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新题预测练3 物态变化.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95782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新题预测练3 物态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新题预测练3 物态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新题预测练3 物态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新题预测练3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对公共建筑内空调设定温度的要求应该是()A.夏季不低于26 ,冬季不高于20 B.夏季不高于26 ,冬季不低于20 C.夏季不低于26 ,冬季不低于20 D.夏季不高于26 ,冬季不高于20 答案:A解析:在夏季,安装空调来获得低温,如果室内外温度差越大,压缩机工作时间越长,浪费的能源越多,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 ;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则不得高于20 。2.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B.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 D.它的示数为10 答案:D解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不符合题意;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B不符合题意;图示的温度计每一大格代表10 ,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1 ,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C不符合题意;温度计的水银柱在0 以下1大格处,示数为-10 ,D符合题意。3.(xx河南许昌中考模拟)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因温度不变,所以不放出热量B.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只要不断给其加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C.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降低D.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如果还不断给其加热,温度却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不断放出热量,故选项A说法不正确;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选项B说法不正确;非晶体无凝固点,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降低,故选项C说法正确;非晶体无熔点,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故选项D说法不正确。4.(xx山东泰安中考)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答案:D解析:A图中物质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熔化的规律: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象是某晶体的熔化图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B图中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凝固的规律:虽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象是某晶体的凝固图象,选项B不符合题意;C图中该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可以判断出该图象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选项C不符合题意;D图中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先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不再变化了,这与水的沸腾规律相符,选项D符合题意。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答案:A解析:A图,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B图,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C图,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D图,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6.如图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答案:C解析: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后物质应是液态。雪花、霜冻及冰雹都是水的固态形式,雾是水的液态形式,故选C。7.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冰雪消融积水干涸滴水成冰霜满枝头A.B.C.D.答案:D解析: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积水干涸是由液体变为气态,需要吸热;滴水成冰是由液体变为固态,需要放热;霜满枝头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8.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很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可见,霜是由露变成的答案:B解析: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酒精极易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很凉爽,故B正确;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C错误;霜和露珠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故D错误。9.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冰棒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答案:C解析: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10.(xx山东日照中考模拟)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B.严冬,玻璃窗外壁结了一层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C.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答案:B解析: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4分)(xx江苏盐都区中考模拟)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若这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表中所列的物质,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原因是。物质凝固点沸点酒精-11.778甲苯-95110答案:29 (29.0 )酒精酒精的沸点为78 ,小于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解析:题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在零摄氏度以上延伸,故其示数为29 (29.0 );通过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并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 ,小于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因此,其中的液体肯定不是酒精。12.(4分)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拿取时会粘手,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取出放一会儿,可以发现金属块变湿了,如果马上用毛巾擦干发现还会变湿,为什么?答案:金属被冷冻后,温度很低,拿取时会粘手,是因为手上的水遇冷凝固;金属块变湿及用毛巾擦不干,都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金属块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金属块的表面产生的。13.(4分)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答案:A80解析:读图象可知,A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有一段图线是水平的,表示在这段时间里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因此是晶体,其对应的熔点温度为80 ;B物质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属非晶体。14.(4分)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玻璃窗的(选填“室内”或“室外”)侧。依据是。答案:室外室外水蒸气遇冷液化解析:液化是气体变成液体,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本题中夏季室内开空调,房间内温度较低,室外空气温度高,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小水珠。液化发生在温度较高的一侧。15.(6分)小军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选填“大”或“小”),这是因为酒精在时要吸热造成的。答案:小蒸发解析: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的时候,加快了酒精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温度计的示数降低。16.(6分)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答案:吸收碘的温度解析: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很高,能很快达到碘的熔点使其熔化,而沸水的温度只能达到100 ,不会达到碘的熔点,所以才会升华,可见温度对碘的升华和熔化有影响。17.(12分)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此时示数是,试管中的物质呈态。答案:(1)均匀(2)B3液解析:(1)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碎冰受热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读温度时,视线要与液面齐平,所以选择B读法;示数在零刻度的上方3格,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读数为3 ;此时温度高于冰的熔点,所以试管中的物质呈液态。18.(20分)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时间/min891011121314温度/96979898959898(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合理即可)。答案:(1)自下而上(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3)95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98小于(5)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2)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而题图中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3)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判断第12 min的温度95 是不正确的;(4)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10 min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的温度是98 ,而第12分钟的温度为95 ,所以是此数据记录错误;由上分析知,水的沸点为98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所以当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5)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能继续吸热,水未立即停止沸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