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 高频考点解密 专题08 人口与城市.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83209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 高频考点解密 专题08 人口与城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年高考地理 高频考点解密 专题08 人口与城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年高考地理 高频考点解密 专题08 人口与城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密 08 人口与城市 考点热度 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预测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45)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5该直辖市是 (2018 年江苏卷,1314) 1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14该国最可能位于 (2018 年海南卷,1011) 102005 年和 2010 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112013 年后该省 2018 天津卷,13(3)据图 11 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 的两个特点 (2017 年江苏卷,1314) 13城乡 65 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14 影 响 贵 州 、 湖 南 等 中 西 部 省 份 农 村 老 年 人 口 占 比 高 的 主 要 因 素 是 2017 年天津卷,12(1)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 济原因。请回答两项 (2016 浙江卷,34)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 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不同人口增长 模式的主要特 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 要原因。环境 承载力与人口 合理容量的区 别 (2016 年天津卷,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 符合的是 (2018 年北京卷,1011) 10该城市 11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城市的空间结 构及其形成原 因。不同规模 城市服务功能 的差异 (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46)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5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 1.热点预测 人口问题与人 口迁移的原因 及影响是高考 的重要考点, 题型以选择题 为主,主要以 社会热点为载 体,数据统计 图表为背景, 考查学生读图 分析能力、解 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城市功 能区的合理布 局、不同等级 城市服务功能 的差异、城市 化问题等是高 考考查的重点, 试题大多以区 域图、统计图 等切入,考查 考生获取和解 读信息、调动 和运用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题型多 以选择题为主 2.趋势分析 线区域为 6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4、6)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2016 年天津卷,67) 6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7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合的是 (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 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2017 年江苏卷,1112) 1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1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2016 年海南卷,1012) 10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11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 业人群的 12 针 对 环 线 间 职 住 比 差 异 加 大 带 来 的 问 题 , 北 京 宜 采 取 的 应 对 措 施 是 (2015 年新课标全国卷,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 的影响是 城 市 化 的 过 程 和 特 点 , 城 市 化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 地 域 文 化 对 人 口 或 城 市 的 影 响 (2014 年新课标全国卷,12)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2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以最新的社会 热点,如全面 放开二孩政策、 留守儿童与老 人等为背景, 考查人口政策 变化对我国人 口增长、经济 发展的影响, 探究解决人口 问题的措施; 以城市发展的 热点事件为切 入点,要求学 生论证城市功 能区布局的合 理性、探讨和 城市发展有关 的新鲜事物出 现的原因及影 响、分析解决 城市化问题的 措施等,将是 今后高考的新 趋势 考点一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表现 时间变化: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人口分布呈现空间不均衡性。 (2)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人口 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 、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影响也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所示。 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 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 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 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 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 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 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 承载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退 休和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 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加重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 100 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 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 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 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1)根据国家类型判读:发达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低 低低模式)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模式) ;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 (高高低模式) 。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模式也 有所不同。 (2)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 1%,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低于 1%或为 负值,为现代型。 (3)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 ,人口增长模式 为传统型;“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 (4)根据生产力水平判读:农业社会及其以前是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 于现代型。 (2017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 年,世界人口将由 2000 年的 60 亿增长到 90 亿。下图示 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 12 题。 1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 2根据预测,从 2000 年到 2050 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答案】1C 2B 【解析】1读图可知该国 2000 年和 2050 年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都是约为 18%,中国人口在 2000 年占世界 人口比重超过 20%,所以可以判断该国为印度,美国和俄罗斯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占世界人口比重远低于 15%。故选 C。 2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印度从 2000 年到 2050 年占世界人口比重保存稳定,说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 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根据题干提示,2050 年,世界人口将由 2000 年的 60 亿增长到 90 亿,则印度的人口 数量也同步增长,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印度人口增长模式在 2000 年就已经是传统型。故选 B。 考法一 结合人口统计图表考查人口分布及增长特点(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8 年浙江台州高三 3 月选考适应性测试)读历史上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数据统计表, 完成 12 题。 1甲、乙、丙、丁分别为 A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B大洋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C亚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 D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2关于表中四个大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人口容量先变低后变高 B乙生产力水平先变低后变高 C丙人口数量总体保持增长 D丁环境恶化导致承载力下降 【答案】1C 2C 【解析】1结合图中表格数据可知,甲大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最大,说明人口数量最多,应该为亚 洲;乙其次,应该为非洲;丙大洲所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而且所占比例较小,应该为北美洲;丁 大洲的世界人口所占比重最小,而且比重呈下降趋势,为大洋洲。故选 C。 2人口容量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相关。甲为亚洲,经济发 展水平逐渐提高,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口容量逐渐变高,A 错误;乙大洲为非洲,经济发展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生产力在不断发展,B 错误;丙大洲为北美洲,人口的增长率较低,但是人口增长率为正值, 人口数量总体保持增长,C 正确;丁为大洋洲,属于发达国家,科技发达,资源丰富,承载力下降不明显, D 错误。故选 C。 考法二 结合统计图考查人口问题(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8 年浙江温州高三 3 月选考适应性测试)读某地 2000 年和 2013 年人口结构示意图,完成 12 题。 1该地人口结构变化会 A影响产业结构 B延长平均寿命 C加重社会负担 D缓解就业压力 2适应该地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提前退休政策 B扩大基础教育规模 C适度调整人口政策 D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1A 2C 【解析】1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被称为抚养比。劳动年龄人口一般指 1564 岁的人口。图中显示 20002013 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上升,社会处于“人口红利期” ,因此就 业压力增大,社会负担减轻,但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014 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会影响产业结构, A 正确,C、D 错误;延长平均寿命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相关,与人口结 构变化无关,B 错误。故选 A。 2图中人口结构变化反映当地出生率下降,老龄化逐渐明显,为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应 当适度调整人口政策,比如我国出台“二孩政策” ,C 正确;针对老龄化问题,应适度推迟退休年龄,A 错 误;因当地人口出生率下降,未来适龄入学人口数可能减少,因此不适于扩大基础教育规模,B 错误;当 地就业人口比重上升,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D 错误。故选 C。 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 来越大 地域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年龄差异 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 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 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文化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口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口迁入区 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 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 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 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 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 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 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 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 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着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 师的师资力量。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方法 首先,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做到分析判断有目标。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用框 图汇总如下。 其次,分析迁移人口的构成特点,对比分析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做到分析判断有 依据。如下图分析。 第三,分析迁入地和迁出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拉力和推力的因素,确定其中影响最大的拉力因素就 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2018新课标全国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 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 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 12 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1C 2D 【解析】1首先弄清楚概念。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包括实际在住和流 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 在住的,即“外来人口” 。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 人员,A 错;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 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 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故选 C;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到人口 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 错。 2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 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 D。 【点睛】解答该题首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这考查了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另外,考 生还要仔细读图,首先图上第一个信息是: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第二个信息是户籍人口和常住 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这一点考生不易发现,就很容易误选) 。根据第一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地外来务工人 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根据第二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 考法一 结合统计资料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型预测:选择题) (2018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通过破除居民特殊身份和降低 落户门槛,打破原有的城乡户籍壁垒和行政干预,促进外来人口向大城市迁入。下图为 20002014 年我 国区域层面大城市人口迁入量的变化趋势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1近年来,我国区域间大城市人口迁入量 A东部地区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高迁入量 B中部地区各年份的迁入量均低于西部地区 C西部地区的迁入量与中部地区相比呈较强的波动性 D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明显 2影响东部大城市人口迁入量年际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就业机会 C收入水平 D基础服务设施 【答案】1C 2B 【解析】1该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东部地区绝大部分年份迁入量高,但也有部分年份低于中西部; 2004 年中部地区的迁入量高于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迁入量一直处于较强的波动之中;材 料没有反映出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状况。故选 C。 2该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产业结构、产业规模的变化,并不直接影响人口迁 入量大小;充足的就业机会使得人口最终参与社会生产,满足相应的生活需求,是引发人口迁入量变化的 直接因素;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收入水平的高低,影响人口迁移的意愿,并非直接原因。故选 B。 考法二 以区域人口流动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8 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 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 450 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 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 13 题。 1 “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2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3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1D 2A 3B 【解析】1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 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导致“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 故选 D。 2 “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 村人口红利升级。故选 A。 3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而“城归” 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属于带来的经济 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故选 B。 考点三 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1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征 (1)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和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 (2)住宅区占用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 区背向发展。 (3)工业区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集聚成片。 2主要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 主要因素。 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 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二,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 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 第三,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污染企业要布局 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如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 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水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城市 河流的下游。 第四,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 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最后,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应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 性” 。 2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在判读地租曲线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影响这两方面。从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 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城 市外围形成工业区。 (1)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是一种特殊的等值线图,地租数值由里向外减小, 该等值线并不呈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2)坐标图主要体现的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地租的影响,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距离 市中心的远近与地租并不呈正相关,地租又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2017新课标全国卷)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 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 13 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答案】1B 2A 3C 【解析】1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 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选 B。 2读图分析可知,甲为一级站点,乙、丙为二级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高;甲站点位于市中心附近,人 口流动量大,市场广阔;乙、丙位于内环线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因此甲、乙、丙适合中心商务 区的分布。故选 A。 3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的,不是沿河流呈条带状延 展的、也不是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的;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河流东西两侧都有几个相邻的一级站 点集中区,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故选 C。 考法一 结合城市规划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布局(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8 届南京市、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下 图 为 某 城 市 功 能 区 示 意 图 , 其 中 E、 F、 G 表 示 主 要 功 能 区 , 城 市 布 局 相 对 合 理 。 读 图 完 成 12 题 。 1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正西风 D正北风 2若在图中各点布局,不合理的是 A建高级住宅区 B建休闲娱乐场 C建大型仓储中心 D建污水处理厂 【答案】1A 2C 【解析】1根据材料,E、F、G 表示主要功能区,G 位于城市中心,是商业区;F 占地面积最大,是住宅 区;E 位于东南部城郊,靠近煤、铁产地,交通便利,是工业区。城市布局相对合理,说明工业区的废气 不污染到城区,结合指向标,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东南风。故选 A。 2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好,适宜建高级住宅区,A 合理;位于郊区,地 价便宜,是河心岛,水质较好,适宜建休闲娱乐场,B 合理;地只有一条公路,交通不便利,不适宜建 大型仓储中心,C 不合理;位于工业区附近河流下游,适宜建污水处理厂,减少工业生产对河流污染, D 合理。故选 C。 考法二 结合生活材料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变化(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8 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近 年 来 , 流 动 商 贩 作 为 非 正 规 经 济 , 其 数 量 在 城 市 内 部 呈 线 性 增 长 态 势 。 巨 大 需 求 是 导 致 流 动 商 贩 的 根 源 , 城 市 用 地 性 质 及 其 代 表 的 城 市 功 能 对 流 动 商 贩 有 显 著 影 响 , 而 宽 马 路 对 商 贩 经 营 会 产 生 负 面 影 响 。 解 决 就 业 、 服 务 社 会 和 城 市 监 管 三 者 间 的 矛 盾 是 城 市 发 展 中 面 临 的 问 题 。 北 京 市 朝 阳 区 面 积 470.8 平 方 公 里 , 2013 年 常 住 人 口 384.1 万 。 下 图 为 在 朝 阳 区 498 个 社 区 中 , 流 动 商 贩 自 发 形 成 的 早 市 、 午 市 和 晚 市 聚 集 状 况 示 意 图 。 据 此 完 成 13 题 。 1从早市到晚市,三环附近的社区流动商贩密度大,根本原因是这里 A离天安门广场近 B人口流动量大 C政府管制力度小 D正规商业缺乏 2推断甲社区的城市用地为 A住宅用地 B工业用地 C娱乐康体用地 D外事用地 3本着政府引导,兼顾就近消费、商贩效益与城市监管,下列地区中适宜设置固定型摊贩区的是 A党政机关附近 B城市干道两侧 C公园绿地内外 D学校医院附近 【答案】1B 2C 3D 【解析】1流动商贩所从事的是第三产业。商业和服务业应该指向消费人群,商贩密集区,人口密度大, 市场广阔。故选 B。 2甲地早市、晚市为流动商贩高密集区,午市为不显著区。结合早市、午市和晚市的时间推断,甲地区 1218 点人员较少,分析四个选项推断甲社区的城市用地为娱乐康体用的可能性更大。故选 C。 3本着政府引导,兼顾就近消费、商贩效益与城市监管,学校医院附近人口密集,适宜设置固定型摊贩 区。党政机关附近设置摊贩区影响办公环境;城市干道两侧设置摊贩区,影响交通;公园绿地内外设置摊 贩区,影响城区环境。故选 D。 考点四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区位因素 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要分析其地理位置特点,其次分析影响它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具体从 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2城市化 (1)三个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其中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判断城市化水平的依据。 (2)城市化进程“一条曲线,三个阶段”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3)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 世纪 20 世纪上半叶 20 世纪 50 年代70 年代 20 世纪 70 年代8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 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 域 人口由市区 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郊迁往 乡村和中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动 和乡村的推动 市区人口激增, 地价上涨,交通 拥挤 乡村和中小城镇环境 优美;现代交通网络 的建立等 开发中心区, 高科技产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4)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 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 或 小 城 镇 ; 从 城 市 自 身 发 展 上 看 , 郊 区 城 市 化 使 城 市 面 积 扩 大 、 人 口 增 多 , 逆 城 市 化 使 整 个 大 城 市 人 口 减 少 。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和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 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的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 (1)景观变化的影响 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带来的影响 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郊区农业用地将转化为城镇用地,将增加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 带来郊区农民就业方式的转化。 4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扩大 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拓展交通,形成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废水。 人口、城市与环境关系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人口与城市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高考每年必定涉及的考查内容。命题方式既有选择 题,也有综合题,但考查角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及影响。其答题思路为 (2)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其答题思路为 (3)城市区位、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4)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该类型试题的答题 思路一般为 (2016海南卷)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 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 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图 2 是 2015 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 分布图。据此完成 13 题。 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 B C D 【答案】1C 2B 3A 【解析】1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 1.00 附近。细读图例,北京职住 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 0.951.00 和 1.001.15,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选 C。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低价高、交通通达度 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 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 B。 3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 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 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故选 A。 考法一 结合统计表格考查城市化的特点与动力(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8 届广东省高三百校摸底联考)土地城市化率是城区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所占的比重,是评价一 个城市土地城市化水平的核心指标。近年来我国土地城市化进程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下表示意 2010 年 各等级规模城市的用地结构及近 10 年用地面积增长结构。据此完成 13 题。 1我国土地城市化进程中占比最高的用地类型是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公共设施用地 D道路广场用地 2近 10 年来,中小规模城市土地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 A工业发展 B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房地产业发展 D交通发展 3与其它规模城市相比,近 10 年来特大规模城市 A房价上涨缓慢 B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低 C交通拥堵加剧 D人均绿地面积增加 【答案】1A 2C 3B 【解析】1由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土地城市化进程中占比最高的用地类型是居住用地,它是城市中最广 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故选 A。 2由资料分析可以看出,近 10 年来,中小规模城市土地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居住用地增长驱动力 明显,即房地产业发展带动的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故选 C。 3与其它规模城市相比,近 10 年来特大规模城市工业用地增长明显,说明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低,容易 造成工业用地浪费;居住面积增加少,房价上涨快;总的交通用地增加量较多,交通条件改善;绿地面积 增加量少,人口增加多,人均绿地面积减少。故选 B。 考法二 结合规划图考查城市化问题及解决途径(题型预测:选择题) 我国某地区(38N,114.55E)因地制宜在河流两岸建设集防护、景区、观赏、休闲、健身为一体 的生态绿廊,旨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城市景观的同时,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踏青休闲场所。下图 为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1该河段 A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B河床剖面南陡北缓 C河流无结冰期 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2生态涵养区适合 A种植蔬菜和花卉 B发展乳畜业 C栽种灌木和落叶林 D栽种草被和常绿林 【答案】1B 2C 【解析】1读图可知,水上活动区位于东南方向,应当水体较深,水面较宽,为下游地区,左侧河道较 窄,应为河流下游,结合指向标判断,河流流向为西北到东南,A 错;图中河流南岸,多为生态保护地区, 而北岸为城区,且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右岸被冲刷,左岸以淤积作用为主,所以南面地形较陡,北面较 缓,B 对;结合该地经纬度判断,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河流水 位季节变化大,C、D 错。故选 B。 2城市内河生态环境建设不能发展农业,A、B 错;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林, 常绿林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D 错;生态建设应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故选 C。 下图是东北和广东的 GDP 和 2039 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据图回答 12 题。 1关于东北和广东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 B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北青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大,东北的人口增长率会上升 C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 D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 2两地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大量迁入广东,促进广东经济高速发展 B2006 年 2039 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广东 GDP 占全国比重下降 C只有使 2039 岁人口比例上升才能使东北 GDP 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 D东北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 【答案】1A 2D 2广东经济发展快速,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广东,A 错;2006 年 2039 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与广东 GDP 占全 国比重下降关系不大,是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状况,B 错;东北产业结构单一,调整产业结构,是 促进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只有使 2039 岁人口比例上升并不能能使东北 GDP 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 趋势,C 错;东北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迁,老龄化加重劳动力减少,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D 正确。故 选 D。 劳动年龄人口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根据国际惯例划分,一般为 1564 岁的人口。人口负担系 数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也称抚养比。读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图,回 答 34 题。 3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总量在 2013 年达到顶峰 B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正在减少 C劳动人口负担最轻的时间是 2016 年 D人口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比重正相关 4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其主要目的不包括 A维持劳动力的供应能力 B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 C优化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 D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3B 4D 性别比指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下图为浙江省 2000 年和 2016 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 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据此完成 56 题。 5与 2000 年相比,2016 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A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 4044 岁 B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 6与 2000 年比,2016 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产业升级 B交通运输 C工程建设 D家庭婚姻 【答案】5B 6D 【解析】5由图可知 2016 年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 5054 岁,A 错误;2016 年比 2000 年性别比在不大 部分年龄段有所降低,但大多仍然高于 100,说明男性仍多于女性,B 正确;结合图示可知少年儿童的性 别比 2016 年比 2000 年有所升高,C 错误;2016 年迁入人口性别比相比 2000 年整体上趋近 100,说明不平 衡减轻,D 错误。故选 B。 6结合选项,交通运输和工程建设需要劳动力,但主要是男性劳动力,B、C 错误;产业升级需要劳 动力数量整体会减少,A 错误;该省大量男性劳动力流入后,家庭婚姻成为导致女性大量流入的主因,D 正确。故选 D。 络(实线粗细表示道路主次等级)的两种规划方案。图甲是专家们提倡的方案,图乙是不 提倡的方案,图丙是专家们提倡的合理的街区方案,该方案住宅临街分布,打破封闭的“大院式”小区。 据此完成 1618 题。 16与图乙比较,图甲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拓宽主干道,缓解交通压力 B便于居民出行购物 C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 D提高土地利用率 17下列是图丙中街区方案的功能解读,不合理的是 A方块状街区有四个切角可以增加临街门店 B方块状街区有四个切角可以缓解交通拥堵 C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可以通风散热 D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方便人员疏散 18若某地城市建设按图甲道路网络和图丙的街区规划方案实施,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红绿灯路口增多,交通拥堵加剧 B临街店铺多,社区服务业较为发达 C增大了居住区的噪音干扰 D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答案】16C 17A 18A 【解析】16与图乙比较,图甲方案,路网密集,但等次低,路口多,显然不是拓宽主干道;道路并非都 指向商业区,故该设计虽然有利于行人通行,但不一定便于居民出行购物;由图可知,甲方案的路网密集, 增加了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但街区小,道路用地占比大,土地利用效率低。故选 C。 17切角位于路口,路口最易发生交通堵塞,切角拓展了空间,便于修建分行道,使人、车都分道行驶, 可以防止或缓解交通拥堵,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可以通风散热也方便人员疏散。但方块状街区的切角不 适宜都作为临街门店,会加大交通拥堵。故选 A。 18若某地城市建设按图甲道路网络和图丙的街区规划方案实施,道路用地占比大,红绿灯路口增多,交 通拥堵减缓;临街店铺多,社区服务业较为发达;由于路网密度大,增大了居住区的噪音干扰;由于小区 的临街开放性,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增加交通安全隐患。故选 A。 “亲嘴楼”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亲嘴楼” 逐渐增多。这些城中村的楼房一幢贴着一幢,且疯狂向上生长,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极小。下图示意南宁市 某区的“亲嘴楼” 。据此完成 1921 题。 19南宁市的“亲嘴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 A人口增加 B土地紧张 C环境恶化 D交通拥堵 20 “亲嘴楼”集中区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 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 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位于市中心区,影响市容 A B C D 21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 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 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 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 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 【答案】19B 20D 21A 21城市住房拥挤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过多,乱建房屋的原因是管理力度不够,所以控制人口规模、 合理规划城市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A 正确;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拥 堵问题,不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B 错误;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能够缓解就业紧张状况, 但不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C 错误;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能够暂时缓解城市住房拥挤状况, 但不是根本措施,D 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关键点在于认清空心化包含村落房屋的闲置及人口的空心化现象,这与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 差距有关,该现象对农村经济、社会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要统筹规划、振兴农村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