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 3 4课时教案 陕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400536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 3 4课时教案 陕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 3 4课时教案 陕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 3 4课时教案 陕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 3 4课时教案 陕教版教材分析一、课标内容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2、能力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3、知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三、教材内容要点1、全面小康的蓝图2、奔向全面小康四、教学重难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本课教学重点。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五、学情分析:学生对这几年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全面小康的概念和标准认识不清,对我国现阶段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的小康认识模糊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在内容上很难从宏观上把握,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上,也易产生片面性。六、教学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案例法,谈话法、讲授法七、教学设计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 全面小康的蓝图 (上)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2、能力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3、知识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二教学重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三、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好日子,以家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巨大变化为内容让学生谈谈。学生谈家乡变化略。教师:对家乡的发展,同学们都感到很兴奋,其实家乡的变化是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缩影。今天我们将一起共同去了解我们伟大祖国近几十年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辉煌成就。引入本课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 (上)(一)小康目标的提出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楷体字。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邓小平在1979年首先提出;根本目的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二)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教师:材料中有一个经济术语恩格尔系数。那么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学生回答略。教师补充:恩格而系数是国际上通用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教师提问: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中设定的恩格尔系数为50%是个怎样的水平呢?学生回答:这个值代表的是虽不富裕,但生活比较宽裕。教师:1991年,国家制定了这个包括16项指标的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小康标准。我们来概括一下,这一标准包括的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这一标准包括经济方面、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还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教师:那么我国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不懈努力,交出了怎样一份成绩单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相关资料。教师展示一些资料。学生阅读教材的楷体字的内容。教师提问:同学们对这份成绩单有和感想?学生发言略。教师小结: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我国现代化第一步、第二步的历史性跨越,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体现了全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心得里程碑。(三)品位小康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浙江省人民生水平的内容,并按要求对照“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浙江省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情况进行简要的评价。教师指导学生的评价活动。学交流并展示评价结果。教师:如果要让同学们给浙江省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情况下一个结论,那这个结论是什么?学生发言:xx年浙江省已经达到总体小康水平,并且部分指标超过的幅度较大。教师引导:那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明浙江省的发展较快也较好,他们正在向着更加富裕的方向发展。教师小结:在比较中我们得出,浙江省所列指标皆高于全国基本标准,这说明浙江省已完全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个别指标知识刚刚达到全国水平,如: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这说明浙江省还应引导居民不断调整消费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四、本课小结:通过学习和回顾,我们知道了小康社会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xx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辉煌业绩,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我们将一此为基础,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五、板书设计:见课件六、布置作业: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相关练习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全面小康的蓝图 (下)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国家、家乡的全面建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2、能力绘制家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规划,展望国家、家乡的发展前景。3、知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二、教学重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三、教学过程导入小调查“你想住在哪儿?”步骤:1、可供选择的城市上海、北京、漓江、拉萨四个城市,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选择的理由。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3、学生课堂交流,学生发言略。教师小结: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的是小康生活水平综合性较高的城市(上海、北京),也有部分同学选择环境污染少,民族文化鲜明的城市,说明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综合性的,又是多层次性的。这也是我们国家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为之奋斗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它的实现就将使我们的梦想成真。引入本课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 (下)(一)全面小康学生阅读教材阅览人生中的文章畅想全面小康。教师提问: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全面小康的理解,全面小康对每个人的意义又不仅相同。同学们你心中的全面小康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讨论后发言略。教师小结:每个人都对全面小康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大家认为全面小康应当是更高水平的小康。那么,全面小康的具体规定性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发言略。(见教材)教师:它的内容丰富广泛,那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学生回答。(见教材)教师补充:也就是说,通过我们国家和全体人民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搞建设,我们将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将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历史功绩!学生完成教材的内容。教师过渡:广东省可谓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下面我们去看看广东省的全面小康构想是如何的。(二)解析小康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分组讨论后,按要求将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构想中的关于全面小康的具体指标按内容归类。学生发言略。教师小结:从以上归类情况,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全面小康目标在总体小康目标的基础上内容更加丰富,标准更高,对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将更加显著。教师过渡: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我们国家走过的每一步,我们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感受将更加深刻。(三)历史地位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教师提问: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处于怎样的地位?学生回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发展阶段。教师提问:我们应当如何来理解这一点呢?学生讨论并发言略。教师归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是新世纪头二十年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旋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二十年,是巩固和提高现在初步达到的总体小康水平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教师过渡:这一目标的实现将给我们国家、我们的家乡,还有我们的小家带来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到底会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畅想2020。(四)畅想2020 教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鼓舞下,各地都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我们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张庄村村民心中的全面小康是什么样子。学生齐声朗读教材张庄村村民对全面小康的描述。教师:从张庄村村民的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村民们盼望通过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给家乡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学生讨论并发言略。教师评价并补充:从张庄村村民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而朴实的期盼,而这些朴实的词语却又通俗的诠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内容。(五)体会全面小康教师介绍昆山市的全面小康情况。教师提问:同学们听了教师的介绍之后,对昆山市的“全面小康“有何感想?学生讨论、发言略。教师归纳:小康的核心是一个“富”字,其最总目的是富民,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全面小康就是要通过构建工正的社会分配体系,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大多数人,这也就达到了社会和谐。教师过渡:我们也来设想一下2020年,全面小康实现后我们自己的家乡是怎样的生活情景呢?教师请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内容。学生交流略。(可将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构想和祝愿写在纸上,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与欣赏。四、本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懂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必经的、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重要理念,这一目标必将推动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五、板书设计:见课件六、布置作业: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相关练习七、课后反思: 第三、四课时 奔向全面小康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能力客观认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客观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有利因素和具体困难。3、知识了解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懂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需要艰苦奋斗。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2、教学难点:实现全面小康,需要艰苦奋斗。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展示资料:xx年分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排序。教师;上述材料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从xx年分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排序这张表中,我们看到我国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教师:同学们看到这组数据之后,心情一定非常复杂。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张表,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学生回答: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地区上很不平衡。教师过渡:我国已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我们在为奋斗的成果感到欣慰的同时,必须对当前的小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引入本课课题 :奔向全面小康(一)分析差距教师:我们都知道,小康水平应该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并不是全面的小康,它们之间存在着差距,而且这个差距还不小。那么这个差距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1、我国现有的小康是低水平的。教师提问:低水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根据教材回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低保人口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2、我国现有的小康是不全面的。教师:我国现有小康的不全面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反映当前我国在物质方面、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3、我国现有小康的不平衡性。、教师: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据教材回答:我国和本地区当前存在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不同群体收入差距的方面。教师小结并补充:通过同学们的分析和讨论,我们讲事实谈数据,这都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与全面小康目标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惠及十几亿人口,所有现在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努力争取尽快达到。就消除城乡差距而言,二十年后基本实现工业化,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从目前的50%降低到30%。(二)续写梦想学生阅读教材小刘的“城乡差距调查报告。围绕“农村的路城市的路”、“农村的代销点城里的大型商场”、“农村的厕所城市的厕所”、“农村的爷爷城里的爷爷”分小组讨论,对比城乡差异,体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学生讨论后各组代表发言,谈谈本组讨论中同学们的感受:略。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发言。教师:我们大多数同学都生活在农村,相信同学们也和小刘一样,有一个梦想,一个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梦想,请大家在教材相应的位置上续写。教师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续写的梦想:略。(三)重大战略与家乡发展教师提问:为了尽快改变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近年来党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同学们知道吗?学生发言略。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归纳补充:近年来党和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教师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这些重大战略和举措对我们的家乡发展有和影响?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并过渡:无论我们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无论身处农村,还是城市,这一重大举措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将给我们的家乡带来深刻的变化,成为家乡发展和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四)本向全面小康教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壮丽的,同时也是符合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是通过奋斗和努力完全可能实现的。从今天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情况来看,我们有很多有利条件,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相关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发言略。(见教材)教师补充:从国内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升级,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这些也都为当前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过渡: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艰巨性,我们面临诸多困难。同学们认为这一时期的面临的困难有哪些?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进行讨论。学生发言:我国现在面临着资源能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教育、科技发展水平问题;贫困人口、城乡差距问题教师:面对如此多且复杂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逃避,而且也逃避不了。我们壬然需要全国上下一条心,需要全体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迎着困难、脚踏实地、励精图治,搬掉前进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障碍,切实解决全面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五)我的责任教师: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那么,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学生自由发言略。教师及时引导和评价学生的发言,归纳:我们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提高我们的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了解国家和家乡的发展规划,并用我们的智慧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六)我为家乡发展献智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学生交流、发言略。教师小结:这次活动同学们投入了很大热情,每一份建议的背后都凝聚着各组同学的辛勤与汗水。凭着这种信念,再加上我们在成长中不断积累知识和力量,我们今后一定能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四、本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并且客观地认识到了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与全面小康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还要继续艰苦奋斗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虽然我们面临着许多艰难险阻,但是我们坚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奋斗和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五、板书设计:见课件六、布置作业: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相关练习七、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