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BUS及CAN应用节点设计.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98050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ANBUS及CAN应用节点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CANBUS及CAN应用节点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CANBUS及CAN应用节点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3CANBUS器件4.3.1简介,CAN作为一种技术先进、可靠性高、功能完善、成本低的远程网络通信控制方式,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自动控制、电力系统、楼宇自控、安防监控、机电一体化、医疗仪器等自动化领域。主要产品如表4-51所示。,表4-51CANBUS器件,4.3.2CAN总线驱动器,1PCA82C250/251PCA82C250/251收发器是协议控制器和物理传输线路之间的接口。此器件对总线提供差动发送能力,对CAN控制器提供差动接收能力,可以在汽车和一般的工业应用上使用。PCA82C250/251收发器的主要特点如下:,完全符合ISO11898标准。高速率(最高达1Mbps)。具有抗汽车环境中的瞬间干扰,保护总线能力。斜率控制,降低射频干扰(RFI)。差分收发器,抗宽范围的共模干扰,抗电磁干扰(EMI)。热保护。防止电源和地之间发生短路。低电流待机模式。未上电的节点对总线无影响。可连接110个节点。工作温度范围:40+125。,图429PCA82C250/251引脚图,PCA82C250/251为8引脚DIP和SO两种封装,引脚如图4-29所示。,引脚介绍如下:TXD:发送数据输入。GND:地。Vcc:电源电压4.5V5.5V。RXD:接收数据输出。Vref:参考电压输出。CANL:低电平CAN电压输入/输出。CANH:高电平CAN电压输入/输出。Rs:斜率电阻输入。,图430PCA82C250/251应用电路,(3)应用电路PCA82C250/251收发器的典型应用如图4-30所示。,2TJA1050TJA1050是Philips公司生产的、用以替代PCA82C250的高速CAN总线收发器。该器件提供了CAN控制器与物理总线之间的接口以及对CAN总线的差动发送和接收功能。TJA1050除了具有PCA82C250的主要特性以外,在某些方面的性能还作了很大的改善。,4.4CAN应用节点设计4.4.1硬件电路设计,采用AT89S52单片微控制器、独立CAN通信控制器SJA1000、CAN总线驱动器PCA82C250及复位电路IMP708的CAN应用节点电路如图4-41所示。,图441CAN应用节点电路,在图4-41中,IMP708具有两个复位输出RESET和/RESET,分别接至AT89S52单片微控制器和SJA1000CAN通信控制器。当按下按键S时,为手动复位。,4.4.2BasicCAN程序设计,CAN应用节点的程序设计主要分为三部分:初始化子程序、发送子程序、接收子程序。1.CAN初始化程序程序流程图。CAN初始化子程序流程图如图4-42所示。,图442CAN初始化子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CAN初始化子程序清单如下:,入口条件:将本节点号存入NODE单元。波特率控制字存入NBTR0和NBTR1单元。出口:无,CAN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距离与其通信波特率有关,当采用Philips公司的SJA1000CAN通信控制器时,并假设晶振频率为16MHz,通信距离与通信波特率关系如表4-60所示。,表4-60通信距离与通信波特率关系表,2.CAN接收子程序程序流程图。CAN接收子程序流程图如图4-43所示。,图443CAN接收子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CAN接收子程序清单如下:入口条件:无。出口:接收的描述符、数据长度及数据放在RXBF开始的缓冲区中。,3.CAN发送子程序程序流程图。CAN发送子程序流程图如图4-44所示。,图444CAN发送子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CAN发送子程序清单如下:入口条件:将要发送的描述符存入TXBF;将要发送的数据长度存入TXBF+1;将要发送的数据存入TXBF+2开始的单元。出口:无。,4.5基于PCI总线的CAN智能网络通信适配器的设计4.5.1SCADA系统结构,基于CAN现场总线的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结构如图4-45所示。,图445基于CAN现场总线的SCADA系统结构图,4.5.2PCI总线概述,PCI总线的英文全称为: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SpercialInterestGroup,简称PCISIG,即外设部件互连。PCI总线是由Intel公司提出的。对PCI扩展卡及元件,能够自动配置,实现设备的即插即用;处理器独立,不依赖任何CPU,支持多种处理器及将来待开发的更高性能处理器;支持64位地址;多主控制允许任何PCI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进行点对点访问;PCI提供数据和地址的奇偶校验功能,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计算机的PCI总线示意图如图4-46所示。,图446计算机的PCI总线示意图,4.5.3PCI控制器CY7C09449PV,CY7C09449PV是Cypress公司生产的半导体PCI-DP系列的PCI接口控制器之一,它提供了可与多种常用的微处理器直接连接的PCI主/从接口,一个128Kbit的双端口SRAM用作局部微处理器和PCI总线间的共享存储器。CY7C09449PV给设计者提供了一种将应用连接到PCI总线的简单方法。它同时提供一个I2O消息单元,具有消息队列和中断能力。,CY7C09449PV控制器的主要特点为:具有128Kbit的双端口共享存储器;可以作为主设备和从设备接口使用,符合PCI2.2规范;内置主桥能力;可以直接与多种微处理器接口;具有I2O(IntelligentInput&Output的缩写)信息传送单元,包括4个深度为32的FIFO;它的局部总线时钟频率最高可达50MHz;采用单一3.3V电源供电,与3V和5V的PCI总线信号兼容。,4.5.4CAN智能网络通信适配器的设计,1系统功能CAN智能网络通信适配器主要是用来承担上位计算机和CAN智能测控节点等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交互任务的。2硬件结构和工作过程基于PCI总线的CAN智能网络通信适配器硬件结构如图4-49所示。,图449CAN智能网络通信适配器硬件结构图,3.CAN数据包格式CAN通信数据传输采用短帧结构,每帧最多发送8个字节有效数据,在传输的数据量超过8个字节有效数据时,给用户编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定义了如图4-50所示的CAN的数据包格式。,a)b)图450发送数据包和接收数据包格式a)发送数据包格式b)接收数据包格式,与上述定义的数据包格式相对应,CAN的多帧数据传输帧结构如图4-51所示。,图451CAN多帧数据传输帧结构图,4设备驱动程序WDM的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98,Windows2000)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移植性,对底层操作采取了屏蔽的策略,对应用程序访问硬件资源进行了限制。上层的应用程序无权直接访问硬件资源,需要通过编制的设备驱动程序(WDM)实现对硬件资源、外围设备(如PCI设备)的控制,如获取PCI资源配置情况,把分配的物理地址映射到线性地址以及对局部总线工作方式的控制等。,WDM(Win32DriverModel)作为Windows的最新一代驱动程序模型,其运行平台是Windows98/Me/NT/2000/XP等操作系统,运行在系统的内核态。开发WDM的方式有两种:选用DDK开发和选用第三方软件工具开发。本系统开发选用NuMega公司提供的DriverWorks软件。,4.6CAN智能节点的设计4.6.1CAN智能测控节点的一般结构,在基于CAN现场总线的SCADA系统中,需要设计对工业现场实现测控的智能节点。CAN智能测控节点的结构如图4-64所示。,图464CAN智能测控节点结构图,下面以FBCAN-8DI八路数字量输入模块为例介绍智能测控节点的设计。,4.6.2FBCAN-8DI八路数字量输入智能节点的设计,1硬件结构FBCAN-8DI八路数字量输入智能节点的硬件框图如图4-65所示。,图465FBCAN8DI智能节点的硬件结构框图,在该智能节点的设计中,设定开关的口地址为7FFFH,SJA1000的地址为BF00H,读取数字量的口地址为DFFFH。2数字量输入电路数字量输入电路如图4-66所示。,图466数字量输入电路,当跳线器JP1的1-2短路,跳线器JP2的1-2断开、2-3短路时,输入端DI+和DI可以接一干接点信号。当跳线器JP1的1-2断开,跳线器JP2的1-2短路、2-3断开时,输入端DI+和DI可以接有源接点。在图4-66中,开关量输入端所用电源为+24V,也可以是+15V或+5V电源,只需改变电阻R1的阻值即可。,3DC/DC电源电路在智能节点的设计中,供电电源一般为+24V,而智能节点内部通常需要+5V或其它电源(如放大器、A/D、D/A等器件所需电源),因此需要将+24V电源进行DC/DC变换,产生所需电源,图4-67为将+24V变成+5V的DC/DC变换电路。,图467DC/DC电路,在图4-67中,VD1为防止电源反接二极管,VD2为TVS抗浪涌二极管,C1C2为滤波电容。4程序设计在FBCAN-8DI智能节点的设计中,采用第4.5节介绍的CAN数据包格式。程序主要包括主程序、读取数字量状态子程序、定时器0中断服务程序、CAN数据包接收中断服务程序、CAN数据包发送子程序。另外,还有参数配置程序,网络检查程序,WDT及串行E2PROM数据读写等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