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 主题3 题组7 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含解析).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87805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1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 主题3 题组7 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 主题3 题组7 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 主题3 题组7 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组7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1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嫩芽新枝)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光秃)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A孟子敏锐地发现了环境的变迁及其原因B铁器牛耕的使用,使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C孟子主张要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D孟子认为不要违背农时,食物就不会缺乏2王祯农书卷十一:“围田,筑土作围以绕田也。盖江淮之间,地多薮泽,或濒水不时渰没,妨于耕种。其有力之家,度视地形,筑土作堤,环而不断,内容顷亩千百,皆为稼地。虽有水旱,皆可救御。”材料反映了()A开发围田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B开发围田是人地矛盾紧张的产物C开发围田是当时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D开发围田是政府推动的结果3(2018宁夏银川二模,25)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到战国末期,黄河已有“浊河”之称,西汉时,黄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区水患频繁,引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A争霸战争频繁B生产工具的改进C少数民族南下D人口的大量迁移4(2018福建省毕业班质量检,27)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的整体位置向南移动约二百到四百公里不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B长城沿线居民向中原地区陆续迁移C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统治力日益削弱D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5(2018湖南G10教育联盟4月联考,26)观察下图,图中的双虚线表示“农牧过渡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农牧分界线一直未变化B游牧文明在向南发展C农牧发展整体趋势北移D政治形势决定分界线6(2018福建龙岩教学质检,34)1824年英国加利尼亚尼信使报报道了旨在为伦敦人供应新鲜空气的联合股份公司成立的消息,并称新鲜空气来自英国及欧洲大陆。这说明当时()A政府注重培育新型的商品市场B媒体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C工业化严重破坏伦敦人居环境D工业革命推动私企迅速发展7(2018北京朝阳二模,21)该作品()A描绘了英国工业化的场景B以夸张强烈的色彩表现物象C反映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体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风格8(2018天津河东一模,8)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C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D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9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和“增加地力的”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这一举措()A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B否定了农业调整法C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解决了农业经济危机10下表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时间国家代表性展品1876年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1876年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2010年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2010年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上表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答案精析1C孟子以牛山为例说明观点“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而非发现了环境变迁的问题,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孟子重在说明观点“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改造自然的能力,与材料中“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不符,故B项错误;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材料中“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此岂山之性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相符,故C项正确;与材料中“牛山之木”不符,没有涉及农时和食物,故D项错误。2B开发围田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自然灾害频发(如水灾),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开发围田,增加农田面积主要是因为人口激增,人地矛盾紧张,故B项正确;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据材料“其有力之家”可得出民间自行开发,而政府的推动作用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3B争霸战争不是破坏环境的根源,故A项错误;题干中“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战国时被称为浊河,西汉时黄河下游水患频繁,再结合北方农业的发展,北方是经济重心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并推广铁农具与牛耕,西汉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重心之一,故B项正确;少数民族南迁不会使得“河水高于地上”,故C项错误;人口大量迁移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D项错误。4A题干中“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和长城的南移,说明这些南移之前的区域已经不适应农耕经济了,故A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长城南移,非居民内迁,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原王朝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而对边疆统治力加强了,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在两宋之际南移完成了,明清时期进一步巩固南移成果,故D项错误。5C由三幅图片,可见农牧分界线不断向西、向北移动,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农牧过渡带西边应为游牧文明,东边为农业文明,因而由图可知游牧文明不断向北退缩,故B项错误;由图片中农牧分界线不断向西、向北移动,说明农牧发展整体趋势北移,故C项正确;唐朝与明清均为政治大一统时期,因而农牧业的发展趋势受政治形势的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6C材料强调的是加利尼亚尼信使报的报道,并非政府的行为,故A项错误;由材料“报道了消息”,可知媒体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而非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824年的时间信息,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由“新鲜空气来自英国及欧洲大陆”可知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时期对环境的污染而非私企的发展,故D项错误。7A由材料“熔炉飞溅的火花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周围的小镇和远处的群山,运输的马车整装待发”结合作者的生平年代,可知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描绘了工业化生产的场景,故A项正确。8A根据材料“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用以抵抗沙尘暴,可知新政将解决就业和保护环境相结合受到了肯定,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时代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工代赈,生态文明并不是当时迫切的发展需求,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时期首位的是稳定经济和社会,减少经济危机的危害,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材料中所涉及的是社会救济层面的以工代赈,并不属于社会保障层面的措施,故D项错误。9A材料信息“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可知政府在减少耕地,并进行补贴,这有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故A项正确;这符合农业调整法,故B项错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故C项错误;解决了农业经济危机的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10C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可以得出近现代中国科技的进步,但国际地位的提升不能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体现中国科技进步,但是并不意味着传统手工业的凋零,故B项错误;2010年的中美展品同时涉及环境问题,故C项正确;2010年虽然同时出现环保的技术,但是中国还有航天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