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0《那树》“一案三单”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407617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0《那树》“一案三单”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0《那树》“一案三单”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0《那树》“一案三单”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0那树“一案三单”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重难点突破】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课时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趣导入同学们,人们把地球称为绿色星球,地球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地球上站立着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许多地方的绿色正在逐渐被吞噬有那么一棵树,它又经历着怎样的命运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那树的命运。(出示文题、作者)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1作家作品(出示投影)王鼎钧,台湾散文家,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临沂市苍山县兰陵人,1925年生。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评红豆诗人的诗。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从1951年起,开始从事广播剧创作,同时为各报撰写杂文专栏,并从事舞台剧和小说创作。同时也开始撰写探讨小说技巧的理论文章。王鼎钧的创作内容很广,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影评、小说批评等等。抒情散文情人眼(情话)、碎琉璃、灵感、左心房漩涡、心灵分享、活到老,真好、海水天涯中国人、山里山外、看不透的城市人生三书、人生观察。小品文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意识流、随缘破密、千手捕蝶。杂文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创作理论文路、小说技巧举隅、广播写作、讲理、短篇小说透视、文艺批评、文艺与传播、文学种籽、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文艺评论两岸书声、沧海几颗珠。自传回忆录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2写作背景散文那树是咏物寄意的代表作,写的是一棵历经沧桑却仍以华盖般的浓荫供人乘凉的都市老树,不是自然枯萎,而是被定为“妨碍交通”罪,惨遭连根拔除。作者的寓意似是:那棵老树象征悲壮的人生,意味着工业文明血腥地征服了农业文明,也昭示着时代潮流对一切传统事物的冲击是不逆转的,就连街区百年老树也遭灭顶之灾。三、积累生字新词佝偻(gul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倒坍(tn):倒塌。萌庇(ynb):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踝骨(hu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虬须(qi):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周道如砥(d)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四、初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1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思考:(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适当停顿,情感把握准确,朗读的整体基调应是深沉,凝重的问题思考:课文讲述了那树怎样的故事?你能以“那是一棵的树”为开头说一句话吗?2围绕问题,具体感知教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子音,强调对“佝偻、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语的正确认读和理解,点评朗读情况学生概述那树的故事,男、女同学交换点评,教师适当补充展示说话示例参考(多媒体出示) 那是一棵坚固稳定的树,因为 那是一棵繁密茂盛的树,因为 那是一棵默默奉献的树,因为 那是一棵善良的树,因为那是一棵绿着生绿着死的数,因为五、自由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作者在这部分写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在这一部分里,可以看出现代文明对大树生存的负面影响,造成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难以调和的矛盾。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束):描写现时的大树。此前是对大树的一般性叙述;到了这一部分,文章转为具体描写,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恨之情。六、课堂小结树是自然界中的强者,也是人类的朋友,给人类送来绿荫,但人是世界的主宰,所有的生命都要为人类让步,当高楼林立,文明高度发展时,大树成为最大的障碍时,人类宣判了它的死刑,这是可悲可叹且引人思考的社会现象。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理解新词的含义。2.细读课文,初步分析那树中心思想。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检查作业。 1默写有关拼音和词语,指名学生回答词解。 2回顾上节课内容,师生共同回顾文章的结构。二、精读课文,深入思考1揣摩下列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多媒体显示:(1)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2)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的科员端详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他们(伐木的工人)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以上五段话,表现了人们对树的什么态度?)学生仔细揣摩,同桌之间交流。明确:(1)“一里一里铺过来”“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其来甚速,而“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极缓,两相对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长极为迟缓,而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自然界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这一段话暗示古树的悲惨命运。(2)上面五段话,大树存在,受人质疑、指责;大树被杀,人们庆幸并不久遗忘。大树在众人眼中有害无益,它成了城市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2理解课文的主旨。提问:作者借写老树的命运,想要表达什么主题?学生思考,重提前面三位同学的三种不同看法,讨论辨析。明确:大树的命运引发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三、美点寻踪,鉴赏本文的艺术性1教师创设谈话氛围,围绕“这篇文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成果展示:主题富于时代性。人类当前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发展与环保。如何正确处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只能用进一步的文明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工业文明给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带来强烈的冲击和毁灭性的破坏,我们应该警醒。手法独特,言近旨远。作者借写老树有益于人类却被人类伐倒的遭遇,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托物寓意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具形象性,又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拟人修辞格的运用,笔触细腻,感情凝重。文章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从生动的描摹到刻意的比拟。最后赋予“那树”以真实的性灵,让真实的性灵敲击读者的良知。在作者笔下,活着的树赋予人生存,更赋予人美好;被杀戮的树显出几许哀叹、无奈而又悲壮。如果造化有知。那树将会怎样向人们诉说呢?情节富有奇幻色彩。作者细致地描写“蚂蚁国”里的事情,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物犹如此。人作何感?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竟如此无情,值得我们深思。写景状物生动活泼。如“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比喻奇特,以动写静;如“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如“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写出了“刽子手”“月黑杀人夜”恣肆杀戮的丑态,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如“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创设庄严、悲壮的气氛,渲染了悲剧色彩。四、联系实际,对照反思提问:关注你身边的绿色,你生活的周围有类似的现象吗?请以“绿色”为话题,说一段话。学生自由发言。示例:童年,是绿色的。穿行于浓阴之下,阵阵清风沁人心脾。在浓阴下无忧无虑嬉戏的日子成了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后来,为了拓宽马路。树被砍了,只剩下低矮的树桩。仿佛在嘲笑人类的无知,蔑视人类的愚昧。不知何时兴起了“场风”,全国中小城市纷纷上马“广场工程”。树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塑料树、绿草坪。呆蠢板滞、毫无灵气的塑料树似乎在嘲笑人类的伪饰与做作;柔弱的小草似乎在呼唤阳刚与刚烈。关注我们身边的绿色吧,从每一棵树苗,每一片绿阴开始。让我们用胆识、智慧、心血和汗水创造一个绿树葱茏的明天。五、总结全文人们一向歌颂大自然的赐予是无私的奉献,从来没想到过这是人类无意识地掩盖了对自然的掠夺。人们在城市中赶走了最古老也是最后一簇绿阴,那依靠绿色才得以繁衍的人们离灾难还远吗?一条没有树的路是寂寞的,走在一条没有树的路上的人是沧桑的。对着只剩年轮的树,我们这些赶路者恐怕得随时问一问,谁更不幸一点?树是物质的,也是空间的;树是情绪的,更是文化的。感谢王鼎钧先生的那树,让我们产生了常日里难得出现的思考,涌起了久违的情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教学本文,我注重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奇幻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另外,还侧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