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中国近代史第4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5403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中国近代史第4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中国近代史第4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中国近代史第4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中国近代史第4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专题内容概述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是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而不断斗争的历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政治上: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前赴后继,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民族独立。经济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的环境中顽强发展。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无产阶级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生活上:中国社会生活逐渐近代化,服饰、居住、饮食、交通、传媒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质上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第4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核心梳理三思维点拨列强侵华的实质和影响1实质:西方国家以先进的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2影响:(1)对西方列强: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2)对近代中国: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是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富强和近代化的最大障碍,但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考点二:近代前期(18401919年)各阶层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一知识网络 二核心梳理1爱国官兵的反抗(1)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2)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爱国官兵与日本舰队在黄海大战。2爱国民众的自发斗争: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3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4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1)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基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特别是同盟会的成立。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结局: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成果被篡夺。(4)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三思维点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内部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没有明确反帝,没有发动群众,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3外部原因:立宪派与旧官僚从内部破坏,袁世凯勾结帝国主义威逼利诱。二核心梳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两个阶段和中心:1919年5月4日至6月初在北京(学生为主);6月5日起转移到上海(工人为主)。结果:初步胜利,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中共一大召开。纲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意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它的诞生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2国民大革命(1)性质:国共合作的、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2)国共合作:两次会议;新三民主义。(3)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发展的基础。3国共十年对峙(1)事件南昌起义创建军队;八七会议指明方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胜利,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走向成熟。(2)结果:中共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抗日战争(1)一条主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两个战场:正面战场(主动抗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敌后战场。(3)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4)四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中流砥柱作用。(5)胜利保障: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意义:近代中国一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5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共七大要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制,建立民主联合政府。重庆谈判国共合作签署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三思维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两者的区别主要是领导力量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四难点突破(一)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1农民阶级(1)实践: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2)主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3)特点: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那就是其阶级属性决定了革命斗争只能是“血溅轩辕”。2地主阶级(1)实践: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掀起了洋务运动。(2)主张: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3)特点:“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3资产阶级(1)实践:维新变法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等。(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倡导三民主义;提出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3)特点: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决定了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屡战屡败”。4无产阶级(1)实践: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3)特点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二)准确全面地理解中国近代化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是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从政治制度上看,是民主共和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它涉及以下领域:1经济领域: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机器大生产,主要包括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等。2政治领域:争取实现政治民主化,主要包括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3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主要包括新思想萌发、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毛泽东思想形成等。4中国近代化还包括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感悟高考:近3年高考真题汇编例1:(xx年高考北京卷)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答案】B【解析】A项中“最惠国待遇”应改为“片面最惠国待遇”,故A项错误;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提出了“修约”的要求,没有达到目的,而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B项正确;腐朽的清政府遵守了南京条约的各项规定,C项错误;总理衙门设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以D项错误。例2:(xx年高考福建卷)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的成果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被袁世凯的专制独裁扼杀,使之成为“空壳”,故D项正确。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都在辛亥革命之前就已经出现,不属于辛亥革命的成果,故排除A、B、C三项。例3:(xx年高考山东卷)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例4:(xx年高考全国卷30题)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答案】D例5:(xx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8题)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详细规定。这表明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答案】A例6:(xx年北京高考17题)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答案】D例7:(xx年北京高考19题)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答案】C例8:(xx年高考全国卷29题)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答案】C例9:(xx年重庆高考8题)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答案】D例10:(xx年重庆卷)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答案】D【解析】本题以烟台条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李鸿章转弯抹角回应的信息可知,李鸿章以轮船未通航重庆为由拒绝英国要重庆立即对外通商的要求,A项“利用”、B项“接受”、C项“借助”的表述与此信息不符。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D项。例11:(xx年天津卷)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答案】C【解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外交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在近代中国没有成为世界强国,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压迫。从题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自强。故C项正确。例12:(xx年山东卷)“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例13:(xx年浙江卷)从甲图到乙图,表明甲图清初男子剃发蓄辫 乙图民国初年男子剪辫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答案】B【解析】本题以清初和民国初期关于发辫的有关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甲图中清初期的“剃发蓄辫”说明清朝统治者强行推行民族发饰,而乙图中民国初期的“剪辫”说明其与辛亥革命的革命宗旨有关,两幅图充分说明习俗变迁与当时政治密切相关,故本题选择D项。例14:(xx年浙江卷)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以纽约时报中的记者报道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词“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是指孙中山接受苏联顾问的帮助起草国民党一大宣言;“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是指北伐军队攻克武汉;“上海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是受到北伐军影响;“攻克南京”是指北伐军攻占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是指军阀混战。据以上信息可以说明是国民革命时期,故本题选择C项。例15:(xx年四川卷)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发昌机器厂创办京师大学堂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党改组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以殷海光的观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揭示了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的过程。“技术的反应”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所以属于“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是指学习西方的民主政体;“观念的反应”指新文化运动;“组织的反应”指新文化运动后新的革命政党的组建,与此相符,故正确答案为D项。例16:(xx年天津卷)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答案】D【解析】本题以“革命的火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同时也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D项正确。例17:(xx年四川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在1931年制定的,国民革命运动指19241927年的革命,故A项错误;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规定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而宪法大纲规定“资本家、富农”没有政治自由权利,与民主革命纲领不一致,故B项错误;宪法大纲深受俄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当时中国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说明宪法大纲与中国革命实际有脱节的地方,是导致“左”倾错误的重要因素,正确答案为C项。例18:(xx年重庆卷)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旂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联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四字,以颜其额。”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百鸽图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答案】A【解析】本题以大公报的报道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日本偷袭珍珠港时间是1941年12月8日,与该画作于1940年12月23日的信息不符。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于1942年1月,与该画作于1940年12月23日的信息不符。开罗会议召开于1943年12月,与该画作于1940年12月23日的信息不符。当时中国抗战形势严峻,美国对华援助有限,借此来争取美国对中国的支持。例19:(xx年山东卷)“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答案】C【解析】本题以一段史料记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抓住材料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有着统一的指挥”等关键信息,据此可以判断出材料描绘的应该是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故正确答案为C项。例20:(xx年新课标全国卷)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例21:(xx年新课标全国卷)(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参考答案】“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的全貌。例22:(xx年新课标全国卷)(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置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参考答案】(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例23:(xx年全国大纲卷)(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年)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1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8分)【参考答案】(1)基本态度:否定(批判)。依据:法国大革命方式激进;破坏巨大;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建设性。(2)评价:否定;肯定。否定的理由:盲目学美,导致大乱;体制变革应循序渐进;革命带来恐怖统治和社会动荡。肯定的理由:推翻专制,享有平等权利;革命爆发和处死国王有其必然性;革命并非一定带来破坏。(3)时代影响:个人的政治立场、思维方式、阅历等;对历史事件本身了解的程度(本问回答出2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