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99518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标导读 1.通过对教材P109110的实例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阅读教材P110111,区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并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重难点击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方式一2016年5月4日,太湖蓝藻随着滚滚流水由西向东挺进无锡市梁溪河畔,入湖污染物总量偏大、蓝藻水华暴发程度超过往年。如何让太湖恢复它的结构和功能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探讨解决巢湖污染的方法。方式二在林业生产上,人工种植的单一纯种林很容易发生虫灾,但是天然混交林和原始森林一般不会发生虫灾,这是为什么?这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关,什么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实例受轻微污染的河流结果: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森林结果:鸟类、害虫的数量趋于稳定。(2)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3)基础:负反馈调节。问题探究1材料1亚马逊森林已经存在至少上千万年了,中间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现在依然保持着森林景观。材料2森林火灾(左)和火烧后的恢复(右)。从材料1、2看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1)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答案如图所示(2)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答案如图所示3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如下图:从材料看出,该生态系统具有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正反馈调节,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判断正误(1)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2)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3)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不属于负反馈调节()(5)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答案(1)(2)(3)(4)(5)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及稳定,它不仅存在于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它的特点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内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平衡,这种调节往往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来实现的。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下列哪项不属于负反馈调节()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迅速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答案D解析草原鼠的数量上升,蛇的食物增加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可以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属于正反馈调节,D错误。易混辨析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的比较比较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结果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比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特点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不同实例热带雨林中假若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将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使整个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河流与土壤若被有毒物质轻微破坏,通过自身净化作用,可以很快恢复;若被重度污染,河流或土壤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被破坏了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利用,要有计划地采伐,防止过度采伐,并且要伐种兼顾。由此说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农田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地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并且推广秸秆还田,以减少农田的输出。由此说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问题探究1阅读材料分析问题:材料一话说乾隆下江南时,到了苏州一水乡,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别具风情。水乡人家上游淘米洗菜,下游洗澡洗衣,即便如此,水仍然很清澈。这番景象让乾隆大为惊奇。可是,他也发现苏州虎丘外围的河流被众多染坊流出的废水污染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于是他立即下令严禁商贾平民在虎丘一带开设染坊。迫于官府的法令,虎丘一带原有的数十家染坊不得不搬迁至远离虎丘的苏州远郊,从此以后虎丘重现绿水青山。材料二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相反,在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1)水乡人家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仍然很清澈,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什么能力?这种能力反映生态系统的哪种稳定性?答案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反映了河流生态系统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抵抗力稳定性。(2)众多染坊废水使河流臭气熏天说明了什么?染坊停止排污后虎丘重现绿水青山说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哪种稳定性?答案众多染坊废水流入虎丘外围的河流,远远超出了它的自我调节能力,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染坊停止排污后,被破坏的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到原状,说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3)材料二可以说明什么?答案由材料二看出: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相反,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差,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2要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不是引进的物种越多越好?答案不是。引进新物种是对原有系统稳定性的一种干扰,只有在保证不破坏原有稳态的前提下,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3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其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吗?答案不一定,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A BC D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正确;“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为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能超过其承受能力,正确;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所以遭到破坏后,其恢复力稳定性较弱,错误;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变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增加,但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反而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错误。4如果将一处受到外来干扰后恢复到原状态的森林开发为一个森林公园,为了提高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当采取的措施是()A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把生产者的能量尽量多地积蓄起来B在森林里引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C定期清理小型灌木、杂草和枯枝落叶,便于游人观赏珍贵树种D对森林适量采伐,使该生态系统处于长期相对稳定状态答案D解析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将会改变原有的营养结构,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定期清理灌木、杂草和残枝落叶,这些人为因素的干扰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森林属于可再生性资源,适量采伐、合理利用,并不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反而会促进物质的循环,使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易混辨析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点提示(1)不能说“热带雨林的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只能说“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相反的,如苔原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较小。三、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实验原理(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2)将少量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封的玻璃缸中,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生态缸。(3)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2实验流程水中放浮萍、水草、乌龟,沙土植上仙人掌(球),花土植上蕨类植物和低矮杂草,花土上放置蚯蚓、蜗牛问题探究试分析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完善下表: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须封闭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稳态,一定要做到的是()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动物产生的CO2能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A BC D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在能量来源上不能自给自足,必须依赖太阳能,因此设计的生态瓶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态瓶内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但为维持其稳定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要遵循能量流动规律;瓶底放一些鹅卵石并不是设计生态瓶所必需的。6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A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D生态缸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案D解析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既可为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光能,又可防止生态缸中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A项错误;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目的是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B项错误;投放的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比例要合适,C项错误;生态缸相当于微型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D项正确。特别提醒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生态缸中虽然成分齐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可以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但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表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营养结构越复杂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生态平衡不易被破坏A B C D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2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3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一般而言,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越高。四选项曲线中,只有C选项的曲线受干扰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变化与原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最高的。4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时,应遵循一定的原理,下列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关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瓶口应敞开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D应给予瓶内生态系统适当的光照答案C解析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时,应模拟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条件,既要满足各种生物之间有营养关系,又要满足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合理。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设计生态瓶时要给予适当的光照,以满足能量的需求。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时,瓶口应密封,与外界环境隔开。5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1)甲昆虫是 食性昆虫,乙昆虫是 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 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 ,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 。(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 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何种稳定性? 。答案(1)植肉捕食具有抗药性没有抗药性(2)相对稳定抵抗力自我调节(3)逐渐恢复恢复力稳定性解析观察图解T点之前甲乙两种昆虫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T点之后,乙数量减少,甲失去了天敌的控制,数量增多,导致森林生物量下降。40分钟课时作业学考达标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D选项表现为正反馈调节,最终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C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即可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也是有变化的答案C解析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因此要放置在环境适宜的地方,避免阳光直接照射。3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属于正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过程的结果反过来作用于这个过程,称为反馈调节;如果是使这个过程加强,就叫正反馈调节,如果是使这个过程减弱,就叫负反馈调节。池塘早期,藻类的增多(过程),导致水蚤增多(结果),结果藻类减少(减弱),故属于负反馈调节;池塘后期,水体污染(过程),导致大量水蚤死亡(结果),接着水体进一步污染(加强),故属于正反馈调节。4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关系答案B解析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关系。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呈负相关,即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亦然。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而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需对该草地进行除虫、除草等措施,使该草地的成分变得单纯,故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故选B。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因物种单一,其恢复力稳定性差B发菜没有叶绿体,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第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D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答案C解析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发菜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所以C选项正确。高考提能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小答案B解析该诗句描述的是草原被毁灭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应为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反之越低,B正确;某些环境恶劣的生态系统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C错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种类及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D错误。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以下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按营养功能来区分,一般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它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一旦生产者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A、B和C比较,均为一种生产者,C中食物链最短,故相对稳定;C和D比较,生物种类一样多,但D的生产者多,故D比C稳定。9狼图腾这部电影中,不仅讲述了发生在额仑草原上的人与狼的故事,而且通过草原的生态变迁,直面了生态问题,比如其中的台词:“我也打狼,可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还能活吗?”就蕴含了食物链关系及生态平衡的规则。下面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出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正反馈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以食物链、食物网为途径进行的C捕食者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具有积极意义D调查草原上的黄羊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答案A解析自然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出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负反馈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正确;捕食者即消费者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积极意义,C正确;黄羊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其种群密度需要使用标志重捕法,D正确。10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3个生态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答案A解析甲瓶与乙瓶的区别是小鱼数量不同,乙瓶与丙瓶的区别是放置的环境不同。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丙瓶置于黑暗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中生物也会很快死亡;相比之下,乙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1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材料二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1)红树林的 稳定性较强而 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 。(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 都是有限的。(3)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抵抗力恢复力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2)自我调节能力(3)土壤中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解析红树林生长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会使土壤中无机盐浓度上升,而农作物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12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 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植物的种类数较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解析(1)该地是因为过度砍伐造成的森林破坏,所以土壤没变,土壤中会留下原来植物的种子和根系,所以属于次生演替。(2)上述群落中草丛群落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遭到破坏后最容易恢复;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3)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动物随植物分层而分层,所以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13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种群密度 ,原因是 ;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 ,原因是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答案(1)生物群落竞争(2)降低没有光照,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降低氧气与食物不足(3)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解析(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生物群落,因此A瓶中的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浮游藻类和水草都是生产者,会争夺阳光、生态瓶中的水、空气和无机盐等,因此两者为竞争关系。(2)B瓶缺乏光照,浮游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一段时间后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将降低。浮游藻类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数量减少,同时也会导致瓶内氧气含量减少,而浮游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浮游动物会因食物和氧气不足而使种群密度降低。(3)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重新供生产者利用。 真题体验14(2015江苏,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答案B解析A项错,调查蜘蛛一般采取等距取样法;B项对,杂食性动物由于食物来源丰富,某种食物类型数量的变动对其数量的影响较小;C项错,密闭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D项错,一旦周围的光线、温度和湿度发生了变化,变色龙就随之改变体色与环境颜色保持一致,既有利于躲避敌害,又利于捕捉猎物,属于物理信息。15(2015全国,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16(2014广东,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 B C D答案D解析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动物机体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肌肉活动剧烈,产热增多,为了维持正常体温,机体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但排汗量并不会影响运动强度,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反馈调节。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会产生影响,但土壤动物不会对降雨量产生影响,两者之间不存在反馈调节。害虫数量增多时,其天敌鸟类因食物充足数量增多,害虫会因天敌鸟类数量的增多而数量减少,害虫与其天敌鸟类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