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89113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社会中成长课题: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 初二学生课时:1课时提供者: 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1.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法治教育大纲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之“阶段目标”中的初中阶段,使学生“初步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之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中初中阶段“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第二框由“在社会课堂中成长”和“养成亲社会行为”两目组成,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验探究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支持和帮助,认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养成亲社会行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努力践行。2、 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2.能够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3.理解社会化的含义,知道人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3、 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当代中学生享受着更多的发展福利,有着更多的发展可能,也面临着更多的成长挑战。正因为如此,中学生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实际行动承担起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但在生活态度和思想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中学生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乐于服务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同时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参与愿望,但受交往能力限制和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影响,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性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养成亲社会行为。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通过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愿意养成亲社会行为;通过体验、感悟、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5、 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养成亲社会行为2.教学难点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青春实践伴成长】导入:展示学生参与的青春仪式活动(行走南京、诗歌诵读、时光隧道)引导学生初步体验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我们要用脚步来衡量青春的长度、拓展青春的宽度、积淀青春的厚度,让每一天都行走在成长的阶梯上,让每一天都拥有成长的感觉。欣赏回忆,唤醒经历。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青春回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步体验社会实践带来的美好回忆。【成长记录我展示】小组展示我的成长(可以以照片、实物、成长故事等多种形式呈现自己的成长)师:课前老师已经将这个任务布置给大家,下面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发言学生展示1:我的书、字、画学生展示2:北京旅行日志学生展示3:雏鹰假日小队看了大家精彩的分享,从中发现无论是日常生活、人际交往还是社会实践都让你们获得了成长,而这离不开社会,从而感受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师: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离不开社会。(在此点拨)展示爱因斯坦名言:“我每天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承上启下,从感悟转向实践)小组合作,代表汇报展示。学生展示1:我的书、字、画(看的书从幼时的卡通绘本到如今的名著、甚至是全英文读本;写的字从歪歪扭扭到整齐干净直至苍劲有力;画的画从原先的简单稚嫩到现在的栩栩如生。)学生展示2:北京旅行日志(在这次旅行中,我成长了许多。不仅拓宽了我的眼界,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交往,能够去关心帮助他人。也感受到了许许多多人对我的默默付出和帮助,让我心怀感恩之心。)学生展示3:雏鹰假日小队(南京博物院之旅令人难忘,通过雏鹰假日小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身在南 京的美好,身在中国的自豪!更激励我们学习并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守望精神家园!)基于学情:当下多数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获得的资源是理所当然的。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经验分享,深入感悟在社会生活中的成长,从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多角度体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每个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而这离不开社会,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情境选择呈精彩】(一)关注他人当你遇到下面的情境,你会如何选择呢? 今年夏天,你去某地游玩,突然感觉有震感。从新闻中得知不远处发生地震的你会怎么做? A.立刻回家,安全第一位B.好不容易来一趟,剪刀手比一个,自拍完发个朋友圈再走C.留下来看看能不能做些什么1、学生回答2、听了同学们不同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南京市弘光中学的樊荣同学是如何选择的?8月8日,九寨沟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他从一个旅行者变成志愿者。踩着余震,他和同行的领队来到了最近的受灾地区,协助救援组织发放物资,成为当地最早一批志愿者。弘光中学最美中学生初二(9)班的樊荣。播放樊荣同学的采访视频(二)回归自我樊荣同学在关键时刻的选择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帮助关心他人的亲社会行为中传递正能量。地震是偶然的,但是这种善意的行为却时时刻刻在发生。提问:能和我们分享你曾经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的经历吗?你的感受如何?学生回答。结合学生回答,辅以电子相册渲染。教师小结: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了解、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自我选择,观看采访,各抒己见,学生分享。(等红灯、上课认真听讲、不乱扔垃圾、清扫积雪、投身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发生在社会中真实的情境选择,感悟亲社会行为;通过真实案例,树立榜样引领,回归自我,引发深度思考,感悟亲社会行为及其意义。由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到服务社会,层层递进。【奉献社会显价值】提问:当樊荣同学被志愿者和工作人“劝退”回去,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其实,在你关爱社会的同时,也有人在默默地关爱着你。这也是本课的言外之意。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展示现代散文激发共鸣: 你还记得TA吗?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在点点滴滴中,用行动诠释“奉献”社会的意义。 林清玄说过,“生命的意义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灵与智慧的增长,每一天都对世界有一些奉献与利益。”我们增长自己的智慧,是为自己开一朵花;我们奉献世界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学生思考并回答。以情动人,情感升华,激发共鸣。从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到努力实践,最后将主动关心、融入、奉献社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层层深入,从而突破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创新教学方式,教学素材多样化,有图片、案例、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真实的学习发生,始终基于学情。8、 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在社会中成长 亲社会行为表现及意义 养成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九教学反思在社会中成长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展开。通过发生在社会中真实的情境选择,感悟亲社会行为;通过学生亲身实践经历的展示、采访,帮助学生理解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及实现途径,有利于实现本课的教育价值。通过采访视频、电子相册的播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关爱社会的热情。通过真实的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思考,提升情感,在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感悟,以期实现本框的核心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