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八第1讲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教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4840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八第1讲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八第1讲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八第1讲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八第1讲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教学案考纲要求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3.果酒及果醋的制作。4.胡萝卜素的提取。构建网络内化体系填充关键点思考连接处(1)制备固体培养基最后要将平板倒置,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2)平板划线法中的“连续划线”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的“系列稀释”目的一样吗?提示一样,都是为了保证菌种单个分布。(3)果酒和果醋制作中所用的发酵菌种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提示前者是真核生物,后者是原核生物,其本质区别是酵母菌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考点1微生物的利用1 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1)制备培养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2)无菌技术:主要指消毒和灭菌。(3)倒平板操作:待培养基冷却至50_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平板。(4)平板划线操作: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5)稀释涂布平板法: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后涂布平板,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如图: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分离原理:土壤中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由于它们体内能合成脲酶,这种物质在把尿素分解成无机物的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2)统计菌落数目:统计样品中的活菌一般用稀释涂布平板法。(3)实验流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细菌的计数。【思维辨析】(1)微生物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xx江苏,18A改编)( )提示先灭菌,后倒平板。(2)微生物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xx江苏,18C改编)( )提示接种后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3)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xx江苏,18D改编)( )提示培养过程中一般要隔天观察一次。(4)常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xx大纲全国,5B)( )提示常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归纳提炼】1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项目消毒灭菌条件使用较为温和的理化方法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结果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适用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微生物的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如在100 煮沸56 min)、巴氏消毒法(如在80 煮15 min);使用酒精、氯气等化学药剂进行消毒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2 选择培养基中的选择因素(1)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2)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3)培养基中缺乏氮源时,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因为非固氮微生物不能在此培养基上生存。(4)当培养基的某种营养成分为特定化学成分时,也具有分离效果。如石油是唯一碳源时,可以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的生长,使能够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存,达到分离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的目的。(5)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也可以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如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只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3 计数方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样品中的细菌数量。该方法不能区分细菌的死活。(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的理论依据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即代表一个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每个稀释倍数涂布3个平板进行计数,取平均值。例1(xx新课标全国卷,39)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_法或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 培养箱中培养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_。破题思路回顾纯化微生物的方法作答(1)、(2);明确透明圈形成的原因作答(3)、(4)。个性分析微生物纯化的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对其进行一系列浓度梯度稀释,然后用涂布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然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可以抑制生长、繁殖或杀死细菌等致病菌的一类物质,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有抗生素A的地方该致病菌受到抑制;B的周围没有透明圈,说明致病菌对抗生素B不敏感,通过C的透明圈要比A的透明圈小,说明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A的弱;D出现了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D敏感,但是在透明圈上出现一个菌落,又排除杂菌污染,判断此菌落的微生物对抗生素D产生了耐药性。根据以上分析,为达到抗菌的目的,最好选择抗生素A。答案(1)划线稀释涂布(或涂布)(2)涂布(3)敏感不敏感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A的弱耐药菌(4)A考点2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完善制作原理和发酵条件果酒制作果醋制作制作原理菌种酵母菌醋酸菌反应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C6H12O66O26H2O6CO212H2O无氧条件下,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氧气、糖源充足时: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C2H5OHO2CH3COOHH2O发酵条件最适发酵温度1825_3035_空气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需要充足的氧气时间1012 d78 d2完善制作流程【思维辨析】(1)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xx江苏,14B)( )提示应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因为醋酸杆菌可以将酒精转变为醋酸。(2)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xx江苏,21A)( )提示果酒发酵后期,因营养物质的消耗、反应物减少等,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减少,所以可延长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3)在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果酒的制作过程是在缺氧条件下,而果醋整个制作过程一直处于有氧条件下(xx江苏,7AC改编)( )提示果酒制作过程中先通氧,后缺氧。【归纳提炼】装置图解读(1)各部位的作用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与排气管相连的长而弯曲的胶管:加水后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2)该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例2(xx江苏卷,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破题思路(1)联想果酒、果醋制作的条件判断A、B选项;(2)比较人工接种和自然发酵的区别判断C选项;(3)明确发酵与接种量的关系确定D选项。个性分析醋酸菌是嗜热菌,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A错误;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要先进行隔绝空气果酒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B错误;人工接种的菌种品质更好,且不容易存在杂菌污染,故C错误;适当加大接种量,让菌体快速形成优势菌群,可以抑制杂菌生长,提高发酵速率,D正确。答案D考点3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1)提取玫瑰精油实验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实验流程(2)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方法:一般用压榨法。实验流程2 胡萝卜素的提取(1)胡萝卜素性质: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2)实验设计方法:萃取法,石油醚最适宜作萃取剂。实验流程(3)鉴定方法:纸层析法。【归纳提炼】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过程中的5个易错点(1)层析时没有选择干净的滤纸,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为了防止操作时对滤纸的污染,应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滤纸,可以戴手套进行操作。(2)点样时点样圆点太大(直径大于2 mm),导致最终在滤纸上形成一条线,无法辨认被提取的色素:点样圆点的直径应为2 mm。(3)将点好样的滤纸卷成筒状,卷纸时不能将滤纸两边相互接触:以避免由于毛细管现象导致溶剂沿滤纸两边的移动加快,溶剂前沿不齐,影响结果。(4)层析液没及样品原点,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造成实验失败:层析液不可没及样品原点,以免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使鉴定失败。(5)没设置标准样品作对照:层析液中是否提取到胡萝卜素,可通过与标准样品中的胡萝卜素作对比予以确认。例3许多植物含有天然香料,如薄荷叶中含有薄荷油。现用薄荷叶提取薄荷油。回答问题:(1)薄荷油是挥发性物质,提取薄荷油时应选用_(鲜、干)薄荷叶作原料,其原因是_。(2)用萃取法提取薄荷油时,采用的溶剂是_,原理是_。(3)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油时,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_,常用于分离油层和水层的器皿是_,分离出的油层中加入无水Na2SO4的作用是_,除去固体硫酸钠的常用方法是_。个性分析(1)薄荷油易挥发,干燥过程中会使薄荷油挥发掉,因此应选择鲜薄荷叶作为原料;(2)薄荷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萃取时所选用的溶剂必须是有机溶剂,如酒精、石油醚、乙醚或戊烷等;(3)加入NaCl可以增加盐的浓度,使分层更明显;分离油层和水层的器皿一般选用分液漏斗;无水硫酸钠是干燥剂,可以用来吸收油层中的水分;除去固体硫酸钠最简单的方法是过滤。答案(1)鲜薄荷油易挥发,干燥过程中会使薄荷油挥发掉(2)酒精、石油醚、乙醚或戊烷等薄荷油易溶于有机溶剂(3)增加盐的浓度,使分层更明显分液漏斗吸收油层中的水分过滤1 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B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D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答案A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有利于将细菌分离形成单个菌落,利于计数,因此,如果是通过菌落数来估算细菌的数量,应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要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应该采用选择培养基,即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培养,在这种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石油的细菌才能生长繁殖;操作时要无菌操作,称取和稀释土壤应在火焰旁。2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接种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C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D都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答案D解析平板划线法不需要进行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滴加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3 (xx江苏卷,17)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的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答案B解析管口3只能检测非气态的产物,如酒精等,B错误。4 (xx山东卷,34)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_或平板划线法接种。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_。(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酵母菌R的生长提供_和_。(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_以防止胡萝卜素的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_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_。 答案(1)稀释涂布平板法杀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2)碳源氮源(3)干燥时间水浴加热滤去萃取后的不溶物(4)(实验)对照解析(1)接种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接种过程为了避免其他杂菌的污染,要做无菌操作,所以接种前需对接种环进行灭菌。(2)蔗糖主要提供碳源,当然也可以作为能源物质,硝酸盐含氮元素,可提供氮源。(3)温度过高、干燥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由于萃取剂往往有挥发性,直接加热时挥发出来的有机溶剂遇明火易爆炸;萃取后需将原料中不溶于萃取剂的成分滤去。(4)提取出来的胡萝卜素往往不是纯的,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主要起一个对照的作用。1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分离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答案A解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分离微生物,也可以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接种划线可以将菌体分散,经过培养可以得到单菌落;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开始时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腌制10天后含量开始下降。2 下列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A无菌操作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B用酒精擦拭双手的方法对操作者进行消毒C实验操作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D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答案D解析对操作者应用较温和的方法进行消毒。实验操作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对无菌操作用到的玻璃器皿要用干热灭菌的方法彻底消灭其中的微生物,用酒精擦拭不能达到目的。3 耐冷菌是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一类微生物,在05 可生长繁殖,最高生长温度一般在30 左右。关于耐冷菌的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耐冷菌参与代谢的酶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B不同取样地点相比较,北方寒冷地区水土中较易分离出耐冷菌C探究耐冷菌生活的最适温度,自变量应为温度,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D分离纯化耐冷菌的过程中,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培养物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丢弃答案D解析使用过的培养基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再丢弃,经消毒可能还会存在细菌的芽孢。4 如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乙是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B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C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通气并保持原有温度D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曲线是答案B解析果醋发酵时,若不通气,则先进行酒精发酵,再进行醋酸发酵,所以会产生酒精和CO2,故A项错误;由于酒精有香味,所以闻到香味可以说明有酒精的产生,故B项正确;醋酸菌发酵时所需的温度比酒精发酵所需要的温度高,所以需提高温度,故C项错误;在果醋发酵的过程中,初期产生酒精和CO2,pH下降慢,接种醋酸菌后,产生醋酸,pH下降快,所以pH的变化是图乙中的曲线,故D项错误。5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答案C解析在新鲜葡萄汁中加入干酵母,控制无氧条件发酵时,会产生酒精对其他杂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不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对结果影响较小;日常将毛霉菌液接种在豆腐上进行发酵,通过加入食盐腌制可以制成豆腐乳,起到一定的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作用;转基因植物培养过程中如果被微生物感染将无法获得转基因幼苗,导致实验失败;由于土壤浸出液中本身含有多种微生物,而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所以可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6 用蔗糖、奶粉和经蛋白酶水解后的玉米胚芽液,通过乳酸菌发酵可生产新型酸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蔗糖消耗量与乳酸生成量呈正相关B酸奶出现明显气泡说明有杂菌污染C乳酸菌是异养厌氧菌D只有奶粉为乳酸发酵提供氮源答案D解析蔗糖是乳酸菌的碳源,乳酸菌分解蔗糖产生乳酸,所以A正确;酸奶是乳酸发酵的产物,不会有气体产生,因此有气泡说明有杂菌污染,B正确;题中所给的玉米胚芽液经过蛋白酶水解后也可以提供氮源,D错误。7 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和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过程都是在酵母细胞的作用下完成的C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D过程和都需要氧气参与答案D解析过程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以发生,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A错;过程是在醋酸菌作用下完成的,B错;过程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最适宜温度约为20 左右;的适宜温度为3035 ,C错;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过程中醋酸菌为需氧型,产生醋酸需要氧气参与,D正确。8 (xx广东卷,25)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见下图),恰当的做法是(多选)()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B一直打开阀b通气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D把发酵装置放到4 冰箱中进行实验答案AC解析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果酒的制作即应用了此原理。4 的环境不利于酵母菌进行发酵。9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1)进行过程的目的是_;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法。(2)从用途上来说,号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仅以淀粉作为_源;从物理状态上来说,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应加入_作为凝固剂。(3)、号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_;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_法灭菌。(4)部分嗜热菌在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_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应挑出透明圈_(填“大”或“小”)的菌落,接种到号培养基。答案(1)稀释稀释涂布平板(2)选择(唯一)碳琼脂(3)先调节pH,后灭菌高压蒸汽灭菌(4)淀粉酶大解析(2)号培养基属于选择性培养基,仅以淀粉作为碳源;号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配制时应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4)嗜热菌可产生淀粉酶,淀粉酶在含有淀粉的培养基中会分解淀粉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表明嗜热菌的数量越多。10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请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图甲中的实验流程,则矩形框内应为_。(2)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_和_(填生物名称)两种微生物的发酵原理。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和_,主要原因是_(答出两点)。(3)图乙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过程中要关闭,而排气口在该过程中应开放,目的是用来排出_产生的_。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_。(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_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呈现_色证明有酒精产生。(5)葡萄是否需要灭菌?为什么?_。答案(1)醋酸发酵(2)酵母菌醋酸菌通入氧气温度3035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3)酒精发酵酵母菌无氧呼吸二氧化碳避免空气中其他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4)重铬酸钾灰绿(5)不需要。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灭菌会杀死葡萄皮上附着的酵母菌,使发酵不能进行解析(1)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可以利用同一装置,但在装置中缺乏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利用酒精为原料产生醋酸。(2)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和醋酸菌;由果酒的发酵进入果醋发酵后,氧气的含量要增加,且温度要提高到3035 ,以满足醋酸菌的代谢需要。(3)酒精是酵母菌经过无氧呼吸产生的,所以进行酒精发酵时要将充气口关闭;但排气口要时常打开,以排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防止发酵瓶爆裂;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5)果酒的制作是利用了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所以不能对葡萄进行灭菌处理。11柠檬油是植物芳香油中的一种,它是一种广谱性的杀虫剂,它可杀死蚊子、苍蝇、蟑螂和臭虫等传染疾病的害虫,以及危害粮食、蔬菜的常见害虫,包括幼虫、蛹等,被称为一种绿色杀虫剂。提取的必经步骤如图所示,请根据实验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柠檬果皮精油的提取适宜采用_法,此种方法是通过_将液相柠檬油从固液两相混合物中分离出来。(2)A是_,目的是_。(3)B过程一般加入相当于柠檬果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其目的是_。(4)C过程为_,目的是_。(5)采用柠檬油作为杀虫剂,可以解决其他杀虫剂给人类带来的隐患,其突出的优点_。(6)柠檬油是食品、化妆品和香水配料的优质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提取柠檬油不采取水蒸气蒸馏法的原因是_。答案(1)压榨机械压力(2)石灰水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压榨时果皮滑脱,提高出油率(3)使精油易与水分离(4)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5)对人、动物、植物均无毒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的问题解析(1)从实验流程可以看出,提取柠檬果皮精油的方法为压榨法,此方法是通过机械压力将油分挤压出来。(2)用石灰水浸泡橘皮,目的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压榨时果皮滑脱,提高出油率。(3)在压榨过程中,为了使橘皮精油易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相当于柠檬果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并调节pH至78。(4)C过程是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物和残渣。(5)柠檬油对人体无毒性,并且易被分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2(1)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和渗透压等条件。由于该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_、_等优点,因此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2)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_(消毒、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_;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_。(3)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_。(4)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_。(5)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6)若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_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答案(1)温度酸碱度易培养生活周期短(2)灭菌消毒损伤DNA的结构(3)比例合适(4)鉴别(或分类)(5)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6)灭菌解析(1)影响微生物培养的因素除了营养条件外,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由于大肠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易培养、生活周期短等优点,所以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2)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要进行灭菌,对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用酒精消毒,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在用紫外线照射后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并损伤DNA结构,使细菌死亡。(3)样品的稀释度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的数目,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的菌落数在30300之间。(4)菌落的特征是判断微生物种类的重要依据,对获得的纯菌种可以依据菌落的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鉴别。(5)要判断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若发现有菌落说明培养基已被污染。(6)进行微生物培养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培养物必须经灭菌后才能丢弃,防止培养的微生物扩散到环境中,造成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