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鲁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85887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鲁教版一、设计说明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能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含义,强调文言句式的意义和句法的落实。扁鹊见蔡桓公是学生升入中学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就此开始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含义,通过准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句意乃至文意。本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精练,学生非常爱读,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通过教,让学生掌握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对于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的初一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应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为重点,讲点词语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不宜讲过多的古汉语知识,更不能把文言文阅读课变成古汉语课,因此在课堂上应进行大胆取舍。例如:文中“之”的取消句子独立性的语法现象可不涉及;“通假字”知识也不必介绍,只要学生知道文中哪几个通假字的意义是什么就可以了;一些专用词语,像“腠理”“针石”之类,只要求学生能对照注释看懂意思,没有必要背、记这类词语的含义。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弄懂“间、居、复、益、应、还、走、及、是以、索”等词语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习惯;2、休味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学习本文“以事喻理”的写法,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凡事要防微杜渐、听信忠言、不能盲目自信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重点:目标(一) 中的1、2四、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在的指导作用。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板书课题)故事中的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上古时代名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据说,有一次扁鹊行医到了虢国,虢国的太子病死了,正准备下葬。扁鹊问明了太子的病情后,断定太子并没有死,还能救治。扁鹊先用针刺疗法给太子治病,一会儿,太子就苏醒了;接着扁鹊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他又配汤药给太子喝,仅服了三十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可是,也有人对这位神医的医术不那么相信,这个人就是蔡桓公。题解引导学生看注释教师作如下补充: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善于著书立说,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文章逻辑严密,说理清楚,又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很有说服力,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即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时候,做大事业,要着手于它还小的时候)这一观点的。 “寓言”,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蕴含着知识和人类的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生哲理。说理生动、通俗易懂。韩非子是当时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大家熟悉的滥竽充数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等都出自韩非子一书。整体感知,疏通文意默读课文,圈点批注,生字词可以参考注释,也可以查字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弄清故事的大致内容。(读前提示学生注意句中停顿,如“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对照注释,复述课文提出复述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自主合作,借助注释,互相讨论,疏通文意。以故事接龙的方式复述课文。(其余学生对讲的有讹错或疏漏的词句加以纠正或补充,教师注意及时肯定或纠正。)局部探究,研读品味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对应描写的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物。默读相关语句,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扁鹊第一次进见桓公的情景和桓公的反应的?(板书:一见疾在腠理无疾)学生自读课文,将后半部分课文的板书设计出来。投影展示部分有创意的板书设计,并请学生结合自己设计的板书谈谈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用一个词或成语概括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准确、简练。“君有疾在腠理”“君之病在肌肤”“君之病在肠胃”(古人对疾病的轻重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小病叫“疾”,重病叫“病”。)“不治将恐深”“恐”字写出了扁鹊对蔡桓公病情的判断和担忧,很有分寸,是一种委婉的规劝语气;“不治将益深”“益”的语气更加肯定,劝告之中包含着警告的意味,表现出扁鹊对桓公病情日益严重的深深忧虑。思考:“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这名使者会问些什么呢?你能用文言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吗?品读全文,注意体会两个人物说话的语气,缓急得当,尽量再现故事氛围。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严重,为什么后来变得无法医治?从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拓展延伸小辩论:桓侯之死谁之过?(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谈谈你的看法,不求观点一致,但求自圆其说。)背诵练习(一分钟记忆力比赛)用一分钟时间,全神贯注地背课文,看谁背得多。一般说来,一分钟后,大部分同学能背到课文的中间部分。再来背一分钟,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赛气氛,因为已有了前面的朗读、复述做基础,这次争取背下全文。布置作业将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汇、句式等进行分类式整理。板书设计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一见疾在腠理无疾居十日二见病在肌肤不应,又不悦居十日三见病在肠胃又不应,又不悦居十日四见今在骨髓使人问之居五日逃秦体痛,遂死扁鹊见蔡桓公教学反思教学扁鹊见蔡桓公一课,我将教学视点主要集中在“语言”上。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培养初步的文言语感。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诵读的习惯,提高诵读的能力,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以事喻理”的写作方法。整个课堂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核心,以能力发展为目标,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我有意在设计了一个“小辩论”环节,选取“桓侯之死谁之过”这样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辨析、讨论、争论,表达各自不同的看法。这个过程,是观点与观点、知识与知识在语言上的交锋,在思维上的撞击,既训练了思维,又训练了语言,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纵观本节课的教学,知识、方法、情感有机地融会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让人稍感遗憾的是由于安排的内容较多,在时间的把握上有些前松后紧,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进行适当调整,做进一步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