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章末检测卷 (新版)粤教沪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96344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章末检测卷 (新版)粤教沪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章末检测卷 (新版)粤教沪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章末检测卷 (新版)粤教沪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章末检测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3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在他的记录数据中,其中有一个数据的单位是mm,它是(B)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17.5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为35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为1D.一名同学的身高为16.4解析: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一支新铅笔长度约为17.5 cm=175 mm,外文字典厚度约为3.5 cm=35 mm,一枚硬币的厚度约1 cm=10 mm,一名同学身高1.64 m=16.4 dm=164 cm=1 640 mm.2.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B)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分析与论证解析:“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仅仅局限于猜想与假设.3.如图所示,用一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方法正确的是(C)解析:A图中的零刻线没有与被测物边缘对齐,无法读数;用厚刻度尺测量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故B错;D图中尺子歪斜.4.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D)A.用刻度尺认真的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解析:1角硬币的厚度较小,直接测量误差较大,用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误差较小.5.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解析:误差是由于实验中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中使用工具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尽量减小误差.6.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A)A.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B.1988年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C.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D.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解析:B是光现象,C是电现象,D是力现象,只有A是热现象.7.小明身高175 cm,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A.他的手掌宽约为10 cm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 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C.他的“1拃”约为40 cm(拃:念zh,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他的“1庹”约为3 m(庹:念tu,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解析:拳头宽度在10 cm左右,手掌宽度与拳头宽度差不多,故A选项符合实际;小明的身高175 cm,正常步幅不可能大于身高,故B选项不符合实际;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离在20 cm左右,故C选项不符合实际;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与身高差不多,故D选项不符合实际.8.豆浆和油条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传统早餐.众所周知,热豆浆在夏天冷却得较慢,而在冬天冷却得较快.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科学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D)A.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季节、室温及其质量有什么关系?B.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C.液体冷却的时间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D.液体冷却的速度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解析:冬季和夏季温度差别大,热豆浆在夏天冷却得较慢,在冬季冷却得较快,因此热豆浆在不同季节冷却速度与周围环境温度有关.第卷(非选择题,共68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9.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5.00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1.6mm.解析:由图可知L=5.00 cm,n=32,故细铜丝的直径是d=0.16 cm=1.6 mm.10.李明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53m ;(2)一张课桌的长度约为13.6dm.解析:中学生的平均身高在1.60 m左右.一张课桌的长度一般在1015 dm之间.11.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将以下活动所需时间长短排列CABD(填序号).A.去操场做一节广播操B.到隔壁教室去借一本书C.到距离家3 km的学校上学D.眨一下眼睛解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估测各项活动所需时间.去操场做一节广播操,大约需要10分钟;到隔壁教室去借一本书,大约需要2分钟;到距离家3 km的学校上学,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眨一下眼睛,大约用时0.1 s.因此活动所需时间由长到短排列为CABD.12.(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木块的长度是cm.(2)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固体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或;如图1所示中读取液体体积方法正确的是 ;如图2所示测得石块的体积是.(3)请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出下面表格的总长度a和总宽度b,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内.解析:对物体进行测量时,分度值小的精确度高一些,在对物体测量时一定要用有刻度线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答案:(1)AB2.20(2)量筒量杯乙30 mL(3)3.85 cm(0.01 cm)1.70 cm(0.01 cm)三、实验探究题(13题10分,14题10分,15题20分,共40分)13.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课上学到的科学方法,按如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实验序号小球质量(g)摆线长度(m)摆动距离s长度(m)小球摆动10次所用时间(s)小球摆动一次所用时间(s)1200.80.1018.01.802201.00.1420.02.003201.20.1022.02.204301.00.1420.02.005301.00.1020.02.00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2,4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1,3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4,5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绳长有关,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单一物理量往往受多个因素(或变量)影响,物理学中对于多个因素(或多变量)的问题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即控制其中多个变量不变,只探究该物理量与其中一个变量的关系,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探究与其他变量的关系,即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化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找出每个变量与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加以综合得出结论.14.小向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桌小明的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设计并科学地进行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液体肥皂液管子直径(mm)35102050泡泡产生的情况容易较容易较难难不产生分析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泡泡.解析:由表格可知,管的直径越来越大,泡泡产生越来越难.15.小明注意到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 s,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 s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5678摆长l/m0.300.400.500.600.700.800.901.00周期T/s1.11.31.41.51.71.81.92.0周期平方1.21.72.02.32.93.23.64.0(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选填“长”或“短”).(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像.(3)分析你作出的图像,可知实验中用的单摆周期的T2与l成关系.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摆长越长,摆动一次所需时间越长;(2)按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点.(3)作出的图像是直线,说明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成正比例关系.答案:(1)长(2)如图所示(3)正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