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测控3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0964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测控3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测控3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测控3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测控3 新人教版必修11.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中央机构B.地方制度C.皇帝权力D.根本目的解析:C、D两项是秦、汉两朝的相同点;A项汉朝中央机构调整,实行中外朝制度是西汉中期以后,与题干中的“汉初”不符;汉初的地方制实行郡国并行制与秦朝郡县制不同,因此B项最符合题意。参考答案:B2.两汉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A.刺史制度B.郡国并行制C.察举制D.“三公九卿”制解析:本题考查对两汉各种制度概念的掌握,B项是地方行政机构,C项是选官制度,D项是中央行政机构,故A项符合题意。参考答案:A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作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尚书门下中书C.门下中书尚书D.中书门下尚书解析:政令的运行一般是决策审议执行,然后根据教材知识判断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职能,对号入座即可。参考答案:D4.唐朝掌管行政的中央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行省解析: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行省是元朝才开始实行的地方制度;尚书省是行政机构。参考答案:A5.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是由于()A.郡国并行制的实行B.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军政大权C.“三公九卿”制的建立D.尚书台权力的扩大解析:刺史改为州牧,掌握了州的军政大权,变成州的最高长官,不就意味着已经是州郡县三级了吗! 参考答案:B6.元朝统领宗教事务并管辖西藏地区与管理边远民族地区事务的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和宣政院B.行中书省和枢密院C.平章政事和达鲁花赤D.宣政院和宣慰司解析:中书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行中书省则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中央最高的军政机构。而C项中只是当时的两个官职名称。参考答案:D7.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它是两汉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A.B.C.D.解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而不是衰落。排除了,然后研究备选项,答案显而易见。参考答案:B8.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B.防止宰相权重难治C.扩大民主权利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解析:宰相权重,威胁皇权。多设宰相目的是分散相权,以防宰相权重难治。参考答案:B9.三省六部制最本质的作用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强了宰相的权力C.加强了皇权D.完善了中央官僚机构解析: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为了分散相权。从实施的目的分析其本质作用。参考答案:C10.自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趋势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A.B.C.D.解析:自秦汉以来,我国官制演变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削弱地方权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判断出题中四个小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参考答案:A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中国宰相制度材料三: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武帝年号,公元前2世纪末)百余年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不取于列侯之外。中国宰相制度材料四: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朝预闻政事。汉书刘辅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指的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汉武帝选任丞相的渠道及原因。(3)材料四叙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三、四叙述的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解析:此题目是以探讨历史观点或现象及其原因为主的题目,有关历史观点或现象的原因在材料中都可以找到,重要的是读懂材料和从材料中提取出必要的信息。第(1)问中的“变局”和第(2)问中的“渠道”都可以直接从材料一、二的叙述中得到。至于原因,难度就大一些了,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以及综合不同材料的相关内容来回答。第(3)问涉及比较能力,通过比较得出其深层认识。参考答案:(1)由秦朝将相多为贵族,变为将相多出身布衣。(2)汉武帝在列侯以外选任丞相。原因是列侯为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列侯后代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3)中外朝制度。实质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探究创新12.阅读下列两幅图:图1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图2北宋文官出行图请回答:以上两幅出行图反映的情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解析:根据图1的关键字眼“节度使”可以判知这是唐朝的情景,他统军出行说明节度使拥兵自重,耀武扬威;到了北宋时期,文官出行则说明了文臣收到重视。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时,注意结合教材知识。唐朝中后期的节度使位高权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吸取唐朝教训,限制武将,提高文臣权力。参考答案: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反映了唐朝节度使拥兵自重,车驾扈从,耀武扬威的情景;北宋时文官出行图,反映了北宋时限制武将,文臣受到重视,荣耀显赫的景象。原因:唐朝中后期,地方节度使权力很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时,文官受到重用,地位提高。我夯基我达标1.我国古代“中朝”决策机构的形成是在(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时期 思路解析:中朝机构的设置是在汉武帝时。西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皇权,任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而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则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答案:A2.“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是在( )A.西汉武帝时 B.东汉光武帝时 C.魏晋南北朝时 D.北宋宋太祖时 思路解析:本题首先要弄清“台阁”指的是什么。历史上设立三公的朝代是秦和两汉,在秦代,三公的权力还是很大的,从汉朝武帝开始,才开始削弱三公的权力。直到东汉光武帝时,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权力,使它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大权则由皇帝总揽。 答案:B3.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形成州县两级制是在( )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思路解析:西汉实行的主要是郡县并行制,隋初因地方行政机构重叠,官多民少,隋文帝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制。唐朝设立道,北宋则是州县两级,把唐朝的道改为路。 答案:B4.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是( )A.枢密院 B.二府 C.宣政院 D.中书省 思路解析:在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领六部,行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而二府则是北宋设立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合称。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答案:C5.中国历史上省制的开端是在( )A.隋唐 B.北宋 C.元朝 D.明清 思路解析:元朝时为了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的最高长官拥有财政、军事等大权。这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 内史、纳言(即中书令、侍中)是为宰相,亦有他官参与。大唐侍中、中书令是真宰相,其余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及平章事、知政事、参知机务、参知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并为宰相,亦汉行丞相事之例也。请完成:材料中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制度?它出现于哪一个时期?有何特点? 思路解析:材料中的“内史”“中书令”等是这一材料的关键词语。做材料题,关键是读懂材料中的信息,尤其是文言文,更要认真仔细。材料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参考答案:反映的制度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它的特点是三省宰相之间互相牵制,互为补充,最后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7.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思路解析: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发展轨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分别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谈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朝代为时间顺序作答。 参考答案: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监察区的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及作用。我综合我发展8.西汉初期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在( )A.中央机构 B.地方机构 C.皇帝权力 D.根本目的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西汉初期政治制度与秦朝的比较。C、D两项是相同之处,容易排除;汉武帝创建中朝属于西汉中期,而郡国并行制是在西汉初年。所以应选B项。 答案:B9.唐朝和宋初加强君权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设立六部 B.分散地方官员的权力 C.分化相权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思路解析:唐朝分化相权的主要措施在于实行三省制,六部属于尚书省的下属机构;宋朝三省六部有名无实,且通过设立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相权。故C项正确。 答案:C10.北宋时期,掌管国家军事大权的机构是( )A.兵部 B.中书门下 C.枢密院 D.宣政院 思路解析:宋代没有设兵部,同时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不是军事机构。宣政院是元代设立的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 答案:B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西汉和北宋的官制有什么相同之处?(2)你认为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什么显著特点? 思路解析:第(1)问相同之处在于归纳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同点,西汉时设刺史监察郡国,北宋时设转运使和提点刑狱都有监察权,由此可得出两者的共同之处是设置监察制度,加强对官吏的管理。第(2)问首先需要从材料中找出设通判牵制州郡长官、将州郡分为十五路、设监司分管职权等信息,从而分析出宋代地方官制的显著特点是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参考答案:(1)设置严密的监察制度,加强对官吏的监督。(2)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