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毛概第十一章.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412653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工商毛概第十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浙江工商毛概第十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浙江工商毛概第十一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关于”和谐”思想的历史发展,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孔子“和为贵”墨子“兼相爱”、“爱无差”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在古人看来,和谐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左传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社会和谐的图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礼记礼运中也描绘了一个令人为之神往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和谐”学说产生于春秋,当时周天子已失去对诸侯国的控制,“礼崩乐坏”,战争不断,民不聊生,一心仰慕周朝礼制的孔子,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想,作为指导人际关系的准则。,我国政府从儒学文化中吸取灵感,将建立“和谐社会”作为执政原则,重构价值体系。儒学再次兴盛,儒学研究机构在各大学纷纷成立,至少有三千多所小学恢复教授孔子学说,苏州等地出现私塾。2005年9月孔子二千五百五十六岁诞辰,中央电视台首次在全球直播祭孔盛典。为了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戒心,中国计划在全球创建一千所孔子学院,目前已在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地建立了一百多所,派出老师为外国人讲授中文和儒学,传递中国人爱好和平的讯息,强调即使中国强大了,也永远不称霸。,2008的北京奥运会上,孔子在开幕式上发挥le自己的影响。”2007niande祭孔大典向北京奥组委推荐了五句论语经典,希望能成为奥运会迎宾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和谐、和合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精神理念、道德信仰之一,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标志,是中华民族应世代呵护、传承、弘扬的中华心、文化魂。,今日的中国虽然已跻身世界第san大经济体,但却欠缺相应的软实力与国家形象有关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影响力。我国古我代先贤对软实力不乏灼见:老子道德经有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我国历代思想家及明君贤臣都高度重视国家软实力,认为要实现国家的意志和赢得他国的尊重,应当行“王道”而弃“霸道”,取得他国的理解和认同;认为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孔子再次担当重任增强国家软实力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鼓励在全世界建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及中国文化,迄今已经建成182所,到今年底预计将超过200所。季羡林说:“不能只让外国人在孔子学院学习我们的汉字,还要让他们领会中国和谐文化的精髓。这是最主要的。”,位于华中师范大学西门附近的童学馆内,50名3至6岁的“童生”们身着汉服,在老师的引导下,双手抱拳,恭恭敬敬地朝着孔子的画像三鞠躬。,当今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冲突和危机:人与自然的冲突带来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冲突产生社会危机人与人的冲突而有道德危机人的心灵冲突产生精神和信仰危机文明冲突带来价值危机。假如人类对这些冲突和危机漠不关心,就会将人类导向毁灭。作为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和标志的和合思想,能为化解冲突和危机提供有力的文化资源、合理的指导思想、有效的操作设想和有益的方法启迪.,西方历史上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把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命名为“新和谐公社”;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傅立叶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他理想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它的名称叫“法朗吉”。在著作中,他详尽地描绘了“法朗吉”成员的美妙生活。,欧文,傅立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有一处直接提到“和谐社会”这个命题,马、恩在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时指出:“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例如消灭城乡对立,消灭家庭,消灭私人营利,消灭雇佣劳动,提倡社会和谐。”,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和谐社会,共产党宣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联合体就是团结互助,平等友好,融洽的社会。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就必须是你的发展是我的发展的条件,你推动着我,我推动着你,一个接一个,形成一个圈,循环往返。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毛泽东论和谐社会:,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深刻的理论根据。,社会和谐的根本,是社会基本矛盾在运动中的协调。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基本方面,不相适应是非基本方面,而且是非对抗性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消除社会发展的障碍,并在其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大量的社会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通过“民主的即说服的方法,而不是强迫的方法”来解决。正确区分“两类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其目的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历程,1、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提出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调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和谐生活,2、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小康的重要目标,3、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主要内容(完整提出),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明了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构建和谐社会给百姓带来实惠,(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后,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我国社会经济情况发生的深刻变化。和谐社会的提出,最根本最直接的历史背景:社会出现了不和谐。如贫富之间收入悬殊、“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土地流失相当严重、下岗失业数量巨大、社会保障还不普遍等等。第二、我国社会经济已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关键阶段:社会转型、问题多发、矛盾激化第三、我国社会经济处在战略发展机遇期。第四、我们党和国家执政能力大大提高了。,描述社会不和谐的述语,社会排斥:指我们在制定游戏规则时,尽量考虑大家共同的利益,但每一个游戏规则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维护部分人利益的同时,会有意无意地排斥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社会剥夺,体现最突出的就是城市拆迁和农民失地问题,尤其是对失地农民的社会剥夺是最明显的。这种社会剥夺,反映了我们当前的一些政策考虑得还不够周全。社会断裂,指的是我们社会当中出现一些障碍,阻碍了阶层间流动,尤其是下层向上层的流动。,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重要性),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可能性),第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政治保证第二,我国已具备较坚实的物质基础物质保证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全体人民的思想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思想文化保证第四,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一致,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第二,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第三,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二者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2、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谐之美燕京啤酒发展之路,2005年10月,燕京啤酒集团公司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措施:节约点子多员工每年提出技改方案200多项。废物变资源“废水”成为政府招商引资优势(顺义区)(处理的水中3040回收自用,还把一部分卖给首钢的一个冷轧厂)可持续发展做负责人的企业公民。,燕京啤酒的启示,燕京啤酒集团以他们节能降耗、变废为宝的经验,展现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的重要体现。经过25年的发展,燕京啤酒公司已经成为北京市旅游的示范企业,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理论意义: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四位一体”的提出)第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实践意义(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13岁,洪战辉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抚养幼小的妹妹,伺候生病的父亲,寻找出走的母亲。12年,他在平淡中照顾妹妹操持家庭生计,他在贫困中不忘自己和妹妹的求学之路,他在艰辛中谢绝社会捐助并帮助别人。这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急需的责任感。更可敬的是,洪战辉面对困境,不怨天尤人。用平和的心态,积极的行动,在寻求改变,不要捐助。获得了社会的赞誉一个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千千万万个家庭和睦的基础上的,为他人奉献爱心很可贵,为家人担当责任也可敬。一个和谐社会有赖于面对困境而努力改变,而不依赖于社会救助,洪战辉感动中国的意义就在于此。总之,只有千千万万个洪战辉式的人物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平凡人生因爱而崇高“当代武训”白芳礼的人生,白芳礼在他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蹬三轮车,挣下35万元,资助300多名贫困学生。他使我们明白积小善成大善会感动中国。(93岁),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我是你过河的桥,我是你乘凉的树记歌手丛飞,深圳著名歌手,10年间参加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300多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他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付不起,但他却是178个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他说:“我不能成就整个世界,却可以尽我所能成就一些孩子。”,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常怀悲天怜人之心来平等地善待弱者,常有济困爱人之行来郑重地对待贫者。先秦时期,孟子就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传世警句。这充分说明和谐的人际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大业中,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要在于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1)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2)社会就业更加充分。(3)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4)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5)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6)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内涵主要包括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完善社会管理、调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十二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七大报告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表明:执政的基础从经济发展走向社会基础,这是中国政治很重要的拐点。,近三十年的开革开放,中国的政情、社情、民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富的积累必然伴随对财富保护的要求,对财富的合理分配要求日益升温。权益意识伴随着财富的积累而觉醒,必然带来一系列民生问题。它迫切需要政府转变职能。,(一)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民生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实的,即解决对原来传统计划经济中绝少碰到的问题,比如失业问题、保险问题,过去靠单位制度解决的问题现在则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另一个方面是虚的,更重要的是调整关系,其中一个是财富的分配关系、人们的权益关系。,发展并非一部分人的发展,而应是大家一起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发展要落实在老百姓的生活及对他们的服务上,并非指人民有钱就行,而是要落实在医疗、教育、就业等各方面,体现在公共服务方面。,1,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二,优化教育结构。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措施,报告对民生的深切关注与高度重视,集中地体现在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事关民生的六个方面所提出的具体而明确的政策取向上。,在教育方面,随着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杂费等的推行,报告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新目标,同时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首次清晰地明确了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强调了我们国家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在就业方面,政府强调继续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突出地强调了全面培训劳动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等比重。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十七指明了作为民生之源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向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首次明确提出初次分配也需要考虑公平问题,再分配要更加突出公平,这对于以往效率优先和初次分配只强调注重效率的流行观点是一种合理而科学的矫正。首次明确提出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两个比重的提高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背景与时代意义,它的落实将从根本上扭转国民财富增长迅速而国民并未同步富裕的失衡发展格局,将从根本上扭转资本所有者收益长期畸形偏高、劳动者所得长期畸形偏低的强资本弱劳工失衡格局。强调了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表明了让国民合理并同步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向。,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第五,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首要位置。,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一,,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矛盾。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二)社会建设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意义,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1,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2,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住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4,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2、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复习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