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95924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马云在回忆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说:“当你不去旅行,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这告诉我们 ( ) A. 青春是美好的,应及时享乐,放纵自己B. 青春是激昂的,要我行我素,张扬个性C. 青春是喜悦的,莫因烦恼而感到悲观失望D. 青春是短暂的,要珍惜青春创造美好人生2“上帝在赐给我们青春的同时,也赐给我们青春痘。”对这句话的最佳理解是 ( )A. 中学生每个人脸上都会长“青春痘B. 青春期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把握青春期C.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D. 青春期既给我们带来成长的欢乐和美好,也带来一些莫名的烦恼和困惑3“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A. B. C. D. 4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从25万名小学生中挑选出1500名智商较高的男女同龄同学进行长期追踪研究,对其中150名最成功的学生的研究表明,获得卓越成就的人不仅仅因为他们有较高的智力,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具有正面的情绪。此实验结果表明 ( )A. 正面情绪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B. 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对人的影响是相同的C. 正面情绪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它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D. 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不同,对人没有影响5一些在科学领域取得过突破性贡献的科学巨匠们,都显示出在诗歌、音乐、文学等艺术方面的特殊才能。爱因斯坦也坦言:“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这说明( )艺术对科学思维有启示和开拓作用 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情感伴随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 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探索未知A. B. C. D. 6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告诉我们( )A. 我们要学会爱憎分明 B. 情绪受爱恨的影响较大C. 人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D. 得罪了别人,别人就会恨你7“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硬。”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花岗岩比石子、水泥还要硬 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离开集体,个人的力量没有任何作用A. B. C. D. 8“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所有人的力量相加,就足以升腾起改变时代、推动进步的正能量。这启示我们要认识到国家兴亡是我的责任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努力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要胸怀天下,共同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A. B. C. D. 9七一班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多次受到学校表彰,同学们越来越有热情,就连生性内向、怯于表现的小菲也加入进来,变得越来越活泼。这告诉我们( )A.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B. 个人的力量在集体中可以变得很强大C. 集体让可以让我们体验到集体荣誉感D. 集体成员之间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10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能够为这一论断作出注解的古语是( )A.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B.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C. 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D.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11下列属于道德与法律的共同点的是 ()A. 都依靠舆论和习惯的力量约束我们的行为B. 共同约束社会成员、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C. 都通过规则和制度来约束社会成员D. 都具有强制性12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利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提供、公开或出售个人信息。这说明了 (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 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A. B. C. D. 13习近平说,反腐败就要“苍蝇老虎一起打”,这体现了( )A.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 我国的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C. 我国的法律要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D. 我国公民都能直接惩治违法犯罪行为14共享单车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出现了各种破坏、损毁等现象。让共享单车真正的发挥共享的作用仅靠法律的强制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来抓。这是因为( ) A. 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因为道德的适用范围更广B. 道德更适用于小事情,而法律适用于大事情C. 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D. 法律是道德建设的保障 ,道德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5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33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这一规定直接体现了法律()A. 对人们的行为起规范作用 B. 保护公民的财产收益权C. 对人们的行为起保护作用 D. 保护公民的财产使用权16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公民的法律信仰是法治力量的源泉,我们应当发自内心地尊崇和捍卫法律B. 法律应该由每一位公民参与制定,符合每一位公民的利益C.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依法办事D. 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是大人们的事情,于我们无关17农村社区是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安徽、广东、河南、浙江等多地设置留守儿童活动室等。这体现了对留守儿童的( )A. 学校保护 B. 司法保护 C. 家庭保护 D. 社会保护18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的水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司法公正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 B. 犯罪无视法律但不不违反法律C. 犯罪十次都不能完全破坏法律 D. 只要司法公正就能消除犯罪19我们在学校上学不用交学费、杂费,这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我们的父母是社会的劳动者,有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A.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 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C. 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 D. 法律与我们的一生相依相伴20法律保障功能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我们应( )思考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依法办事,遵守法律学会通过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A. B. C. D. 21简答题初中生小王原来表现较好,后来迷上了游戏机,逐渐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的班主任对小王一直都很关注,总是耐心教育,但小王仍执迷不悟。初中毕业后,小王为弄到玩游戏机的钱,竟持刀潜入张大娘家企图盗窃,被发现后将张大娘捅伤,抢劫现金两千余元后逃离现场,但很快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最终小王被判有期徒刑十年。(1) 材料中的小王同学给我们什么警示(6分)22.辨析题有人认为,法律是用来惩处、制裁违法犯罪的,只要我们不违法,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请你对上述观点评析。(4分) 参考答案1D【解析】“挂QQ,刷微博,逛淘宝,玩网游”都属于休闲娱乐的方式,“旅行、拼奖学金”都属于人生的奋斗过程。从马云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青春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为自己创造美好的人生,而不应该荒废青春。D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中的“放纵自己”、B中的“我行我素”说法错误;C的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2D【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说明青春期不仅有成长的欢乐,也有一些生理上的烦恼。D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的说法过于绝对,不同的人生理变化表现也不一样;B和C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3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止于至善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是都体现了一种追求,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追求止于至善的境界,其中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正确答案选D。4C【解析】材料中的实验结果说明了正面的情绪会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C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的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正面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B的说法错误,不同的情绪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D的说法错误,无论是哪一种情绪都会对人产生影响。这三项应排除。故该题选C。5B【解析】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情感反应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物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关,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观察事物,探索未知。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正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情感伴随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观点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干要求。 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情感体验6C【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说明人的情绪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C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D的说法都是对这句话的误解。故该题选C。7C【解析】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掌握集体的含义,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团结的重要性,怎样为集体添光彩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题干的意思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无穷,团结就是力量,所以是正确的;选项仅仅解释了字义;选项过分强调集体作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错误的排除。故选考点:团结合作8A【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说明了每个人都应为国家的整体利益负责,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的说法错误,我们应胸怀天下,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此项应排除。故该题选A。9A【解析】材料说明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A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BC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材料中没有体现集体对个人力量的影响、集体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关系。这三项应排除。故该题选A。10D【解析】习近平同志的这句话说明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D中的古语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法律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性,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中的古语强调的是法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B中的古语说明的是礼教和法律的不同之处;C中的古语说明的是治理国家必须把善政和法律结合起来。这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该题选D。11B【解析】题目要求选出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B说明了二者在约束力上的相同,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中的观点是道德的特征,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中的观点是法律的特征,道德是通过人们内心的信念和习惯的力量来约束社会成员的;D的说法错误,法律才具有强制性,道德不具备强制性。这三项都不是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该题选B。12A【解析】解答此题宜采用排除法。全国人大通过民法总则,说明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民法总则的内容则说明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每个公民既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受到法律的约束。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的说法正确,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此项应排除。故该题选A。13A【解析】“老虎”是指那些位高权重且不廉洁的国家工作人员、“苍蝇”是指那些虽然职位不够高,但贪腐现象严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习近平的这一说法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B的说法错误,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C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的说法错误,惩治违法犯罪行为是法律的作用,公民没有权力惩治违法犯罪行为。14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加强公民基本道德建设。C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中的“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的说法错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比道德的约束力更强;B的说法错误,道德和法律都调整人们的行为,没有大事小事之分;D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5A【解析】从材料中慈善法“禁止”中可以看出,法律告诉人们不能做什么,说明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A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B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不是材料中这一规定直接体现的观点;C的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法律对人们行为的保护作用。这三项应排除。故该题选A。16A【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信仰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将法律铭刻在公民内心里”,表明公民的法律信仰是法治力量的源泉,我们应该发自内心的尊崇和捍卫法律,ABC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A。17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对未成年人设置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材料中社区采取的措施,属于社会保护,所以排除ABC,正确答案选D。18A【解析】培根的这句话说明了司法公正对于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性,A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B的说法错误,任何人都不能无视法律,更不能违反法律;C的说法是对材料的误解;D的说法夸大了司法公正对于消除犯罪的意义。这三项应排除。故该题选A。19A【解析】材料说明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约束公民的行为,即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A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B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材料没有说明法律的指导作用、法律伴随我们的一生这两个观点;C的说法错误,法律不止约束有违法情节的人,也保护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约束所有公民的行为。这三项应排除。故该题选A。20D【解析】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还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如果遇到侵权的事情,要学会通过法治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是正确的,故选D。21.我们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要从小事做起,要重视思想道德修养,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任写其中两点即可,每点3分)22. 这种说法错误的。(1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法律息息相关,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1分)法律规定了我们应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1分)法律为我们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