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 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3693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 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 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 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六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2018衡水模拟)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有“踩着鳕鱼背可上岸”的传说。20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捕鱼业以传统的家庭捕捞为主,虽经历几百年的捕捞,渔业资源仍十分丰饶。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捕捞,鱼群消失,延续了数百年的纽芬兰捕鱼业彻底衰落。下图为纽芬兰渔场位置图,读图完成1、2题。1.20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历经几百年的捕捞,渔业资源仍丰饶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捕捞规模小 因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特别丰富渔民捕鱼避开了产卵的季节 渔民进行人工养鱼A. B. C. D.2.纽芬兰渔场的衰落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A.生物多样性增多B.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物质富集,水体富营养化C.加拿大人口迁移规模扩大D.加速了加拿大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解析】1选B,2选C。第1题,由材料可知,纽芬兰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20世纪中期之前和20世纪90年代后纽芬兰渔场的自然条件没有改变,20世纪中期渔业资源富饶,而20世纪90年代后鱼群消失,错;纽芬兰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并不需要渔民进行人工养鱼,错;20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以传统的家庭捕捞为主,捕捞的规模小,且人们注意遵循自然规律,避开鱼产卵的季节,使鱼类可以不断更新和延续,正确。第2题,渔场的衰落,首先的影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物质不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渔场衰落导致很多劳动力失业,为寻找就业机会,会扩大人口迁移规模;渔场衰落不利于鱼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知识拓展】渔场的形成条件(1)光照。水深200m以内的沿海大陆架水域,水浅,光照充足,适宜鱼类生存。(2)水温。中低纬度地区,热量条件较好,鱼类生长快;高纬度地区,水温低,鱼类生长慢。(3)饵料。就洋流而言,寒流暖流交汇处、上升流处,海水搅动,冷海水上泛,海底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浮游生物繁多,饵料充足,吸引鱼群集聚,形成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以及北海渔场。下图示意一个海岛国家经济的空间发展过程。据此完成35题。3.第一阶段中,岛内大部分居民从事的活动是()A.渔业 B.采矿业C.旅游业 D.金融业4.第二阶段中,a与b两港口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商业化 B.工业兴起 C.腹地人口增加D.运输路线建设5.第四阶段中,c城市的发展超过a、b,并成为该国的首要大都市,其原因是()A.c地理位置优越 B.国家经济结构转型C.沿海港口因淤浅而没落 D.c、b之间建成高等级交通线【解析】3选A,4选D,5选B。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第一阶段,岛内主要为落后地区和聚落,早期经济发展落后,聚落多分布在沿海地区,说明最初以渔业为主。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第二阶段,a与b港口城市发展速度较快,是由于交通线路的建设,使得港口的腹地更加广阔,较其他周边的聚落发展较快。第5题,读图可知,ab为港口城市,相对于c有更加优越的位置。图中无法显示沿海港口的淤积,且沿海港口的淤积与c成为大都市无关;c、b中间有高等级交通线的建设,但无法使c成为首要大都市;c城市的发展超过a、b,并成为该国的首要大都市,可能由于该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旅游业所致。6.(2018赤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位于火地岛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0.641.32 ,如果温度大于1.80 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下图所示即为南极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周边洋流示意图。(1)火地岛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雪线高度500800 m,请分别说明原因。(2)分析南极洲和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3)某捕虾船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推测其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火地岛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中部为山地,因此岛的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形成温带阔叶林景观;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较干,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影响自然带海拔分布的因素,主要从纬度、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火地岛山体所在纬度高,且受寒流影响,气温低;火地岛在西风作用下,降水量大。第(2)题,主要从洋流和食物链进行分析。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该海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以数量庞大。第(3)题,结合南极附近的自然地理特征酷寒、干燥、烈风;结合野外打捞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浮冰、遇险等角度作答即可。答案:(1)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原因:火地岛岛上山脉阻挡西风,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形成温带阔叶林景观;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较干,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雪线低的原因:火地岛山体所在纬度高,且受寒流影响,气温低;火地岛在西风作用下,降水量大。(2)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该海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该海域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该海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以数量庞大等。(3)狂风急浪;海中浮冰和冰山;酷寒冰冻等。【知识拓展】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1)温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2)降水因素:降水越多,雪线越低;降水越少,雪线越高。(3)地貌因素:从坡度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2018保定模拟)伊塞克湖水面海拔1 600 余米,湖水清澈,终年不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候鸟迁徙、过冬、繁殖之地。读图,回答13题。1.某科考队通过考察发现伊塞克湖()A.东西长约250 km B.属于淡水湖C.湖畔常绿林密布 D.东部高山终年积雪2.伊塞克湖冬季表层水温较高,其主要原因是()A.受西风和暖流影响,气温较高 B.地势高,获得太阳光热多C.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侵入 D.山高谷深,气流下沉增温3.影响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因素是()A.多晴暖天气,风力微弱 B.枯水期湖滩出露,栖息地广C.湖泊终年不冻,气候温和 D.生物多样性丰富,食物充足【解析】1选D,2选C,3选C。第1题,伊塞克湖位于42N43N,东西跨经度约2,长不及250km;居于内陆,属于咸水湖;位于温带,湖畔不可能常绿林密布;湖区东部高山海拔高,终年积雪。第2题,伊塞克湖位于内陆,不可能受暖流影响;地势高,获得地面辐射少,导致气温低;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侵入,导致冬温高;湖区附近地势较低。第3题,候鸟越冬地需要气候温暖,而伊塞克湖终年不冻,气候温和,成为候鸟越冬地。【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出现的错误:(1)不能正确定位该区域的位置。该区域地处内陆高原、山地。(2)缺乏区域整体性特征及其各要素的协调认识和分析。(3)不能正确运用气候因素分析气候的成因。该题中地形的阻挡作用影响冬季气温。(2018肇庆模拟)“胡焕庸线”是指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胡焕庸线”在地理学、人文科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下图示意“胡焕庸线”在东北局部地区的位置。据此完成4、5题。4.呼伦贝尔高原人口密度较小,松嫩平原人口密度较大。影响两地人口密度差异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温C.降水D.纬度5.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但松嫩平原少有森林。这主要是因为松嫩平原()A.地势低,气温高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解析】4选C,5选C。第4题,据图可知,呼伦贝尔高原地处大兴安岭西侧,松嫩平原地处大兴安岭东侧,我国水汽主要来自东部的太平洋,松嫩平原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气候较湿润,适合人类居住;呼伦贝尔高原地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较干燥,不适合人类居住。第5题,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发育,不利于植被生长。(2018郑州模拟)读 19852010 年我国东北四个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值占全国比重变化表,回答68题。年份基础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轻工业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1985316.219.31183.4213.15151.9229.94226.2810.5820012 318.399.132 421.486.98498.0414.22863.005.06201021 453.998.9918 416.517.776 306.958.699 783.958.166.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矿产资源 B.劳动力 C.市场 D.交通7.2001年至 2010 年,东北四个工业部门产值比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A.基础原材料工业B.装备制造业 C.能源工业 D.轻工业8.东北能源工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能源需求量减少 B.能源资源储量减少 C.劳动力短缺 D.基础设施落后【解析】6选A,7选D,8选B。第6题,我国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在当地丰富的煤炭、铁矿石资源基础上,建立了机械、钢铁、造船等重工业,其主导因素为矿产资源。第7题,读图可知,在2001年至2010年,基础原材料工业由9.13%降低到8.99%,装备制造业由6.98%上升到7.77%,能源工业由14.22%降低到8.69%,轻工业由5.06%上升到8.16%,上升比重最大的为轻工业。第8题,东北煤炭资源丰富,而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经过长时间开发,日益枯竭,所以能源资源储量减少;随着经济发展,对于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数量与劳动力和基础设施无关。【加固训练】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a、b、c B.c、a、bC.c、b、a D.b、a、c(2)下列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解析】(1)选A,(2)选D。第(1)题,从产业结构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变化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图中a时期以第一产业为主、b时期以第二产业为主、c时期以第三产业为主。第(2)题,a时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b时期以第二产业为主,环境污染较重;c时期以第三产业为主,而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第二产业;bc逐渐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故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9.(能力挑战题)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解析】第(1)题,从阶段一到阶段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转变,其原因为市场需求扩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城郊农业利润更高等。第(2)题,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变化可结合图例读出。第(3)题,可以从图中判断出该地保护环境的措施,即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答案:(1)变化:由以水稻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迁移、集中,电子工业在西部高校密集区聚集。(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