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419153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3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混合结构房屋的设计包括的内容:1)结构的布置和承重墙体系的选择;2)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案和计算简图的确定;3)墙柱承载力验算和高厚比验算;4)房屋整体及各部件的构造设计。其中内容2)、3)需着重解决本章将对以下问题做系统论述:(方案简图内力)a)空间受力性能;b)静力计算方案;c)结构计算简图;d)内力计算方法。e)墙柱高厚比的验算方法。,一、混合结构房屋的组成及结构布置方案,1.混合结构房屋的组成混合结构:砌体;钢筋混凝土墙体:承重与非承重;纵横墙;内外墙承重体系:水平承重构件(楼屋盖)与竖向承重构件(墙柱)+地基基础+附加构件(楼梯等)空间结构:含建筑、结构功能及经济要求,一、混合结构房屋的组成及结构布置方案(续1),.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按竖向荷载的传递路线划分为:(1)横墙承重方案(图4.1):整体性差(2)纵墙承重方案(图4.2):可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3)纵横墙承重方案(图4.3):整体性好,空间刚度大(4)内框架承重方案(图4.4):基础沉降不均匀(5)底层框架承重方案(新规范不再推荐采用)结构选型是设计的基础,关系到建筑、结构、施工与造价,应多做比较后确定。,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1.房屋的整体空间作用(1)空间作用的基本概念竖向荷载下,为偏压构件;水平荷载下(如作用于纵墙),纵墙为平面外的受弯构件;楼屋盖为平面内弯剪构件(深梁);横墙为嵌固于基础的竖向悬臂弯剪构件,且在自身平面内有很大的抗侧刚度横墙承重体系水平荷载主要由楼屋盖传递给横墙承担,纵墙四边具有可靠的支承,故弯距甚小;而纵墙承重体系水平荷载则主要由纵墙承担,底层纵墙底部的弯距甚大,空间整体受力荷载传递路线,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1.房屋的整体空间作用(1)基本概念(续1),p,p,1)两端没有山墙变形特点:由于没有山墙,单元之间没有相互制约作用,每开间受力相同,墙顶水平位移与房屋长度无关,沿纵向处处相等传力路径:风载纵墙纵墙基础地基计算简图:纵墙排架柱上端与屋盖梁铰接,下端嵌固于基础的平面排架,平面排架,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1.房屋的整体空间作用(1)基本概念(续2),sp,2,max1,2)两端有山墙,但相距甚远变形特点:纵墙顶端的水平位移与屋盖的刚度、长度,以及山墙的刚度密切相关,其大小等于山墙的侧移1和屋盖梁水平挠度2的总和,且中间计算单元最大,近山墙处最小s,max12,maxp传力路径:风载纵墙纵墙基础屋盖梁山墙山墙基础地基计算简图:具空间工作特征,计算单元可视作具弹性支柱的平面排架弹性支柱的刚度反映了房屋的空间刚度,具弹性支座的平面排架,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1.房屋的整体空间作用(1)基本概念(续3),2,max,3)山墙相距较近或横墙承重变形特点:横墙较多,屋盖梁跨度甚小,虽有变形但其值很小,可假定横墙的侧移1=0,且屋盖梁的变形值2,max甚小传力路径:风载纵墙纵墙基础屋盖梁横墙横墙基础地基计算简图:可视作上端为不动铰支承,下端嵌固于基础的竖向构件,具不动铰支承的平面排架,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1.房屋的整体空间作用,(2)房屋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1)物理意义=s,max/p1反映房屋结构的空间作用,实现将空间结构转化为平面结构的计算,房屋结构的空间作用s,max=p反映房屋结构考虑空间工作后的侧移折减,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1.房屋的整体空间作用(2)空间性能影响系数(续1),2)的影响因素a)楼屋盖的水平刚度:取决于其整体性、截面宽度和厚度(P87表4.1与P88表4.2,分三类)b)横墙的刚度和间距s:1和2,maxc)房屋的跨度(经试验,可忽略)d)排架的刚度(实测表明其影响不明显)e)纵墙的刚度:提高综合剪切刚度P87表4.1中的值虽用a)、b)因素反映,但其中已考虑e),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1.房屋的整体空间作用,(3)多层砌体房屋结构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i,m21R1m22R2,m11R1m12R2,V21V22,V11V12,多层房屋的空间作用强于单层房屋,其空间作用除同层相互作用外还存在层间相互作用,可用主副空间系数加以考虑,但用于计算将非常复杂,故偏于结构安全和计算方便,作了两项简化:a)不考虑层间相互作用;b)第i层的i取对应单层房屋相同的值,多层砌体房屋结构的空间作用,2,1,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2.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划分,三种静力计算方案及其计算简图,弹性方案不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p,刚弹性方案具弹性支座的平面排架,sp,刚性方案具不动铰支承的平面排架,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2.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划分(续1-3合页),三种静力计算方案确定:均按纵墙承重结构房屋划分确定的,横墙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将屋盖看作排架横梁,忽略其轴向变形;假定屋盖和墙顶之间的节点为铰接,即不考虑墙柱对屋盖的约束作用,形成的是平面排架划分目的:按实际情况考虑房屋结构存在的空间作用,并把空间结构转化成平面结构来计算实现这一转化的途径,是在计算中考虑空间性能影响系数静力计算方案选用:横墙间距s的单位为m,当计算横墙内力时,应将纵墙间距代替横墙间距作为划分静力计算方案的依据;无山墙或伸缩缝处无横墙的房屋,按弹性方案考虑;此外还应考虑刚性与刚弹性方案的横墙,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2.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划分(续1),三种静力计算方案的确定:假定屋盖和墙顶之间的节点为铰接即不考虑墙柱对屋盖的约束作用,形成的是平面排架将屋盖看作排架横梁,忽略其轴向变形三种方案均按纵墙承重结构房屋划分确定的,即是计算纵墙内力时所需要的此时横墙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当计算山墙内力或横墙承重结构中横墙内力时,纵墙便成为主要抗侧力构件此时应将纵墙间距代替横墙间距作为划分静力计算方案的依据,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2.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划分(续2),三种静力计算方案划分的目的:按实际情况考虑房屋结构存在的空间作用,并将空间结构转化成平面结构来计算实现这一转化的途径,是在计算中考虑空间性能影响系数,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2.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划分(续3),静力计算方案选用时注意:横墙间距s的单位为m无山墙或伸缩缝处无横墙的房屋,按弹性方案考虑此外,还应考虑刚性与刚弹性方案的横墙,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3.刚性与刚弹性方案的横墙,(1)刚性与刚弹性方案的横墙应符合的要求1)横墙中开有洞口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0%2)横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3)单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多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H/2(H为横墙总高度)当横墙不能同时符合上述要求时,应对横墙的刚度进行验算如其最大水平位移值maxH/4000时,仍可视作刚性与刚弹性方案的横墙符合上述刚度要求的一段横墙或其它结构构件(如框架等),也可视作刚性与刚弹性方案的横墙,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3.刚性与刚弹性方案的横墙(续1),一般框排架横墙侧移max=H/500H/400,如果最大水平位移值maxH/4000,可认为对框排架的内力影响可以忽略.另外据经验,当横墙间距很密,如开间为3.3m或3.6m,也可认为是符合刚性与刚弹性方案要求的横墙.规范中考虑横墙的间距s32m为刚性方案,较3.3m大近10倍.就开间为3.3m或3.6m的房屋来说,由横墙高长比引起的侧移值可能达不到s32m时的侧移值.,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3.刚性与刚弹性方案的横墙(续2),(2)横墙顶部最大水平位移max的计算方法,n1,n2,n=(n1+n2),作用于横墙顶部的集中力P1=nP/2,H,bf0.3H,将横墙作为悬臂构件计算,并考虑其弯曲变形与剪切变形单层房屋的横墙在水平荷载下的最大位移公式为:max=P1H3/3EI+P1H/GA(VH/G)=nPH3/6EI+nPH/2GA式中:n=n1+n2,V=P/A,G=0.4E,P1=n(W+R)/2=nP/2,W屋面,R-均载引起,每一开间的柱顶反力P=W+R,计算简图,n-相邻两横墙开间数,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3.刚性与刚弹性方案的横墙(续3),为计算方便,当门窗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75%时,横墙截面面积和惯性距均可按毛面积计算,洞口对刚度的影响在取值中反映(取剪应力分布不均匀系数=2.0).max=nPH3/6EI+2.5nPH/EA对于多层房屋的横墙,也可按上述原则计算,但此时横墙承受的水平荷载作用于各楼层处,对于刚弹性方案房屋,P1=n(1-)P,故max=npH3(1-)/6EI+2.5nPH(1-)/EA,三、墙、柱高厚比验算,高厚比:墙、柱的计算高度H0与墙的厚度t或矩形柱截面边长h(或b)的比值,用表示为保证墙、柱施工与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在使用阶段不致发生过大变形而应具有的刚度,规范所规定的重要构造措施高厚比验算通常在墙、柱承载力计算之前进行,含有两方面的内容:允许高厚比的限值;墙、柱高厚比的确定,三、墙、柱高厚比验算,1.墙、柱的允许高厚比(1)墙、柱高厚比的验算公式:=H0/h12式中:1-非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2-有门窗洞口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墙、柱的允许高厚比限值墙、柱的允许高厚比限值与墙柱的承载力计算无关,而是从构造上给予的规定限值主要是根据实践经验、现阶段的材料质量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综合研究而确定的,三、墙、柱高厚比验算1.墙、柱的允许高厚比(续1),(2)墙、柱的允许高厚比限值(参见P92表4.4)(3)影响墙、柱允许高厚比的因素1)M(f2):f2EEI侧移稳定性,规范按f2规定2)横墙间距:s,EI,以H0考虑3)构造的支承条件:与侧移有关(不动铰,弹性支座等)稳定性,以H0考虑4)截面型式:I,EI,以洞口修正系数2考虑5)构件的重要性和房屋使用情况:非承重墙,放宽;有振动房屋,降低6)构造柱间距及其截面:l与Ac,对墙体的约束,稳定性以c修正7)砌体类型:组合砌体放宽,毛石砌体降低,三、墙、柱高厚比验算,2.矩形截面墙、柱高厚比验算=H0/h12(1)厚度h240的自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1应按下列规定采用:a)h=240mm1=1.2b)h=90mm1=1.5c)90mmh0.25时,取bc/L=0.25;当bc/L0.05时,取bc/L=0(2)构造柱间墙构造柱可视为墙的侧向不动铰支点,按刚性方案,以相邻构造柱间的距离s确定H0(3)注意施工阶段带构造柱墙的稳定性,三、墙、柱高厚比验算,L=(L1+L1)/2,bc,As,L1,L2,An,Ac,砖砌体和构造柱组合墙截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