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验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407146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验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验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验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声现象一、单选题1. 在敲响大古钟时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其原因是()A.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B. 是大钟的回声C. 大钟仍在振动D. 大钟虽停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2. 如图甲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锤敲打右侧的音叉,我们能听到右侧音叉发出声音同时乒乓球被弹开,如图乙如果把这个实验由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外部环境中去完成则()A. 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不会被弹开B. 不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不会被弹开C. 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会被弹开D. 不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会被弹开3. 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色不同D. 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的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B. 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一定越大C. 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大D. 利用超声波无法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5. 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6. 下列实验活动,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 把一台正在发声的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C. 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D.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7. 小提琴使用前,乐师常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 响度B. 振幅C. 音色D. 音调8. 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9. “高声大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速度10. 有很多成语、俗语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对描述声现象的成语、俗语解释错误的是()A.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二、多选题11. 下列现象中哪个跟回声有关()A. 在室内谈话比在旷野里谈话听起来响亮B. 蝙蝠利用超声波扑捉蚊虫C. 船只利用“声呐”测定距冰山的距离D. 夜深人静时,说话声特别响亮12. 对着山崖呼喊,人能听到回声并把它和原声区分开的是()A. 人距山崖5mB. 人距山崖34mC. 人距山崖20mD. 人距山崖12m13. 下表列出了不同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及0条件下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密度/kgm-31.292.432700790011300声音传播速度/ms-1330316642059602160A.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D.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通常大于它在同条件下气体中传播的速度1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15. 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B. 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 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D. 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6. 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 改变拨打钢尺的力度C. 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D. 改变笔帽的力度17. 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B. 吉它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 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D. 吉他声具有能量三、填空题18. 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音调最高的是_;若用相同的力量吹气,音调最高的是_19.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 米(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 20. 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3s内振动了900次,频率是_Hz,人类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21. 古诗小儿垂钓中有人“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知道声音不仅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 传播(2)小儿招招手会产生空气振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_ 22. 仔细观察图中所示两个波形图,_ 音调高四、计算题23. 小明同学参加了一次测量海底深度的活动,活动中测量人员测得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本次测量中超声波所通过的路程为多少米?此处海底深度是多少?(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24. 一辆汽车在山崖前鸣笛,(汽车静止)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求:(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2)该汽车若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答案和解析【答案】1. C2. B3. C4. D5. B6. C7. D8. B9. C10. B11. ABC12. BC13. ABC14. ACD15. ABCD16. AC17. ACD18. A;H19. 3000;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因此不能用超声波声呐测太空的距离20. 300;能21. 水中;招手会产生波动,但由于频率很低,所以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22. 甲23. 解:由v=可得超声波所通过的路程:s=vt=1500m/s4s=6000m因为超声波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所以超声波所通过的路程是海底深度的2倍,则此处海底深度s=s=6000m=3000m 答:超声波所通过的路程为6000m;此处海底深度为3000m24. 解:(1)声音从发出到山崖的时间为t=4s=2s,由v=得,汽车距山崖的距离为:s=v声t=340m/s2s=680m;(2)54km/h=15m/s,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t=15m/s4s=60m;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4s=1360m;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2s=s声+s车=1360m+60m=1420m s=710m;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s=s-s车=710m-60m=650m答:(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680m;(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5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