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世界通史第11讲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教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90441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世界通史第11讲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世界通史第11讲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世界通史第11讲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世界通史第11讲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教学案考点一: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知识网络 二核心梳理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3)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控制立法权。(4)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独立战争胜利后,松散的邦联难以维系各州。(2)内容:体现了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民主制原则。(3)影响:为美国共和制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成果:1875年宪法的颁布。内容:规定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有权选举总统。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3)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背景: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2)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3)内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首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它通过的法案皇帝批准后才能生效,对政府缺乏监督作用。(4)特点: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三思维点拨资产阶级代议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关注:1 英国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德国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虚,君主是实。219世纪中期,德国和法国代议制确立,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的推动。3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体现了这样的线索: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2代议制确立的主要原因(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都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加速了民主化进程,因而代议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2)代议制的确立同时也受到各国国情特别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3代议制的统一性、多样性(1)统一性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即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和完善普选制。两个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三项原则:民主化原则;法律化原则;制度化原则。(2)多样性: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 (二)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考点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一知识网络二核心梳理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思想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阶级基础: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巴黎公社(1)背景: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屈膝求和,人民强烈不满。(2)经过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3 月28日,巴黎公社建立。5月下旬,巴黎公社被镇压。(3)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四难点突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两大主因: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临时政府签订了屈辱和约;阶级矛盾临时政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的反动本质,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2两大措施:政权建设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3两大败因:主观上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农民;客观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力量强大,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4两大意义: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有关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5两大经验:坚持暴力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实现无产阶级专政。6两大教训:必须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领导;必须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感悟高考:近3年高考真题汇编例1:(xx年高考浙江卷)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 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结合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处时代的有关史实可以判断,空 想社会主义者不可能成功的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所以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答案是B项。例2:(xx年高考全国卷27题)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赶走国王,拥立国王的女儿。女儿接替父亲,属于“继承”关系,具有“合法”性(英国王室继承无男女之别)。例3:(xx年江苏高考16题)“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答案】D例4:(xx年高考全国卷33题)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答案】D例5:(xx年山东高考15题)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答案】A例6:(xx年广东高考20题)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答案】C例7:(xx年北京高考22题)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答案】A例8:(xx年高考全国卷34题)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答案】A例9:(xx年天津卷)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不具有普适性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具有借鉴意义【答案】B例10:(xx年北京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以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对联邦制和邦联制的评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联邦制虽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但仍然给各州以较大的自主权,错误,排除含的选项。故选D项。例11:(xx年新课标全国卷)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以美国参议院名额分配为切入点,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自治、平等的内涵。天赋人权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材料规定选举权为“(非自由人)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就使独立宣言关于天赋人权的规定得不到认真兑现。例12:(xx年广东卷)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答案】D【解析】本题以西方的政体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德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但皇帝的权力高于议会的权力,立法权无法制约行政权。与此相符的是D项。A项适合于英国;C项指美国,实行三权分立;B项君主权力受制于议会,而德国皇帝权力高于议会权力。例13:(xx年北京卷)下图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答案】C【解析】本题以1789年法国的一幅漫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法国大革命前,三个等级的矛盾尖锐,却能够围绕“新宪法”通力合作,C项正确;A项与图片寓意相左,排除;B项与图片信息无关;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C项。例14:(xx年江苏卷)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答案】D【解析】本题以德国君主立宪制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的信息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具有专制主义的色彩,符合这一趋势的是皇帝拥有立法和行政大权,故D项正确。例15:(xx年广东卷)“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答案】B【解析】本题以共产党宣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推理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可判断此著作主要在工人阶级中发行;“用某国文字”说明它具有国际性。与此相符的是B项。A项四月提纲是用俄国文字发表的文件;B、D两项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是国际工人运动,可排除。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参考答案】(1)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2)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例17:(xx年全国大纲卷)(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年)材料二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1907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1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