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03 世界气候(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1619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03 世界气候(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03 世界气候(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03 世界气候(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03 世界气候(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课标细化】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我国沙尘暴、旱涝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和危害3.我国气候对农业的影响4.我国气温和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成因,干湿地区的划分【核心突破】一、天气与气候1、天气概念: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天气的突出特征是时刻在变化。2、常见天气符号:常见天气符号 3气候概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气候内容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4.气温和气温分布及其成因(1)日变化:原因:12点以后太阳辐射虽然开始减弱,但对于地面或大气来说,热量的收入仍然大于支出(即热量仍处于盈余状态),所以地温与气温仍然继续升高,当它们分别到了热量收支平衡时(即热由盈余转为亏损时)温度才达到最高。一盘地温最高出现在13点左右,气温最高出现在14点左右。(2)年变化: 海洋上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均比陆地上晚大约一个月,而且气温年日较差均比陆地小。原因:大陆为岩石热容量比海洋水的热容量小5倍以上,所当减少热量(或增加热量)时,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速度快5倍以上。 (3)同一地点气温日较差大小成因主要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决定与天气密切相关:晴天温差大,阴天温差小(4)气温的空间变化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原因:太阳辐射(高度)由低纬向高续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南半球海洋较广阔性质较均一北半球冬季大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大陆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与大陆相反。原因:冬季大陆降温较海洋快,气温比同纬度相对较低。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因素(太阳辐射) 气温: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降水: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因素 气温: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降水:近海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就少 【方法技巧】等温线图的判读(1)等温线越稠密,气温的水平变化越大;反之越小。(2)等温线平直,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分布受纬度影响显著;若延伸方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分布受海洋影响显著。(3)若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度气温相比偏高,否则相反。(4)若等温线呈封闭状态,则可能是寒冷中心或炎热中心。【典例分析】【例1】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2)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3)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解析】【答案】(1)D (2)C (3)A【针对练习】 1.下图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月平均气温,图中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2)有关图示地区的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地比地小 B气温年较差地比地大C该月等温线图上,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 D该月等温线图上,地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3)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与地之间人口稠密 B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C地与地之间森林广布 D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2)地属于阿巴拉契亚山,地势高,白天温度低于平原,夜晚由于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温度高于平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小于平原。从气温数值可以判断,图示的月份是夏季,地夏季气温低,冬季气温仍然低,气温的年较差小。地位于中部大平原,受冬夏季相反方向季风的影响,气温的年较差大。地气温低,等温线应向低纬凸出,地气温相对于两侧气温高,应向高纬凸出。(3)地与地之间是美国西部干旱的内陆高原,人口稀少;地是美国的小麦带和玉米带,商品谷物农业发达;和之间主要是耕地;地以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受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多雨。【答案】(1)D (2)A (3)B 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1.气候形成因子(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3)下垫面(地面状况):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形成气候的四个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与降水,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类型.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统计图类型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植被农业生产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2000mm以上终年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热带雨林水稻种植、热带经济作物,随播随收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终年高温,干湿两季,700-1000 mm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以小麦为主,湿播旱收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内部和西岸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等终年高温少雨,250mm以下副高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沙漠绿洲农业、畜牧业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等终年高温,分为雨旱两季,1500-2000mm之间5-10月,西南季风控制,11-4月,东北季风控制热带季雨林水稻、茶叶、甘蔗、小麦,湿播旱收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均有分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800-1500mm季风环流控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为主,水稻、甘蔗、柑橘、茶叶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除南极洲外各大洲皆有分布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00-1000mm夏:副高控制冬:中纬西风控制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灌溉农业,水果蔬菜,小麦、玉米、葡萄、柑橘、无花果等温带季风气候35-55N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沿海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500-600mm季风环流控制温带落叶阔叶林旱地为主,小麦、玉米、谷子、苹果、梨、甜菜等温带大陆性气候40-70N,S温带大陆内部(包括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常年干旱少雨,降水量不足500mm深居内陆,终年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棉花、瓜果、小麦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欧洲西部、澳大利亚南部、南北美洲西部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700-1000mm终年受中纬西风控制温带落叶阔叶林畜牧业为主苔原气候70-80N大陆北冰洋沿岸最热月气温5,降水少冰原气候80-90N大陆格陵兰岛内部和南极大陆全年酷寒,月均温均在0以下;降水稀少。【方法技巧】1.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 北美洲 ,亚洲(11种)(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 : 地中海气候(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2.主要气候分布及成因世界气候的分布非常复杂,但我们可以将世界气候分布理想化、模式化,并与气候成因建立内部联系,下面以北半球为例说明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典例分析】【例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左侧添加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B,C,D。(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加箭头表示近地面各风带的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4)极锋是风带和风带气流交汇而形成的。(5)此图表示北半球(季节),判断理由是。此季节,罗马的气候特点是,形成原因是。(6)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将如何变化?【答案】(1)见下图。(2)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3)见上图。(4)盛行西极地东(5)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6)变为西南信风。【针对练习】2.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2)下列地区,河流有冰期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3)F为一小岛,1月份小岛西侧 ()A.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大 B.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大C.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小 D.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小【答案】(1)C(2)C (3)A三、各大洲的气候特点洲名气候主要特征形成原因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所跨经纬度在各大洲中较广,地形起伏大,使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差异很大;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使亚洲具有广大的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促成了大陆性气候范围广大;巨大的大陆东临广袤的海洋,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非洲干燥 暖热 气候南北对称分布 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北部;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港湾,减弱海洋的影响;从东北紧邻亚洲大陆干燥区吹来的东北信风,性质干燥;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多;干燥地区广,空气透明度高;相当大的地区处于背风位置,加强了高温的程度;赤道横穿中部,地形起伏小 欧洲除南极洲外,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大洲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海洋性显著 纬度位置决定(36N71N);大陆轮廓影响,轮廓破碎,各地距离海洋近;以南欧为底边略呈三角形,缩小了寒冷的北冰洋影响的范围;西风带与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陆轮廓,使海洋影响显著;地形上,平原为主,山脉多为东西走向 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气候类型多样 大陆形状:北宽南窄,其中50N70N最宽,所以温带气候占优势,热带气候缩减;大陆南北延伸很广,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异,几乎穿越了北半球所有气候带;受地形起伏影响 南美洲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 热带气候为主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40S以南的大陆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截然不同) 大陆北宽南窄,略呈三角形,5S附近最宽广,使得热带气候占优势,赤道低压带与来自海洋的信风控制地区广;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使亚热带、温带气候大受局限,缺乏水平地带的亚寒带、寒带气候;安第斯山南北纵列分布且紧逼海岸,使副高与西风带影响范围小 大洋洲干旱面积大 降水分布呈半环状 普遍暖热 山地居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因此干燥;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南回归线穿过大陆中部,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积且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异小 南极洲严寒、干燥和烈风的极地气候 纬度高、地势高,终年为极地高压与极地东风带控制 【方法技巧】1.七大洲气候分布特点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季风气候显著欧洲-海洋性气候分布较广,并向东北延伸非洲-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大洋州-半环状分布,向西部敞开南北美洲-西部气候类型南北狭长带状分布南极洲-单一的冰原气候2.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 中美地峡大陆东岸为热带雨林气候 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东岸成因:以上四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气温高且都位于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西侧成因:地处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沿岸有加利福利亚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2)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与其相似的是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3)索马里半岛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4)几内亚湾的北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这里与非洲的刚果盆地紧密相连,虽然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却并不相同。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与其相似的北美洲的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别是北美洲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受海陆轮廓的影响,分布的最高纬度比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纬度低。(6)黑海沿岸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成因: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7)小亚细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为地中海气候,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由于地势高,离海洋远,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相似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别在于伊比利亚离海洋较近)。(8)印度河下游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全年受副高控制;冬季受东北季风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人类对古代植被的破坏。(9)巴塔哥尼亚高原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这里雨水稀少,且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10)南美洲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区狭长成因:安第斯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使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域狭窄。西侧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11)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这些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这些气候区之所以南北延伸,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各气候不能向东深入,局限于沿海一带,从而形成了上述分布特点。【典例分析】【例3】读右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图中各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和地纬度相同,因此其气候类型也相同B地的多雨期和南京的多雨期基本一致C地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地位于纬度4060之间,终年受西风带影响,降水量较丰富(2)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的气候类型与地的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答案】(1)B(2)D 【针对练习】3.为世界四地区简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 。(2)当华北正值雨季时,甲、乙、丙、丁四地中,正处于多雨期的是。(3)丙地气候类型分布面积较小的原因是什么?(4)丁地及其周围沿海地区气候类型分布面积与乙地气候类型的分布面积有什么不同?并分析乙地气候如此分布的原因。(5)丙地附近海域是世界重要航线,该海域气象条件在冬、夏两季对航海的影响有何不同?【解析】第(1)题,四地气候类型均有地中海气候,分别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第(2)题,注意在北半球季节的差异。第(3)题,考虑海陆分布。第(4)题,乙地受南北向山地阻挡,地中海气候分布狭小。第(5)题,夏季受副高控制,风浪较小;冬季盛行西风,风大浪急。【答案】(1)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2)甲、丙(3)丙地在30S以南地区的陆地面积较小。(4)该气候类型在丁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分布范围比乙地区大得多。原因:乙地近海地区有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只能影响山脉以西的狭长的沿海地区。(5)该海域夏季受副高下沉气流控制,风浪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大浪急。四、气候类型的判断1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a判断南北半球以“高”定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高 南半球 b判断所属温度带以“温”定带 最冷(热)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0 寒带气候 c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mm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200mm 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mm 2.依据已知地点的地理位置,推断其气候类型先从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哪个温度带;然后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大陆西岸还是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3依据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推断一地的气候类型首先要明确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依此确定该地所在的气候带位置;其次要牢记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和水汽的调节与输送功能,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有哪些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又有哪些气候类型,在季风的影响下会形成什么气候类型,季风与气压带、风带的复合影响下又是什么气候类型;最后要根据地面状况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特别是海陆位置对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等判断。无论是根据哪一种情况判断气候类型,都要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差异。如同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日本与上海相比,日本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表现具有一定的海洋性,年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上海小,降水季节变化趋势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相似,要注意从降水总量上去区分。【方法技巧】几种易混的气候类型(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见下图) 相似点:气温:全年各月均高温 降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不同点:降水量多少和雨季集中程度不同(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见下图) 相似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典例分析】【例4】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2)b地肯定位于 () A.北半球大陆东岸 B.北半球大陆西岸 C.南半球大陆东岸 D.南半球大陆西岸 (3)a、b、c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 A.abc B.bca C.cab D.cba 【解析】(1)图中a地7月气温高,且此时降水量大,因此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2)从气温情况来看,图中b地1月均温高于7月,故位于南半球;从降水量来看,b地1月降水量大于7月,即雨热同期,由此可判断b地为季风性气候,应分布在大陆东岸。(3)对比图中三地最热月气温和最冷月气温即1月和7月气温,结合气温分布规律即可得。 【答案】(1)B(2)C(3)D 【针对练习】4.下图甲、乙、丙是根据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绘制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亚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关于乙、丙两种气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分布在大陆内部,丙分布在大陆西岸 B.乙、丙所处纬度大致相同,环流条件相差很大 C.乙分布在中纬度地区,丙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D.乙降水年际变率小,丙降水年际变率大 【答案】(1)B (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