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新闻两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94089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新闻两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新闻两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新闻两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新闻两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教学目的】1、理解新闻特点,和结构五部分。2、学习本文准确的语言3、了解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气概,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重点】理解新闻特点,和结构五部分。【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准确的语言【教学过程】上课师:请坐。大家把书打开,翻到第一页。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新闻两则。板书新闻两则昨天我要同学们回家预习一下,下面请一位同学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读一遍。Xxx,指定学生请你念读一遍。生(1):朗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当该生把“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误读成“该路三十万人民解放军”时师:多少万?生(1)继续朗读“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以渡过三分之二,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师:刚才朗读,他很注意层次,停顿比较正确。他能够把这篇文章的几个层次理出来。有一个地方请注意一下:“江阴要塞”的“塞”,第四声,边板书:塞si不要把它读成第一声。“要塞”是什么意思呢?生:(集体)比较险要的、可以用来防守的地方。师:对,今天,我们检查朗读就到这里,回家还要多读。今天学习的是新闻,新闻又叫消息。同学们预习了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就知道了。这类文章,我们天天在报纸上看见,这类文章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通过每天读报,可以从中学到那些语文知识呢/这是我们今天上这篇课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新闻,既然叫新闻,它是要“新”。在板书“新闻两则”的“新”下面加上着重号也就是说第一个要求是要及时,板书:及时要快。事情发生了要及时报道。那么看看这篇新闻,是不是做到了这一点?这篇是报道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消息,到报道的时候为止,我们的解放军已大部渡过了长江。这则消息的报道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呢?看一下那个括号里的时间。学生举手生2:“二十二时”。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也就是事情正在发生的时候,真正做到了“及时”。所以,新闻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要求“及时”。正因为要求报道及时所以不可能对事件详加叙述,而只能作简要的报道,也由于要求及时,新闻的篇幅一般不能太长。板书:篇幅短小另外同学们看,这篇新闻虽然报道了渡江战斗三路大军的情况,但是却不到七百字。新闻的篇幅不能太长,文字要求比较简洁。板书:语言简洁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大军渡江的伟大战役。这么一件重大的事件,它只报道了三路出击的情况,也只是用了这么短小的篇幅,这就要求语言高度的概括。这特别体现在这篇新闻的开头的那两句话,那句话叫什么?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告诉我们了新闻的开头叫什么?生:(集体)导语。师:导语。新闻开头都有一个导语。这个导语,要能够概括全文的中心,概括全文报道的事实。我们从这导语中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语言怎么做到了高度的概括,做到了简洁的。在板书“语言简洁”的“简洁”两个字下面加着重号同学们看一下,这篇新闻的导语包括了那些内容呀?你自己在书上划一下包括了几个意思?“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一句,这是说的什么?生:(集体)人物、数量。师:对,百万大军说明了人数之多;“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写出了生3:(指名)战线之长。师:“冲破敌阵”,把攻势之猛表现出来了;“横渡长江”正是浩浩荡荡,渡过长江。你们可以想象,在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壮阔场面,磅薄的气势!这么短短的两句导语,概括了报道的全部内容。记者做到了叙事简洁。这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有时候呢,就罗哩罗索,拉拉扯扯。不容易把一件事情讲的很简要,很明白。这是新闻的特点:及时;对语言提出的要求:简洁。新闻总是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或者有意义的事件。既然报道的是发生的事情,就要求真实。它不象小说,可以虚构。所以,它的第二个特点是要求“真实”。板书:真实它的基本特点,就是要用事实说话靠事实说话。当然,有些新闻,中间可以有报道人自己的议论,或者对这个事件少加分析,发表一点看法。但是,主要还是靠事实本身来说明问题。透过它的叙述语言,在它的字里行间,表现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既然要做到真实,那么从语言的表达的要求来看,就要做到“准确”。板书:准确今天我们就想着重研究一下这篇是怎样做到准确地反映了我百万大军渡江的伟大历史事件的?看看它在那些方面做到了“准确”?我们首先对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报道。板书:时间同学们看一下新闻中写中路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渡江的?生:(集体)二十日夜师:花了多少时间?生4:24小时内师:怎么样?师生(集体):“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师:那么百万大军渡完了么?生(集体)没有。师:还有西路军没有渡完,余部大概什么时间渡完?时间有没有交代?生集体:交代了。什么时候?生:(集体):“二十三日”。师:二十三日。估计二十三日余部可以渡完。所以,时间交代得很准确。地点事情发生的地点,板书:地点也同样要求说得“准确”。整个战线一千余华里,作者是怎样交代的呢?同学们把第二句话“西起九江”一起读一下,一二。生(集体)读大家特别注意括号了的“不含”什么意思?生5举手并回答:不包括师:这个地方没有发生渡江战役,所以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还有渡江人数板书:人数不是号称百万吗?这个称号还是要有确凿的根据的。大家看看,中路军是多少万?生(集体):三十万师:西路军呢?生:三十五万师:东路军呢?生:三十五万师:加起来正好一百万。除了时间、地点、人物这些材料要很准确以外,这个事件是怎么发生的?它是怎样发展的?它的发展趋势怎样?或者它目前的情况怎样?也都有确凿的根据讲得清清楚楚,不能含糊。所以,关于一个事件的过程呢?板书:过程也应当准确叙述。同学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渡江的全过程报道清楚的?用了哪些很准确的动词?请同学们圈一圈。先看导语后面的一句:“中路军首先突破渡至繁昌”交代了“开始”,“突破”指集中力量攻破其一点,叫突破。然后渡至繁昌,即到达了繁昌用词准确,精练。同样,我们再来看看西路军,谁来说说?生6举手并回答:我西路军开始渡江的“开始”交代了事件的发生,至发电时止,说明了现在的情况。这些词都用的很准确。师:很好,还有吗?生7举手并发言:现已占领贵池,补充说明了现状。师:好,作者在叙述的时候,除了用了一些很准确的动词以外,在动词的前后还有一些连带成分,把渡江情况说的很清楚。再来看一下东路军。它除了报道什么时候渡江的,什么时候可以渡完,特别写了东路军是遇到了比较强的敌人,进行了“激战”的。看它是怎样叙述这个战斗过程的?把有关的动词圈一圈。Xxx你说说看指定学生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战斗情况叙述清楚的?生8声音底,并用河南话回答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师:声音再大一点,请用普通话好吗?生8:“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师:恩,“较为顽强”又怎么样呢?生8:“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的整天激战中”师:“是激战”.生8: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师:歼灭。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还有生8:占领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了江阴要塞师:占领了,控制了江阴要塞。还有呢?生8:封锁了长江。师:封锁了长江。我军前锋已经生8: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师: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好,请坐这些战争方面的术语准确的写出了战斗是怎样进行的全过程。从表达上看我们进一步来研究:除了我们要选择象刚才那些用得很准确的动词,来如实的反映战斗情况以外,还表现在对一些词语,有的时候要适当的加以限制,才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同学们,留心一下:它在讲到西路军时,是怎样措词的?它说:“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怎么样?生:(集体)“甚为微弱”师:甚为微弱。微弱前面加了个“甚为”。什么叫甚为呀?生9:举手并回答非常。师:非常非常微弱。“甚”是什么意思?譬如我说,甚好。“甚”是什么意思?生10:举手并回答很师;对,那就是:很是微弱。“微弱”前面用了一个“甚为”来加以限制,这跟前面它所描述的“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是一致的,相呼应的。对吧?那么下面东路军遇到的抵抗怎样?用了哪个词?生:(集体)“较为顽强”师:“较为顽强”是不是很顽强?生集体说:不是。是不是不太顽强?也不是。“较为顽强”,这是跟上面他所说到的:“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这一点有关系的。汤恩伯认为这一段的防线很巩固,说明那里的士兵还是有一定的战斗能力的。但是,因为当时已经是兵无斗志,很泄气。注意前面有一段议论:此种情况到不起丝毫作用,大家读一下好吗?预备,齐。生:齐读师:所以,你说他很顽强吗?那就不妥了。你说他毫无斗志,已经纷纷溃退吧,那也不符合东路军的情况。所以应该是“较为顽强”,较西路军遇到的抵抗为顽强。这样的限制,并没有要故意抬高敌人,长敌人的士气的意思到恰如其分的写出了:我们所遇到敌人的抵抗,是怎样的情况。说得非常“准确”。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注意的。除了对一些词语加以适当的限制,以求准确以外,这篇课文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它在叙述敌我双方的时候,选择了感情色彩很对头的词语。我们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一句来体会一下。生:“不料”一词有想不到的意思,对汤恩伯有嘲讽的意味,感情色彩很强烈。师:说的非常好,写敌人写我们,作者都用了感情色彩很强烈很鲜明的词语,这样也有助于很准确的把这个事件表达出来。当然,也表达了作者的态度,他的感情和立场。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文中的语言兼用了一些文言词语,使文章读起来语言显得更加精练。好,最后我们来读一下这篇课文,再来体会一下它是怎样作到了“准确”的?前面已经圈划过了,我想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把表达准确的动词读得重一些,还要注意停顿,在导语和主体之间要停顿时间稍长一些。还有,感情要饱满,象个播音员一样。你想一想,一个播音员拿到这篇稿子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当然很激动。但不能象演员朗诵那样,还是要庄重一些,沉着一点。从题目开始,一、二。生:齐读师:回家以后希望大家很好的练习一下朗读,因为这篇新闻比较适合朗读。今天的作业是课后练习第三题。另外回去以我们学校或小区里的某件事为内容,写一个一句话新闻,好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