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 第八章 日本明治维新阶段质量评估 北师大版选修1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3985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 第八章 日本明治维新阶段质量评估 北师大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八章 日本明治维新阶段质量评估 北师大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高中历史 第八章 日本明治维新阶段质量评估 北师大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日本明治维新阶段质量评估(八)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关于日本倒幕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倒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B倒幕的形式是武装夺权C倒幕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D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统治解析: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日本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早在1837年就爆发了大盐平八郎领导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参加的推翻幕府统治的起义。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为主体的倒幕派打出武装推翻幕府统治的旗帜后,立刻得到人民的响应。倒幕运动是在人民斗争的推动下发生的。答案:A219世纪,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根本性因素是()A封建社会经济衰退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阶级矛盾尖锐D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根本性”,B项是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出现新变化的根本原因。答案:B3佩里率领的舰队中有两艘黑色的近代蒸汽铁甲军舰,为日本人第一次见到。佩里赠给幕府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佩里来航令日本人震惊,深切感受到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距,既有人闻讯亲自去港口观看,也有人惊恐万分,逃离家园。在这里,“差距”主要在于()A落后的农业文明与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差距B落后的幕府统治与先进的民主制度的差距C落后的军事装备与先进的军事装备的差距D落后的国民素质与先进的国民素质的差距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的工业文明与落后的农业文明的比较,这也是美国和日本在根本上的差距。答案:A419世纪后期,日本农民高唱这样一首歌:“长州进京,还不好吗?长州与萨摩,还不好吗?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应当是()A日本门户打开了B改革时代到来了C民主政治建立了 D扩张战争开始了解析:长州、萨摩是幕府统治后期支持倒幕的两大强藩,也是明治初期维新运动的主要政治支柱,故选B项。A项与“黑船事件”有关;C、D两项是明治维新之后的事情,均排除。答案:B5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于“尊王攘夷”曾这样说:“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集聚草莽志士举义之外,别无他策。”“草莽志士”主要是指()A广大农民 B中下级武士C新兴地主 D高利贷者解析:分析材料可知,“草莽志士”指倒幕派,根据所学知识,倒幕派的主力是中下级武士。答案:B6明治政府开国元勋之一的井上馨说:“化我国为欧洲帝国,化我人为欧洲国民。只有如此,我帝国方能与泰西各国齐跻于同等地位。”他的说法是指()A殖产兴业 B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 D四民平等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化我国为欧洲帝国,化我人为欧洲国民”表明,日本的改革派要实现西化,从而拉近日本与西方的差距,这是文明开化方面的措施,故选B项。A项是经济方面的措施,C、D两项属于政治方面,都排除。答案:B7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的贫富,在四项措施中,只有D项符合题干要求。A项与国家收入关系密切,B项属于文化习俗方面的措施,C项措施属于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答案:D8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剧和歌舞伎也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解析:明治维新在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注意保留本土文化。和服被保留、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歌舞伎等都体现了日本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多元并存的特色。答案:C9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领导进行的,日本明治维新是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领导进行的,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答案:A10以下一组是关于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图片。该组图片反映了日本近代化的特点是()A学习西方规模大、领域广B注重发展民族工业C西方制度与日本国情相结合D扶植私人企业发展解析:四幅图片分别涉及土地、交通、教育、冶铁等领域,据此可知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向西方学习规模之大,领域之广,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4分,第13题16分,第14题14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中的事件对日本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6分)(2)图三中,日本政府大型使节团的出访对其改革有何作用?请指出图四谈判的最终结果。(6分)(3)比较图四与图一,你获得了什么启示?(4分)解析:第(1)问,回答近代西方列强入侵对日本政治和经济产生的影响,政治上可以从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使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等方面回答。经济上可从自然经济解体、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回答。第(2)问,日本派出使团出访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日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寻找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等。19世纪90年代初的修约谈判废除了日本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为日本赢得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第(3)问,根据图四日本获得主权独立、完整与图一日本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比较可知,改革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要想获得主权独立、完整,必须进行改革和民族独立斗争;等等。答案:(1)政治上:使日本主权丧失,成为半殖民地;加剧幕府统治的危机,激化阶级矛盾。经济上:进一步瓦解了日本的自然经济,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2)作用:进一步认识到日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寻找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结果: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3)启示:改革是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3年9月日本遣外使团考察记述)(欧洲)上下皆以快美生活为主意,相互精于生理,并以勤劳之力达到其主意为荣,以无为依人而食为耻。然欧美一般皆生活于利欲之中。如按前所述,其政俗精神属我四民之类。而所谓自主之理,只在一味追营私利,并以此为勤劳之生业。此等固执,余等不敢渝薄。而高等人物中,皆以立议会、设会社、论国政为成就。欧罗巴洲政俗总论材料二邦人迄今习欧美之风有两误端。其一为不习欧美人之所以致文明之路,而仅习文明后呈现之皮相;其二为应后习之物为先习,而应先习之物为后习,实为颠倒了本末前后之顺序。至此,吾人习欧美之风虽近二十年有余,而似文明开化之物唯止于其外表之相,致使吾国力日渐疲惫,人心日渐陷于浮薄。西村茂树文明开化的顺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欧洲“政俗精神”的主要特征。列举史实说明日本政府对待“考察记述”的态度。(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带来的消极后果及原因。(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进行归纳、概括,可从追求高质量生活、勤劳致富和过于追求私利,上层人士的民主参政意识浓厚等方面进行回答。对欧洲的考查,是日本政府进行明治维新的重要步骤,日本随后制定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第(2)问,根据材料回答,学习西方带来的消极后果有国力疲惫、人心浮薄。究其原因,作者认为主要是学习西方没有触及本质,只是学习了表面、肤浅的内容。答案:(1)特征:追求高质量生活、勤劳致富和过于追求私利;上层人士的民主参政意识浓厚。态度:日本政府进行明治维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制定和颁布1889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2)消极后果:国力疲惫,人心浮薄。原因:学习西方本末倒置,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本质。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颁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从划分学区、各级学校及其课程设置,直到海外留学等有关教育规划作了明确的规定。1879年,重新颁布了以美国教育制度为样板,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令,其特点是中央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尊重地方的自治和自由。1886年,日本建立了以小学为基础连贯的学校系统和类似于普鲁士的双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小学教育使大多数国民养成誓死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大学和实业学校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这样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1879年,重新颁布了以美国教育制度为样板”“日本建立了以小学为基础连贯的学校系统和类似于普鲁士的双规教育制度”得出参考法、美等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政府积极推动,不断调整;根据材料中“机会均等思想”“自由主义”“尊重地方的自治和自由”“企图通过小学教育使大多数国民养成誓死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大学和实业学校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得出注重教育公平;地方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权;注重培养科技人才,同时强化国民效忠观念;改革较为系统完善。第(2)问近代教育改革的影响的分析,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最直接的是对教育自身的改进和人才的培养,其次是教育对近代的日本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影响,尤其在时间上:“1872”“1879”“1886”是巩固明治维新的产物,同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答案:(1)特点:参考法、美等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政府积极推动,不断调整;注重教育公平;地方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权;注重培养科技人才,同时强化国民效忠观念;改革较为系统完善。(2)影响:为日本资本上义的发展培养了新式人才;巩固了明治维新的成果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完善了教育制度,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推动日本国民素质的提高;保留了浓厚的军事主义的武士道精神,等等。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因此,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土地问题明治政府在农民斗争的压力下,担心丧失“民心”,可又害怕真正彻底的土地革命,终于采取了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办法。伊文成等著明治维新史材料二在东方后进国的日本,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程,与英国和其他西欧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特点不是农民生产手段的被完全剥夺,而是农民剩余产品(剩余劳动)的被剥夺。其剥夺的主要方式,是国家征收地税。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材料三改革中获益最多的是地主阶级,地主的地租直接来自佃农的剩余劳动以及部分必要劳动,而不是来自农业资本家的超额利润,这种地租显然带有封建地租的色彩。而地税改革给广大佃农带来的却只有苦难地税改革后的日本农村,每年都有大批农户丧失土地,或沦为佃户,或加入城市产业后备军的队伍。穆良平日本地税改革探讨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明治维新后日本农业改革的背景。(6分)(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地税改革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在土地和地税改革方面的相关内容。(4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治维新期间的农业改革。(4分)解析:第(1)问可依据“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农民斗争”等信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二中“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入手回答;第二小问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第(3)问从农业改革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和局限性等角度辩证分析回答。答案:(1)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民斗争的推动。(2)作用:促进了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内容:土地: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按地价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3)评价:保留浓厚封建色彩;给农民带来灾难;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