出点C,完成等腰ABC。,其他类综合题,20,例2.10过点A作直线分别交DEF于B,交直线MN于C,使AB=BC。,其他类综合题,分析:连AMN成一平面,求出它与三角形DEF的交线KG,然后在AN上取一点T,使AK=KT,过点T作直线平行于KG,交MN于点C,连AC交KG于点B,则直线ABC即为所求。,21,例2.11求交叉两直线AB、CD之间的垂直距离和各垂足位置。,分析:两线之间的关系一般需要转化为线面或面面之间的关系。可过CD作一平面P,使之平行于已知直线AB,由点B向平面P作垂线得垂足F,则BF是点B到平面P的距离,也是直线AB到平面P的距离,由于CD属于平面P,故BF又是直线AB与CD间的距离,但这不是两直线的公垂线。为求公垂线还要定出垂足,所以由点F引直线平行AB,交CD于点G,再由点G引直线平行于BF,交AB于点H,点G、H就是所示的两个垂足。连GH,即为AB与CD的公垂线,其实长即为所求距离。,其他类综合题,22,作业,图学应用教程:P237P2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