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3139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材第17页活动答案:从图2.3可以看出,植被、降水、径流、气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尤其是地面植被遭到破坏,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植被覆盖减少后,水的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从而导致地面变干燥,而地面变干燥后,植被恢复更困难。植被减少不仅引起地表水的变化,还会引起气候的变化。由于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也会导致地面变干燥,陷于恶性循环之中。教材第2021页活动答案:1.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气候具有从沙漠气候向草原气候过渡的特征,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特别是雨季前有一段高温时期,风大干旱,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植被较差,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风沙活动准备了物质条件。气候上的过渡性必然导致植被的过渡性,沙漠与草原交错分布,为典型的荒漠草原,植被遭破坏后,极易沙化。2萨赫勒地区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给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有三个方面:(1)牲畜品种多样性转变为单一性后,由于牲畜食草的单一性,会引起个别草类的严重破坏,从而造成草场生物资源的破坏。(2)分散的小规模经营被集中的规模经营取代后,必然造成牲畜数目的增加,造成整个草原的过牧,引起草原退化,出现荒漠化。(3)由季节游牧变为掘井定居后,会造成水井周围草原的超载放牧,出现荒漠化圈,若继续发展会造成整个草原的毁灭。草场被破坏后,地表水减少、气候干旱、沙尘暴频发,人类生存的环境极度恶化,会出现“沙逼人退”的局面。3由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定,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地。人类的这一行为必然会加速荒漠化的发展和草场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图2.9中可以看出,农作侵入牧区对草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二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其结果都会造成荒漠化的发展。4图2.10表示了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加剧之间的因果关系。人口问题是造成环境、资源、贫困等问题的根源。人口过快的增长,致使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大量增加,因社会不能满足需求而出现贫困饥荒。人们为了解决必需的生活用品而过度开垦与过度放牧,造成草场资源的破坏,荒漠化加剧。因土地不断退化、风蚀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从而使作物产量逐年降低,载畜量不断减少,人们陷入更为严重的贫困饥荒。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办法可以寻根溯源,即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与资源利用相适应,能有效地控制这种恶性循环继续发展下去。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A沙漠化B石漠化C盐渍化 D三种类型都有3. 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A荒漠化 B水土流失C次生盐渍化 D石质荒漠化解析:第1题,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等,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都可能发生,气候异变等自然因素是其形成的基础,但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第2题,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第3题,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往往引起次生盐渍化问题。答案:1.C2.A3. C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45题。4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过度放牧环境污染加剧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过度农垦A BC D5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解析:第4题,内蒙古高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第5题,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答案:4.D5.C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下图,完成67题。6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A防风固沙 B吸烟除尘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7造纸产业链条()A使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D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解析:第6题,沙柳具有耐旱、抗风沙的特点,种植沙柳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第7题,造纸产业链条的发展,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答案:6.A7.D8读下列图片,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材料二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城市分布图(图甲)和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图(图乙)。甲乙(1)材料一中表现的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2)材料二甲图中,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如乙图所示)。为什么? 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表现在五大方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在这五大方面中,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是形成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但是不同的地区产生问题的原因又有区域差异。第(2)题,根据经纬度及图例信息可知材料二中的甲图是我国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人口必定向有水源的地区迁移。第(3)题,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斑点状荒漠化圈的形成是草场超载造成的。答案:(1)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2)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逐渐向盆地的边缘、河流上游迁移。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向上游移动。(3)在水井的周围,由于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造成草场超载,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2016年10月3日早上9点20分,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格尔木遭遇了十天以来的第二场沙尘暴。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反映出()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2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小流域综合治理C设置沙障固沙 D恢复植被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第2题,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所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恢复植被。答案:1.A2.D结合下图,完成34题。3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植被破坏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A BC D4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解析:第3题,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在水土流失成因上有共同之处:植被的破坏、降水集中且强度大。第4题,土壤次生盐渍化多与气候及不合理的耕地灌溉方式有关。北方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中的盐分聚集于地表,出现盐渍化现象。答案:3.B4.B5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B塔克拉玛干沙漠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D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解析: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荒漠,水源比较贫乏或很难利用,治理难度大;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的次生荒漠,治理难度小。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如图是我国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的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科尔沁草原的变化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密度的变化(1)说出图中科尔沁草原变化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形成、危害及其治理措施。从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图可以看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尔沁草原荒漠化非常明显,结合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密度的变化图可以看出,过度放牧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时可由草原退化的原因入手。答案:(1)土地(草地)退化。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土地(草地)扩大,导致荒漠化。(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3)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