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418225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6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刻领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深刻领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深刻领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刻领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涵,彭敬湘,副校长教授,一、深刻领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一)从国际环境看,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就机遇而言是三要四化一主题。三要:即要和平要合作要发展。,“四化”即: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政治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投资全球化、环境资源人口全球化、金融市场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当今世界无处不有信息,无人不享有信息。文化多样化:东西文化平分秋色,各放异彩。一个主题:就是和平发展是主题。,就挑战而言是三多三争、四突出四利用与一压力三多:一是局部战争多;二是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多;三是非传统性安全问题多。三争是:单极与多极的斗争、西化与反西化的斗争、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四突出即:金融问题突出、能源资源问题突出、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贫富差距突出,755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755-9265美元的为中收入国家,9266美元以上的为高收入国家。低收入的穷国占世界总人口的40%,他们的产值只占世界总产值的3.4%,高收入的富国占世界总人口的15%,但是,他们的产值占到了世界总产值的78%。,“四利用”即利用“颜色革命”,利用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利用涉藏、涉疆、涉台、涉“法轮功”,利用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国进行抹黑、施压和制裁。“一压力”即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二)从国内建设看,是落实小康社会建设新要求的迫切需要。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即经济上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政治上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文化上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社会上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生态上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一是部分工人失业。二是部分农民失地。三是资源能源失衡。四是环保失控。五是经济结构失调。六是重大事故失人心。,(三)从党的建设看,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两大建设即: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两大课题即: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课题,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课题。,三个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的问题。一是党的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的问题。二是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的问题。三是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手段和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的问题。,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完善和形成,(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003年8月底至9月初,胡锦涛第一次使用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二)科学发展观的完善2003年10月,胡锦涛比较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第一次把过去“三位一体”的布局提升为四位一体的布局。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十六届六中全会用三个坚持,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第一个“是”是: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个“是”是: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个“是”是: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为“三大背景”一是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二是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实践;三是国外发展经验的总结。,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必须坚持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个中心、三个战略、四个方面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大战略:就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四个方面就是:其一是把握发展规律。其二是:创新发展理念。其三是:转变发展方式。其四是:破解发展难题。,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其一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其二是由社会发展的主体决定的。其三是由我们的事业决定的。第一,要明确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要做到五个尊重,即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第三,保障人民的四大权益,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第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而不能是经济建设这条腿长,社会建设这条腿短,因此,全面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协调:就是坚持五个统筹,促进两个协调。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就是坚持“三生”道路,建设两型社会,做到三个统一。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速度与结构的统一、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四大统筹:一是五大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二是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三是统筹各种利益关系。四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四、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基础,(一)基本特征一是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更加注重协调发展。三是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四是更加注重对外开放。,(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基础一是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二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党的重要启示。三是对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经济教训的总结。四是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迫切需要。五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下面,我着重讲两个基础。,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就国际背景而言,科学发展观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下形成的。就国内背景而言,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发展观是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国内外发展大势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现实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表现为一是理论渊源上的一脉相承。二是理论主题上的一脉相承。三是理论品质上的一脉相承。四是理论基础上的一脉相承。五是理论目标上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则表现为“三都”:都在积极探索和解决老祖宗和书本上没有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注重总结改革开放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都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科学发展观是扎根现实,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