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案 湘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3907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案 湘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案 湘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案 湘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案 湘教版必修2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的重点是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通过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历史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教具准备投影图片,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复习提问)1.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生 复习回顾,回答。推进新课师 (投影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材料一:联合国报告:印度人口将在2030年前超过中国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根据联合国2005年2月24日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到2025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3.95亿,而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5.93亿。而目前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2025年人口将达到14.41亿,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回落到13.92亿。另据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5亿增长到91亿,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欧洲的人口将继续下降。据统计,到2050年,欧洲人口将从目前的7.28亿下降到6.53亿(包括俄罗斯,不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和德国的人口将继续下降,而法国和英国的人口将有所增长。到2050年,日本人口将从目前的1.28亿下降到1.12亿。报告指出:“总体而言,从xx年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基本保持不变,大约是12亿。而5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增长两倍多。”材料二:德国人口负增长现在人口8 200万的德国,到2050年将降至7 000万。换言之,在20世纪下半叶,德国平均每年增加人口20万;而在21世纪前半叶,德国将平均每年减少人口20万以上。这是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预测与计算结果。德国的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根据预测,2000年退休者与就业者的比例为40100;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变为75100,从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随着死亡率的增加和出生率的下降,2003年德国人口总数下降了14.3万人。部分德国官员指出,如果德国政府不放松移民政策,随着人口不断下降,德国会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消失”。师 (总结精讲)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增长,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对比,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人口出现了下降问题,要想使德国不在地球上消失,除鼓励生育外,还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人口迁移及其所受的影响。板书:第三节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课件展示:思考题1.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2.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3.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生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问题1:人口增长主要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种方式。人口的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是导致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但对特定国家或地区(如德国)的人口增长,有时产生显著的影响。问题2: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不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只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问题3: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师 激励性评论后,安排学生完成教材P17页活动1、2题。生 (回答)问题1: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没有变更居住地;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涉及定居地较长时间的改变;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B中学读书,虽有短时间离开原来居住地的依据,但未变更定居地,所以都不属于人口迁移,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因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因此属于人口迁移。问题2: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属国内人口迁移,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那么,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当代人口迁移各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展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观察思考:19世纪以前亚洲、欧洲人口迁移方向各有何特点?原因何在?生 观察讨论后,填表:课件展示:迁出地迁入地迁移的原因亚洲中国、印度等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非洲等自然灾害、战争、生活贫困需要到海外谋生欧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开发新大陆非洲非洲美洲欧洲殖民者罪恶的奴隶贸易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7页材料,思考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有何特点?生 阅读材料,填下表:课件展示:时间人口迁移特色方向60年代移民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人口迁移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意愿性迁移比例较少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内地到沿海,从农村到城市,从贫困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中部向东部的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势课件展示:课堂训练: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的地区是_、_和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2)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3)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和_。参考答案:(1)京津唐(或京津)长江三角洲(或沪宁)珠江三角洲(或广东)经济发展较快,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2)缓解人口压力或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3)流动人口务工经商(承转)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发现,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也不相同,那么,人口为什么要迁移?人口迁移空间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板书: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师 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相当复杂,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课件展示:教材图1-10“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生 观察分析,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课件展示:教材图1-1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图1-1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师 思考如下问题: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中,流出和流入的省区分别有哪些?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中,流入、流出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有何特点?生 合作探究后,总结回答。问题1:人口流出省主要有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省。人口流入省主要有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等省市。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由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内陆地区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流入。问题2:2000年我国人口城市结构中,乡村人口流出多,城市人口流出少,流出的人口绝大部分流入了城市,说明人口迁移的主流仍是由农村向城市迁移。问题3: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除以上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引起了人口迁移外,如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战争、印巴分治等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什么影响因素呢?生 (回答)属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师 (总结精讲)政治因素中除战争以外,各国政府所制定的一些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或是限制人口迁移、鼓励人口迁移的政策,都能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流。由于人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都会引起人口的迁移。如上述实例中印巴分治引起的人口迁移是因宗教信仰不同引起的。课件展示:课堂训练:判断下列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并进行连线: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或迁居国外我国历史上的贫苦农民“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二战期间犹太人被迫迁居国外经济因素1947年印度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政治因素20世纪80年代撒哈拉地区居民沦为环境难民社会文化因素21世纪,大洋洲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参考答案)课堂小结人口迁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既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还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山东省未来人口迁移流向及对经济的影响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山东自古以来即为全国最大的人口迁出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由净迁出省变为净迁入省,其主要原因是移民自身存在着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从迁移流向看,省内迁移人口以“上行性”迁移为主,省外迁入人口以“平行性”迁移为主;迁往省外人口以“上行性”为主。未来人口迁移规模将不断扩大,由农村迁往城镇将继续成为迁移的主要流向;人口迁移模式将由社会自然形态向经济模式转化;传统的婚姻迁移比重将逐渐下降。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山东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分析山东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因素。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人口迁移(家人、同学、朋友、邻居等)的流向及原因,分组讨论,互相启发。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分析迁移人口总的流向对未来山东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深入探究山东吸引人才的措施,改善人口知识结构的举措。将讨论结果写成小论文。追踪练习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人口迁移自古就有,但原因各不相同,且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会相互影响。据此回答14题。1.从迁移方向看,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城市到农村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农村到农村答案:B2.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C.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答案:B3.20世纪末因战争而引起的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一组国家是( )A.伊拉克、伊朗、科威特B.古巴、海地、巴拿马C.卢旺达、刚果、前南斯拉夫D.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答案:C4.下面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C.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只有积极影响,没有消极影响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答案:D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C.省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答案:D6.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 C.气候因素D.资源开发因素答案:B7.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社会文化因素的是(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D.珠海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答案:A8.关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动人口大量增加B.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国家组织的C.流动人口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D.人口流动主要有自发形成的和国家有组织的两种形式答案:A9.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广东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原因是( )A.政区变更,香港和澳门的回归B.政策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 C.经济发展,人口的死亡率降低D.人口迁入,人口的机械增长加快答案:D10.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组织性迁移为主B.自发迁移为主C.规模大、频率高D.规模大、迁入城市为主答案:A11.下列城市的发展早期是矿产资源开发并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形成的是( )A.中国的广州、深圳B.美国的阿伯丁、伦敦C.美国的纽约、华盛顿D.中国的大庆、攀枝花答案:D12.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A.工作机会多B.生活困难,质量低C.公共设施不足D.失业率、犯罪率高答案:A13.21世纪初,大批伊拉克难民向国外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的政策影响B.战争的影响C.自然灾害的影响D.开发国外资源答案:B二、综合题14.下图是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表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是_。(2)属于城市化进程的是_。(3)欧美一些国家的部分人口向往优美洁净的自然环境,他们采取的迁移方式是_。(4)平度市是青岛市的一个县级卫星城市,由于开发区和工业新区的建设,许多当地农民及外地民工来到了这里,同时,近几年有很多教师、机关工作人员、科技人员等调到了青岛市区工作,他们的迁移分别属于图中的_和_,你认为他们迁移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对平度市的社会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BE或BCE (2)BE (3)ADF(4)B C 原因:由于平度市的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一条出路,他们到城区从事第二、三产业,能获得较高的收入,这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表现。另一方面,平度市区的一部分教师、科技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调到了青岛市区工作,是因为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大城市的工作环境和收入水平远高于中小城市。总之,经济因素是他们迁移的决定因素。影响:农民及外地民工的流入,为平度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城区带来了住房、交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压力。由于迁移到青岛市区的人员大多是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造成了平度市的“大脑外流”现象,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非常不利,也影响了平度市的人口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思路提示:关于迁移原因的分析,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紧紧抓住经济这一主导因素。关于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的分析,要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去分析,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剖析)15.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A、B和C表示三个不同的_区域。(2)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_和_,原因是_。(3)图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_和_,判断理由是_。(4)按人口迁移的方向划分,国内人口迁移可分为:由_到_、由_到_、由_到_、由_到_四种人口迁移类型,其中由_到_的人口迁移,是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答案:(1)行政(2)A1到B1 C1到A2 超越了行政区域界线(3)A1到A2 C1到C2 位于同一行政区域内(4)农村 农村 农村 城市 城市 城市 城市 农村 农村 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