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最新小抄2016 电大政治经济学形考作业任务 01-05 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政治经济学形考共有 5 个任务,任务 1 和 2 是客观题,任务 3、任务 4、任务 5 是论述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01 任务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政治经济学是(D)。A.原初的社会科学B.政治学与经济学的交叉C.从政治的角度研究经济学D.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具有(D)。A.阶级性B.科学性C.实践性D.以上各项都正确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A.政治和经济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生产方式4.生产关系是指(D)。A.人与人的社会关系B.人与人的自然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5.由抽象到具体是(C)。A.由理论到实践B.由一般到特殊最新小抄C.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D.由宏观到微观6.矛盾分析是为(C)。A.调和矛盾B.揭示矛盾C.解决矛盾D.把矛盾双方对立起来7.实证分析是为了说明(D)。A.现实是什么B.将来是什么C.过去是什么D.以上各项都包括8.政治经济学是(D)。A.社会科学的皇后B.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C.一门社会科学D.以上各项都包括9.经济学家应该(D)。A.认识世界B.改造世界C.既认识又改造世界D.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10.学习政治经济学是为了(A)。A.多重目的B.掌握知识C.获得必修学分D.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11.商品的二重性是(C)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交换价值和价值C.价值和使用价值最新小抄D.费用和效用12.商品是(A)。A.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B.具有社会使用价值的物品C.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为他人而生产的劳动产品13.价值是(C)。A.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B.交换价值的基础C.调节价格运动的规律D.以上各项都正确14.劳动二重性是指(D)。A.死劳动和活劳动B.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以上各项都不正确15.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D)。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以上各项都有可能16.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是(D)。A.私有制B.社会分工C.分工和交换D.a 和 b17.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A)。A.特殊商品B.一般商品C.贵金属D.钞票最新小抄18.货币的职能不包括(B)。A.价值尺度B.价值符号C.交换媒介D.支付手段19.货币流通速度是指(C)。A.货币从造币局到银行的速度B.货币回笼速度C.同一货币用于买卖的次数D.以上各项都不正确20.价值规律的作用是(D)。A.调节生产B.调节流通C.调节分配D.以上各项都正确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1.原始积累是指(BC)A.原始社会的积累B.资本的最初来源C.前资本主义初始资本的形成D.剩余价值的资本化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AC)A.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的矛盾B.GGC.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领域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D.劳动与资本的不等价交换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BC)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D.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最新小抄4.资本主义生产是(ABC)A.剩余价值的生产B.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的统一C.延长了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5.剩余价值来源于(AC)A.工人的剩余劳动B.资本的生产力C.工人的无酬劳动D.资本家或工人的节俭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交换价值是两种商品相交换的比例(正确)2.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的关系即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关系(错误)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正确)4.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既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又是商品学研究的对象(错误)5.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错误)6.价值规律是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的特殊形式(正确)7.只有用于交换的产品才是商品(正确)8.商品生产者首先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然后再用抽象劳动创造价值(错误)9.复杂劳动就是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就是体力劳动(错误)10.交换价值不过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比例(正确)11.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分是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必要前提(正确)12.劳动力价值决定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正确)13.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并非意味着一无所有(正确)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错误)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旧价值转移和新价值创造的统一(错误)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正确)17.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是由马克思首先划分的(正确)18.绝对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绝对占有的价值(错误)19.相对剩余价值是单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力而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错误)20.劳动者一无所有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错误)最新小抄02 任务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C)A.供给和需求相等B.投入和产出相等C.I(v+m)IIcD.II(v+m)Ic2.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B)A.备料阶段B.购买阶段C.销售阶段D.生产阶段3.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A.工业资本、农业资本、商业资本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货币资本C.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职能资本D.以上三种划分都不对4.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之一是(D)A.货币资本循环B.生产资本循环C.商品资本循环D.以上三种都对5.产业资本要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其三种职能形式必须(C)A.在空间上并列B.在时间上继起C.两个条件必须都具备D.两个条件无须同时具备6.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的(A)A.周而复始B.简单加总最新小抄C.同义语D.结果7.资本周转时间是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的(B)A.差额B.总和C.乘积D.平方和8.固定资本是指以下列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D)A.机器B.设备C.厂房D.都包括9.流动资本不包括(B)A.原料B.工具C.燃料D.辅助材料10.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与(A)A.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B.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C.预付不变资本的比率D.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11.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是(A)A.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B.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统一D.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统一12.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构成是(D)A.W=c+(v+m)B.W=(c+v)+mC.W=k+m最新小抄D.W=k+p13.利润是剩余价值的(B)A.表现形式B.转化形式C.分配形式D.具体形式14.平均利润率是(B)A.总利润与总资本的比率B.总剩余价值与总资本的比率C.个别利润率的平均化D.平均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15.生产价格是(D)A.生产者价格B.生产品价格C.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的转化形式16.生产价格与价值(D)A.性质不同但数量相等B.数量不等但性质相同C.性质和数量都不同D.数量可能相等但性质不同17.商业利润来源于(D)。A.流通领域贱卖贵买B.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延续C.产业资本的让渡D.商业资本按比例参与的产业剩余价值的分配18.利息是(D)A.对利润的一种分割B.借贷资本的报酬C.借贷资本的自然增殖D.对储蓄行为的奖励最新小抄19.企业主收入是(C)。A.企业主经营管理的报酬B.对企业主承担经营风险的补偿C.扣除利息之后的利润的转化形式D.企业营业收入扣除各项支出后的剩余20.级差地租产生于(C)A.土地所有权的垄断B.土地使用权的垄断C.土地经营的垄断D.土地的自然垄断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1.资本主义人口过剩是相对于(AC)而言的A.资本有机构成保持不变时同量资本积累能够吸收的劳动力B.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同量资本积累能够吸收的劳动力C.资本和土地的绝对人口承载力D.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目的2.无产阶级贫困化是指(BC)A.绝对生活水平不断下降B.相对于资本家来说生活状况越来越差C.工人与资本家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D.按官方公布的标准贫困人口不断增加3.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AD)A.不变资本节约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下降C.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D.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ABC)A.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B.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C.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D.整个社会生产的有计划和个别企业的无组织性最新小抄5.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AD)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工人的消费需求不足C.收入分配两极分化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平均利润率是通过部门内部个别资本之间的竞争形成的(错误)2.市场价值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错误)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以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为前提的(错误)4.只有当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时,该部门的生产价格才与价值相等(正确)5.生产价格和价值相等并不意味着该部门的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相等(错误)6.商业部门资本周转速度与商业部门的年利润率无关(正确)7.单个商业资本周转速度与单个商业资本的利润呈负相关(错误)8.经济学意义上的地租仅仅是为使用土地本身而支付的费用(正确)9.房价高的原因是因为地价高(错误)10.地价高是由房价高引起的(正确)11.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贫富两极分化(正确)12.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由竞争到垄断(错误)13.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规律(错误)14.不同社会制度的人口规律是不同的,不存在一般的人口规律(错误)15.相对人口过剩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正确)16.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只是一种可能(正确)17.马克思所说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是指个人消费资料所有制(错误)18.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正确)19.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正确)20.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正确)03 任务讨论主题 专题讨论讨论内容 考核任务形式:专题讨论最新小抄考核内容:讨论主题: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100 分)答:1.生产力方面的变化所有论者都认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发展进行了概括。在经济发展层面上,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加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也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在产业结构层面上,出现了转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大幅度下降。从生产力要素的新变化论述了生产力的变化。劳动者:劳动力结构变化很大,脑力劳动者比例攀升,素质显著提高;劳动工具:发生革命性变革,由传统的“三机系统”(动力机、工作机、传动机)发展为“四机系统”(增加了电脑控制机);劳动对象:人工合成材料的问世,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信息资源这一非物质资源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物质范围。此外,作为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管理,由于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论、系统工程等的运用,而获得了新的手段和工具。2.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毅飞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一系列调整: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企业股权分散化。在劳资关系上,采取包括允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在分配关系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求是课题组则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庞仁芝认为,生产关系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发展资本主义国有企业;国家干预、管理和调节经济生活各个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表现出很多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卫兴华、陆象淦认为,在资本的国际化层面上,拓展了国际贸易空间,生产经营和资本流动国际化。常欣欣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展开,资本的增殖与周转在全球范围进行,形成了资本的国际循环,使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04 任务最新小抄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1.考核任务形式:小组学习考核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100 分)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谈谈你的理解。本小组同学认为,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效率: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就一项经济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当然就是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具体地说,效率就是人的生产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成本不变,产出越大,效率越高;同样,产出不变,成本越低,效率越高。从管理学角度来讲,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收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效率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公共部门的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生产效率,它指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二是配置效率它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公平,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要把富者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地匀给贫者,因此它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是和效率相一致的,相促进的。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如果只强调这种意义上的公平,而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加以调节的话,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现象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作用。因此,对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应当辩证地动态地来认识。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1)洛伦兹曲线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 M.O.洛伦兹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最新小抄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 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 45 度线 OHL。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 OHL,也不是 45 度线 OL,二十项途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 O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将洛伦兹曲线与 45 度线之间的部分 A 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 OHL,OHL 与 45 度线之间的面积 A+B 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 G=A/(A+B).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意,也不会小于零(2)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 1922 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 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 0 和 1 之间。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 0.2 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 表示比较平均;0.30.4 表示相对合理;0.40.5 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 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3)奥肯定理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 增长相对于潜在 GDP 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 3%)下降 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 增长相对于潜在 GDP 增长上升 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潜在 GDP 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 GDP 也称充分就业 GDP。3.吴敬琏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你是否同意他的上述观点?请说明理由。我个人同意他的观点。吴敬琏的观点认为:收入差距的不正常扩大,归咎于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和 80 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是缺乏依据,有些片面。我认为,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种自然规律的作用,是经济发展中不可调和的产物。回顾人类历史,在所有对立的生产方式中,都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社会公平。真正的社会公平在于社会成员对生产条件的共同占有和联合劳动,在于消除等价交换、消灭阶级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生产力条件,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有可能实现。最新小抄我们现在所讲的社会公平,都只是一定生产方式中的、历史性的、相对的公平。在我国现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合同劳动的普遍存在是既定的前提,因此,不可能完全实现上述意义的社会公平。所谓社会公平,主要是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就分配公平来说,只要是坚持了按劳取酬和按要素分配原则,只要是没有出现贫富过分悬殊的情况,都不能说是不公平。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如果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来理解发展,那么,发展本身就包含着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包含着缩小过大的贫富差距。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公平就变成普遍的贫穷,就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人类发展的利益始终是一致的,就像动物的生存斗争同种的繁衍是一致的一样。历史上所有的对立关系,都谈不上真正的公平,但是,只要它们还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同人类发展的利益就是一致的,都是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物质前提的。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过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济条件的改善允许国家加大调节力度。因此,必须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但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是由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异;市场经济的竞争和优胜劣汰;国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实施的某些倾斜政策;不合理的战略思维和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的某些漏洞;国家和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不力;等等。以历史的观点看分配关系,贫富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认为,贫富差距的任何扩大都是分配不公的表现。从计划经济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到市场经济的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和合理的,更加体现了现实的公平性。只有体制的不完善、政策的不合理和政府的不作为造成贫富差距的过大,才属于分配不公。4.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本小组同学认为有以下 3 点:政策上的误区我国城乡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较大的关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进城”的话,可能导致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要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大量农民“进城”,政府将不堪负担。事实上,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反过来又束缚了工业的发展。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启动不了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其它国家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政府如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的激励了生产力的最新小抄发展,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1984 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竟是国有资产流失,损了国家而肥了一小撮“内部人”,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后一次“免费午餐”。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大量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另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西方把这种因享有特权而获得的额外利益的现象称为寻租行为。寻租泛滥,很多人产生严重的不平等。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改革中的一些正常因素也加快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分配体制的改革,首先要破除的就是平均主义,这必然会带来收入差距的变化。尤其是要建立市场经济,每个经济主体都根据在市场中的贡献获取相应的报酬,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各主体的市场参与能力不同,所得的收入当然有区别。5.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思路。本小组同学认为,目前各国大多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方针来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我国也应坚持这一原则方针进行处理。为有效地解决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应当切实解决好社会再分配的问题。从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社会性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按照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推进公共政策的转型和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性公共服务。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本质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在初分配特别是再分配中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初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调节,特别注意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05 任务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1.考核任务形式:学习记录学习记录包括:学生到课情况、参与讨论、发言情况(包括课堂和网络)、按时提交作业情况、学用结合情况等。(100 分)评分标准:任课教师按照如下情况给予评判:1.面授辅导到课率占 30%,需到课达到 3 次以上;2.网上讨论占 30%,需参加 3 次以上讨论;3.作业完成情况较好占 20%;4.小组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学习态度积极占 20%。学生直接提交此次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记录和评分标准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