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画山绣水导学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89781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画山绣水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画山绣水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画山绣水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画山绣水一课前感知学前导引1杨朔的这篇散文描写桂林山光水色富有诗情画意,整篇文章有一个主旨性话语,写出了作者漓江游的总体感受。朗诵作品后你能找出它来吗?2本文富有文采,杨朔是把散文当做诗歌来创作的,请多“吟哦讽诵“,品味语言上的妙处。第2、3、5自然段力求在此基础上达到背诵要求。感悟探讨1在介绍了一些造型奇特的山岩名称以后,作者借船夫的口讲了不少有关这些山岩来历的传说,这些传说都表现了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这是为什么原因,请和同学互相探讨,交换看法。 二探究学习技能提高1诵读课文第二段中如下文字,回答问题。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1)说说本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解题引导:语言运用的特点可抓住修辞、文字风格与读者自身的阅读感受来入手。)(2)把划线句改用陈述句来表达: (解题引导:本题不单纯是句式的变换问题,还必须以理解整段文字为前提)2对画山绣水一文大篇幅写反映阶级压迫的历史传说的作用,有几种不同的看法:(1)文章紧扣漓江游的总体感受:“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2)借船夫说故事,侧面介绍山岩情貌;故事也说得有情有味,在赏景中受到教育。(3)观赏自然景物会使人愉悦,在无形中受到熏陶,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要说从景物描写中接受阶级教育,那有点牵强附会了。你觉得上面这些说法怎样?你也许还有新的意见,那就请说出来。 学科能力训练想象与联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两种以上恰当的修辞方法,将“童年”、“风筝”、“天空”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文字,描绘一个画面。(词语顺序可以颠倒,120字左右) (解题引导:解答本题一定要顾及到题目中所给予的所有限制性的要求,必须全部满足) 课题探讨(四)上网或去图书馆进行检索,寻找与“文人与山水”这一话题相关的文章,看看其他人是如何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对你的思考又有何启发。推荐阅读:余秋雨教授文化苦旅*苏东坡突围;葛晓音教授中国文人与山水名胜;朱又可文化共山川一色 三展示平台基础达标1引号的作用主要有引用、否定或讽刺、表特定称谓或特殊含义、着重指出等四种,试写出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1)自从唐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把它当作品评山水的论断。( )(2)这种路口堵塞现象人们给起了个生动的名字“动脉栓塞”。( )(3)现在想想,我那时的离开,真是考虑得太“周全”了。( )2依次填入下列三个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情景使人恍惚沉进最( )的梦境。 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 )出来。 你会觉得自己好象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 )无比的石头雕刻。A恬静 喷涌 精妙 B。安静 喷溅 精美C恬静 飞迸 精细 D。恬静 喷溅 精美 能力比拼3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回答问题。 夏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冰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 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 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 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绿,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齿,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紧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忙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枯涩的汗水里。有着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1)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第一节的空缺处。 酿成 滋成 凝成(2)根据第一、二、三节的内容,分别用四个字归纳夏季的特点。一: 二: 三: (解题引导: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提炼语言信息的能力)(3)说说你对夏天“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句话含义的理解。 (解题引导:本题考查对含蓄的句子的理解,请不要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架空答题)(4)写出“历代文人”描写“春华”、“秋月”的古诗词各一句。春华: 秋月: 中考探骊考点:准确理解词义并能正确使用。例:(2002年扬州市中考题)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自出心裁,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B吴垠在当选班长那天的班会上,振振有辞地发表就职演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C学校篮球队在区内取胜后,又在市里夺冠,现在已经偃旗息鼓,回到了学校。D我们严正警告吕秀莲:莫以为挟洋可以妄自尊大,就能够肆无忌惮地分裂祖国。(答案:D,另外三句中对成语感情色彩理解有误)4(2001年北京西城区中考题)用词造句有错误的一项是( )A酝酿:经过充分的酝酿,班会如期举行。B鸟瞰:他坐在草地上,鸟瞰着天空中飞过的大雁。C踌躇:我踌躇了半天,决定放弃这次旅行。D热忱:北京申办xx年奥运会的活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