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1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98603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1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1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1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1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2、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4、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师:上课 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王昌龄曾有诗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楼兰国在汉代时被称为鄯善国,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门户,当年张骞出使西域、路过这里的时候,曾被这里的富庶和美丽惊呆了,而今,我们只能看到楼兰国的断壁残垣(出示图片),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历代的楼兰统治者不重视环境保护,致使胡杨遭伐、红柳无存、土地沙化、河流改道,终于使罗布泊楼兰人赖以生存的水源之湖也变了脸,罗布泊的畏缩足以让这个古国颤抖,楼兰人不得不举国迁徙,人是不能与大自然过招的,罗布泊的干涸、楼兰的消失就是一个明证,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吴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师板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看书下注释1,本文出处是那里,生:本文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本文的体裁是什么?生:报告文学。师:让我们一起看下文题!根据问题你可以提出那些问题?生1:1.罗布泊属于中国的那个省?生2:.罗布泊消逝原因?生3:.为什么说罗布泊是仙湖?仙湖是怎样消逝的?生4:.罗布泊到底有多大?生5:.罗布泊现在是什么样子?师:这些问题正是老师想与大家探讨的问题,下面,请大家走入文本、走近罗布泊,来解决一下这些问题。生:看大屏幕,读要求:请你出声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并解决自己的疑问。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别忘了标清自然段序号。师:同学们,停下来,可以吗?生:行。师:那好!你们在字词方面有没有疑难问题?说一说,好吗?生: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解决问题。师:大家各自的问题解决的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探讨一下。生1:我带着的问题是罗布泊原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我解决了,在第4自然段,在遥远的过去,那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师:我们一起看下这段文字,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生2:充满生机,生机盎然的。师:似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生3:我带着的问题是罗布泊的消逝后的样子?第19 段文字。师:读到这里时,你有怎样的感受?生:荒凉,萧索。师:我认为,在他朗读的语段中,有一个词,应该在重读一下,师范读,长达数百万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崩塌一词的重读,可以表达出作者痛心疾首的情感。生4:我带着问题是:我认为罗布泊是荒凉的,现在,我知道了,罗布泊原来是一个很美的地方。生5:我了解了写罗布泊消逝的原因?92页第10段,罗布泊的消逝与塔里木河有直接关系。生6:我也找到了一点原因,塔里木河两岸的人口急剧增加,扩大的耕地用水,开采矿藏需要用水四个盲目。也是造成罗布泊消释的原因。师:纠正字音(cang)。生7:盲目的开发使这个绿洲失去了生命。师:我知道罗布泊在大家的心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看一看存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师:用那些词语可以形容这样的画面?生: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绿树成荫师:好鸟相鸣。生:嘤嘤成韵。师:的确,昔日的仙湖异常的美丽,可用苏轼的笔下的诗来形容,“欲把仙湖比西子生:浓妆淡来总相宜。师:美得像张大千笔下的水墨丹青。假如,昔日的罗布泊就在我们十中旁边,你想做什么?生:保护环境。师:有没有想去看一看的欲望?生:有。师:为什么?生1:因为它美丽。生2:因为它是大自然给我们留下的美丽遗产,我想一目睹一下她的美丽师:可以说,你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为你能想到这是大自然给我留下的是一份美丽的遗产,这是文明的象征。还有谁想去?生3:这里面的鸟声太动听了,我喜欢鸟鸣。师:那你会不会打鸟或者把鸟捕捉到家里来呢?生3:不会的,那样太残忍了。生4:我想去看一看罗布泊的美丽。师:罗布泊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伴着鸟声的呢喃,罗布泊仿佛向我们款款走来,她胜过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胜过高尔基笔下的伏尔加河畔。然而,这样的画面也只能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了,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又有怎样的感受?生1:断壁残垣,令人心碎。生2:荒芜人烟。生3:一片萧索。生4:我看到这个话面,我感受到非常的难过。师:为什么?生:因为,我觉得这里太萧条,我忽然感受我们人类太残忍?我为我们人类感到羞愧。师: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语,让老师为你自豪,这里的罗布泊已失去了往日青春的容颜,这里只有浩瀚的荒漠,只有这个孤独的石碑(结合课件)在风中低泣,诉说着内心的悲哀。然而,造成罗布泊干涸、消逝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生1:读93页第3自然段。师:是不是这个原因呢?生:是。师;这段文字运用什么句式?生:排比。师:罗布泊周围有怎样的变化?生:读文。师:随着罗布泊的干涸,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具体的表现是生:草枯树亡。师:这种悲剧可不可以避免?生:可以。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把这一幅幅画面留在大自然中,而不是留在我们的脑海之中。生1:植树造林。师:原来这里也有树的。生2:节约用水。生3:增强人们的环抱意识。生4:退耕还林生5:合理开采水资源。师:她提到了一个要合理开采水资源的问题。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生6:不浪费。生7: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师:对了,要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这样才能长久的解决实际问题。师:四个盲目构成了排比句式,排比有什么样的作用?生1:有批评的意思。生2:同时这里也增加了语言气势。师:这里也深刻的表达作者内在感受。师:本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生:报告文学。师: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精神给养值得我们汲取,下面我们再次走人文本(品读罗布泊),品味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及真实性。师:咱8班可谓是藏龙卧虎之地,我今天想向大家挑战,与同学一起读文,比一比谁读的更棒。生:踊跃参加。师生合作读文师: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但是在朗读中,仍有小错误出现,1自然段吞噬shi、木乃伊 yi 师:为伊消得人憔悴,生:衣带渐宽终不悔,不知大家现在是否为罗布泊消得人憔悴了。好了,请同学快速读文,小组合作讨论大屏幕上的问题。生:讨论。师:请同学们停下来,说一说自己的收获。生:包含深情的朗读师:这里体现了报告文学的什么特征?生:抒情性。师:实际上你在用你的行动(朗读)诠释什么是抒情性。生: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体现在本文大量使用排比句,同时运用优美的语言书写,从而体现其文学色彩。生:从篇中18自然段文字的数据表现其真实性。生:从22段文字里表现报告文学的形象性。师:这里也体现报告文学的抒情性。师:我们在这里一起与作者对话,体会到了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及真实性,也体会到了作者字里行问也留露出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悲哀,这里也深藏着作者的什么意识?生1:环保意识。生2:还有一种忧患意识。师:仅仅是罗布泊有变化吗?生:还有青海湖。生:还有月牙泉。师:看,月牙泉像一弯新月,卧在沙漠之中,可怜的它也在日渐干枯,其实,大自然也在向我们提出警告,前些天,北京的沙尘暴也向我们发出了警告。下面,请同学们随着我看一下几幅画面。师,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生:撒哈拉沙漠师:考古文学家曾在沙漠处发现许多洞穴,里面有很多壁画,大量的例子告诉我们,环境遭到破坏仅仅是罗布泊的问题么?生:不是,是世界存在的问题。师:是全球的问题,据资料显示:珠峰的雪样中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南极企鹅体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加酸。可见,地球母亲的脸上已写满了忧郁,那么,我不得不在黑板上在添上一个词语,地球,请大家思考一下,黑板上的这几者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师生总结:说出人类要善待自己的家园,善待环境,这样环境才能善待我们。我们应有忧患意识,在忧患当中,我们才能生存、发展。师:文章中,那里最能体现作者的急切和抒发出内心的忧患。师生齐读28自然段师: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经难找到一块净土,人类的唯一的生存家园地球以伤痕累累,他的面庞以写满了忧郁,刚才,我们在文章中,看到昔日和今日的罗布泊,对比强烈,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引发我们的思考,思考之余,让我们在看一看我们的周围环境的变化,再看看这幅图画,谈谈你的感受。生1:从小事做起,保护每一株草,每一片绿洲生2:保护环境,不能只看眼前,而不顾以后。师:假如看到别人破坏环境的现实,你会怎么做?生2:我们要制止他们。师:他们不听劝告呢?又该怎样?生2:我们还可运用法律武器。师:好样的。生3: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因为我们在这里生存。师:仅仅是因为我们在这里生存吗?其实破坏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在破坏我们的家园,破坏我们人类的文明。师:请大家仔细看,看树叶的形状像什么?生:眼睛。师:地球位于树叶的中央,它的形状又像什么?生:眼睛。师生唱和: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地球。师: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爷爷以打猎为生,爸爸以伐木为生,儿子以卖树墩为生,孙子以根雕为生。”这段话曾经让我不寒而栗,因为这样继续下去,我们的世界将不会拥有旭日东升的黎明。听了大家的话,我就不在忧虑了,让我们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与沙漠抗争,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战胜困难,那么因破坏环境而造成的悲剧将不在重演。师:谢谢同学们,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