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电大管理学基础小抄(已排版 一目了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4022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电大管理学基础小抄(已排版 一目了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电大管理学基础小抄(已排版 一目了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电大管理学基础小抄(已排版 一目了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小抄管理学基础一单项选择1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 管理具有时效性 )的说法不正确。 2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除了下列( 领导作用 )项。 3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 计划 )。 4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5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6一般来说,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和(变动性)。 7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在(决策)。 8“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西蒙) 9在对外部环境基本特征的表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变动性等基本特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计划)的重要性。 1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控制)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12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目标、部门和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3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14“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激励)的重要性。 15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计划)。 16八十年代,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度引起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然而,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出现,反映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那种说法?(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 17针对预期目标,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这就是管理的(决策)职能。 18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亚当斯密)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2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法约尔)提出来的。 4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 5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6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 7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 8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案例教学)。9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10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包括从阐明企业战略的任务、目标、方针到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所组成。 11泰罗的管理理论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理论)。 1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13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培养并充分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14(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与实务)引起管理界的轰动,从此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15关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精神层是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1狭义的计划指的是(制定计划) 。 2涉及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的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 。 3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属于(专项)计划。 4 (预算)也被称为数字化的计划。 5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 。 6战略性计划一般由(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 7公司政策规定工作人员享有假期,为实施这项政策公司编制了度假时间表,制订了假期工资率、支付办法,以及申请度假的详细说明,这属于(程序) 。 8年度计划一般属于(短期)计划。 9确立目标是(计划)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10“第十个五年计划”属于(长期)计划。 11管理过程中的其他职能都只有在(计划职能)确定了目标以后才能进行。 12供应计划是按(企业管理职能)进行分类的计划类别。 13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采取行动,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以期达到既定目标,这也是计划的一种表现形式,即(策略)。 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的是(彼得德鲁克) 。 2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 。 3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现实性)原则。 4在目标设立过程中,以下哪种作法是不对的?(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 。 5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满意利润) 。 6通过对目标变迁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长寿)是成功管理的直观标志,也是企业的永恒追求。 7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顾客之上)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8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 (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9管理学家(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提出:工作成果=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10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日本) 。 11.以下哪一条体现了目标管理的优越性(有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12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主要目标)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 13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5 个)以内。 14(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1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活动过程,称为(预测) 。 2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通常采用(定性预测)的方法。 3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短期预测) 。 4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的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定性预测法) 。 5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对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预测的效率十分重要。因此,预测者要根据预测的目的和预测对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如进行技术预测,往往采用(专家调查法) 。 6定量预测是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具体描述的方法。它需要完整有效的(数据资料)作基础。 7如果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时,就需要对该领域市场变化趋势进行(长期预测)。 8在预测过程中,如果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那么,可以采用(定量预测法)。9 现实经济生活中,往往要预测的变量和因果变量都不止一个,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这就需要将多个回归方程联立求解。这种预测方法称为(计量经济学法)。 10一般来说,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质量越低。因此,要提高产品价格决策的准确性,需要进行(短期预测)。1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战略决策) 。2该项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和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有大量不确定因素,其方法和步骤也难以程序化和标准化,这项决策就是(非程序化决策) 。 3业务决策中,例如生产任务的日常安排、常用物资的订货与采购等诸如此类的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 。 4在确定决策目标时,要注意把目标建立在(需要和可能)的基础上。 5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这类决策又称为(非程序化决策)。 6假如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几种结果,方案的选择由概率决定。那么,这种决策属于(风险型)决策。 7决策程序的首要环节是(确定决策目标) 。 8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 20 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 100 元,每台售价 200 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2000 台) 。 9某公司的固定成本为 300 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 40 元,产品单位售价为 55 元,那么,当该企业的产量达到 20 万件时,其总成本为(1100)万元。 10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 30 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 30 元,产品单位售价为 45 元,如果现在的产销量为 25000 件,则该公司的经营安全状况属于(不太好) 。 A安全 B较安全 C不太好 D要警惕11某企业在下年度有甲、乙、丙三种产品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都面临畅销、较好、一般和滞销四种状态,每种状态的概率和损益值如下表所示:那么,用决策树法选出的最优方案是(甲)方案。 12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那么,用冒险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丙) 。 13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是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待解决的新问题以及将来会出现的问题,这就是决策的(超前性)原则。 14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这类决策又称为(非程序化决策)。 15下面哪种方法具有“匿名性”的特点?(特尔菲法)。 1提出组织的定义是“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的人是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 2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是(实现企业目标)。 4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正式组织)。 5采取多种经营,向几个领域扩张的发展战略,这样的企业多采用(分权)的模式。 6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它们包括:(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信息的交流)。 7、提出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社会学家是(韦伯)。 8、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 9、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1当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稳定,预测可信度较高, 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可以较多地运用规范的手段来实现,权力分配可以体现(集权)的特点。 2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较强,则适于采用(集权管理)。 3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是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一般适于采用(集权式)组织形式。 4各种标准化制度,例会制度,现场办公等属于(制度协调方式)。 5针对组织结构存在的某些缺陷,通过设立临时性或长久性的协调人员或协调组织实现协调,这种协调方式属于(结构协调方式)。 6组织结构设计的主体阶段是(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 7(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即 M 型结构。 8根据决策的重要性,若较低层次作出的决策比较重要,影响面较大,则表明该组织的权力划分特征是(分权程度较高)。 9(U 型)组织结构最早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展起来的,由铁路公司发展的高层管理方法和家族式企业发展的中层管理方法综合而成的。 10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一般认为,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通常以(48)较为合适。 11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变化不大时,企业组织结构可以体现较强的(刚性)。 最新小抄12在组织结构的横向协调设计时,(亨利明茨伯)认为协调方式经历了相互调整方式、直接监督方式、标准化方式三个阶段。13通过职工联谊制度、上下级定期交流等制度实现协调的方式是(人际关系协调方式)。 14(控股型组织结构)即 H 型结构。 15M 型组织结构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它的初创者是著名管理学家(斯隆和杜邦)。 16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的培训方法是(职务轮换)。 1组织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人力资源)。 2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量才使用)原则。 3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非结构式面谈)。 4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关系部门)获取信息。 5将考评问题分级分类列表,发放给被调查者并要求填好后送回,由考评小组进行数据综合的考评测验方法是(问卷法)。 6在管理人员选聘过程中,为防止“彼得现象”发生,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临时职务)。 1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 2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行为、组织目标、行为结果等共同构成的内容体系,其中,领导行为的主体是(领导者)。 3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指挥权)。 4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性格理论阶段)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5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去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转移法)。6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领导理论是(管理方格理论)。 7利克特和阿吉里斯提出的领导理论是(管理系统理论)。 8领导者有意分散领导权,给部属以极大的自由度,只是检查工作成果,不主动做指导除非部属有要求,这种领导类型属于(自由型领导)。 9在“独裁式”的领导方式到极度民主化“放任式”领导方式之间存在着许多种领导方式,哪种方式好与不好,关键取决于各种客观因素,这种观点是(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的观点。 10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9-1 型)领导方式对生产和工作的完成情况很关心,却很少关心人的情绪,属于任务式领导。 11坦南鲍姆和施密特提出的领导理论是(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12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1-9 型)又称乡村俱乐部式的领导,这种领导方式只注重去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而很少去关心工作情况。 13随机制宜领导理论强调环境对领导效果的影响,认为起重大影响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 14领导者只决定目标、政策、任务的方向,对部属在完成任务各个阶段上日常活动不加干预,只问效果,不问过程和细节,这种领导类型属于(分权型领导)。 15领导干部大致有“思想型”、“实干型”、“智囊型”、“组织型”等几种类型,在这些类型中,属于“帅才”的是(“思想型”和“组织型”)。 1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就是(挫折)。 2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的研究,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 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80%-90%)。 3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4根据佛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式,一般说来,效价越高,期望值越大,激励的水平就越(高)。 5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消极强化)。 6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主管人员)的研究。 7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动机)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 8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 9波特劳勒模式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引申出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 1能够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一管理环节是(控制)。 2以下列举了现场控制必备的条件,除了(部门的明确划分)项。 3即时控制通常又被称作(现场控制)。 4在集中控制中,信息处理、偏差检测、纠偏措施的拟定等都是由(控制中心)统一完成的。 5将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这就是(分散控制)。 6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7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客体)。 8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9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灵活性原则)。 10制定控制标准的时候,要注意把标准变成定量指标,这才符合制定控制标准的(可检验性)要求。 11在黄金饰品加工企业,管理者通过电子监测仪监督检查进出生产车间的每一个人,以便控制黄金的流失。这里的电子检测仪就是控制的(媒体)。1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质量的涵义就是指(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2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3全员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质量小组)完成的。 4QC 小组的概念是由(日本)管理专家提出的。 5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就是预算。它具有(计划性、预测性和控制性)的特点。 6财政收支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几乎没有变动余地,这种预算属于(刚性预算)。 7零基预算法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 8成本控制的直接对象是(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开支)。 9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是管理过程中的(人)。 10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有多种,假如以企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来制定目标成本,这种方法属于(定额法)。 11.关于全面质量管理,以下(全面质量管理重视最终的检验过程)的描述是错误的。 12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都视为从零开始,重新编制预算,这种预算方法被称作(零基预算)。 13下列说法中,(每个预算年度充分考虑过去预算支出的结构和规模)不符合零基预算的思想。 1协调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加强信息沟通)。2企业要顺利运转,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这就是(协调)。 3为保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以促进组织总目标的实现,管理者的协调工作必须围绕总目标进行。从此意义上讲,实现组织分工与协作的有效工具是(目标管理)。 4对生产要素进行协调的主要工具是(计划)。 5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正式途径外的非正式关系)。 6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管理学界对冲突的认识是这样的:(冲突对组织是不利的)。 7表现程度最激烈的冲突就是:(战斗)。 8最简单的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就是(回避)。 9有了(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沟通进入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从而沟通更有效、更及时和更全面。 10.这是一种理性的和有控制的冲突,而且冲突各方在此过程中可能产生新思想或新方法。这种冲突属于(辩论)。 11.辩论是一种(理性的和有控制的)的冲突状态。 二判断正误(请找出错误并改正)1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有共同劳动就有管理) 2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复杂性。(实践性) 3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静态的协作过程。( 动态)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作出决策,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在于达到组织目的) 5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决策) 6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基础。(标准) 7管理的各种功能既体现管理的基本任务,又反映了管理的全过程,而且管理的原理、原则都要通过管理的功能发挥作用。 8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结构和关系。(部门) 9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10决策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 11奖励是人的需要和动机得到强化的心理状态,其作用在于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 12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其手段都是控制与协调。 (管理)13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计划)14经济环境对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直接关系,是组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15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二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16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所以管理者的出生背景、人际关系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体素质、群体结构它们之间关系和联系)1泰罗二章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只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2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个人感情关系的一种结构。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形式上的协议) 3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4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竞争力) 5从 19 世纪末期到 20 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一般)6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7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产生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8企业作风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仰及行为准则。它体现在企业经营哲学、宗旨、方针、目标等方面。(精神)9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心志) 101993 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一本书,该书总结了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阐明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企业流程改造。 (再造)11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德国)1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非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正式组织)13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案例教学)14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程序性决策。 (非程序性)15权变理论学派试图通过“权责改变”融各学派学说于一体,风行一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权宜应变) 16权变理论认为,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这是一种固有的性质。(随机应变)17从 19 世纪末期到 20 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一般)18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经营)19企业作风是企业文化的后向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仰及行为准则。它体现在企业经营哲学、宗旨、方针、目标等方面。(精神,核心层)20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企业流程再造)1决策工作是进行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最新小抄领导、控制等工作的基础。 (计划)2计划是对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一定时期内具体任务的安排,他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3程序是思想的指南。 (行动)4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做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所以,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应该考虑包括计划的经济方面的利益和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5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政策必须保持灵活性和及时性。 (一贯性和完整性)6程序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错误(规则)7长期计划往往是战略性计划,它规定组织在较长时期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应采取的措施和步骤。8网络计划技术法就是通过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来求解最优方案的计划方法。错误(线性规划法)9严格意义上讲,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开始。10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任务和目标,拟定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的行动计划。1依据权变原则,企业目标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比较看来,企业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针对性。 (灵活性) 2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实际绩效的标准。 3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 (顾客)4目标管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把以工作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5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工作目标=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成果)6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 。7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经理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整体,企业经理既是“作曲家”也是“指挥家” 。 8德鲁克认为科学管理理论偏重于对职工思想与行为的研究,行为科学重视工作的效率,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目标管理理论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重视工作效率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职工思想与行为的研究) 9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效益至上” 。 (能力) 10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 (自己)11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企业的中长期目标。 (要逐渐把企业的中长期目标与计划纳入目标管理体系中)12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最早将其应用到管理之中的企业,也是在美国。 (日本)13在目标的内容方面,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的性质本身需要多重目标。在每一个领域中,只要企业绩效和成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兴盛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就需要订出目标来。14目标管理把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 (工作)15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低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高) 16目标的制定具有严肃性,确定之后不能修改。也应遵循全面原则17在实践中,结合日本企业管理的特点,将目标管理理论赋予日本化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1按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况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关系。(反比)2当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时,运用时间序列法是可取的。 3为战略性规划而进行的预测总是依赖管理人员判断预测法。 (一般不应过份依赖) 4预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可能是预测过程失误,也可能是环境发生变化。 5在现有经营范围内进行技术改造等投资时,需要对技术发展动态作短期预测。 (中期) 6按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况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关系。7定量预测(不一定)比定性预测准确。 8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做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经济预测。它往往用于对事物远期前景的预测。 (定性)1运用特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特尔菲法属定量决策。 (但,定性) 2没有目标,就没有决策。 3战术决策是指属于日常活动中有关提高效率和效益、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的决策,多为程序化决策。 (业务) 4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 14 万元,单位售价 2200 元,单位可变成本 1000 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 10 万元,则企业应完成的经销量为 100 万件。 (200 件) 5当一个决策方案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排斥的可能状态,每一种状态都以一定的可能性出现,并对应特定的结果时,这种已知方案的各种可能状态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决策,可以采用盈亏平衡点法。 (风险性决策方法)6决策所做的若干个备选方案应是可行的,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方案切实可行。这就是决策的科学性特征。 (可行性) 7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或策略决策,它是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它主要由企业高层领导制订。 (中)8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就是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9决策本质上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非“瞬间”的“拍板定案”。 10盈亏平衡点法适用于风险型决策。 (确定性)11决策者在作决策时,应正确处理组织内部各个单元之间、组织与社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充分考虑局部利益的基础上,把提高整体效用放在首位,实现决策方案的整体满意。这就是决策的完全满意原则。 (整体效用)12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大政方针所作决策。如企业方针、目标与计划等,都属于战术决策。 (战略)1组织作为人的集合,就是简单的个人的加总。(不是简单的无关联的加总) 2电影院的观众是拥有特定的共同目标的群体,所以,他们是一个组织。(他们没有分工协作,所以不是一个组织) 3组织的动态的管理学含义是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 (静) 4企业组织中,一些有共同情感和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组成的小团体被称作协作组织。(非正式) 5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多,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小) 6企业在确定其上下级权力划分时,应考虑的因素之一是企业产品种类的多少,专业化生产企业,比如汽车制造等,由于规模较大,一般应采用分权模式。 (集)7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责权利关系的划分。(职工的分工协作关系)1当外部环境处于剧烈变化状态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一些临时性的部门、通畅的信息传递、分权程度的提高,发挥员工的潜力,减少外部环境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2企业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对领导意图能很好领会,则适合采取集权管理。(分权) 3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常常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对企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技术权力要求分散,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4组织结构的具体模式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直线制和事业部制。 5职能制组织结构是“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首先提出来的。(科学,泰罗) 6管理层次的增加必将导致管理人员数量的急剧增加,管理成本大幅度上升,所以应尽量减少管理层次。 (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组织领导者的有效管理幅度) 7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集) 8究竟采取扁平型或是高层型组织结构,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和组织领导者的有效管理幅度等因素。因为在管理幅度不变时,组织规模与管理层次成正比。规模大,层次多,则呈高层型结构;反之亦然。 (规模小,层次少,则成扁平行结构)9影响组织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很多。从组织成长的不同方式来看,如果组织是靠其内部积累由小到大逐级发展起来的,则分权程度较高。 (集) 10组织规模的大小,也是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之一。规模越大,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越多,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集权程度就应高些;相反亦然。(分权程度应高些)11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就是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譬如某企业、某协会等。 (一般含义)12M 型结构和 U 型结构的相同之处是事业部和子公司都是独立经营的,(U 型结构是权利高度集中)。 13管理人员选聘的内部来源存在着“近亲繁殖”、易形成关系网、备选对象范围窄等缺点。14在管理人员考评时,由上级人员填写的考评表主要是考核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理解,组织)第九章1采用外部来源选聘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内) 2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是不可缺少的条件)3在管理人员考评时,由上级人员填写的考评表主要是考核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理解,组织)4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5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的职务。该方法能全面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就是管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培训。 (轮)1按领导权力控制程度,可以把领导分为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授权型领导。 (均权)2菲德勒的环境三维因素包括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 3分权型领导方式主张分工负责、分层负责,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均权型) 4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将才”)5权变理论亦称随机制宜理论,强调领导无固定模式,领导效果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不同。6阿吉利斯认为,领导方式会影响人的成熟过程,如果让职工长期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会造成依赖心理,从而阻碍其向成熟发展。1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主管人员)2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于 1964 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来的。(工作与激励) 3在物质激励中,最突出的就是金钱。金钱(不)是惟一能激励人的力量。 4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也) 5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6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降低,提高)1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就是控制。 2前馈控制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面对面进行的控制活动。(现场) 3一般来说,集中控制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组织。 (小)4分层控制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保证组织的整体一致性。 (集中)5有效的控制只能针对关键项目,抓住活动过程中的关键和重点进行局部的和重点的控制,这就是控制的目标原则。(重点) 6坚持控制的经济性原则,一要有选择地实行控制;二要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 7有效的控制系统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即制定标准、衡量工作绩效和分析偏差。(纠正)8现场控制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面对面进行的控制活动,它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还要求有高度的集权。(适当的授权)9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10在管理过程中,只有各级管理人员(及其所属)才是控制的主体。11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管理常常被视为其多项基本职能的结合体,管理过程被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过程。控制仅仅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活动的起点)。 仅仅去掉,括号里的是加在最后的1产品的核心是物品的有用性,凡是影响产品货币价值的各种性能,都是产品的质量或者质量特征。 (使用)2产品质量控制是企业为生产理想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 (合格)3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主要人员参与和主要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体) 4预算是未来需要达到的工作指标数值,也是组织中涉及收入支出活动的一种数量化标准,这就是预算的控制性特点。 5一般来说,弹性预算控制性较强,但对环境的适应性差且不利于发挥执行人的积极性。 (钢)6零基预算是将前一时期预算水平作为下一时期预算编制的影响因素加以考虑。(传统)7成本控制本质上是要实现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目标,促使各个部门在明确成本责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以增强管理者的成本意识、提高成本效率。 最新小抄8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相比较,发现差异,并对其进行类别分析,就是成本差异分析。 9企业单位的质量控制包括产品质量控制和工作质量控制,非盈利单位的质量控制主要是产品质量控制。(工作)10预算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多数是指投资预算。(财务)11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考虑了时间因素的连续性,但不能反映下期各项活动的真实需要,可能造成某些活动资金紧张而另一些活动资金闲置的情况。12管理者自觉地将生产经营与成本挂钩的习惯性思维被称作强化意识。(成本)13成本核算所用的记录应当是反映核算期内人财物等支出的全部账面记录,是可靠的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依据。(原始)1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就是管理的领导职能。(协调 )2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协调关系。 3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组织内以及组织与外部各种关系而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协调的主要依据。 4企业与股东的关系是重要的外部关系,良好的股东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内)5企业要顺利运转,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组织,它需要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来执行。 6现代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具有正面和反面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性质)7两个企业为争夺同一个市场而在价格、技术等方面产生的冲突属于竞争,此时对抗双方的行为都缺乏理性控制。(竞争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种均衡态度而共生存的) 8没有冲突或冲突太多都属于破坏性冲突,最终导致组织绩效低下。 9信息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10信息源、要传递的信息和信息接受者是沟通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编码沟通和译码沟通 )11法约尔认为,协调就是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和谐地配合,它是管理的五项职能之一。12对生产要素进行协调的主要工具是定期召开有效的会议。(计划和规章制度)13现代冲突理论认为,冲突具有二重性质。即既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也具有消极的、破坏性的一面。 (正面和反面,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性质)14今天的冲突理论认为,管理者的任务是消除冲突。(今天的管理着的任务,不在是防止和消除冲突,而是管理好冲突,减少其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简答:简述简述1.管理及其性质管理及其性质。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的,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的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 ,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管理的艺术性。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2.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的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霍桑实验分为(1)工厂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实验。 (3)谈话研究。 (4)观察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相当于“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工人生产效率影响的观点,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3 企业文化理论和企业再造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和企业再造理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企业文化是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 (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企业再造是上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的又一新理论。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供给企业客户。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就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4 目标管理的特点和优越性及实施过程目标管理的特点和优越性及实施过程。目标管理的特点(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 (2)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最大能力,实行最佳的自我控制。 (3)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的优点:(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4)能实行有效地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实施过程包括:(1)制订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 (2)在经营单位和部门之间分配主要的目标。(3)各单位的管理者和他们的上级一起设定本部门的具体目标。 (4)部门的所有成员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 (5)管理者与下级共同商定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6)实施行动计划。 (7)定期检查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反馈。(8)基于绩效的奖励,将促进目标的成功实现。5 决策应遵循哪些原则决策应遵循哪些原则?(1)满意原则。就是能够满足合理目标要求的决策。 (2)层级原则。决策在企业内分级进行,是企业业务活动的客观要求。(3)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 (4)整体效用的原则。6.定性决策方法有哪些定性决策方法有哪些?特尔菲法:特尔菲法是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组织决策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性汇总整理后作为参考再发给各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以提出新的论证。几轮反复后,专家意见渐趋一致,最后供决策者最终设想。特尔菲法基本步骤如下:第一,确定决策题目。决策题目要具体明确,适合实际需要。第二,选择专家。选择专家需解决四个问题,什么是专家,怎样选专家,选择什么样的专家,专家人数。第三,制定调查表。即把预测或决策问题项目有次序的排列成表格形式。第四,决策过程。一般要分四轮进行,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第五,做出决策。经过多次反馈后,意见渐趋一致,或对立的意见以十分明显,此时便可把资料整理出来,做处决策。特尔菲法具有匿名性、多轮反馈、统计性的特点。7 如何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内涵如何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内涵?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2)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的划分。(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企业目标。8 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什么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什么?(1)经济效益原则。组织人员配备计划的拟定要以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前提,要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 (2)任人唯贤原则。在人事选聘方面,从实际需要出发,大公无私,实事求是的发现人才,爱护人才,重视和使用确有真才实学的人。 (3)因事择人原则。员工的选聘应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4)量才使用原则。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 (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员工的选拔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9 领导者的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领导者的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领导者的影响力由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力两个方面构成。法定权利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利,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法定权包括,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和奖惩权。自身影响力是领导者以自身的威信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自身影响力不具有法定性质,它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修养,无法由组织“赋予” 。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因素包括,品德、学识、能力和情感等。10 领导理论的发展过程领导理论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性格理论阶段:从二十世纪开始到三十年代。这一阶段的领导理论研究,侧重于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行为理论阶段: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这一阶段,从研究领导者的素质、特征,转向研究领导者的领导方式、领导作用和领导方法。权变理论阶段。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迄今。该理论认为,一种领导行为的效果好不好,不仅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还取决于许多客观因素。没有一种“最好”的领导行为。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11 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层次的需要是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为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如食物、水、衣着、住所和睡眠。第二层次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这是有关人类避免危险的需要。第三层次是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当生理及安全得到相当的满足,友爱和归属方面的需要便占据主要地位。第四层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人们一旦满足了他们的归属需要,他们就会产生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第五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一层一层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12 有效的激励方法有哪些有效的激励方法有哪些?(1)物质激励。在物质激励中,最突出的就是金钱。 (2)精神激励。企业常用的精神激励方法有:目标激励法、环境激励法、领导行为激励法、榜样典型激励法以及奖励惩罚激励法等。 (3)职工参与管理。让职工参与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4)工作丰富化。就是使工作具有挑战性且富有意义。13 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1)目标明确原则。控制活动是一种管理活动过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也就是说,控制工作必须围绕既定的目标开展。 (2)重点原则。控制不仅要注意偏差,而且要注意不同偏差的重要程度,我们不可能控制工作中所有的项目,有效的控制只能针对关键项目。 (3)及时性原则。高效率的控制系统,能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4)灵活性原则。它要求制定多种应付变化的方案和留有一定的后备力量,并采取多种灵活的控制方式和方法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5)经济性原则。控制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活动,耗费较大。行使控制职能的时候,必须考虑控制的经济性。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