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 川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402827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下册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 川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 川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 川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说出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列举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内容和作用。2、了解苏联的成立,苏联工业化的实施,苏联农业集体化实施等。3、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4、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学习重点】1.新经济政策2.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学习难点】苏联模式的评价【预习热身】细读课文,将下列问题的序号和标题标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并对下列内容进行勾划,填空部分划双横线。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粉粹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面临严重的_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时间:_年3月,俄共(布)“十大”根据列宁的题以,通过了实施“_”的决议。(3)内容:用固定的_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_课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废除_的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允许商品通过市场用_自由交换等。(3)作用: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建设新国家的积极性,使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_,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4)评价: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是对_道路的有益探索。3.苏联的成立(1)时间:_年12月(2)基础:苏维埃俄国各族人民在_的基础上成立。(3)全称:_,简称苏联。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工业化(1)背景:1924年,伟大的革命导师_不幸逝世。在_领导下,苏联人民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洪流之中。(2)措施: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召开。大会通过了_的总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3)成就:经过两个“_”的建设,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以_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_位。(4)意义: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_显著增强,与当时西方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为以后取得_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5)弊端: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和错误。如片面强调优先发展_,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直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片面追求_,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等。2.农业集体化(1)背景:当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时候,农业发展十分缓慢,出现了_危机,城市粮食供应紧张。(2)目的:为改造苏联农村的_(3)过程措施:1927年12月,联共(布)“_”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人物是“把_联合并改造为_”发展:此后,_被逐步取消,_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从“逐步”集体化发展到“全盘”集体化。(4)评价:积极:农业集体化为_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也使城市居民的_得到一定的保障。消极:然而,全盘集体化违背了农民自愿和逐步加入的原则,影响了农民的_和弄个也的发展,也阻碍了苏联_的进一步发展。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新宪法:_年11月,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_举行。大会讨论并通过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使共产党领导的_国家,它的经济基础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它的政治基础是_。2.意义:宣告了第一个_的建成,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_的形成。3.斯大林模式: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_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验,也称为“_”4.评价:它是在苏联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曾发挥着巨大的历史作用。它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苏联迅速实现了_。但它同时又存在_、_等严重的政治、经济弊端。【重要名词、易错分析】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2.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什么?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用。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3.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高度集中。在经济方面的突出特点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否认市场的作用;政治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深深打上了斯大林模式的烙印。【学习探究】主问题一:十月革命后,苏联(俄)先后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粮食税和农业集体化,这三大措施在农业经济方面产生了不同影响。学法指导:小组讨论,2、3、4号小组成员展示答案,组长总结,其余同学质疑补充主问题二:根据所学知识请归纳斯大林时期的经济特点。学法指导:小组讨论,2、3、4号小组成员展示答案,组长总结,其余同学质疑补充一种模式:两条途径:三个影响:四大特点:【达标检测】1.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好转,这主要得益于( )A.十月革命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4.下列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苏俄政府沙皇政府 苏联政府 临时政府A.B.C.D.5.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已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文中另一条道路是指( ) A.斯大林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6.历史是从上游奔腾而下的一朵浪花,它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情形不可能发生在1921年的苏俄的是()A农民在缴纳粮食税后卖掉了剩余的粮食 B农民喀秋莎用卢布在市场购物C安娜私人开办一个中小企业 D各族人民集会庆祝苏联的成立7.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D不置可否8.1920年苏联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依据村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B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图一 图二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D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9.看右图请回答图一反映苏联模式怎样的特征?图二反映了什么?【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