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7291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确立隋唐(三省六部制)职权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演变宋朝(二府三司制)(1)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2)军政归枢密院掌管,分割宰相军权(3)财政归三司掌管,分割宰相财权元朝(中书省)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二、选官制度1战国至汉初军功爵制度。2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和征辟制。(1)原因:为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2)内容:察举制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容易任人唯亲,也容易形成小集团。3隋唐时期科举制。(1)背景:隋朝统一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2)过程:隋文帝时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后分设不同科目推举人才。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唐代时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3)影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与谏议制度监察制度谏议制度对象官员皇帝演变(1)秦汉时期开始确立(2)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又设有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设有按察使司(1)隋唐时期: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2)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3)明清: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评价(1)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表现: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2)特点: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能够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1三省六部的运行2唐中书省与元中书省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掌管六部。3察举和征辟察举是西汉选官常用的方式,指的是由地方官员将其辖区内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的方式。此外,皇帝和高级官员也可以征聘有名望和才能的人做官。由朝廷征聘的官员为“征”,由高级官员征聘为自己属官的为“辟”,二者统称为征辟。4孙中山先生曾十分欣赏英国通过考试选拔文官的制度,并设想以此来改造中国的官吏体系,但孙中山考察研究的结果却是“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材料中“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何种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科举制。特点:公平竞争。主题一三省六部制史料探究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括了哪些人的意见? (2)据材料二分析,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该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提示:(1)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长官的意见。(2)皇权之下有一定的民主性。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的时代背景。归纳总结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1)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出现了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古代政治的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明确行政分工,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分散相权,强化皇权。(3)三省之下的分权体制和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有着本质的区别,三省之上还有独裁专断的皇帝,不可能真正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对点训练1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司奏抄(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 D御史台解析:选C注意关键词“审定”“驳正违失”。唐朝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封驳审议。主题二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史料探究材料一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材料二察举制科举制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长官举荐自由报考“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结合材料一探究,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2)根据材料二探究分析,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提示:(1)察举制。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2)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注重品德和学问的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归纳总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从世官制到察举制、科举制的演变,选官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1)世官制是贵族的世袭制,主要盛行于西周时期。(2)察举制是由官员推荐任官的制度,汉武帝时代,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3)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一种更完备、更合理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产生于隋唐,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对点训练2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使“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及爱国、正直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这一制度是指()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选D从材料中“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等可以判断,科举制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国封建帝国长期繁荣稳定的制度保障之一,故选D。考点一三省六部制命题角度:1.三省六部制的组成、职责2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影响典题例析例1下图为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其反映的是()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解题思路 答案C题组冲关1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D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解析:选D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牵制了丞相的权力,巩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A项说法错误;B项指的是清朝雍正年间的军机处;C项说法错误。2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C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重D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解析:选D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突出。皇帝为加强皇权而不断削弱相权,方式之一就是分散相权。丞相人数越多,权力越分散,对皇权的威胁就越小。D项符合题意。 考点二选官制度命题角度:1.察举制2.科举制典题例析例2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解题思路 答案C题组冲关3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选拔官吏,逐渐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其中“品”主要是指 ()A品评官的职位等级B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C划分士人优劣的等级D授予士人官职的等级解析:选B九品原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后来成为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工具,所以“品”也就成为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故选B项。 4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A分封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选D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从材料中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可判断是科举制度。课堂小结建通史网络构建关键必背(1)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2)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成熟的标志。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3)封建社会的监察、谏议制度是对皇帝、官员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