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7197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从容说课】海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运动形式多样,本节重点讲述最主要的一种运动形式洋流,而将另外两种常见的运动形式波浪和潮汐作为阅读资料以拓展学生。理解洋流的概念及按性质划分的洋流的两种类型:寒流和暖流,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洋流模式图上判断寒流和暖流,注意其分布在大陆的东岸或西岸;全球风带图和洋流模式图的对比可以使洋流的成因这一难点得以很好地化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阅读,要注重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归纳地理规律的能力,最后将该图与全球洋流模式图进行对比,进一步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重在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结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丰富的图片资料生动演绎,印证原理。教材活动题的选取紧扣热点,教师应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到地理的“有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师:海水是水圈的主体,我想先请同学来谈谈你对海洋的认识。生1:海水是咸的。生2: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资源;生3:海洋是一个巨大的水库,海洋面积约占整个地球总表面的71%,海洋水的储量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它不断地为大气和陆地提供水源,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不断地更新。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海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海水的运动对地理环境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件展示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师: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潮起潮落”,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方式洋流。那么什么是洋流呢?生: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 沿一定方向 大规模)师: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生: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师:下面我们通过读图来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2页“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冬季)”,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大洋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同一大洋不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板图:1、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示意图;2、大洋洋流模式图的底图】0040N40S9090【请一学生上黑板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示意图上画出太平洋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师: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生:两个大洋环流的方向相反,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再请一学生上黑板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示意图上画出南北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师: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生:相同,都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师: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生:相同,都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师:找一找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中南半球还有哪一个大洋的大洋环流方向与上面两个大洋环流的方向是一致的?生:南印度洋。师:很好!我们将南印度洋的这个大洋环流也画到相应的位置上。(师画)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上来画出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注意比较两个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学生上黑板画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师: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北半球的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都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师:对!通过对课本“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的观察、比较,通过我们同学自己动手画图,我们对世界各大洋的洋流分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谁来总结以下自己发现的规律?0生:世界洋流分布具有这样的规律:不同大洋的同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是一致的,而同一大洋的不同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师:不错!我们可以把世界洋流分布的这种规律体现到这幅世界洋流模式图上。我们还是请同学自己动手来画一画,画图时用蓝笔和红笔区分寒流和暖流040N40S9090【学生在模式图上画大洋环流】【学生这时已初步归纳出洋流分布的规律,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将洋流分布准确表示在图上,即让学生明确其分布的纬度位置】师:从世界洋流模式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南北半球各形成了两个大洋环流,两个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以什么地区为中心?生:副热带地区。师:两个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又以什么地区为中心?生:副极地地区。师:大家观察一下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性质有什么不同?生:在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的西岸是暖流,大洋的东岸是寒流;而在中高纬度,大洋的西岸是寒流,大洋的东岸则是暖流。师:非常好!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规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我们还是请同学上来先画图,再讲“理”。【学生上黑板画全球风带图,提醒学生注意各风带的纬度位置】师:我们将全球风带图和洋流模式图进行一下对比,能不能找到洋流的某些成因?生: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师:对!我们再说具体一点,南北赤道暖流分别是怎样形成的?生:北赤道暖流受东北信风的影响,海水自东向西流;南赤道暖流则受东南信风的影响,海水也是自东向西流。师:西风漂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生:西风漂流是受中纬西风的吹拂而形成的。师:我们再将62页的“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和“世界洋流模式图”对照一下,在南半球的中高纬度实际上有没有形成大洋环流?生:没有。师: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南半球的海陆分布状况】生: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师: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生:这是由于极地东风的吹拂形成的。师:很好!这位同学能够把全球风带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灵活地结合到一起进行分析。在赤道附近还有一支赤道逆流,流动方向与赤道暖流相反,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生:赤道洋流从东向西到达大洋的西岸时受陆地阻挡,一小股回头形成赤道逆流,成为赤道洋流的补偿流。师:不错!我们注意观察对比一下在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生: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反时针方向大洋环流;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师:同学们能否结合上面的读图分析中老师所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总结出洋流的形成究竟有哪些原因?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归纳知识】生: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盛行风,不同纬度地区的风带形成不同流向的洋流。除此之外,影响洋流的因素还有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师:总结得很好!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课本提供的地图,表格等各种资料,注重培养自己的读图分析以及归纳知识的能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把今天我们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课件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总结】【课后作业】1、下列洋流中以信风为动力的是A.北赤道暖流 B.黑潮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巴西暖流答案:A2、下列海域洋流呈顺时针流动模式的是A.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域 B.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 C.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 D.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域答案:C3、下列洋流位于中高纬度大陆东岸的是A. 日本暖流 B.东澳大利亚暖流 C. 加那利寒流 D.拉布拉多寒流答案:D3、当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时,下列地理现象发生的是A.罗马正值炎热干燥的季节 B.地球运行至近日点附近 C.悉尼昼长夜短 D.非洲南部草原欣欣向荣答案:A4、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属于A. 暖流 B.寒流 C. 风海流 D.补偿流答案:BC(第二课时)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在上节课中,我们通过阅读地图归纳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了解了洋流的类型和成因。在大洋的东西两岸,往往分布着不同性质的洋流。请同学们在大脑中构建“世界洋流的分布图”,想一想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西两岸流动的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洋流呢?生: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分布的是暖流,而大洋的西岸则是寒流;师:很好!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我们一定要养成在大脑中构建地图的习惯。再来说说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的东西两岸又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洋流呢?生: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东岸分布的是寒流,而大洋的西岸则是暖流;师:好的!洋流是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海水是地球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所以不同性质的洋流必然对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不仅如此,洋流还会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洋流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洋流还对海洋污染有极大的影响。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就一起来要探讨一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展示本课课题: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师: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3页的案例1,注意图文结合,读完以后相互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项:【课件展示下列问题】1、画出大西洋的西岸经过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的洋流,判断是暖流还是寒流。2、挪威卑尔根的纬度大约是多少?该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降水有什么特点?结合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如何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3、大西洋的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差异?为什么?4、北极圈内地区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不冻港?5、英国北部和挪威的纬度都较高,为什么这些地区海港的封冻期不长? 6、秘鲁伊基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全年降水又有什么特点?结合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如何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7、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结合案例的文字资料和两幅地图设计七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学生相互讨论后回答问题】生1:经过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的洋流是是寒流。生2:挪威卑尔根纬度大约是北纬60度,它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气候表现出终年温暖多雨的特点,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生3:大西洋的西岸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是苔原带,同纬度大陆西岸的欧洲则是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这是因为大西洋的东岸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更为暖湿的缘故。生4:北极圈内地区气候寒冷,却出现了不冻港,也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这些地区的水温起到了增温的作用。生5:英国北部和挪威的纬度都较高,由于这些地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所以海港的封冻期缩短了。生6:秘鲁伊基克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全年降水稀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但它的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较其它热带气候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低。这是因为沿岸有寒流经过,起到了降温作用。生7:因为南美西海岸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洋流上部的大气受冷收缩下沉,降水稀少,加剧了沙漠面积的扩大,并沿着洋流流动方向向南北延伸。师:同学们都能很好地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案例中涉及的各种现象进行准确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很显著的,也是普遍存在的,谁来归纳一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生: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师:很好!洋流不仅对大陆沿岸的气候影响很大,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也有显著的影响。下面我们在地图上了解世界上几个大渔场的分布。【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在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和秘鲁渔场的位置设置游动的鱼的动画,增加课件的生动性】 师:大家注意观察,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和秘鲁渔场这些世界大渔场的形成和洋流有什么关系?三个渔场中有没有成因相似的渔场?生:纽芬兰渔场和北海道渔场成因相似,它们都处于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师:观察很仔细,为什么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渔场呢?生: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大量的营养盐被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渔场。师:我们再来看看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生:秘鲁渔场的形成是因为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从而形成大渔场。师: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和秘鲁渔场的形成让我们看到了大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同学们能否根据它们的成因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找到其它可能形成大渔场的地方呢?【引导学生利用渔场的成因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探究可以形成渔场的地方,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生1:在大西洋的东海岸也有寒暖流交汇,可以形成大渔场。师:很好。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北海渔场。生2:在南半球非洲西海岸,南大西洋的东海岸也可能存在大渔场,它的成因和秘鲁渔场的成因相似。师:不错!这两位同学都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再来看看我国的情况,我国最大的渔场是生(齐答):舟山渔场。师:舟山渔场的形成又主要是其中的哪种原因呢?【板图:中国海岸线】师:我们先来找到舟山渔场的大致分布位置(靠近长江口)。师:这是来自低纬的台湾暖流(用红粉笔画出洋流),这是来自高纬的沿岸冷水(用蓝粉笔画出洋流),两者在舟山群岛附近相遇。所以舟山渔场的形成原因之一是生(齐答):寒暖流交汇。【视频:“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师:1912年4月15日凌晨,“泰坦尼克”号在驶往北美洲的处女航中不幸撞到冰山,很快沉没在冰冷的北大西洋中,致使近两千名乘客和船员葬身鱼腹。这次沉船事件,成为世界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震惊了世界。师: 漂浮在大西洋的冰山来自于北极地区的大陆冰川,巨大的冰山靠了什么力量的推动不断南移的呢?生(齐答):洋流。师: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课件展示资料: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1次少用了17天。】师:想想看,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的时间会有这么大的差异?生: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花的时间较长。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洋流航行的,所以花的时间少。师:很好!这位同学很善于学于致用,灵活地将世界洋流的分布用来分析这段资料。顺流航行既可以节省燃料,加快速度,也更为安全。人们早就了解到正确利用洋流对远洋航行极其重要,哥伦布的第二次航线也成为此后欧洲人去美洲经常利用的航线。从古到今,有许多利用洋流航海的故事,早在唐朝,中国的使节及僧侣东渡日本时,就会利用黑潮(即日本暖流)来加快航行的速度。我国明朝郑和曾经7次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这是为什么?生: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向西流,顺流航行省力;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水向东北流,返回时顺水推舟。师:洋流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哪位同学还有关于洋流航海的故事?【教师可布置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小故事的插入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增加地理课的趣味性,使学生时时感受到地理学科对生活的有用性 】师:洋流对海上航运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其不利之处除了我们刚才在“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中看到的由于洋流带来的冰山对海上航运带来威胁外,还有哪些表现呢?生:寒暖流相遇形成的海雾对海上航行极为不利。师: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多,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也很大。1997年1月,在日本九州海岸就曾发现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垃圾,它就是凭借洋流作了“跨国旅游”。【课件展示图片资料 】师:这是1991年海湾战争造成的波斯湾石油污染,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石油污染,由于油井遭到破坏,大量原油流入波斯湾,在海面上形成长140千米,宽40千米的污染地带,对周围海域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危及到我国和日本沿岸的渔业生产,对虾产量锐减,贝类养殖几乎瘫痪。究其原因是海湾战争造成的石油污染顺着洋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日本暖流等)抵达我国和日本沿海造成的。师:洋流对于海洋污染物的影响要全面看待。对于污染区域来讲,洋流可以扩散污染物,使被污染区消除污染;对于其他海区来讲,洋流增加了其他海区的环境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将1991年海湾战争造成的石油污染作为资料引入课堂,其目的是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又可让海洋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增强环保意识。】【活动: “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 】 (在课前可布置学生阅读64页“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并通过上网收集更多的资料,在课堂上教师不妨让学生上来讲述,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师:“厄尔尼诺”这个名称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或电视里看到或听到,那么究竟什么是厄尔尼诺呢?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上来谈谈他的认识。生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秘鲁附近海区,该海区在秘鲁寒流控制下,正常情况下水温较低。可有些年份,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引起该海域水温异常升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4页图3.8,通过地图的阅读,对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区域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中找到信息,分析、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和南太平洋的水温分布特点)师:这位同学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描述可以说是言简意赅。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常常会给世界很多地区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谈谈这方面的情况。生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位于太平洋东海岸的南美洲降水量异常增多,往往发生大水灾;而位于太平洋西海岸的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则恰恰相反,往往发生严重的旱灾,甚至由此引发森林大火。师:很好!同学们在网上收集资料时,有没有发现厄尔尼诺现象还有哪些不解之谜呢?生3:厄尔尼诺现象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形成原因尚未解释清楚。有人认为它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减弱造成的;还有人认为它是由于大气环流减弱的结果;我国科学家还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厄尔尼诺”可能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师:厄尔尼诺是20世纪90年代海洋、大气科学的研究热点,对于这种海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至今还有很多谜团。【课件展示文字资料 】厄尔尼诺现象是如何形成的?那巨大的暖水是从何处来的?它的热源在那里?过去,科学家们曾提出各种各样假说,有的说是海底火山爆发;有的说热源来自地心等等。不管哪种解释,都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依据,这是未解谜之一。太平洋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没有其自身的规律?例如它发生周期的长短受什么制约;它的发生、生长与消衰以及强度有那些代表性的信号等等,这是未解谜之二。厄尔尼诺发生范围大,时间长,这给我们监视、监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确定厄尔尼诺过程的发生时间,结束时间,以及监测位置等,以达到预报厄尔尼诺的目的,这是未解谜之三。【补充资料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自然探索的欲望。】师:厄尔尼诺的众多谜团等待着我们去一一解开。那么,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呢?【课件展示图片资料 】师:这些图片是1998年我国夏秋季节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这次百年难遇的洪水灾害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它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气候异常密切相关。厄尔尼诺现象是洋流对气候影响的一个生动例证。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课件展示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气候渔场成因海洋航行海洋污染师:洋流是海水运动的最重要的形式,除此之外,海水运动的形式还有波浪和潮汐。在课本65页的“阅读”栏中,有对这两种海水运动的简单介绍。认识海洋,认识海水的运动规律,有利于人类和大海的和谐共存。如果人类能对海啸多一点认识,如果人类对海洋不仅仅是索取,也许印度洋海啸带来的灾难要轻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