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90558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有的动物体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体色叫保护色,如枯叶蝶颜色枯黄,竹节虫体表翠绿。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动物具有保护色的本质原因是()A.主动适应B.被迫适应C.变异作用D.自然选择2.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人类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C.变异的方向不同D.岛上的生物都不进化3.右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C.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4.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能产生后代B.为获取食物和空间,生物之间要进行生存斗争C.为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D.适应环境的个体会保留下来5.如果某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可能会()A.进化为另一物种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级种类D.灭绝6.下列有关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变异的方向与自然选择无关D.生物进化的方向与自然选择无关7.下列事例不属于自然选择的是()A.长颈鹿长颈的形成B.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C.同一种鸟可形成不同的喙形D.克隆羊的培育8.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尖而长(如下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9.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B.耐药性对细菌来说是有利变异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D.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10.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呈上升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A.气候的变化B.除草剂的使用C.化肥的使用D.耕作措施的变化11.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慢,其原因最可能是()A.海洋环境中生存斗争相对缓和B.海洋生物发生变异少C.海洋生物一般比陆地生物低等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12.杀虫剂往往在使用初期灭虫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逐渐下降,其原因是()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C.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13.下表中的4种鸟,最具有进化优势的是()鸟数目产卵孵出繁殖后代A982B333C993D75114.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A.制约环境B.影响环境C.改变环境D.适应环境15.依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啄木鸟的长舌是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D.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6.(xx山东泰安)一位科学家每年9月都对同一块草地上的蜗牛进行统计(结果如右上表)。所有的蜗牛都是同一物种,一些蜗牛的贝壳上有条纹,其他没有条纹,画眉鸟吃蜗牛。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错误的是()年份年草地覆盖率/%贝壳有条纹/只贝壳无条纹/只198129472419822635231983633419849734101985964015198687411987986912A.在草地覆盖率较高的环境中,蜗牛贝壳有条纹是保护色B.用自然选择理论能合理解释表格中的数据结果C.研究中仅发现1只贝壳完全为黑色的蜗牛,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D.贝壳有条纹是有利变异,贝壳无条纹是不利变异17.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鹿和狼能迅速奔跑是两者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炼的结果D.恐龙的灭绝是因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骤变18.生物学小组的同学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中,得到了下表数据,请你根据此表回答问题。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纸片的颜色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红174120000000黄1772112361751226625绿1741261839130白17393926130蓝164121300000粉16393939130(1)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实验所用的布料应该是色。(2)实验过程中,彩色布模拟的是,小纸片模拟的是。(3)由实验数据可得出,小纸片的颜色与彩色布的色彩对比反差越,就越容易被发现并选出。反之,越容易留下来。(4)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实验表明动物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9.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下列问题。(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作;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作。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抗药性状逐代而得到加强。(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填“有利”或“不利”)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20.将若干只家蝇按一定的雌雄比例分成A、B两组。A组的家蝇用一定浓度的某种农药处理,B组的家蝇不使用该农药。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家蝇的后代抗药性强。(实验证明,家蝇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1)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2)在实验中,家蝇群体中个体抗药性的,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3)A组中家蝇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家蝇与农药之间的来实现的。(4)A、B两组分别只用一对家蝇做实验,可行吗?。为什么?。探究创新21.水蚤是一种水生小动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等量的水蚤分别做了A、B两组实验:水温的改变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均相同;水蚤在不同的水温中均保持12小时。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约为。(2)有些水蚤能在20 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 环境中生存,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3)把能在20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到28 环境中,导致水蚤死亡;把能在28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 环境中也引起水蚤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缺少,就要被环境淘汰。参考答案知能演练提升1.D2.B两地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就不同,生物种类就不同。3.C害虫本身存在抗药性和不抗药性的变异,并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4.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适应环境,有的变异不适应环境,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下来,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5.D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如果某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就不能适应环境,可能会灭绝。6.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项错误。7.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长颈鹿的短颈是不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被淘汰,长颈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被保留下来;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属于有利变异,适应环境,因此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同一种鸟可形成不同的喙形属于变异,能适应不同的环境,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克隆”实际上属于无性生殖,与自然选择无关。8.D9.C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变异并非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如森林中树干的颜色为褐色时,褐色对蛾来说是有利变异,但是当树干受到真菌感染变成灰白色时,褐色对蛾来说就是不利变异,不利于其生存。10.B由于除草剂的使用,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并繁殖,从而使全球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呈上升趋势。11.A12.D害虫本来就存在抗药能力强的与抗药能力差的变异,农药使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存活,这样抗药能力强的变异得到积累与加强。杀虫剂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13.B4种鸟中,A鸟的卵和D鸟的卵均没有全部孵化出幼鸟,而且成活率非常低。C鸟虽然孵化率为100%,但成活率低。B鸟卵的孵化率和成活率均为100%,说明B鸟比其他几种鸟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因而在进化上最具有优势。14.D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现存生物中,有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原因是这些生物能适应变化的环境。15.DA、B、C三项均体现了“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16.D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被淘汰。贝壳有条纹和贝壳无条纹两种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周围的环境。17.C狗的牙齿坚硬并不是长期磨炼出来的,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8.答案: (1)黄(2)生物的生活环境猎物(3)大(4)保护色19.解析: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各种变异中有利于个体生存的变异保留下来并遗传给下一代;不利于个体生存的变异被淘汰。生存下来的个体又被环境进行着新一轮的选择。答案: (1)差异不适者被淘汰适者生存选择生存斗争积累(2)有利20.答案: (1)A组使用某种农药处理后,对该农药不具有抗药性的家蝇被淘汰,对该农药具有抗药性的家蝇则存活下来,存活的家蝇将这种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而B组没有使用该农药,有抗药性和没有抗药性的家蝇都存活下来。所以后代中,A组家蝇比B组家蝇的抗药性强(2)差异(3)生存斗争(4)不可行因为如果只用一对家蝇做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为减小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误差,实验材料不能太少21.答案: (1)25(2)变异选择(3)适应环境的变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