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86012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是反射弧。2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3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分为四个区域:H(听觉性言语区)、S(运动性言语区)、V(视觉性言语区)、W(书写性言语区)。4脑干内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5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1)反射的概念:反射是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2人脑的高级功能(1)脑位于颅腔内,脑由大脑、脑干和小脑组成,脑干内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2)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调节人体各项生命活动。(3)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言语区语言功能障碍,表现为失写症、失读症、听觉性失语症和运动性失语症。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2)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3)大脑皮层言语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A神经中枢B反射弧C中枢神经系统解析:选B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神经中枢是大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形成的结构。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走路不稳、语无伦次、呼吸急促。在人脑的各组成部分中,与上述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小脑、大脑、脑干B大脑、小脑、脑干C小脑、脑干、大脑解析:选A人体小脑控制躯体平衡、大脑控制语言、呼吸中枢在脑干,所以与上述现象有关的生理功能分别是小脑、大脑、脑干。4某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谈话和看懂文字,则病人的受伤处是大脑皮层的()AV言语区BH言语区CS 言语区解析:选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伤时,病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不会讲话,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情况叫运动性失语症。5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B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是单方向的C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解析:选C效应器的组成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和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两部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来传导,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只能单向传导;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1神经元的结构(如下图)(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传导兴奋(神经冲动)。(3)神经元的分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把神经冲动从外周传到神经中枢。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到外周。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在传入和传出两种神经元之间起联系作用,位于脑和脊髓内。2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时间生来就有后天获得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大脑皮层神经联系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不消退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退,需强化意义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提高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举例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1)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反射弧结构及兴奋传导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由感觉神经纤维构成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细胞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由运动神经纤维构成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可有感觉但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发生相应的应答可有感觉但无效应 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是反射活动发生的基础反射的过程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各种反射都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反射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的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名师点拨反射弧各部分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粗大)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小)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导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为或,兴奋传导方向只能从左到右单向传导。 思考探究(1)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都是反射吗?提示:不全是。只有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才是反射。(2)运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就是效应器吗?提示: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3)叩击膝盖下方的肌腱,就一定会出现膝跳反射吗?提示:不一定。大脑皮层上的运动中枢可控制脊髓中的膝跳反射中枢。 题组冲关1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选C由图和题干可知,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导,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2下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D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解析:选D由图示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推出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为突触,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若发生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否则,反射弧不完整、不正常;兴奋的传导过程中发生了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有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兴奋能传到,但不能传到大脑皮层。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脊椎动物和人的各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不相同,但彼此相互联系、相互调控。(1)神经中枢的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脊髓中有排尿中枢、排便中枢等。(2)神经中枢间的联系: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名师点拨有关神经中枢及分级调节的两点说明(1)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脑、脑干、下丘脑、脊髓处的神经中枢均为低级中枢,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2)高位截瘫病人受伤部位以上感觉运动都正常,但受伤部位以下无感觉,但低级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排便反射仍存在。2大脑皮层言语区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中枢名称别名受损后的病症病症的症状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病人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能听见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以模仿别人说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即不能阅读 题组冲关3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解析:选DA项为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无高级神经中枢参与;B和C项均为仅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活动;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说明排尿反射是由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但无意识的人不能控制而有意识的人能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4某人因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往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靠自己。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A脑干和脊髓B大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解析:选A“植物人”失去运动等的能力,说明大脑和小脑都出现了问题,“呼吸和心跳靠自己”说明二者正常,而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都在脑干,它通过脊髓对躯体进行调节。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电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刺激偏转次数偏转方向原因无刺激0不偏转(图1)处于静息电位,膜外各处电位相等刺激a点左侧2先ba(图2)后ab(图3)a点先兴奋,a点变为内正外负,而b点仍为内负外正,形成电位差,当兴奋传到b点时,a点已恢复为静息电位,最后如图4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与电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题组冲关1下图所示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bd、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表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BC D解析:选B当电极分别在a、b两点时,刺激c点,a、b两点不同时兴奋,电表指针偏转两次,方向相反,先ab、再ba;当电极分别在b、d两点时,因bccd,b、d两点同时兴奋,同时恢复静息电位,两点间无电位差,所以电表指针不偏转;当电极分别在a、d两点时,因accd,a、d两点不同时兴奋,电表指针偏转两次,方向相反,先ad,再da。2为研究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科学家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静息时,电流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图所示)。若在图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次适宜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为B_。依据所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下图中的_。该实验表明: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是以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2)某反射弧结构完整,效应器为骨骼肌。科研人员用电极分别刺激传入神经和骨骼肌,同时用电流表分别记录传出神经的电流变化情况,则两次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依次为_、_。(填“偏转”或“不偏转”)解析:(1)刺激图中b点的右侧时,b电极处首先兴奋,其神经细胞膜外电位由正转负,而此时a点膜外仍为正,在a、b间细胞膜外形成 ab的局部电流(如图A所示),当兴奋传过b点后,a、b两点均处于静息状态,两电极之间没有电流(如图B所示),兴奋继续传导到a点,a点逐渐兴奋,形成ba的膜外电流(如图C所示),兴奋向左传导过a点后,a、b两点又恢复静息状态(如图B所示)。结合上述分析,实验过程中电流变化曲线如图F所示。(2)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即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刺激传入神经时在传出神经部位能测量到电位变化,而刺激效应器(骨骼肌)时,由于神经肌肉突触部位兴奋的传导只能由神经向肌肉传导,因此,在传出神经上测量不到电位变化。答案:(1)ABC(B)F局部电流(或电信号)(2)偏转不偏转3下图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及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1)上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的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电位。(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_性发生变化,_大量流向膜_。(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Na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下图中能正确反应膜电位变化与Na浓度关系的是()注:图中纵轴表示膜电位,横轴表示离子浓度对数值。解析: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Na向内扩散更容易。当兴奋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大量Na流向膜内。膜内外的Na浓度差越大,当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后,Na内流的量越大,导致动作电位越高。答案:(1)A静息C动作(2)通透Na内(3)D 一、选择题1下面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反射弧由A、B、C、D、E组成B若从结构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C若从结构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D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只能是单向的解析:选B反射弧包括感受器A、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E五部分。若从结构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效应器也能产生反应;但是若从结构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2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选A首先根据在外周有神经节的为感觉神经元可判断出e为感受器,d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b为传出神经,a为效应器。切断d、刺激b,能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兴奋在结构c处传导速度慢;处为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3下面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多选)()A在甲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C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甲图的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选AB根据甲图中突触结构,可知为感受器、为效应器、为传入神经、为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乙图中a、c部位膜外为正,膜内为负,都为未兴奋部位;而b部位膜外为负,膜内为正,为兴奋部位。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解析:选C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及其他中枢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5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解析:选B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因此,感受器能把针刺这个刺激转变为兴奋并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可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感觉;但由于传出神经受损,因此无法控制效应器产生运动。6下图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A BC D解析:选C只有感觉没有运动,说明反射弧中感受器、传入神经和感觉神经中枢均正常,应该是运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不正常。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在脑中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中可以双向传导D反射弧中的突触越多,则所控制的反射越简单解析:选B有些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不在脑中;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反射弧中的突触越多,其结构越复杂,所完成的反射活动也越复杂。8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下丘脑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 BC D解析:选D在专心作答试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试题,这时需要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参与;然后再书写答案,此时需要书写性语言中枢参与。二、非选择题9下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结构的名称是_。(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做_。用针刺激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称为_。(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4)如果在图2中和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处发生的变化是_(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_变化。解析:(1)图2表示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结构,为突触前膜,为突触后膜,两者之间为突触间隙。(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支是感受器,其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刺激A后引起神经系统的反应叫反射。(3)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传导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4)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将兴奋传导到下一个神经元。答案:(1)突触突触后膜(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反射(3)外负内正(4)兴奋膜电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一、选择题1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髓肌收缩而打冷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骨骼肌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中C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D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解析:选C此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感受器感受到寒冷刺激后,产生冲动,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骨骼肌。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面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导有阻断作用”的是() 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BC D解析:选A要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导有阻断作用”应该设计探究实验。其一是将药物放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间隙,其二是将药物放在传出神经上。这样才能证明药物只作用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间隙,而不是神经纤维上。3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某部分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则受伤部位可能是()A感受器 B感觉神经中枢C传入神经 D传出神经解析:选D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说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无损伤,受伤的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A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B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的患者不会书写C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密切相关D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解析:选C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不是低级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因为没有涉及效应器。5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的反应解析:选D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经过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在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很快会失去活性;题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为神经纤维,c处为突触,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速率大于突触处兴奋的传导速率;感受器不是各种刺激都能接受,如视觉感受器不能接受声音的刺激。二、非选择题6如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图乙是图甲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3)图丙中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_个突触。(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融合,通过A细胞的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解析:在反射弧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与其相连接的为感受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由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答案:(1)感受器d胞体膜或树突膜(2)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中枢a、b、c、d、e3(4)高尔基体突触前膜胞吐(5)兴奋或抑制7右面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_(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如果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如果_,表明骨骼肌受损。如果_,表明部位d受损。解析:(1)根据反射的定义,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刺激、有反应、有神经系统的参与。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故不是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d,突触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能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若传出神经受损,则用a刺激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测不到电位;若骨骼肌受损,则直接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会收缩;若部位d受损,则用a刺激神经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应测到电位,而传不到骨骼肌,骨骼肌不会收缩,直接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会收缩。答案:(1)不属于(2)不能(3)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收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