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二(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95061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二(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二(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二(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二)一、选择题1.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化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李春赵州桥B.张择端清明上河图C.宋应星活字印刷术D.李时珍本草纲目3.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4.“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蔹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这是宋人对唐朝哪位书法家的评价( ) A.柳公权B.褚遂良C.欧阳询D.颜真卿5.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宋代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推广种植籼型杂交水稻B.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C.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D.江南新辟许多茶园6.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波斯湾和红海沿岸7.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B.C.D.8. 350多年前,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B.郑成功C.郑和D.林则徐9.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李冰李春玄奘鉴真 A.B.C.D.10.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它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 ( ) A.辽B.西夏C.金D.元1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出现于( ) A.两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唐宋时期D.两宋时期12.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B.指南针和造纸术C.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D.火药和指南针13.旧唐书魏征传载: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B.虚心纳谏C.注意任用贤才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14.我国远古经济重心长期在黄河流域,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经济重心早就转移到南方。完成这一变化最早是在下列哪一时期( ) A.秦汉时期B.两宋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15.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开凿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B.C.D.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依据图一并结合所学,举一例说明唐朝政府是如何处理与A地区民族的关系的? (2)图二中元朝政府针对A地区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有何意义? 17.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这是极为难得的。中国文明所以没有中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阅读材料:(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说出该措施的影响。 (2)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了什么货币?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 体措施。 (4)根据材料四反映清初哪一重要历史事件?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政府还有哪些措施? 18.“用事实说话”: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外甥是先皇舅宿亲,以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度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句话是谁说的?因此他被“夷狄”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娶了公主?请用一句话概括该民族与唐朝当时的关系。元朝时期又设置什么机构,该民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3)材料三所描述的是大宋和契丹之间订立的什么盟约?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 (4)通过上述材料比较,请说一说唐朝、北宋在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方面有何显著不同? 19.先改正错误,再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材料一: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材料二: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书中说:“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是姚崇。错误:_;改正:_。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采用推荐制选拔官员。错误:_;改正:_。 (3)北宋时期,文官、文士的地位明显下降。错误:_;改正:_。 (4)文成公主入藏时,唐朝在位的是哪位皇帝?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5)材料一,二说明文成、金城两位唐朝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答案】B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通过自己历史知识的储备,通过阅读题干,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故选B封建社会。【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2.【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的主要著作是天工开物,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毕昇,所以C项搭配不正确,ABD项搭配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3.【答案】B 【解析】【分析】“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是从唐朝开始的文学作品发展,宋元明清等都是中国比较辉煌的封建朝代,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才有文化生活的丰富发展。故这些朝代文学的发展是因为经济的发展。选择答案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中国文学作品的发展过程。4.【答案】D 【解析】【分析】颜真卿的书法雄浑敦厚,人称“颜体”。【点评】考查颜真卿5.【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到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包括: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江南新辟许多茶园。籼型杂交水稻是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的,不可能出现在宋代。所以答案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6.【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也为了加强与亚非各国的联系,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BC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学们要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规模,意义和影响进行掌握,特别要注意和西欧早期的殖民扩张进行对比,以区分它们之间的根本不同。7.【答案】D 【解析】【分析】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1038年,元昊建立大夏帝国,定都兴庆;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后金灭辽;1126年北宋被金灭亡,同年赵构在南京称帝,建立南宋,故正确的演变顺序是。所以答案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的并立。8.【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指挥军队驶进何军盘踞的台湾成河赤嵌楼之间的海湾,包围赤嵌楼,最后赤嵌楼的何军投降,最终郑成功收复台湾了台湾,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9.【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唐太宗时期的玄奘西行,是为了去天竺求取佛经。李冰是都江堰的修建者,李春是赵州桥的修建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人。10.【答案】A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应了解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澶渊之盟是宋辽势力均衡的产物,虽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但也使宋辽边境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繁荣局面的出现,由此判断A正确。【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澶渊之盟,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1.【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两汉时期江南大部分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与黄河流域地区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人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发展,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故B符合题意;C项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开始;D项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史实。本题难度适中。12.【答案】C 【解析】【分析】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造纸术最早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火药最早是在唐朝时期发明,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易,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关于四大发明,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指南工具司南;北宋人们制成指南针,很快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唐代发明火药,宋代广泛用于军事战争,蒙古军队西征时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1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从善如流,敢于直言纳谏的魏征得到唐太宗的重用。说明唐太宗虚心纳谏。ACD三项分别涉及经济、政治和科举考试,与题干无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14.【答案】B 【解析】【分析】我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易,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关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学生还要知道,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南方社会的相对安定。“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15.【答案】A 【解析】【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元世祖下令开凿的运河不经过洛阳,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运河的准确认识。二、材料题16.【答案】(1)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入藏或与吐蕃会盟(2)机构:宣政院;意义: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元代在西藏设置宣政院;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元代在西藏设置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点评】专题复习我国封建社会巩固统一的措施。列表格分析比较秦汉、唐代、明清对边疆的统治。17.【答案】(1)统一文字;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五铢钱;抑制大商人谋取暴利稳定了市场秩序;实现了经济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3)开明的民族政策;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设置安西都护府;安抚东突厥各部首领。(4)顺治皇帝正式册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喇嘛”封号。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管理西藏。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罢不与秦文合者”,体现了秦始皇在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课本所学,秦朝统一了文字;文化方面措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汉武帝时期,实施大一统的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3)根据材料三,唐太宗说的这句话体现了实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不像以前以汉族为贵,而是各民族平等政策,不歧视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可例举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设置安西都护府;安抚东突厥各部首领等。(4)材料四有“顺治皇帝”,出处有“五世达赖喇嘛”等,这些特征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是清军入关,顺治皇帝正式册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喇嘛”封号,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点评】(1)此问考查的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此问考查的是汉武帝时期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3)此问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政策。(4)此问考查的是清朝巩固多民族政权的措施。18.【答案】(1)唐太宗;天可汗(2)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宣政院(3)澶渊之盟;西夏(4)澶渊之盟给宋辽边境带来和平,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但每年北宋给辽国的大量岁币,加重了北宋政府和人民负担。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战争、和平交织,但和平仍旧是主流。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说的。自古以来的皇帝的政策都是以汉族为重,而轻视少数民族,但是我会对大家同样看待。体现了唐太宗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他被“夷狄”尊称为天可汗。(2)根据材料二“金城公主”和所学知识,8世纪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由此可知,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的首领。唐蕃“和同为一家”。元朝时设宣政院。(3)根据材料三中“大宋、契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宋辽和议澶渊之盟。为了边境人民的生活北宋和西夏也与和议。(4)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之处是:澶渊之盟给宋辽边境带来和平,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但每年北宋给辽国的大量岁币,加重了北宋政府和人民负担。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战争、和平交织,但和平仍旧是主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19.【答案】(1)姚崇;魏征(2)推荐制;九品中正制(3)下降;提高(4)唐太宗、松赞干布。(5)促进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保持和平环境,使人民生活安康。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唐太宗善于纳谏,他统治时期,敢于直言向其进谏二百多次的是魏征,而不是姚崇。故本题错误,应把姚崇改为魏征。(2)依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采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而不是推荐制,故本题错误,应把推荐制改为九品中正制。(3)依据所学,北宋时期,重文轻武,文官、文士的地位明显提高,而不是下降。故本题错误,应把下降改为提高。(4)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重视民族关系,派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促进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往来。(5)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可知,文成、金城两位唐朝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促进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保持和平环境,使人民生活安康。【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