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3983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019-2020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含答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2深刻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3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表现、关系,并学会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矛盾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二者关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第二,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背景材料一直以来,城管与小贩的关系频频牵动着民众的心。小贩为了谋得生计,奔波于城市街道;而城管则为了城市更加有序、清洁而艰难出击。然而,在民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一味地“堵”已不合时宜。济南市城管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化堵为疏,改进管理的方法,实现了城市与市民和谐共处以及环境的不断好转。问题探究 我们应如何看待城市管理“要好看”与摊贩“要吃饭”的关系? 答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城市管理“要好看”与摊贩“要吃饭”是矛盾的双方,矛盾的解决推动着城市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和谐发展。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要好看”与“要吃饭”的矛盾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一定的对立;另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又具有同一性。我们应将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强调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 知识升华1全面把握矛盾的基本属性区别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特点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作用(1)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3)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1)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表现为:一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得到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力量不断削弱,另一方力量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事物向前发展(2)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联系(1)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哲学上的矛盾与生活中的具体矛盾、思维上的逻辑矛盾 (1)生活矛盾与哲学矛盾:哲学上的矛盾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是事物固有的一种客观矛盾,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是那个”;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论断既肯定又给予否定的自相矛盾现象,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不是这个”。生活中我们承认事物的辩证矛盾,思维中我们要避免逻辑矛盾。典题印证(重庆高考)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ABCD解析:选C都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强调的是同一性。分别讲了君子与小人、卑鄙者与高尚者的区别和对立,都强调的是斗争性。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要求: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具体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3)方法论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背景材料济南自古就以“泉城”闻名天下,拥有以趵突泉、黑虎泉等七十二泉为首的众多泉群,“三面荷花一面柳,半城山色半城湖”是济南魅力的真实写照。城南面有山势峻峭、香火缭绕的千佛山,中间是碧波荡漾的大明湖,里面有万亩争奇斗艳的荷花,荷花被尊为济南的市花;大明湖通过护城河与五龙潭、黑虎泉等泉群相连,乘坐画舫,荡漾其间,欣赏着河边婀娜多姿的垂柳,令人心旷神怡。泉水、垂柳、荷花映衬着泉城的美丽。问题探究济南的魅力主要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泉水、垂柳、荷花与济南的美丽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济南的魅力主要是通过泉水、垂柳和荷花体现出来的。魅力济南是矛盾的普遍性,泉水、垂柳和荷花等是矛盾的特殊性。一方面,济南的美丽通过泉水、垂柳和荷花等具体风景展现出来,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济南的泉水、垂柳和荷花共同勾勒出泉城的美丽画卷,具有济南浓郁的地方色彩,说明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由此看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知识升华1全面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含义。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相互转化。 (2)准确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这是挖掘这一哲学道理的关键。要弄清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怎样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寓于”即“存在于”“包含于”的意思。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其意是指任何“个别”都包含着“一般”,任何“共性”都存在于“个性”之中。千万注意,不能认为一般包含个别、共性包含个性,因为共性撇开了事物的具体特点,只是概括、抽象了共同点、共同本质。导致这样的错误往往是对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的含义理解不够,混同于“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或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总是与它同类的事物有某种共同点,总是具有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我们要弄清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怎样相互转化的。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阶段上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图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表现上的对应关系典题印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以“房”养老模式,虽然该模式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成熟很多年,但我们在引进与学习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因地制宜,结合我国实际来考虑。从唯物辩证法来看,材料表明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C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要坚持从普遍到特殊、再从特殊到普遍的认识秩序解析:选C以“房”养老模式,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成熟很多年,我们在引进与学习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因地制宜,结合我国实际来考虑,启示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未准确反映题中材料意思;D项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项。 学业水平达标热点一聚焦复杂、曲折的中美关系xx年3月31日至4月1日,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据此回答12题。1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中美关系,致力于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当前,中美两国正在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体现了()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ABCD解析:选B中美两国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体现了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正确;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中美关系,致力于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未在材料中体现,故选B项。2习近平指出,事实证明,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惠及世界。新形势下,我们将牢牢把握两国关系正确方向,管控好分歧,不断做大两国共同利益的蛋糕,携手应对21世纪的共同挑战,为两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这启示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把握矛盾的特殊性A B C D解析:选A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惠及世界,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中美两国应牢牢把握两国关系正确方向,多做有利于双方和世界的事情,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正确;管控好分歧,不断做大两国共同利益的蛋糕,携手应对21世纪的共同挑战,体现了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正确;未在材料中体现,故选A项。热点二白马非马春秋时一个叫公孙龙的人牵着自家的马出城,当时城里有规定,任何马匹不得出城。在城门口,守城士兵拦住了他并告诉他马匹不得出城,公孙龙对守城士兵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城里只规定马不得出城,并没规定白马不得出城。”守城士兵无言以对。据此回答34题。3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认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ABC D解析:选D公孙龙认为“白马非马”是因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也就是说因为白是颜色,马是形状,白马只是说颜色而没有说形状,因此白马就不可能是表现形状的马,即白马非马。很显然,公孙龙的这一观点,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白马是个性,马是共性,马就是对各种不同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的抽象和概括。本题的正确答案是。4有人对“白马非马”进行了三点论证:一是强调“马”“白”“白马”分别是动物、颜色和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二是强调 “马”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只包括白马,有颜色区别,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三是强调,“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这三点论证是()唯心主义观点 唯物主义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 辩证的观点A B C D解析:选C“白马非马”的论证始终是在“马”这个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故属于唯物主义,而不是唯心主义;这三点论证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因此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目标1掌握并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2深刻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3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并学会应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主次矛盾 (1)含义: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矛盾的主次方面 (1)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2)辩证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方法论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因此,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背景材料马特莱法则,是一个公认的企业法则。其主要内容为:一是管理法则,即企业要把精力放在20%的业务骨干的管理上,抓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再以20%的少数去带动80%的多数,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营销法则,即抓住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中最关键的问题进行决策,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用;三是信息法则,即企业应对20%左右的信息进行重点整理分析,并以此作为决策依据;四是融资法则,即企业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的重点项目上,以此不断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问题探究(1)马特莱法则给我们什么启示?(2)马特莱法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答案:(1)马特莱法则说明经营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抓住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岗位、关键的项目。要把80%的精力放在20%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事情上去,用20%的精力去处理另外80%的事情。(2)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知识升华1“四看”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看内涵现实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很复杂的,不只包含一种矛盾,而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研究的是任何一个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说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做“一方”或“方面”。二看外延主、次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图示:三看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上,用于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 四看关键词判断二者区别的一些重点词语: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矛盾主要方面:“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等。2图示两点论与重点论典题印证(福建高考改编)“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以博大宽广的胸襟、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观点论据及论证过程观点一:经济先行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观点二:文化先行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材料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解析:分析材料可以看出,他们都坚持了两点论,既看到了共建海上丝绸之路需要开展经济合作,又看到了需要开展文化交流,但重点有所不同。原因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他们都坚持了两点论,都看到了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既要开展经济合作,又要开展文化交流。他们都坚持了重点论,观点一主张经济为重,观点二主张文化为重。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所坚持的重点也有所不同。1含义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重要性 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背景材料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裁缝名气很响,他裁制的衣服,长短肥瘦,无不合体。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缝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老爷,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很奇怪:“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裁缝回答说:“年青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时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定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则内心悒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前短后长。所以,我如果不问明做官时间长短,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问题探究故事中的裁缝为什么给御史大夫制作衣服时要请教当官多少年了?答案:当官时间的长短,人会有不同的走路习惯。从哲学的角度讲,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识升华1.全面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一含义包括以下两层意思:一是指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二是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第二层意思是第一层的落脚点。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这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如果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也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性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性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活的灵魂。 (3)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提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才能进一步对矛盾作具体分析。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区别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指我们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范畴属辩证法的范畴属唯物论的范畴侧重点强调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强调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提炼正确的认识,而“实”则强调从客观规律出发哲学依据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物质决定意识以及规律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联系从根本上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一致的。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样,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典题印证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正发生重要变化,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过去我们经常讲要“用供给满足需求”,现在,在供给前面要加上“有效”二字,在需求前面要加上“优质”二字。这种变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BCD解析:选C题中强调过去“用供给满足需求”,现在在供给前面要加上“有效”,在需求前面要加上“优质”。这种变化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而非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转换,故选排除,同时还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错误,故选C项。 学业水平达标热点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xx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据此回答12题。1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这体现的哲学观点有()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准确把握矛盾的特殊性ABCD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主要矛盾及矛盾特殊性的有关知识。更加注重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体现了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错误。不符合题意。2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重大风险、市场动荡不定的情况下,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增长、促稳定应该成为当务之急。这句话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A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B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一分为二看问题D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主要矛盾的有关知识。“当务之急”体现了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哲学道理,D项正确。热点二“营改增”:必须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xx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一是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实现货物和服务行业全覆盖,打通税收抵扣链条,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二是新增试点行业的原有营业税优惠政策原则上延续,对特定行业采取过渡性措施,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政策,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预计今年营改增将减轻企业税负5 000多亿元。据此回答34题。3xx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一是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实现货物和服务行业全覆盖,实行增值税改革试点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分清主流和支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工作方法A B C D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实行增值税改革试点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工作方法,正确,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故不选。4xx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这体现了()A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D系统与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解析:选C实行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体现了从特殊性中总结出普遍性再去指导特殊性,故选C项。盘点重点知识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1)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联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3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方法论要求: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1)原理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链接社会热点中国发展高层论坛xx年年会开幕中国发展高层论坛xx年年会在北京开幕。围绕着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这一主题,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和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央行行长周小川、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等部委一把手,以及国际组织高层出席论坛发表演讲,透露我国经济政策走向引人关注。论坛指出,xx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基本平稳,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与亮点。但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融资瓶颈约束明显、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依然较大。展望xx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但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要把xx年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和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改革和各类政策的合力。请你思考材料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透视镜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论坛对xx年经济形势分析与xx年展望,既看到了成绩,又看到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矛盾、分析矛盾、揭露和解决矛盾。报告不回避矛盾,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矛盾。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命题室 1.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基本平稳,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与亮点。但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融资瓶颈约束明显、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依然较大。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材料中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A体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无条件的B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C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主次不分,层次不明解析:选B材料中的观点既看到了成绩,又看到了不足,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B项正确;A、D两项错误;C项属于唯物论,不符合题干要求。2展望xx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报告中的这一观点体现了()A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全面地看问题B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矛盾具有客观性,要正视和解决矛盾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解析:选B报告中对xx年经济形势的展望,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项正确;A、C两项未在材料中体现;D项表述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