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4.13《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教案 冀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94930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4.13《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教案 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4.13《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教案 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4.13《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教案 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4.13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教案 冀教版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讲述了战后至今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主要包括美国、西欧、日本三大国家和区域。由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因而,本教学设计作了大量补充,分两课时来讲述,第一课时讲述“超级大国”美国,第二课时讲述走向联合的欧洲和谋求大国地位的日本。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战后的繁荣”“危机和经济调整”以及“新经济的出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原因。2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3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2通过列表和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领会经济实力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每一个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2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3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4“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二)教学难点1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2对“通货膨胀”“新经济”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图表法。 教学媒体图片:欧盟扩大的广告西欧政区图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自从有国际关系史以来,大国或者若干国家联盟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历来是构成国际关系体系的主要因素。冷战后十年来,构成国际关系新体系的主要国际力量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明朗化。美国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已经确立。雅尔塔体系崩溃以后,作为世界上仅存的超级大国,美国以它雄厚无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后盾,从基本民众到军政要员,一种充当“世界领导者”的强烈愿望,空前迅速地膨胀起来。这种强烈愿望演化成战略和策略,集中表现为在国际事务中美国的强权政治。你要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援助吗,我点头才行;你想参加WTO吗,要先接受我的条件;你不同意我提出的主张和规则吗,就制裁或者动用武力迫使你认同。十年来,通过“北约战争”,美国确立了它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尽管美国国内外都有人对美国充当“世界领导者”提出质疑,从各个角度去探讨美国的制约因素,但都只能在其程度和持久性上做文章,无法改变美国已经确立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这个基本事实。那么,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能担当“主角”,这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我们经常说“财大气粗”,实际上,美国之所以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理国际事务,与它的经济实力强大很有关系。美国经济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弄清。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第13课 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的第一目“超级大国”美国的内容。板书第13课 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一、“超级大国”美国1战后的繁荣(1)原因教师引导请大家把课本上第一目内容看一看,从中分点找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学生看书教师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着手恢复和重建国家经济。从50年代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稳定发展,其主要原因有:第一,充分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二次大战后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弹、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远超过前两次革命。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国家相结合的资本主义。19世纪末,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已产生,二次大战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促进了对基础工业和新兴工业的投资,在一定时间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二次大战后,美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膨胀的刺激下,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第四,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二战后,美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了许多科技成果,并能很快地转化为生产力。第五、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下面我们看一下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板书(2)表现教师讲述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1945年,美国占有西方世界工业产量的一半以上和出口贸易的1/3,黄金储备则达到了西方世界黄金储备的3/4。1945年-1969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数据来分析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板书(3)特点教师分析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97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197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197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美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传统工业负担的美国的部和南部,由于拥有新兴工业的原料石油而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骤然兴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传统的东北部财团形成激烈的竞争。比如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的资本家,形成了加利福尼亚财团,控制了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而南部的得克萨斯州由于战时石油开采和军事工业的扩建也形成了得克萨斯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财团,其实力仅次于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的实力虽然差一些,但是它经常和其他财团结盟与东北部的老财团如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展开对抗。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财团的兴起,对美国的政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历届政府的大权主要由东北部的财团操纵,但是这种政治局面在战后开始发生变化,西部和南部的财团逐渐在政治上与东北部的财团展开竞争。美国的政治权力不再由“多雪地带”的东北部独占,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开始分享政治权力。再次,现代跨国公司在美国兴起。跨国公司在20世纪上半期就已出现,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早期的跨国公司还是以局部地区为重点,其经济实力和业务经营的多样化也没有达到现代跨国公司的地步。战后,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获得空前的发展,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最后,战后美国经济危机的烈度大大减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没有出现过19291933年那样的经济大危机,但是曾经经历过5次经济衰退(或者可以说发生过5次一般的经济危机)。战后美国经历的第一次经济衰退是在19481949年,其间工业生产下降了8.3,失业率达5。第二次经济衰退从1953年8月延续至1954年8月,工业生产的幅度下降9.1,失业率达6.2。第三次经济衰退从1957年7月起到1958年4月止,时间虽比较短,但是程度却比较严重,工业生产骤然下降13.5,失业率高达7.5。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四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6,失业率为7左右。1969年10月到1970年11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五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1,失业率达7以上。从上述一系列数字可见,虽然战后美国经济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周期性循环,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一次,但是经济危机的烈度都不很大,影响也大大减小。教师引导同学们,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日益暴露,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了经济危机和政策的重新调整。板书2危机与调整(1)危机的表现教师讲解1973年底,西方国家爆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始发于英国,接着扩展至美国、日本、加拿大、联邦德国和法国等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次危机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普遍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倒闭严重,股票行情大跌,失业人数和贸易赤字猛增,国际贸易状况恶化,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投影显示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比重1955年1960年1965年1970年1974年美国36.2733.7331.2730.2124.36欧共体17.5417.5318.6819.3220.12上述材料显示,美国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份额逐渐减少。20世纪70年代,美国还出现了贸易逆差,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日本和联邦德国上升为最大的债权国。随着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美元贬值加剧。1973年初,黑市黄金价格已涨到每盎司100美元,美国再也无力按1盎司35美元的价格兑现黄金,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自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不再是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的中心。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过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恢复并有所发展,但已不再出现高速增长的局面。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结束了战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进入了“滞胀”阶段。“滞胀”具体表现在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方面,最显著的特征是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互相交织。在这种情况下,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冒通货膨胀的危险;要抑制通货膨胀,就要冒加剧经济衰退的危险。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与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是互相矛盾的,资产阶级政府只好经常在这两种相反的政策中摆来摆去,动摇不定。经济政策的不稳定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失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也在减弱。这种情况在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开始改变。板书(2)调整的结果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教师讲析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对经济进行干预政策,而里根的做法恰恰相反。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就职后的第二次讲话中指出:“美国的经济情况是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为了重振经济,里根提出“经济复兴计划”,其中包括四条施政纲领:减税,削减预算支出,撤销或放宽政府管理企业的有关法令规章,控制货币供应量。这其中蕴涵的基本经济哲学就是减少政府对于经济的控制和干预。解除管制的一个成功典范是航空业。美国在罗斯福总统任内建立的民用航空管理局的管制规章,已经达到荒唐的地步,甚至连“两个财政上有隶属关系的航空公司的职员是否可以穿同样的制服”也须由该局审批。而从1978年开始的解除航空业管制到里根时代终于走向了高潮1985年,里根关闭了民用航空局。新政体制第一次崩塌了,而消费者却得到巨大的实惠:到1996年,同样的航线,旅客可以比管制时少掏26的钱。铁路、电信、金融等行业都出现了放松和解除管制的潮流。仅仅由于解除管制就每年节约500700亿美元。但里根没有能够压缩政府开支。相反,政府开支大幅度增加了,这与里根本人的战略考虑有关,同时,削减社会福利项目,在政治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白宫继而又提出一些不能削减的开支项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里根在实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之后,又实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增税计划。在他任内,美国联邦财政赤字达到了创纪录水平他离任时达到29000亿美元,而在他上任之初仅为9500亿美元。回顾历史,人们发现,在里根任内,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似乎并没有惊人之处。但里根经济学从根本上改变、重组了经济结构。里根所开创的经济政策新理念、初步建立起来的新政策框架,为经济增长,甚至为电脑、网络和生物技术等新技术革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曾经被日本企业打得落花流水的美国企业,在宽松的管制环境中迅速调整,美国的竞争力迅速上升。明智的经济政策所关注的不应该是、或者不应仅仅是短期的GDP表现,而应该是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这也是我们今天在发展经济时应当注意的。板书3新经济的出现(1)“美国新经济”的提法教师分析“美国新经济”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达近10年,为解释这种现象,“美国新经济”理论应运而生。xx年3月份以来,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人们又把衰退的原因归罪于新经济引发的经济泡沫。如何看待新经济,这套理论是否反映实际?如何看待当前美国经济衰退,它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有何影响?这些都是“美国新经济”引出的话题。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出“美国新经济”概念,并在美国引起一场大讨论。目前,尽管对新经济的说法还有争论,尤其是美国的主流经济学派不予认同,但是,美国经济的出色表现使这一概念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1997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以官方的语言确认新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概念,并把它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项国策。1999年6月29日,克林顿回顾上任以来的经济成就时讲,“我的确对新经济充满信心”。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经济滑坡,“美国新经济”的提法又受到许多人的怀疑和反对。板书(2)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1)经济全球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流(知识生产、分配、交换、传播、消费)、信息流和技术流(无形贸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以往的商品流和物流(有形贸易)。由于知识经济的共享性,世界各国可以同时享有和使用人类共有的智力资源,信息的网络化使生产要素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达到最优配置。任何国家和地区如果不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体系,将丧失获取知识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机会,从而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经济服务化。特点有二:一是知识创新能力在要素组合中起决定性作用。知识创新作为生产函数的内生变量服务于其他变量(资本、土地、劳动力),优化其他变量。二是服务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601997年,美国加工制造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从25下降到14.3,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从12上升为27.5。(3)经济网络化。通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使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社会经济交往方式、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和社会消费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生产者之间的网络,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网络,消费者之间的网络,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网络,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网络,此类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使全球经济活动的时间缩短,空间缩小,频率加快,协同性增强,效益增大。(4)经济轻型化。特点有三:一是产值轻型化。例如,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如以吨位计算,几乎与一个世纪前相差无几,但实际产值增长了20倍,如以不变价格计算,现在出口同样价值产品的平均重量仅及1970年的一半。二是产业结构轻型化。由于信息技术成为一种知识产品,投入少、产出多、升级快,资源可反复使用和复制,信息作为新型产业逐步替代原材料投入多、能耗高、产出少、升级慢的重化工业。三是经济结构智能化。以高技术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步取代粗放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新经济的主导产业。科技进步的高集约度使产品的附加值成倍提高,并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质的转变。课堂小结同学们,到此为止,我们这一节课的内容就学习完了,下面,我们就本节课的内容作一小结。(用投影显示)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黄金时期”、经济危机和“滞胀”及调整复苏期、改革繁荣期三个阶段。从总体上来看,其基本特点可以包括: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也受制于政治形势。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二战初期,美国推行“中立”政策,大发战争横财,军事工业迅速发展;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取得了统治地位,经济持续繁荣;20世纪70年代,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迅速崛起,中东国家展开石油斗争,美国经济陷入危机;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激烈,美国大力发展高技术军事工业,债务负担沉重;20世纪90年代,为了在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据绝对优势,美国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新经济出现。【第二课时】出示图片欧盟扩大的广告。导入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是有关欧盟扩大方面的一幅广告图片。欧盟从成立至今,不断地向东扩张,现已经由原来刚成立欧共体时的六国发展成十五国,由原来单纯的经济合作逐渐变成一个集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对外方面都逐渐一体化的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在世界事务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欧盟是如何成立的?它的前身是什么?它的成立对欧洲,对世界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学习完这一课内容后,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板书二、走向联合的欧洲1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教师提问同学们说说看,西欧都包括哪些国家?学生回答出示图片西欧政区图。教师分析西欧,在自然地理概念上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法国、摩纳哥。二战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指除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4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面积360万平方千米,人口3.6亿;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咱们课本采用的是后一概念。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思考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学生思考教师讲解1二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当时,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的经济援助;2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发展了经济;3西欧国家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上达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字来说明。投影显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比较18701913年 2.619131950年 1.919501970年 4.9教师过渡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他们在经济发展中的联系也在加强,为了恢复与发展西欧各国的经济,增强与美国和苏联竞争的能力,西欧必须从消除贸易壁垒和其他经济发展障碍开始,首先从经济上走向联合。这就是欧共体的产生。下面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板书2从欧共体到欧盟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下,了解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及其实质,特别是在世界上的地位。学生看书课件展示欧盟成立过程。教师简单介绍欧洲联盟(简称“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1952年组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4月8日,上述6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3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以下是欧盟经历的5次扩大: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国增至12个。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马约”1993年11月1日生效,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上述10国的入盟谈判是从xx年3月开始的,xx年10月结束。2002年12月12日,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决定,2003年4月16日在雅典签署上述10国的入盟协议。2003年4月16日,欧盟在希腊首都雅典与捷克、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等10个完成入盟谈判的候选国签署入盟协议。10个候选国签署入盟协议意味着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2004年5月1日,这10个入盟协议签署国将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欧盟是目前历史上最有力的国际组织,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个国家。有的法律学者认为根本不应该把欧盟看作一个国际组织,而看成是一个独特的整体(sui generis entity)。目前有关欧盟的主要议题是欧盟的扩大、制定欧盟宪法的大会以及英国加入欧元区。在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欧盟成立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板书三、谋求大国地位的日本1日本经济的发展教师引导请大家把课本上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找出来,并和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作比较。学生回答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有:1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大量的军事订货;3适当的经济政策;4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实行“科技立国”政策。教师分析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很快。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经济就恢复到了战前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开始进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日本经济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并推行非军事化政策。通过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日本政府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开支小的有利条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战后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后,日本接受了美国几十亿美元的“特殊订货”,这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三是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其中大力吸收国外最新科学技术,为己所用,推陈出新,成为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翅膀。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在战后初期科学技术落后二三十年,为尽快缩小差距,日本政府采用了“吸收性技术革新”战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后再加以模仿、消化与创新,从而走出一条“引进、改良、吸收与创新”的新路子。在日本人的经营思想中,没有“日本”这一概念,它的产品是面向世界的,引进观念也没有国界的分别,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都引进。正是这种大胆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精神,带来了日本经济的腾飞和现代化。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和平时接触到的知识说明,日本在经济发展起来以后,政治上有什么新变化?学生看书回答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板书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教师分析(可以通过显示一些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进入20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日美贸易摩擦加剧,日本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一度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尽管不是西方国家中经济最糟的,并于80年代恢复到45的增长水平,但双位数增长的日本神话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日本这样国土狭小,资源缺乏的国家,其经济活动能力的发展和实现必须通过对外经济活动能力。在“贸易立国”的产业政策指导下,1985年日本的对外贸易终于出现顺差,通过国际贸易不但解决了资源和市场,而且得到了增强国力的效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财政状况不断恶化,桥本内阁时期曾专门制定了“财政结构改革法”,试图扭转这种状况,但半途夭折。日本财政对国债的依赖程度、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等指标,均名列主要发达国家的第一位。日本宪法规定,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其基本国防政策只限于维持防卫姿态,不得发展为威胁邻国的军事强国。出于对军国主义的深恶痛绝,经过多年,日本人民才认可了自卫队存在的必要性。目前,日本的常规军事装备质量和潜在能力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日军当前的重点是利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和日美方位合作新指针提高质量和扩大活动空间,达到充实外交手段、提高国际声望的目的。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打破了自卫队“专守防卫”的禁令。近两年来,日本又制定了“周边事态”“有事法制”和“反恐特别措施”等法案,将自卫队的使命进一步融入美军全球战略之中。据日本防卫厅xx年3月底公布的材料,目前自卫队的定编为25.8万(不含文职人员)人,但实有人数为23.9万,由陆(14.9万)、海(4.4万)、空(4.6万)三军组成。在现役军人中,大部分为军官和士官,士兵仅为7万多人。日本自卫队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并有相当大发展潜力的现代化部队,是亚洲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但受日本国内外因素的种种制约,日本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军事大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它不得不作出的,也是对它最为有利的选择。日本的兵员同被称为“中等军事国家”的英、法大致相当(英国为21万,法国35万);常规武器装备不比英、法差,特别是海上、航空自卫队的武器现代化程度很高,个别武器的装备甚至比美国还先进,但不拥有核武器、航母、远程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等进攻性战略武器。当前日本尚不具备独立干预他国的能力。但日本的军费引人注目。多年来,日本一直保持高投入。1994年超过400亿美元,今年约为420亿美元,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军费大国”,大大超过英、法的国防费用(英国为348亿美元,法国为244亿美元)。冷战早已结束,在不存在直接军事威胁的情况下,日本仍在增加军费、加强军备,目的何在?许多人认为,已经是经济大国的日本正妄图当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而日本自己则一再宣称决不当军事大国。因此,日本今后是否会成为军事大国,甚至重新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课堂板书第13课 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一、“超级大国”美国1战后的繁荣(1)原因(2)表现(3)特点2危机与调整(1)危机的表现(2)调整的结果3新经济的出现(1)“美国新经济”的提法(2)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二、走向联合的欧洲1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2从欧共体到欧盟三、谋求大国地位的日本1日本经济的发展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