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3270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注意:本试卷共10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1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推动了我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下列关于铁犁牛耕的说法错误的是()A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赵过推广了耦犁C秦朝时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D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2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国民全体 B. 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C. 地主扩大地产的唯一途径是土地兼并 D. 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施3“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假如你和你的同学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唐朝时期的扬州,你们会看到或遇到()A大街小巷商店铺席连绵不断,街道两边建有会馆B乘船在运河游玩,品尝当地小吃,欣赏两岸繁华的商业景象C张老板又新购买了几十台织机,机房规模扩大了D在某一商店,你购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青花瓷4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下列现象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吴郡“游手之徒,十室九空”C苏州机户“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5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对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C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 D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6设想你是19世纪60年代在通商口岸投资经营的商人,你的投资领域最可能是()A重工业 B轻工业 C高科技产业 D农业7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万余枚增至128.1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xx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民国建立的推动 实业救国的推动外来经济控制消除 封建社会的终结A B C D8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面粉出口增长情况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面粉业在一战期间发展迅速面粉出口增长是由于欧洲需求的增加面粉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的迅速发展面粉业的发展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表现A B C D9民国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下列符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的是()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 B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C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D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11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其决定性的因素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B近代民族工业技术极为落后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单薄 D本国封建反动势力沉重压迫12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部分应为()A民族资本 B官僚资本 C外资企业 D个体经济13阳光卫视播出的52集大型系列片百年商海,第5集播出了首家华侨缫丝厂陈启沅和继昌隆。在介绍继昌隆成立的原因时一定会提到()洋务运动的诱导 外商企业的刺激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大量引进外国技术A B C D14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说明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两大任务上,正确的主张应是()A先独立才能富强B同时并举C先富强后独立D都不可能实现15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6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17某人找到一段描述: “(1959年)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你认为“”应该是()A人民公社 B大跃进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18某电影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19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A.“文革”开始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B“文革”虽是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C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进行了全面整顿,取得了明显成就D八字方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20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中共八大的错误方针导致了后来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的“大跃进”运动B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C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取得很大成就D19661976年的“文革”,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21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两者的共同点是()A 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决定变革生产关系C思想上拨乱反正 D推进经济体制改革22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体现在()社会主义工业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A B C D23观察中国经济GDP增长率变化图(下图),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期的直接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24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B C D25服饰往往能展现一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下边三幅图片中的服饰,按其流行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26“一国中过年景象有官派与民俗之分,一岁过两年,相沿成习”。为近代中国带来上述变化的应是()A西方文化侵略的加深 B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C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 D民主革命的胜利结束27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A服饰 B发型 C交通工具 D建筑装饰风格28某编剧写了个剧本乌镇人在上海,有个片段反映的是1906年的情形,其中明显错误的是()A场景1:去上海大清邮政局发信回家报平安B场景2:从乌镇出发乘轮船去上海C场景3:去“又一村”看电影定军山D场景4:到上海机场转乘飞机抵达亲戚家29“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黄遵宪(18481905)这首今别离诗反映的是()A铁路交通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C电报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D西方建筑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30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这一指示和下面的图片不能表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A使信息知识更为迅速更为便利地传递和共享B网络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C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消极作用也非常明显D在廉洁工作的推广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第II卷(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31(20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材料二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材料三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6分)(2)材料二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6分)32.(20分)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歌以言志,歌以抒情。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材料二图片诉说历史,图片见证历史。材料三数据反映变化,数据体现发展。数据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xx年,我国的GDP世界位次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三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xx年的7.3%数据二xx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3倍(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6分)(2)材料二中从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3)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分) xx第二学期第二学段高一历史试卷答题卷 题号二3132总分得分二.材料解析题(1) (2) (3) 31.(本题满分20分) 32.(本题满分20分)(1) (2) (3) (4) xx第二学期第二学段高一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5 CBBCD 610 BABBD1115 ABBAB 1620 BACCA2125 ACDCA 2630 CCDCC二、非选择题31. (1)特征: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影响: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分)(2)特点: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中城市。(2分)原因:这些地区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这些城市大都是两次鸦片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些城市大肆倾销商品,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扩大了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6分)(3)特点:曲折发展。(2分)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4分)32.(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6分)(2)我国人民的生活由温饱到逐步实现小康;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质供应得到保障。(6分)(任答两点即可)(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4分)(任答两点即可)(4)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开创中国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等。(4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