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卷 北师大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97751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卷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卷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卷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三)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A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答案B解析1953年对资本主义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即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2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在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A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B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村的基层行政组织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1957年”“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可知应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3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的表格(金额单位:亿元),在生产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9642704农业总产值461610537工农业总产值8101 2521 241A.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B工业发展快于农业发展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D经济建设方针的正确性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生产结构”这一有效信息。四个选项中只有B、C两项是关于生产结构的内容,而表格材料反映不出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故选B项。4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答案D解析首先认真读图,明确19571965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破坏了我国经济,造成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5英国学者指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符合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早期”和“70年代后半期”的是()A三大改造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C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B解析A中的“土地改革”不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史实;C中的“三大改造”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D中的都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史实,故B符合题目要求。6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答案C解析以上四个步骤分别指的是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当前的土地政策,这四个步骤都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范畴,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选C。7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图一图二图三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直接排除B、D两项。三个时期的变革都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所有权没有变化。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故选A项。8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可知,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营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找商机,使企业恢复了活力,其原因是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故C项正确。9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一部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据目录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B制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C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D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答案C解析结合目录中的“经济改革”“企业集团”“农村工业化”和“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可知涉及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C项正确。10邓小平曾经九上时代周刊封面,其中1992年出现在封面上时,时代周刊这样介绍:“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答案B解析题干中关键信息“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反映了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因此选B。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尚未完成,C、D都不符合时间,排除。11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邻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答案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城市定为经济特区,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使这些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A、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C项是发展的表现之一。12下图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状况。下列选项中能够与此关联的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正确,都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重要的经济措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时间上不符。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1956年、1978年、1992年是现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关键时间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材料二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材料三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说明其变化的原因。(10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进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制度安排”的具体表现。(6分)(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务实主义探索”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4分)答案(1)表现: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表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科技教育体制的调整。(3)表现: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影响: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可从材料一关键词“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国民经济紧运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总结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从1978年起在政治、经济领域所进行的改变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的观点即可;第二小问总结该观点对经济体制的影响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体制十年(1)据材料一,指出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目的。并说明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12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形成的过程。(8分)答案(1)目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推进经济现代化。关系:可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可能会带来一些暂时的消极影响,但整体而言是利大于弊。(2)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解析第(1)问“目的”要从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推进经济现代化等方面回答;“关系”要紧扣“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这一要求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